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寫必練十五招:從審題立意布局到意象經營

58fee66e22965

 

 

創寫必練十五招:從審題立意布局到意象經營

 

 

創造思考的秘密是什麼?文字到任何創造思考的共通性,如果我們能多一些了解,對於創作能不能有更清楚的概念?美國心理學家基爾福德(Joy Paul Guilford)指出,創造性發散思維[1],有如下六項要素──

 

thinking

如果我們去檢視一個經營小飯館的第二代,想要接手父親留下的營運績效尚稱良好的店面,他會作怎樣的思考?如果最後,它創造了一個全新的格局和營運模式,他中間經歷的思考會有哪些?什麼樣的思考是比較有效率,容易成功的思考,那麼我們更能夠理解這個表格當中的六個要素。

 

基爾福德最為人所知的「三維智力模型」,界定智力的操作過程包括認知、記憶、發散思維、收斂思維、評價 5 個因素;智力加工的內容包括圖形(具體事物的形象)、符號(由字母、數位和其他記號組成的事物)、語義(詞、句的意義及概念)、行為(社會能力),共 4 個因素;智力加工的產物包括 6 個因素,即單元、類別、關係、系統、轉換、蘊含。這樣,智力便由 4×6×5=120 種基本能力構成。

 

當我開始嘗試用智力模型的理論來檢視同學們在創思過程中的困難,給我很多啟發。我把寫作困境依智力操作過程分成五大類,「認知」、「記憶」、「發散思維」、「收斂思維」、「評價」,每一個同學都有特別擅長的項目,發揮擅長項目,是極重要的應對策略。例如有些同學不愛背書,但是在寫作上卻看起來引經據典,對他來說,發散思考的流暢性帶動了他運用素材的能力。有些同學的寫作內容尚稱豐富,但是欠缺評價的訓練,或是教育的歷程中,很少鼓勵他操作「評價」活動,相形之下,平時愛發表意見,在群體中較不合作的人,可能比較侃侃而談。

 

我們聚焦到發散的六個要素來說,首先是「發現問題的能力」,無疑是「找到立意」、「提出論點」的初步能力,對於他人已經設定好的命題,能夠意識到:這個命題有哪些細部的問題?可能有不同的發展方向?把這些細部問題的因與果,逐一陳述出來,就是後面的「流暢性」和「柔軟度」的問題,至於一篇論及人才流動的論述,能提及「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海不辭細流故能成其深」,換言之,文學當中十分重要的比興手法,也就是「非理所當然的思考,而是嶄新的、異於其他事物的聯想力」的訓練,最後,想要「重組」發散思考,不具有強烈的規則,只要自成系統,最後,能夠提出說明,「自圓其說」。

think1

 

一家餐廳要重新開幕,要保留的是什麼?要修正的是什麼?要參考什麼模組?自己又要如何發揮?

 

有人說:作文是天份,但是依據這個模型來看,發散思考與基本的認知記憶能力脫離不了關係,我們絕對可以說:寫作的訓練是高級的思考訓練,如果同學們的寫作流為範文模擬,實在太可惜了!他等於錯了一系列良好的系統思考訓練,而且我認為「寫成文字」與美術設計、音樂、影像相比,可以說是是最能夠可以清楚檢視一個人的思考能力,特別無所迴避的一種全面性的載體。

 

六要素 內  容 寫作向度

對問題的感受性

能發現什麼是問題

立意(設定一篇作文的問題意識)

思考的流暢性

能快速思考,短時間內有許多聯想的能力

尋求相關答案

思考的柔軟度

非單向思考,從各式各樣觀點中擴大聯想的能力

舉證、舉證(參考荀子〈勸學〉)

思考的獨立性

非理所當然的思考,而是嶄新的、異於其他事物的聯想力

跳躍思考(參考詩歌中的比興手法)

重新組織的能力

重新審視各種資訊,組織後重新定義、建構的能力

放棄部分材料,保留部份材料,安排入選材料

具體化的能力

 

能描述細節,能思考提出具體、可實現,而非抽象的事物

提出具體細節,詮釋材料,說明決定

 

大部分同學在寫作上感覺到最大的問題,常常自認為是生活經驗不足,「我很平凡」、「我沒有什麼特別的朋友」、「我其實還沒有夢想」……造成他們看到題目的時候,腦中空白一片,老師給予的提醒往往是培養觀察力、多閱讀,但是我發現,與其說同學看到題目「想不到題材」,也許問題其實是出在同學對整體的文章沒有想像,不知道你所擁有的題材放上去大概會是什麼樣子,所以就算有材料,同學也認為那些派不上用場。因此,如果從構思能力上著手,也許是一種速成的解套方案。構思的能力是命題寫作時基本工夫,考場上尤其需要快速的構思方案。以下的招式,綜合傳統的作文訓練審題、謀篇、布局、修辭的手法,也運用了一些活潑的提案,同學可以依題型及靈感綜合應用。

審題立意~~

 

一篇好的論述,從審題已經開始。好的思考組織的能力,是否用在有意義的問題上,可以帶來完全不同的感受,因此,能不能看清楚「題目的關鍵」和「內在的難點」,已經決定了文章的價值。在訓練自己「解答疑難」的能力之前,不妨先訓練自己發現(發明)問題。

 

發明(現)問題法

(一)研題式(找碴型)

A.分析題目的每一個成分以「自勝者強」為例。「自」、「勝」、「者」、「強」四個元素都可以發問。如:什麼是強?為什麼勝過自己比勝過別人還要強?如果自己很弱,也是跟自己比比較好?如果已經很強,還要跟自己比嗎?為什麼?

B.針對你提出來的「事實 fact」發問:打球的時候真的自勝者強?不是勝過對手比較強?當明星也是自勝者比較強?畫畫是自勝者最強?打仗時自勝者叫做強?有沒有相反的例子?這些例子是什麼情形?

