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力全開長文閱讀專題五:有一種題型叫對立與激化

【墨力全開專題】有一種題型叫:對立與激化

 

最近在瘋撩妹,你最想聽哪個古人「撩」動你的芳心?

 

想聽平時道貌岸然、口拙心愚的他,只因見到你,而由衷發出一句情話?

還是聽「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高手,天天討你歡心,讓你的心一直漂浮在偶像劇般的情節裡,宛如遇到王子的公主?

 

古人撩妹,內容沒有留下來,現代人幫他們kuso改造,不過,孔門的弟子端木賜,也就是子貢,「撩」人的內容倒是被人保留下來,而且子貢撩的還是男人,田常、夫差、句踐,都是野心勃勃的真男人,子貢撩動一個不足奇,他見一個撩一個,每到一個國家,對方都不討厭他,甚至渴望、期盼、感恩他的到來。而這一撩再撩,把春秋晚期的歷史整個改寫。

boy2-001

 

《史記》的〈仲尼弟子列傳〉用將近一千八百字(1795字),細膩撰寫了子貢「存魯、亂齊、破吳、強晉、霸越」的外交辭令,順序是齊→吳→越→吳→晉。雖然只有四個國家,但吳國去了兩次,算起來每次遊說,司馬遷平均用了350字左右。今年的指考28-32題,就引用了太史公原文的一部份作為題幹,也就是最前面說服齊國的權臣田常的那一段,共527字,與後世王安石讀子貢的心得對讀。

exam107

 

附帶一提的是,王安石看的是1759字的版本,同學們看到的是527字的節錄本,命題設計者用心良苦,527字大致可以看到子貢的策略,與看完完整版後的心得對讀,尚能具體理解王安石為什麼會有那樣的感慨,但是,子貢這一兩句話再漂亮,很難讓我不連想到他分明就是騙田常不要打魯國,田常也就這樣信了,會讓我們看小了子貢和田常的格局。子貢的氣魄,和王安石的感慨,1759字的版本看來一目了然。很多同學怕長文閱讀,Taco老師認為,文言文也好,白話文也好,如果有同學老覺得「出題老師想的跟我想的總是不一樣」,有可能其實是誤會了。如果你看過全文,就發現文言文寫的其實很白話。摘句節錄,以管窺豹,只可「見一斑」,一知半解,瞎子摸象,勞而無功,還寃枉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不好,若是整篇文章耐心看看,來龍去脈聽一遍,事情始末,清清楚楚。文言文很難嗎?你也許會很震撼,因為你竟看到欲霸不能。

 

讓我們回到子貢周旋於眾男子之間撩撥一池春水的話題。子貢,身為孔子的學生,聽到孔子說:「齊國要攻打魯國,不忍心看父母之國滅亡」,他若不能像墨子一樣,做個小模型匆匆到發動戰爭的國家,演示一下戰略問題,說服公輸般撤銷雲梯,倒無可厚非,但理應該動用自己的巧舌,找個幫手,用儒家的德治理想來解決問題,可是子貢那一番精彩絕倫的辭令,竟然完全是極盡分化之能事——他挑起齊國、晉國、吳國、越國的欲望,讓他們或進或退、掀動戰爭,讓春秋晚期的國際局勢產生滔天巨變,最後達到忽略魯國的目的。《史記》上這麼總結歸納他這次的行動——

 

「子貢一使,使勢相破,十年之中,五國各有變。」

子貢把一個魯國的問題,繞了一圈來解決。晉國和越國賺到,被「破」被「亂」的吳國和齊國就無辜倒霉了。王安石的不解正在於此——孔子不是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嗎?子貢不希望魯國被滅,卻害慘了其中幾個國家。這樣公平不公平?

