現在父母都不打小孩,但我自己是被體罰大的,小學以前是被家裡打,念私立初中又因成績不夠好、被老師用藤條打得很凶。我是老大,下面三個弟弟妹妹,爸媽只打我,因為沒有把弟妹帶好。我從小個性又很硬,媽媽不知該如何教我,她打我是希望我道歉、認錯,但我絕不說「對不起」,也不跑,就站在那裡給她打,我愈不動、愈硬,她就愈氣、打得愈凶。小時候、尤其是叛逆期,當然跟媽媽關係不好,但過了那個階段,我們的感情完全不受影響,因為爸媽打完後都會告訴我理由,從小到大我沒有質疑過他們對我的愛。因此我對從小被打這件事沒有埋怨,而且覺得它養成我的責任感。
我覺得人活著絕不能讓自己覺得很孤單,你就不會放棄。我一直知道,在外面不管發生什麼事,我是有家可回的,大不了覺得羞愧,但一定可以回家大哭一場,家人永遠會在後面支持我。那份愛讓我不害怕,讓我可以將所有失敗經驗,轉變為力量。從十九歲到三十歲,我是被寵壞的玉女紅星,覺得地球繞著你轉是理所當然,但演的都是同一種類型的角色,我演到快發瘋。三十一歲時有個機會去中國做生意,我應該是最早一批台商先烈吧。我就一個人跑到中國弄了一個小工廠,製造自創的成衣品牌,在上海、北京、南京好幾個大城市設店販賣。剛開始時,覺得自己很厲害,生意好就不斷擴充,但對那麼大的市場沒概念、也不懂如何做生意,後來庫存拖垮現金,就兵敗如山倒,只好收攤。
我是空著兩隻手回台灣的,把辛苦賺來的一千多萬全部賠光,整個人忽然一下就垮了,一夜之間全盤否定自己,會罵自己:「為什麼那麼蠢、那麼無能?」因為必須面對自己的失敗,我承受不住,而且三十幾歲一無所有,要從頭開始,很徬徨,但我找不到那個頭、找不到跨出去的動力。生意垮掉三年間,關在家裡不理人那段時間我就像行屍走肉一樣,整個人是空的,什麼都不能做,就賴活著。我沒法思考,為了不讓自己亂想,只能不停的看錄影帶,專挑那種不用大腦的電影,一天看五、六部,起床就看,看累了睡著,起來再看。我不想讓自己再去想這件事,因為會活不下去。
我沒有尋求諮商師,大概有三年時間,就自己一個人關起來不跟外面接觸。家人當然是擔心的,但知道你心情不好,不會刻意來打擾你。我媽一直反對我去大陸,怕我太辛苦,我回來她很高興,她說:「錢賠了就賠了,起碼人安全的回來了。」時間是最好的藥,心裡對自己的不滿、怨恨,慢慢淡化,才有辦法走出去做點其他的事情,願意出門跟人吃個飯。後來我接了一檔電視劇,本來一週一集共十三集,但收視率好就拍了三十幾集。為了活下去,我必須賺錢養活自己。走到幕後是必然,因為年紀大了不可能再去做演員。從公視的《人生劇展》開始,我開始做監製,又過了七、八年才有《冏男孩》。
從決定要做製片、監製的第一分鐘起,一路都從頭開始學。雖然十八歲起就當演員,但對幕後工作完全沒有概念。到現在我還自認是個新兵,《艋舺》、《翻滾吧!阿信》到《行動代號:孫中山》,每部電影類型都不同,每個環節都是新的。但這些我不懂的新鮮事,反而成為我最大的工作動力。就像現在「影一」上櫃,我必須學會看懂財務報表,剛開始我一竅不通,有很多情緒反彈,但知道要讓公司制度化、資本化,就一定要這樣做,面對了,過去讓你暴怒的事情你就接受了。人生的壓力永遠有,但如果沒有那個失敗的經驗,就沒有今天的我。因為摔了那一大跤,我才懂得謙卑,那一跤讓我知道,做事、對人一定要彎下腰來,柔軟沒有這麼難,因為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再摔一跤。(採訪整理|賓靜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