 

題目

質疑舉例

為什麼勝過自己比勝過別人還要強?如果自己很弱,勝過自己就好?如果自己很強,還有人會想超過自己嗎?

誰能決定誰是贏家?

打球的時候真的自勝者強?(分數高的才比較強)

當明星也是自勝者比較強?(唱片賣得太差就沒有合約了)

畫畫是自勝者最強?(藝術的東西到底是否有強弱之分)

打仗時自勝者叫做強?(戰場上,成王敗寇,不由分說)

有沒有相反的例子,這些例子是什麼情形。

什麼是強?怎樣算是強?段考考贏某個人就是比他強?

 

(二)延伸式(過敏型)

 

增加人、事、時、地、物等相關條件,分析相關影響。

以「人間愉快」為例:(什麼是愉快?)什麼是假愉快(表面的愉快),什麼是真愉快(本質的愉快)?自己一個人愉快,還是找人一起愉快?誰是一般人心目中人間愉快的代表?他一直很愉快,還是曾經不愉快?他自認為很愉快,還是別人也感受到他很愉快?他的愉快有沒有帶給別人不愉快?他的愉快有沒有帶給別人愉快?我的愉快有幾種,哪一種最重要?為什麼一定要愉快?

(三)實證式(柯南型)

 

著重因果邏輯,適合用於求解時事現象,提問的內容包括:找出現象的細節、分析變因、追究責任、判斷當事人出發點:動機?內情?苦衷?如果是我,我會怎麼想,怎麼做?

以「國際人才流動」為例:為什麼人才要流動?哪個國家有這種情形?哪些國家沒有?那些國家人才流動的原因是什麼?我國的現況如何?誰應該為這種流動負責?人才被外國挖角,為什麼該國願意提出更優渥的薪資?企業不用本國人,反而寧願用外國輸入的技術人員?政府又該從哪個環節檢討改進?在自由競爭的人才市場,我們該如何立足,才是明智又不失溫厚的選擇?誰該為本國的人才就業機會負責?政府立法保護本國人民的工作機會,是利國利民的善政,還是人民能力不足的遮羞布?

(四)比價式(菜市場型)

 

貨比三家不吃虧,每個產品都很好,面對兩難困境,兩利相權,或兩害相權,我們到底要什麼。思考的內容包括:

1.質疑表面的優劣:優的有什麼缺點?劣的有什麼優點?真的是甲優乙劣嗎

2.斟酌附加的價值

3.斟酌隱藏的代價

4.斟酌衍生的效應

5.是否有第三種方案?

 

以「π型人和I型人」(103統測)為例:

  • 精通七國語言真的有用嗎?什麼樣的工作需要精通多國語言?很多嗎?第二專長要花多少力氣可以精通?興趣算不算第二專長?
  • 學科是人類定義的,學問真的能分科嗎?有醫術的人經營不好醫病關係,是欠缺了什麼素養?手機進入了新時代,正是因為手機不再只是手機,它的娛樂效能為什麼那麼重要?

 

以「表面的善意」(106國寫預試題)為例:

買一雙捐一雙真的比較有意義嗎?如果要透過廠商捐助非洲難民,為什麼不透過慈善機構捐助?越來越多廠商以慈善作為訴求,代表什麼呢?

 

 

 

反向思考法

 

這是在短文寫作時,一種簡單的令人眼睛一亮的辦法。從極不可能(他人沒有想到)的地方來切入題目。

 

〈青春的味道〉    蘇鑑微

 

青春就像風一樣帶來了各種味道,有人覺得青春是花香,如此的美妙動人;但世界上卻有一群人認為自己的青春是苦澀的。

他們不想當時代的紀念碑,2008年北京正在舉辦奧運,煙火都還未消去,卻傳來了令全世界嘩然的經濟危機,大量的人失業了。於是世界上出現了一種人,他們叫——年輕人。

青春本該代表活力與熱情,但現在卻代表了「沒經驗」與「無價值」。住在北京的他,頂著北京大學的高學歷,卻找不到一份像樣的工作,時代的門關上了,家鄉的門也關上了,他不敢回家,只好打幾個小工,混口飯吃,對他來說青春是那麼的苦、那麼的酸!

經濟學者不斷用老練的口吻修改這場經濟大危機,「三年也許五年吧!」,但四年了,還是有許多年輕人失業,我們唯一能做得不是怪天怪地,更不是自暴自棄,想要讓青春的味道是美好的,我們應充實自我,讓青春美好的味道,飄散在你身邊。

 

這一題〈青春的味道〉,大部分的同學是以抒情筆法來寫作的居多,而本文作者乃以當年的失業潮下的青春作為立意取材,把當時的社會現象抽絲剝繭,展現出作者對時事的觀察與思考,不局限於一般同學讚頌青春的美好。

 

其他的例子,還有鍾理和〈我的書齋〉以木瓜樹影當作書齋。

 

 

 

自我推翻法

 

在破題之後,盡一切所能建立一種思路,並在文章的中段,盡一切所能推翻前述的思路。歐陽脩的〈縱囚論〉和蘇軾的〈教戰守策〉,都曾經利用這樣的手法深化主題。

 

(一)由正而反

先建立正面論述,再提出反面論述試圖推翻前文,利用後者補充細部說明、澄清可能之誤解、從例外情形中提出理論的前提或但書。

(一)補充說明

在人際互動中找到自己
顧里的「鏡中自我」理論告訴我們:人際互動就是一面鏡子。因此,在人際互動中受到挫折時,不要試圖改變別人,而是改變自己。

1.    《被討厭的勇氣》一書告訴我們:即使在人際上遇到打擊,也應輕鬆看待,其實人生很單純,是人自己讓它複雜。

2.    吳季剛堅持做自己。

面對別人的反應,不必全盤接受,必須客觀判斷。

(二)針對可能提出的懷疑,加以澄清

縱囚論

信義行於君子,而刑戮施於小人。

(對小人就應該施以刑戮)

罪大惡極,誠小人矣;及施恩德以臨之,可使變而爲君子。
太宗施德於天下,於茲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爲極惡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視死如歸,而存信義。此又不通之論也!
教戰守策
天下苟不免於用兵,而用之不以漸,使民於安樂無事之中,一旦出身而蹈死地,則其為患必有所不測。 議者必以為無故而動民,又撓以軍法,則民將不安。
臣以為此所以安民也。天下果未能去兵,則其一旦將以不教之民而驅之戰。夫無故而動民,雖有小怨,然熟與夫一旦之危哉?