 

我不是男人,但是歷史很清楚地告訴我們,男人也怕撩,也對那些包裹著厚厚一層糖衣的話,沒有辦法拒絕。明明大家都知道子貢他那麼愛他的老師,只是來跟我玩玩的,可是人心就是脆弱,男人、女人,一樣傻。

 

我們不必再細述呂世浩先生的見解——我們看歷史的時候常常會覺得:那些國君難道看不出來誰是忠臣誰是佞臣嗎?為什麼有些話他就會很無腦地聽進去呢?那是因為他們內心有欲望。一旦有慾望,人就不能很理智地下判斷,選擇眼前的利益,讓投機者有縫可鑽。

 

看看這些被「撩」的國君,為了一個盡忠於魯國的子貢,甚至賠上了自己的國家,他們不笨,只是沒想到算計算計,算不過子貢。

 

子貢的強讓我們想到《紅樓夢》裡王熙鳳的壞,她為了解決尤二姐的小三事件,是那麼大費周章:先演出疼愛尤二姐的戲碼,演得又是笑又是淚的,然後把尤二姐接進榮國府,接著找張華父子敗壞尤二的名聲,再和秋桐交好,使用秋桐,把新的女人扯進這個局,終於讓尤二姐淒涼痛苦,自殺以終。種種厲害的手段,放在國際上,是外交,放在家族裡,就是犀利人妻。對一個弱女子,如此殘忍無良,明明是已經到手的獵物,非把它欺凌玩到見血的原始暴力,那只是出於對賈璉的愛和佔有嗎?

 

子貢為了救國,上演了這樣一齣精彩絕倫的經典大戲,我們佩服子貢的口才,但那些戰爭中的炮灰百姓,他想過他們嗎?也許你要說:子貢不出,他們會更和平嗎?但是,子貢此次四處拜訪的目的,的確不為了和平,只為了魯國一國之私利。

 

子貢撩男,王熙鳳撩女,他們「撩」了某人,卻是為了讓某人和某人對立起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在任何一個時代,我們都知道,即便是在現代,那些霸凌班上邊緣人的學生,有的人的心機手段,也是這樣教人肅然起敬,又不寒而慄。

 

看看這些對立與激化的歷史故事或是經典小說裡的橋段,我覺得很累很無奈,寧願多看一兩眼kuso的古人情話,告訴我們——子貢撩四國國君,原來都是為了救魯國的一個「她」;子貢問孔子:「貧而無諂的女孩,和富而無驕的女孩,我該選哪個好呢?」這樣實在是舒服多了。

boy1

 

可是回到文本,卻不得不說,這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學問,在這麼負面的元素當中,存在著一點很有力的啟發:有時候,為了和諧,我們必須學會吵架;為了止戰,我們必須學會興戰;為了溫柔,我們必須學會殘忍。否則,情況可能會非常僵固。

 

我們都是平凡的小人物,沒有龐大的家業讓我們興風作浪,沒有一個時代讓我們縱橫捭闔,但我們常常仍需要上述那些人的主見和行動力。有時候我們不敢找人把話說開,不敢不當一個OK小姐,只喜歡找自己的同溫層哭訴,尤其是中學生,常在面對某些公眾議題時,隔靴搔癢,沒有一絲霸氣,我們多看看一些的可敬的狠角色,會有一些成長。尤其自己如果沒有一點點霸氣,我們也容易犯了跟風隨浪,人云亦云的毛病。所謂的獨立的思考,跟內在的性情作風也有關係。

 

當老師請你對一個議題提出自己的看法,請想想這些故事,並且照以下所言這麼做,它會為我們打開一個全新的視野——

 

