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美的學習】

美術老師寫給同學的一封信:

藝術,不該令任何人感到痛苦,如果看畫展或是欣賞音樂會會令你感到痛苦,老師想是你打從心底排斥,如果把名畫換作漫畫,古典音樂改成流行音樂,是不是仍然會讓你覺得身心俱疲呢?我想你的答案一定是否定的,也許你會說,漫畫和流行音樂不能算是藝術,以狹義的角度來看,的確不是,但嚴格說起來,只要在表現形式能有更獨特與深度的表現,即使是流行也能是一種藝術型態。但是在教學的經驗中,許多同學對美術或音樂的憎恨,卻讓老師感到不可思議,不論是畫畫或是唱歌,本來就是件能讓人開心的事,身為一個「人」,如何能去厭惡這樣有趣的事情呢?

當你小的時候,你一定也曾經拿著筆在牆上或在紙上塗塗抹抹;上幼稚園的時候,一定也曾沒事哼哼唱唱學校教的兒歌,或許還會比手劃腳一番呢!這樣的藝術表現能力,是與生俱來的,可是,為什麼當我們越年長,越開始討厭畫畫,也不敢在同學面前唱歌,甚至開始討厭上音樂課?我想,是我們長大了,我們開始害怕別人的眼光,開始害怕被批評,所以我們不再隨心所欲的畫圖,更不會大聲唱歌,為的是擔心與眾不同,會覺得「丟臉」,會被別人取笑,所以慢慢我們也慢慢失去了內心的單純,那份與生俱來的美感。不過老師納悶的是,走在西門町的街上,看到形形色色的與你們年紀相仿的青少年,每個人的髮型與服裝造型都是如此的與眾不同,這樣做卻不會令你們在人前感到不好意思,如果你們也能把這樣的觀念和態度運用在美術與音樂課的創作上,那該是多麼棒的一件事啊!

也許,在你學習藝術的過程中曾經遭遇一些挫折與傷害,被鋼琴老師敲過手背糾正姿勢,練琴幾個小時,練到手指酸到伸不直;畫的東西從來沒人看的懂,雖是畫馬,卻常常被誤認為狗;不太懂畫的爸媽總是嫌你東西畫的不像;或者,美術老師也有脾氣,為著某些理由指責過你,讓你覺得心裡受傷,但是,請仍然對自己保持信心,如果你真的是用心完成你的作品,那你的作品就是最好的,全世界沒有人能做出和你一模一樣的作品,因為你就是獨一無二的,世界上再也沒有第二個你。不過請記得,好作品的前提是花了心思與時間所完成的,如果你根本沒用心,即使這件作品是絕無僅有的,也不能稱的上是一件好作品。

為什麼要上美術課和音樂課?是為了教會你學會畫素描、水彩,吹直笛或是視譜?這些並不是最重要的,我們不是要教出一群畫家和音樂家,如果真的是以此為這樣,那對你們的要求可能不只如此而已了,其實,上藝能科課程的目的是希望你們學習「美」這件事,素描、水彩和吹直笛只是技術和技巧上的訓練,希望能透過實際的操作,透過自己的體驗接近「美」的感覺,也希望藉著作品與呈現增加同學的自信,讓你們明白,其實你也可以成為一位「美」的創造者。學習美的事物並不一定要學習這些技巧,這只是學習美的過程與部分方式而已。不過,在現實的考量上,學習總要做出評量,老師打分數是需要有依據的,所以會要求同學交作品,但是,即使美術和音樂分數很高的人,也未必是懂得美的。我想,真正的美,是來自內心的。如果你曾經為著街角的一景,或電影的一幕,也許並未到熱淚盈眶的程度,但你的內心卻深深受到感動,那一刻,就是美了。

美的事物不一定在美術館與國家音樂廳,其實一直都在我們的生活周遭,只是有沒有那樣的一顆心去發現而已。你是不是一個很容易發現美的人呢?如果不是,試著偶爾放下手邊與心上的所有事,安靜下來,也許只是觀察捷運站的熙熙攘攘的人們,也許只是聆聽校園午休時寂靜中透露的聲音,在這些俯拾即是的時空裡,美的感覺其實就在其中。

老師盡可能讓美術課變的有趣,是希望每一個同學都能不討厭美術課,更不將美的事物置於門外,也盼望同學能體諒老師們的用心,每一個老師都是希望你們能更好,不要老是以敵視的態度面對老師,期盼每一位老師在你們眼中,因為心中有愛,所以看來都是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