(二)由反而正

讓讀者相信前文,文章中段之後,再提出領悟推翻前文。常用於今昔對比,如: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也可能用在視角的變化上,如從師長的一般觀點,轉變到學生個人的創見認知。

 

 

造詞法

 

利用題目的關鍵字造詞,以詞語引導立意布局。

 

以我終身奉行的一個字(101指考)為例:

——誘惑、困惑、解惑、惑眾

——問候、詢問(問人)、問己、問天

差別法

 

誠如時尚大師亞曼尼說:「為了創作出獨特的東西,你的所有大腦神經必須集中在微小的細節上。」一字之差,就可以引起讀者的注意,看來相似的詞,其實大有文章可做,透過辯證字詞的差異,輔助行文。

 

  • 以「從這樣的習俗裡,我看見/從這樣的習俗裡,我看到」(106會考)為例

看見什麼?(表面的看見)

看到什麼?(內在的省思)

 

 

 

(參考蔡淇華〈每個人都會「看到」,只有創作者能「看見」〉親子天下)

 

  • 以人間愉快/人間歡樂(102學測)為例

愉快(暢快、痛快)

歡樂(狂歡、縱情)

 

 

 

 

 

 

抒情文

 

類比法(抽換法)

 

針對題目,尋思其他事物代換,例如立可帶的發明,就是以膠帶取代修正液的概念而創造出來的;在文學上,古人要表現懷才不遇的想法,往往採用閨怨的語言來寄託,也是一個「代換」的好例子。

 

用自己或讀者有感、更具體、更容易掌握的情緒脈絡代換行文。如果類比手法隱藏其間不露痕迹,使讀者似乎在原題與比擬的事物間游移,帶著解謎的閱讀樂趣。

 

夢想

為了能夠靠近你一點,我改掉了很多壞習慣。

每次想要放棄你,卻不爭氣地回想當初為什麼會愛上你

他們都說我配不上你,可是我還是不服氣

我會一輩子用心對待你

(愛情)

 

國際人才流動

利用主場的優勢

攻勢/守勢

(球賽)

 

從陌生到熟悉

還沒有熟悉它之前,還無法發揮它的功能 (換房子、換手機)

 

應考

能量值用罄,彈盡援絕 (電玩)

 

 

 

 

觀點論點~~

 

當我們掌握了問題,可是,究竟答案是什麼呢?

 

看到題目,遇到難題時,當我們開始針對題目提問,那已經進入了解決問題的過程,因為問題太大時,把大問題轉化成數個小問題,我們會發現答案接著浮現腦海。

 

有人說:「訓練獨立思考最好的方法是寫作,不只是閱讀」,因為寫作才必須整理經驗、提出心得或方案。除非我們常常做深入閱讀,養成習慣經常把閱讀素材進行消化、連結及應用,否則我們必須強迫自己寫作。愛因斯坦發現:「任何人閱讀太多,但是實際應用太少,就會淪落為懶惰思考。」

 

專家說:要讓自己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就要經常寫作,其中有兩個關鍵:「有效轉化閱讀」、「形成自己觀點」[2]

 

對話劇法

 

利用角色代入引導論點成形。

 

對話式劇場(用角色跨時空對話)找論點的方法,是在考場上一個實用的利器,讓不知如何從何下筆論說的人有了一點方向,結合國文課堂的良好基礎,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下以106指考「在人際互動中找到自己」為例,並以題幹中提到以「真實性情」、「發展優勢」、「人際角色」、「能與不能」四個方向做審視。此處使用孔子、莊子、鮑叔牙、馮諼四個人做示範:

theater1

 

 

 

A.真實性情:以德報怨,何以報直?

 

在與人交往時,我們會遇到寬厚溫暖的人,也可能遇到好佔人小便宜,或是惡意傷害我們的人,有時候,善意的忍讓,並不能解決問題,適當地表達真實的內心聲音,堅持立場,說明信念,指正對方的錯誤,給予對方合理的反擊,也是我們在人際互動中學到寶貴的一課。

 

B.發展優勢:洴澼洸(莊子)

 

在與人交往時,我們會遇到很多比我們條件好能力強的人,他們往往得到較多的優勢和機會,使得大家關注他們,圍繞著他們,難免對自己失去信心,但是每一個人的優勢都不相同,當我們看到越多人,聽過更多故事,就會發現:有一些成功的人,其實條件並不見得是最好的,但是他們找到了一個角度,發現自己的大用,讓自己也能發光發熱。在人際相處中,學會發展個人的優勢,也是重要的收穫。

 

C.人際角色:鮑叔牙為什麼對管仲寬容?