  1. 選擇一個立場,為了這個立場,提出明確的愛恨只有鮮明的愛恨,才能把其中一個立場挖掘到極致,當你不喜歡輸,才會拚了命地贏。有人說看球賽就是這個道理,當我們覺得兩個棒球隊都不錯的時候(例如看日本對韓國),會看到睡著(比較不痛不癢);相反地,如果其中一個球隊是你支持的球隊(例如中華對日本),你就會變得眼睛很雪亮——當我們選定了鮮明的立場,才能看到此方和彼方的很多細節。
  2. 為了你的立場提出具體的剖析沒有任何一個事件是單一的,影響它的「人」、「事」、「時」、「地」、「物」各有哪些?這些環節的輕重次序是什麼?我們的立足點在哪?機會在哪?限制在哪?(他們的弱點在哪?我們的弱點又在哪?)應該從哪些地方著手,近中遠程的步驟又是哪些?
  3. 對不同的對象,提出不同的說詞:說服閱卷的老師和評審是表達課最基本的練習,不要自命清高覺得自己的創作為什麼不能自己說了算;其實,如果只學會說服閱卷老師是不夠的。你提出的說詞,終有一天要八面玲瓏,面面俱到,才能發揮巨大的影響力,那麼,影響一群善良的閱卷老師,你的策略是什麼?古代的典律,清楚的架構,亮眼的修辭技巧…..你想過這些了,那很好,走出校園之後,這些還是管用,但是還不夠……

 

今天的題目,感謝學科中心電子報第142期所徵引,由臺南女中劉姿吟老師所設計——你認為《金瓶梅》是一本淫書?試著做做看吧!

book-001

 

【討論議題】

  1. 甲文中,提到《金瓶梅》的主要內容包括哪些層面?
  2. 蔣勳說:「對人性的無知才是一個人變壞的肇因。」你認為他為什麼要這麼說?(由的道德內在著眼)
  3. 劉大杰說:「由於《金瓶梅》在性慾上作了過於誇張的不真實的穢褻的描寫,使讀者容易忽略書中的真正意義,而容易使讀者受到它不健康一面的影響。」你認為(一般的成年)讀者可以像劉大杰先生一樣,辨認出書中的性事做了過於誇張的描寫嗎?如果讀者可以分辨得出來,還是會受到它不健康的影響嗎?(由的認知能力著眼)
  4. 同樣是《水滸傳》,有人覺得《水滸》諱盜,有人覺得:「少不讀《水滸》」,張潮《幽夢影》卻說:「水滸傳是一部怒書,西遊記是一部悟書,金瓶梅是一部哀書。」乙文中提到:「《金瓶梅》是一本愈讀愈虛無、蒼涼的一本書。」究竟一本書的精神內涵,可以同時包含正反兩面嗎?讀者會看到正面的內涵還是看到反面的內涵,究竟取決在怎樣的閱讀態度上呢?(配合課本所學,綜合思考)

 

墨力全開長文閱讀專題四 有一種題型叫:情境遷移

 

 

【高中閱讀寫作長文閱讀四】

#有一種題型叫:情境遷移

#老師的說話

 

本期原題為「屈原哭笑不得.杜麗娘笑中帶淚:我讀洋洋老師「一句話讓國文課變無聊」有感」。

 

一個國文老師,如果要把課本上的東西講好,尤其是文言文的課文,「情境遷移」是很必要的手法。什麼是「情境遷移」?就是將古代的東西,折合到現代的情境,理解主角為什麼會那麼做,想像主角的處境與心境,以及相關的反應。

 

跨時空的情境假設,有時候會讓我們覺得古書裡的邏輯很奇怪,書上正經八百的學問變成了笑點,成為我們能消遣古人的時刻。例如我們講到廉頗(〈與陳伯之書〉),總要提到他晚年在魏國無兵可帶、無官可做,趙王派使者去找他復出這一段。使者因為受到收買,回國跟趙王報告時,就偽造了廉頗「一飯三遺矢(屎尿)」(吃一頓飯的時間內,上了三次廁所)的病症,讓趙王覺得廉頗老了,無法再帶兵了。

 

趙王為什麼不想想,說不定他只不過多吃了幾片西瓜,才會多尿了幾次,這樣測試一個將軍的膀胱怎麼會準呢?