 

在不同的場合中,認清自己的角色並不容易,看到朋友的角色更不容易。團隊合作的時代裡,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職場倫理,影響了團隊最後的成就。什麼時候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什麼時候又要站穩立場,領導大家,沒有人永遠是主角,世界不會圍著我們轉。這是在人際相處中,更微妙的一個學問了。

 

D.能與不能:馮諼(知人知己)

 

以退為進,眼光長遠,沒有終點。我們如果一直待在自己的小角落,怎麼下好人生的一盤大棋?所謂人際的相處,並不是太在乎別人的看法,一直活在他人的世界裡,相反的,是因為基於對人事通透的了解,當止則止,當行則行,與人相處,使我們更有智慧,不迷惑才是。

 

其他示例

 

關於經驗的n種思考(有經驗好?沒經驗好? 106學測試題)

  • 項羽--天份的優勢
  • 張良--前輩的帶領
  • 張良--理論的鑽研
  • 廖鴻基(海湧伯)--經驗的累積/謙虛

theater

怎麼會是我(幸運還是霉運的突然降臨的時刻 105統測試題)

  • 麻雀變公主--責任的降臨
  • 梁思成--生命的抉擇
  • 明惠帝--他人的妒忌

 

重新開始

  • 拿破崙--永遠不放棄才是真英雄
  • 岳飛--阻力永遠比想像的還要多
  • 廉頗--年輕就是最好的本錢
  • 成吉思汗──實力.實力.實力
  • 項羽──代價與虧欠

 

 

 

 

 

圖表法(問題解決法)

 

針對問題,尋找例子、證據,加以組織、歸納、建構起來,推導到結論與方案。

 

利用圖表的方式,強迫自己進入以上的流程,也能夠把思考過程簡明地整理,方便檢視。

 

(一)心智圖式

以國寫樣卷「書與我」為例 :

bookandme

 

 

(二)四F省思式

 

提出客觀事實,抓出感受,詮釋或分析處境,並指出做法。

 

基本架構如下──

(1)提出足夠的事實,作為後文討論的張本

(2)敘寫相關人士或不同族群的感受:不要小看抒情筆法在論說文中的作用,它是增加感染力的一個好方案,但必須保守地運用。

(3)分析影響事情發展的關鍵

(4)指出問題的一二解決方案:知性寫作的題目往往很巨大,以人才流動為例,一萬字都不夠寫,也需要許多數據配合,在考場上,只要能在一定的版型中,展現說理的邏輯和主張的可行性,不必求完整,也能自然成篇。

4F

 

 

 

 

(三)同心圓式

題目很小,由小問題向外,層層推出,使問題的意義變得不一般。以「竹子」為例,由個人幼時對竹子的簡單經驗與觀察、到各地對竹子的經驗與觀察,再思考竹子對一個民族的文化意涵。

circle

 

 

 

(四)特性魚骨法

 

這是關於人物描繪的一個小提醒,我們向別人介紹我們所知道的人與事的時候,由於我們親身經歷,或是對那個人很熟悉,很容易寫得太多太雜,太快進入情緒高潮。

 

有一個關於繪畫的故事是這樣的:宋代國家畫院甄選宮廷畫家,依慣例以一句詩當作繪畫考題。宋徽宗時有一次題目是:「亂山藏古寺」,大部分的人畫的是塔尖或屋脊,甚至於畫出殿堂,而奪魁的人,只畫出滿紙的荒山,山上高高露出一支旗子,來表示詩中「藏古寺」的「藏」字。

 

這個故事中告訴我們好幾個與寫作有關的道理,第一,是寫作考場上的審題、「扣題」的重要性,畫家畫了亂山,畫了古寺,如果還了畫出「藏」字,那是完完全全表現了題目「亂山藏古寺」五字的奧義。

 

這個故事還提醒了我們另一件關於寫作的美學原則。關於人與事的敘寫上,不能貪,不能急,你想介紹你妹或是你哥給你的朋友認識,也不會一下子講完他生命的故事,點到為止,反而讓人容易接受。

要讓讀者接觸我們很熟悉很感動的人事,就像那畫出一座宏偉莊嚴的古寺的畫家一樣,畫家費盡工夫,但是觀者可能反而覺得有距離感,相反地,若隱若現之妙,竟反而讓探訪古寺的人,感到愜意、自在,也變成他(它)的朋友。

 

從人物的許多特質中,選取其中一項起筆,並非鼓勵大家輕描淡寫,而是提醒同學應該避免進行「人物形容」之「流水帳」大賽

 

你所選的人物最吸引人的核心是什麼?

 

一語未完,只聽後院中有笑語聲,說:「我來遲了,沒得迎接遠客!」

黛玉思忖道:「這些人個個皆斂聲屏氣如此,這來者是誰,這樣放誕無禮?」

心下想時,只見一群媳婦丫鬟擁著一個麗人從後房進來。

這個人打扮與姑娘們不同,彩繡輝煌,恍若神妃仙子。

頭上戴著金絲八寶攢珠髻,綰著朝陽五鳳掛珠釵,項上戴著赤金盤螭纓絡圈,身上穿著縷金百蝶穿花大紅雲緞窄襖,外罩五彩刻絲石青銀鼠褂,下著翡翠撒花洋縐裙……(《紅樓夢》第三回)

 

《紅樓夢》當中對於王熙鳳有很多形容,但是令我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的笑聲。最著名的,便是上引這一段,第三回中林黛玉剛到賈府的時候,原本大家正在接待林黛玉,敘舊話情,王熙鳳人還沒有到,在門外一路上跟人說話的笑聲就傳進來了。還未細寫,讀者已經知道這個人是個有個性、爽朗,不拘謹,可能主控場面的女人。

fish

 

失敗的作法:我的老師個子不高,長頭髮,皮膚白白的,笑起來很可愛……

 

 

焦點時間法

 

選取一個焦點時間,以刻畫場景開始話題。這是針對敘事上一個常見病症的解藥,引用個人經驗時,應跳過前因後果,裁剪不相干的敘述,又不希望感人的力量被減弱。

 

分明是週末卻設定在清晨五點半的鬧鐘,僅有三五個人的頭班捷運車廂,裝滿又喝完再裝滿的水瓶,和袋子裡幾件被汗浸溼的上衣,這是你的樣子:夢想。

不能睡到自然醒的假日,渾身上下大大小小的青紫痕,記不清舞步的挫敗感。夢想尚未成真前的模樣,並不討喜。

可我熱衷於尾音和結束動作伴隨而來的掌聲,沉迷於整齊的舞步與節奏相融的成就感,心動於每一條鼓勵與讚賞的留言,所以,在汗水滑過下顎時,我才不致於厭惡。

曾經我也迷茫,在深不見底的負面情緒裡苦苦掙扎,看不到光點的無止境的隧道裡,多走一步都是千刀萬剮,於是願意與我同行的人才彌足珍貴。

你是含藏著不定時炸彈的寶藏,隨時要爆炸,又充滿吸引力,即使危機四伏,我仍願為你冒一冒險。(張曦元。夢想)