 

有時候情境的遷移,會特別讓我們感覺古人太麻煩太辛苦,也可以產生一種奇特的趣味性。例如關公在徐州與劉備張飛失散了,為了找到兄長和義弟,歷盡多少人性時刻,換成現在的場景,關公只消打個打個手機,問了一下:大哥,你們在哪裡?劉備就會回答他,不好意思剛剛手機沒電了,我們在哪裡哪裡。少了失去對方下落的這一段煎熬,原來的豪氣干雲、義薄雲天的承諾和堅持,一堆橋段都沒搭子了……老師上課若是不要太嚴肅,學生想不聽課也很難,就算下節課要考試,再怎麼低頭抱佛腳,也忍不住順著話題跟著老師玩一下:翼德,我們要記得帶行動電源。

32458503_2131564490193512_6191598478519435264_n

▲網紅陳洋洋消遣高中國文課本中的名篇,令人忍俊不禁

 

但是更多時候,情境的遷移應該是出於對古人的一種尊重,是身為教學者必要的修養,因為我們教學的素材是都發生在課堂外,而我們要教育的對象是在教室內;我們所談論的事情雖然都是亙古不變的道理,但是學生卻活在21世紀的結界,我們必須帶著他們此際此刻的心靈與文本對話,良好的情境遷移才能夠使教學更具行為啟發,但是,所謂的良好的情境遷移,不只是表面的人事物的嫁接而已,它需要教學者自己對文本正確而深入的認知及理解,再加上一定的轉換和應用能力,讓經典的文本得到新的觀看角度,激發出特殊的魅力。

 

 

課堂中進行的遷移可以分為三方面——

1.語言遷移:將文言翻譯成學生習慣的語言,也就是白話文

2.情境遷移:將古人的處境轉換到學生可能遭遇到的情境

3.能力遷移:運用古典的文本,激發出學生帶得走的能力

 

古人的情境究竟奇怪不奇怪,考驗著解讀者「情境遷移」的能力,把它搞笑,把它合理化,都是功力。

kuso

▲桃園三結義kuso版堪稱一絕(「是你說要比顏值的啊」)

 

就以高中課堂上,著名難教的經典名著《牡丹亭》來說,有時候我也會覺得好累,不想太嚴肅地分析文本,而選擇在課堂上放輕鬆,站在學生的立場「酸」一下課本裡的人,那幾節課的空氣就會清新多了——

 

杜麗娘自以為好美,沒有人來愛我實在太可憐了,寂寞芳心麗娘單身日記開始……單身日記第一篇~~單身日記完結篇~~

 

再結合班上同學的名字,「像某某就一定很了解,他早上梳頭髮的時候常常都會想要摔鏡子,厚,誰啊怎麼會長那麼帥,太帥了太帥了,我受不了啦,摔……」

 

在同學青春的笑聲中,很快樂地幾堂課也就過了。

 

很多老師不想放棄這樣用這個文本好好談一個女子的愛情和性,細膩地分析杜麗娘受到的權威管教和禮教束縛,進而產生「對青春意識的自覺」,可是現代的少女少男,活在後髮禁後服儀時代,對於自己的青春實在太有自覺了,談情說愛的空間也很自由奔放,該怎麼認真地分析湯顯祖的遊園驚夢給同學聽,又讓他們不覺得沉重,不讓現代的同學,只從歷史意義上去歌頌湯顯祖「至情觀」的時代意義,停留在那種「懂」是理性的理解……而是讓同學感同身受,以良好的情境遷移技巧,讓學生感動,而得到更多領悟。好好教,同學還是可能會笑,但是有時候會哭,還會來問問題。身為老師,要的應該還有這些,不只是哄堂大笑而已。不是嗎?