 

相片濾鏡法

 

描繪故事時,讓場景因為情緒受到影響,類似修圖程式概念,改變色調、形狀、明暗、主次,改變音量音質,改變氣味,拉進聯想……目的在配合或反襯人物的情緒。

 

□色調、亮度、空間、清晰/模糊

□聲量、紛亂/美感

□聯想(比喻「像」)

□概念(動詞/形容詞)

▲一次可以選定其中一至多項進行變化

 

 

根據左方範例,改變圖片的色調,並改寫原文。
 02  01

耀眼的陽光穿透了大氣,照耀了長長的街道,卻在背後留下了又深又濃的陰影。偌大的歐式花店直挺挺地佇立,兩旁的花草,紅一塊,紫一塊,青綠的葉子支拄著它們,卻無法止住他們在淌血的心。

跨步走進了狹長的店門,幽長冷清的步道使你的身影一片模糊。一排排的吊燈,使得整個花店蒼白不堪。站在櫃臺的店長對我微微一笑,可是在我眼中竟像是一種施捨!走道旁那簇菊花,也是只有那繁複的花瓣,才足夠承住我心底不停滴落的眼淚。(林O安.花店與喪禮)

(參考答案)

 

溫暖的太陽,舒服的微風,今天的天氣晴朗,萬里無雲。我走進花店,找尋獻給女神的貢品。一叢百合單調地靜默著,滿天星小家子氣地擠了一堆,太陽花純真無邪地露出牙齒微笑,一臉沒有深度的樣子,像是一群愛笑的小學生引不起我的興趣,終於,我找到婀娜多姿的花瓣和帶刺的個性,和愛情相襯的花,只有一種。(蘇O毓提供.花店與情人節)

 

 

觀點評論法

 

(一)亮點式(記者型)

 

側重最具話題性的一部分評論,盡其力說明放大,使評論顯得有亮點,令人感到明確,留下深刻印象。

 

川普是個「素人政治家」,說出了大家不敢明說的真話?還是個「狂人」,口無遮攔,發言大膽?

 

眾人口中的「花花公子」,可能在他的情人眼中是個有魅力的「風流才子」,才有那麼多女人受她吸引?

 

有人說《紅玫瑰與白玫瑰》裡的佟振保,一生經歷好幾場風流韻事,該說「不」的時候能坐懷不亂,最終是個沒有帶給任何女人幸福的「渣男」。

 

有人說「憂國憂民的愛國詩人」杜甫不外乎是個愛哭的「魯蛇」。

 

孔子說:「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論語.里仁)真的能夠欣賞他人,厭惡他人的,是自己對於人品有想法的仁人。一篇涉及評價的文字,必須夾敘夾議,針對人物的表現談出道理,不只提出「狂人」、「渣男」的斷語,還要推論的過程,更重要的是價值觀是否通透。

 

(二)暖式(輔導型)

 

挖掘對方的優點,往厚道、正向、溫暖的方向闡釋,發現事件背後的緣由和苦衷。這是最常被使用的安全牌,也是較有情味的角度。

 

以論歷史人物為例,雖然曹丕從小不受父親寵愛,後來殘害手足,賜死甄妃。同學選擇不批判,反而同情曹丕其實也是另一個寧負天下人的孤獨靈魂,惟有文學集團相伴。

 

以論生活遭遇為例:

我小學的衣服清一色都是白色的,只因他們期許我能夠當上醫生。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件雪白長外套,那是我升上國中的慶祝禮物,我記得爸爸對我說:「這是一件很特別的外套,穿著它,它會提醒你要當醫生的夢想。」當時的我深深覺得父母瘋了,我始終沒想過要當醫生!

當我穿著那件白色外套,我並沒有感覺雄心萬丈,反而覺得惶恐,卻也沒有堅持不穿,那件外套便隨著時間,漸漸穿髒了,隨著年齡成長,爸爸媽媽買了更多白色衣服給我穿,每一件都漸漸變髒,但是他們還是沒有改變他們的想法。

即便期盼也是世間最美好的親情的一部分,可是那麼高遠的期盼,很難一直維護,就像那些白色衣服一樣,然而父母親就是想讓小孩追求夢想,還是那麼瘋狂地堅持。

後來,父親因為健康的原因,提前離開醫師的工作,在家養病,我則因為漸漸長大,和他們之間的話題變得越來越少。

儘管歲月在白色衣服上留下了痕跡,儘管它已不再乾淨,儘管它已有些破損,我慢慢有些同情他們,捨不得它們弄髒。因為它們是爸爸媽媽還沒有對我失望的象徵,在我心中,我希望自己不要忘記它還乾乾淨淨的樣子,它看起來也許髒了,在我心裡還是潔白的愛的外套。(陳玠安 衣服與我的故事)

 

本文在人事物的敘寫上,都不夠細緻,但是文中提到的故事很具有代表性。文中的故事很戲劇化[3],不過很多同學們對於父母、師長的愛,常常都有類似的感受──父母師長的期待好高、好遠,讓同學備感壓力,儘管對方的出發點應該是良善的。本文的最後兩段,從前文的莫名其妙走出來,放下個人的感受,轉而關注父母親的健康問題,體會身為人父(母)望子成龍的心境,選擇接納與珍惜。所謂:「解鈴還需繫鈴人」,原本對立的兩邊要和解,有時是繫鈴人出來面對,有時竟是鈴本身,同學把自己縮小一點點,雙方的緊繃隨之消解。

 

 

(三)審定式(法官型)

 

每個人都會有優點,有缺點,孰輕孰重,評論時不偏不倚,這樣的態度洋溢著理性的光輝。歸納這類評論的基本原則:

1.抽絲剝繭,掌握事實

2.或褒或貶,就事論事

3.提出理念,說明評價

換言之,分離出幾個要項,明確表達自己的意見,肯定優點,否定缺點,但不自相矛盾。

 

 

 

 

(三)延伸檢視式(社會學家型)

鎖定人物類型,延伸相關事例,以「現象觀察」切入取代「單一人物」評論,使人物評論帶有更宏觀的意義,格局擴大,例如:我看「尼古拉斯.溫頓」,從尼古拉斯.溫頓看無名英雄的社會意義(無名英雄除了尼古拉斯.溫頓,有更多終其一生沒有受到注意的,不只溫頓一人)

 

(四)智者式

跳出固定的框架,辨識出人事的盲點,指出另一種更好的態度和做法,批判對方的錯誤,能破能立,是很能讓人感到當頭棒喝,眼睛一亮的角度。(參考本書「四F省思法」)

 

挪威劇作家亨利.易卜生所寫的戲劇《玩偶之家》中提到一個妻子受到丈夫蠻橫的誤解,最終取得先生的寬宥,丈夫向他道歉。妻子忽然領悟到自己在家中的地位,一直有如玩偶一般,當初一直都未曾察覺。從頭到尾,她只是想維持婚姻,爭取丈夫的認同,避免婚姻破裂,最後自己卻領悟了,成為擺脫不合理婚姻的人。不管你是否認為這是女性主義的作品,換個角度想,跳脫原先思維的框架,會得到很不同的立足點,和意外的結局。

 

〈一桿稱仔〉一文中,秦得參──他從淳樸、善良、客氣的一個菜販,變成殺警的兇手,性格發生了轉變。有一次,同學告訴我:秦得參受到日人的壓迫和刺激之後,只能選擇單槍匹馬,同歸於盡,也太淺薄。同學受到《賽德克.巴萊》的啟發,用更高的標準一批判,讓人有更深的思考,一個令人同情的人,也可以批判(雖然更深一層來說,賴和如果把秦得參寫成賽德克.巴萊那樣英勇超卓,反而荒謬可笑。)智者式的批判,更讓我們看到,看到臺灣下層百姓的愚昩單純、不幸與悲哀。

 

歪腰郵筒,是一則簡單的社會事件,你覺得很好,無傷大雅,仔細想想,〈病梅館記〉裡說:「以欹為美」,把怪的事當作有趣,怎麼不好批判?媒體往往不是帶領大家注意到大方向,而是盡挑些怪異新奇的偶發事件來報導,而指出有更好的態度,更應該做的事,是有思辨力的心靈的珍貴貢獻。試試用放大鏡分析社會的錯誤,矯正一般人錯誤的認知。

 

 

關鍵事實法(簡評法)

 

字數限制很少的時候,先尋找素材(fact),由他們的故事帶出事實,將題意發展清楚,再發現(find)背後的癥結,選擇個人的觀點。以下用「我看國際人才流動」為例:

 

(一)先尋找素材(fact),由他們的故事帶出事實,將題意發展清楚。

 

A.國家實力、經濟、福利,永遠是王道

德國的國家實力、經濟、福利等各方面都位於世界前列,想要移民德國的人絡繹不絕。雖然北歐冰天雪地,但北歐國家的富有,以及高福利也贏得了眾多移民者的矚目。(呼應「乙」材料)

 

B.工作機會,工資上漲,外移人口追逐的目標

由於經濟的快速增長和人口結構的變化,中國愈來愈顯得有吸引力,成為全世界外國人想要移入卻苦等多年的夢想地。勞動力市場供不應求導致了實際工資的上漲以及對外籍勞動力的更大需求。(呼應「乙」材料)

 

C.國際人才流動的連帶問題

奧地利非常看重移民者的融入,所以它在嚴格是考察移民者能否融入到奧地利。若想要在奧地利居住2年以上,必須簽署一份旨在提高其德語技能以及「融入奧地利社會、經濟和文化生活」的《融合協議》。(呼應「丙」材料)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other/e9ly5pn.html)

 

D.移民是國家發展的重要力量

移民一直是澳州人才的重要來源,但2017年7月1日起澳洲技術移民政策呈現大幅調整,為了確保能引進更高層次的人才,澳洲提高申請者的准入門檻。(呼應「甲」材料)(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other/eno6j8n.html)

 

(二)發現(find)背後的癥結,選擇個人的觀點

 

A.洞悉與批判的觀點:曾經寫〈諫逐客書〉,大聲呼籲「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的李斯,在秦王政統一天下之後,卻讓秦王政走向「焚書坑儒」的道路,秦國的人力管理政策大轉彎,對照文中所言,是何等諷刺。〈諫逐客書〉說的究竟是李斯的政治理想,還是迫於逐客令當前,一紙讓自己免於失業之苦的上乘說帖罷了?

 

B.微觀的觀點:誰喜歡離鄉背井?在開放社會中,政府不能依賴人民個個懷抱著淑世的理想,不計工作條件,人民從生活的溫飽才能信賴國家,「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C.雙贏的觀點:錄用外籍人才,是企業成長的契機,帶動總體思維。(參考天下雜誌.《人才管理聖經》)


 

意象經營~~

聯想,聯想,聯想,「聯想」二字是一切創意的來源,也是有趣的遊戲。意象頭腦操是一個系統化的聯想訓練,好的意象經營是相似又出人意表,但不是求多取勝。

 

意象頭腦操[4]

 

  • 實轉虛:概念化。如:蘋果-健康、慾望、契機
  • 虛轉實:具象化。如:愛情-玫瑰、酒、花朵
  • 實轉實:類型化(帶出相關的事物)。如:鑰匙-門、車、窗
  • 虛轉虛:巨大隱喻(再擴大到更宏大的隱喻)。如:諾言-毀滅、沉默、封存