 

 

一、情境遷移原則一:尋找文本的內在脈絡

 

我請同學想一想「遊」這個字,我們學過什麼「遊」?同學說:〈始得西山宴遊記〉、〈晚遊六橋待月記〉、〈遊褒禪山記〉。

 

每一個「遊」,都包含一個路線,我先示範〈始得西山宴遊記〉的「遊」,其路線大體上是這樣的:

 

居是州→(漫漫而遊→回家)*N→法華山→回家→西山→回家S__36069383

S__36069381 S__36069382

接著,我請他們先圈出這一課的地點名詞,以「地點卡」的方式,組合在黑板上時,

 

接著我請他們去猜想,這一趟「遊」,對杜麗娘有什麼意義?光從表面上看來,這是一個正常花園的零星風景,但是我告訴同學們,這一趟遊花園行動後,接著的一場戲,就是女主角夢見男主角出現與她在這一座花園裡面交媾。

 

這麼有名的橋段,高中生很多人還是沒聽說過。「真的哦,厚,好會哦。」男同學反映特別大,「真的嗎?」他們以為我在開玩笑。

9274912216_49fb68afbd_b

006alwFZzy73y6SIwKt01

▲有人甚至謔稱,〈驚夢〉美妙的舞蹈,難道不是在演出柳杜兩人各種做愛的體位?

 

「你們不妨想一想,為什麼遊花園之後會讓她感到難受,然後連結到「做愛」的情節?你們在看這個花園的時候,不要呆呆地把它當作一個廢棄的花園,說白話一點,這一座漂亮花園,你可以想像是杜麗娘的身體。當一個女生發育了之後,她會感覺到自己變得成熟嫵媚了,該凸該翹的都有了,但是擺放在一個沒有觀眾的地方,那是很痛苦荒謬的。

 

二、情境遷移原則二:觀照自我

 

其實你們有杜麗娘的壓抑。真的。

 

你想想:如果你買了最好的球鞋、買了很貴的包包、買一顆有牌子的好球,但是只能放在鞋櫃衣櫃裡面,自己沒事拿出來看看可以,但不能穿出去;將來你們大了,如果有錢買一台賓士,賓士車就是拿來享受,如果只能放在車庫沒事擦得很亮要幹嘛?杜麗娘知道自己很漂亮、才學、家世、性格,在愛情的世界裡都會是一個讓男人神魂顛倒的人,她是一台性能夢幻的超跑,但是一直放車庫裡,沒有開出來。

 

所以她去遊花園時,她看到另一個名牌,跟她一樣不可以開放,沒有人知道。你說她心裡怎麼想?

 

你說你不懂什麼是禮教。

 

那你妹妹上一次出門約會時,明明穿了一件超短褲,為什麼出門前要對著鏡子,把短褲拉了又拉。她在掙扎什麼?

爸爸說:「女兒呀,你的褲子會不會太短了?」

身為哥哥的你說:「很好看啦,可以去了啦!」

那麼你就是那個說:「小姐你今日穿戴得好!」的春香啊!杜麗娘有些害羞,自問著「怎便把全身現」,而春香,鼓勵她出門——真的很好看啦,走嘛!

 

禮教是無形的,而且並不是專屬於某個時代,它是社會上的一種共同觀看的方式。大家認為這樣的行為是好的,就會形成一種規矩,杜麗娘的爸爸站在這個立場教導孩子規矩。禮教的衝突是內在的,不見得完全來自他的父親。

 

三、情境遷移的第三招:大量的古古對讀和古今對讀

 

有的課本安排上《牡丹亭》前面有白樸的作品,在講解白樸時,會介紹《墻頭馬上》這一部經典作品打好基礎。《墻頭馬上》描述的是一個大膽的愛情故事。少女李千金站在墻頭,與墻外的男子對談投機,當晚就約她在後花園私會,後來與男子裴少俊私奔,到裴家定居。

 

在上〈游園〉時我就請他們對照一下「李千金」和「杜麗娘」這兩個人。太奔放的是誰?其實兩人對愛情,都非常渴望,都非常奔放,但是杜麗娘在禮教的這一邊,而李千金,在禮教那另一邊。

 

你說:「老師,杜寶又沒有不許她婚配,她為什麼不能等一等?感覺很猴急。」

 

同學說到一個很有意思的關鍵字:「等」。你們把「等」想得這麼簡單,有可能因為你們根本不太知道「等」的感覺。你們的時代,連等個公車,等個紅綠燈,它都會顯示出你必須要等幾秒鐘車會到。你們等放榜,早就知道幾點幾分要放榜,那哪裡是「等」?