092

 

 

意象出走法

 

運用看似關連度很低,跨領域的意象,形成一種奇特的意趣。

 

出走

走在行走過千百回的街道上,身體已成為規律,如同衛星導航般,只要設定好目的地,就會以最短的時間,最高的效率行駛,回神時已在家門口,不曾留意過程,當然也不曾留意這個問題。

今天又是一個灰濛的陰天,如同抽獎般機率玩弄著結果,是晴?是雨?聽憑人們揣測,對我這沒帶傘具的參與者,回到與世隔絕的家是最安全的做法,穿越馬路再右轉最後直走就到了,驀然間--停,第三個程序出了錯,一條橫溝把我的桃花源隔離了,是美國大峽谷?是東非大裂谷?都不重要了,天還是灰濛濛的,我的情緒已開始下雨

今天不是我的天,我沿著原路折返,在我思索著自己的淪落時,一綻小白花飄進我的世界裡,在這條街看似平常的矮樹,原來都是桂花樹,正值花季的此時,棵棵如捧花的花童為我獻上一道潔白的天堂路,此刻,從籠照灰暗的天空中,射下一道希望,灑落在桂花上的陽光填滿整個空間,使這個瞬間更燦爛,天空與我都放晴了

我倚靠在涼亭的石椅上,關掉我的身體導航,接著我只沉澱在這個現在當中,遙望天堂、大峽谷以及桃花源連成一線,不知有多久沒在繁忙中享受寧靜。

我用眼拍下這美景,也在導航中輸入新的程式,在未來生命中的偶然,還要不經意地,甚至刻意掉落程式的另一個軌道裡。(方博文)

 

 

能量累積法

 

文章當中安排類似的訊息,巧妙地屢次出現,修正文意過度發散的蕪雜感,或是羅列有意義的相近內容,化零為整,形成一種目不暇給的強烈感受。荀子的〈勸學〉首段,余秋雨的〈蘇東坡突圍〉都曾利用類似的手法使文句的氣勢充沛。

 

砌磚式

堆疊羅列熟悉的風景、熟悉的事例、依古今,依時間序,或依視角,集中累積能量,近於詩歌般的作法,使讀者感到筆力萬鈞,是一種華麗、氣派的筆法。

 

到達每一個景點,我會把第一分鐘留給自己而不是導遊。誰也不能打擾我和它們的第一次交手,看看我能從他們身上挖出多少的故事。蟲鳴鳥叫好似油畫,銀瀑三千丈是豪放的歌,巍峨宮宇奏著宴會的雅樂,教堂中的香氛使我嗅到了主的慈愛,市集裡的人情嚐起來何等甘甜!瞧,那博物館正等著我,去感受它懷中歷史的熾熱。不需要什麼指南書,我就是我的引導者。一樣的太陽相同的月,你和山林有你們的話,我與白雲唱我們的歌,何其快意!

離情依依實在不必要,不管是景或是人。分開才能懂得懷念,用思念的線串起回憶的彩晶。在同一片天空下又怎麼稱得上離別呢?心靈的大寶箱,我早將那燦爛的一幕鑲上去,把最珍愛的回憶,連同我與旅行中巧遇者的夢想一同鎖入。當有人不停說著不願回去的話語,我就知道他心中的那口箱子,肯定是空得令人感到無比訝異。(何恭銘〈旅行〉節錄)

 

作者選擇了五個代表畫面,羅列描寫,藉由這樣的描述,把身在異國貪婪地觀賞城市風光,眼光琳瑯滿目的欣喜之情,表露無遺。

 

排比羅列的華麗風格,搭配上層遞的效果,看起來閱讀的感受會更有變化──

 

  沉睡已久的記憶,靜謐的埋在一望無際的沙漠裡,古夫金字塔埋藏的黃金歲月,幾千年的奧秘囚禁在未知的國度,歷史本文安靜地被寫進莎草紙裡,臆測,幻化成尼羅河氾濫後一聲聲嘆息。

    一千年,人面獅身像誕生,兩千年,無止盡的殺戮和流血,三千年,版圖疆域的擴充和茁壯,四千年,偉大世紀的興盛和沒落,身為考古學家的我,必備的例行工作即是利用靈活的大腦去「猜」,推演歷史的來龍去脈,利用大量出土的文物和文獻去分析、比對、模擬,印證各式各樣人類和環境依存演化的證據。筆記本密密麻麻訴說著古代的情感,猜,下一個出土的是否讓人驚豔不已?

沉浸在無數次的午夜夢迴裡,不停的描摹下一幕的變化,但逝著休矣,無法精確的鐵口直斷古老的傳說,只能靠著豐富想像力和臆測橫遍考古學界。隨著時間的流逝,「二重證據法」被人發崛套用,開始揭開一重重未來神秘的面紗,如今埃及的面貌,在考古的還原下,原汁原味地呈現在世人眼前,不只是考據下的古文物,前人的推演席捲了整個世界,風靡一時的考古風潮在人類漫長的歷史刻下了精彩的一頁。

猜,下一個考古的文明,是否期待我發現它們?突破、躍進、革新。且慢出土的文物,去猜,下輩子的際遇。

(鄭羽真〈猜〉)

 

這一篇的題目是「猜」,作者以「考古工作」作為它的立意取材,描寫考古工作中,需要從斷簡殘瓦中推斷還原神秘的時代的「猜」度,而為了帶出考古學家要蒐集資料、累積觀察、運用想像,串聯素材的浩大工程,在第一段作者舖排了「沙漠」、「金字塔」、「歷史文本」三個畫面,呈現埃及古文明的悠久歲月,並用「化為尼羅河氾濫後的一聲聲歎息」收束第一段;第二段則是配合了層遞法,以「一千年」、「二千年」、「三千年」次第交代出尼羅河畔的歷史,堆疊出歷史的縱深。細膩靈動,美不勝收。

 

活用詞語與典實,轉化經典上學來的氣派

 

善用古文經典的詞彙,課堂教學裡學來的語詞,或是適當使用典雅的修辭技巧,呈現出來的一種磅礴大器,我們在余秋雨先生的書裡讀到,也在其他孺慕歷史文明的作文裡遇見──

 

當天上的雄鷹飛躍千里也飛不出一個國度,當地上的蒼狼跨越群山也跨不出一個版圖,當歐亞大陸七百多個民族臣服於一人時,無論東方的佛陀,西方的上帝,都會感嘆究竟是什麼力量在斗轉星移的歲月間孕育了這樣一個朝代……

 

元朝的誕生,象徵了漢人獨霸中國的破局,象徵了操刀弄戈與弄文舞墨需得並重的治國原則,還有一股耗費了兩千年準備一百年繁華的傻勁。對我來說,元朝不僅令人陶醉,更帶有令人激賞的意味在裡頭。好像將手搭在你的肩頭,你們就成了安塔(兄弟),好像你馴服了一匹桀驁不馴的悍馬,就是值得讚賞的勇士,好像你一口把這酒給乾了,就足以表示人與人之間沒存在距離的那種豪爽。吐了一口懷念敕勒的怨氣在這華麗雕砌的花瓶中,帶著弓箭回家了。像海一樣大的君王啊!如同山牧季移般的走向下一個朝代,然後走唱著呼嘯的戰歌。(陳明毅〈永遠令人陶醉的王朝〉節錄 按:本題為大陸高考試題)

 

什麼是令你永遠陶醉的一個王朝?羅馬帝國?路易十四的太陽王朝?作者「陶醉的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元朝」。全文一開始便連用排比,形成一種豪邁剛健的氣息,並且選擇了「雄鷹」、「蒼狼」兩個意象,領出遼闊荒漠的雄渾風光。我們不妨重新排列一下文句,更能看到作者句型設計上的特點:

 

當天上的雄鷹飛躍千里也飛不出一個國度,

當地上的蒼狼跨越群山也跨不出一個版圖,

當歐亞大陸七百多個民族臣服於一人時,

無論東方的佛陀,西方的上帝,

都會感嘆究竟是什麼力量在斗轉星移的歲月間孕育了這樣一個朝代……

 

作者語詞十分豐富,例如:「桀驁不馴」、「斗轉星移」、「『山牧季移』般走向下一個朝代」等,都使用妥貼,「操刀弄戈」與「弄文舞墨」也有對照性,能夠凸顯主題。全文最突出寫作手法,應該是名詞(意象)的使用與排比的長句兩者交相運用,形成獨特的文氣──

 

好像將手搭在你的肩頭,你們就成了安塔(兄弟),

好像你馴服了一匹桀驁不馴的悍馬,就是值得讚賞的勇士,

好像你一口把這酒給乾了,就足以表示人與人之間沒存在距離的那種豪爽。

吐了一口懷念敕勒的怨氣在這華麗雕砌的花瓶中,帶著弓箭回家了。

 

這些句子當中,透過這些紛繁的意象拼貼出蒙古民族的場景,把讀者帶到「敕勒川」旁、「悍馬」不遠、「弓箭」在腰的大漠風飛,最後,南方的「花瓶」盛裝不住怨氣,蒙古人於是北返草原。

 

廊柱式

 

在不同的段落中出現類似的語詞,形成段落間的廊柱,加強讀者的印象。

 

〈三年後的同學會〉(改寫自樣卷〈二十年後的同學會〉)

拾起那厚重的畢業紀念冊,瀏覽著三年的高中歲月,三年看似短促,但,回憶起來卻驚覺如同十個春秋,有喜悅的,更有令人慷慨激昂的,正當我沉浸於熱情時,手機響起,那聲音帶有回憶的味道,苦澀、甜蜜,又神秘,我細細咀嚼,依循氣味來到那家餐廳,與同學細嚐。

小菜上桌,我們逐漸打開話匣,聊起那段熱血激昂的高中歲月,高二的運動會,大家奮勇地奔向終點,即使只是場表演性質的比賽,之後又談到高三時大家努力為了理想的大學而拚鬥,還不忘指導同學的事蹟。講到最後,我不免感到憂傷,後悔當年沒有專心致志地讀書,才會晚別人幾個月考上大學,在我口中的小菜已變為苦澀。

主菜隆重地擺上圓桌,那打開的匣子早已闔不起來,話題也越趨豐富,聊起大學三年的生活,有人已經開始實習,有人也搶好研究所教授,準備繼續壯大自己的羽翼,讓自己有更多的優勢;也有人面臨被二一的危機,大家紛紛鼓勵他別放棄,如同高三那年,大家互相幫助、成長,這一道主菜,口中充滿著幸福的味道。

大家仍停留在前一個話題時,桌上的菜餚,卻已換上精緻的甜點,大家邊品嚐甜點的風味,把各自的通訊錄填上各處的凹洞,最後離開餐廳後,我的身體裡沒有苦味也沒有甜味,只留下諸多不捨之情。大家決定一起回到母校,探望老師,老師和大家不再談論當年的話題,換上的是和樂的情調。回家的過程,大家仍不忘聯絡未到的同學下次再聚,在這段路上,我身體裡殘留的澀味逐漸淡去,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甜蜜,甜而不膩。(李承翰)

27750448_1564702196918870_2718766466497154236_n畫面構成:善化高中 陳盈州老師

 

[1] 基爾弗德受奉為創造力之父,其《人類智力的性質》《智力的分析》發表於一九七O年代。

[2] 參考《經理人雜誌》〈訓練獨立思考最好的方法是寫作,不只是閱讀〉劉恭甫 2016.03

[3] 本文為同學化用閱讀素材的故事所作,不完全為作者親身經歷

[4] 參考《經理人雜誌》〈一張表格解決所有工作難題〉 2013特刊

創寫必練十五招:從審題立意布局到意象經營 有 “ 2 則迴響 ”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