 

真正的「等」是沒有底的。

 

有一首英文老歌,歌詞是這樣的——

 

When I was young I’d listen to the radio

當我年輕時 我常聽收音機

Waiting for my favorite songs

等待我最喜愛的歌曲

When they played I’d sing along

播出時就跟著哼唱

It made me smile

那使我非常快樂

 

這首歌簡直就是太神奇了,這不過是1973年的歌,距離現在才45年,但是歌詞裡說的情境我們已經很難理解的世界。

 

老師們都活在那樣的時代過(驕傲臉),有一些很喜歡的歌,我們沒有去買唱片,只好等收音機播,等等等,今天沒有放,就等明天,等等等。

 

後來有了點播制度,就比較好等了嗎?還是要排很長的隊,終於終於終於有一天真的播了你想要點給別人的好歌,一定會興奮地大叫,高興到跳起來。

 

為了聽一首好歌,竟然如此的坎坷和煎熬。實在是一個太無聊太遜咖的時代了。mp3灌一灌幾千首,要哪首就哪首嘛!所以我們不可以隨便地想像杜麗娘為什麼不甘願一點等她老爸幫她安排,為什麼那麼心急,明明她還非常年輕,就已經自己貼上敗犬標籤,邏輯不通。相反地,她難過的是:我只想知道某一件事,誰能夠明明白白地告訴我,揭曉的日子是哪一天?

 

如果考試的結果要三年後還是十年後才會放榜,聯招會說,在放榜之前你就乖乖地等就對了嘛!

 

四、情境遷移的第三招:補足情境做還原

 

有時候,文本中還沒有說清楚的,讀者應協助作者,豐富原作的意涵。

 

「可知我一生愛好是天然」這句話很有現代感,很具思辨性,可惜原著只有一句,不小心就略過了。

 

在這句話當中,她承認她重視外在美,可是不希望有人批判她不重視內在美。因此她宣告:我雖然很會打扮,但是不能跟某一些很會打扮的外貌協會會員畫等號。外貌協會會員有什麼不好?這點在杜麗娘心裡很雪亮。這實在是一個很哲學的議題。有些人重視外表,欠缺內在的修為,只是俗氣。那不是杜麗娘呀!

 

杜麗娘這種女生,通常很難搞,她們等待一份溫柔,當她真的覺得被了解和被疼惜,一個聰明優秀的女人就會願意收起天線,變成一個美好溫順的小女人,變得好低好低,從此甘甘願願——

 

甚至她不想只是等,還想去找。這就豔了。

 

每次看〈遊園驚夢〉,尤其看到後面的〈尋夢〉,我都忍不住覺得:這女人太懂愛了。

 

為什麼大家喜歡看韓劇,常常看到什麼總裁紈袴子弟在愛情裡一寸寸被收服,尤其是看到醜醜的女主角被抱得緊緊的時候,心裡覺得好空虛。〈驚夢〉的「揀名門一例一例神仙眷」正是這種空虛感。

 

為什麼春香說到「鶯燕」時,杜麗娘好像有點煩躁地說:「提她作甚?」因為春香要杜麗娘看「鶯燕」,恰好提到她心中最敏感的話題,難怪她不想聽,要春香別說了。

 

總而言之,一位國文老師要進行文言教學,除了人事時地物的還原,例如講〈醉翁亭記〉時,讓同學看到醉翁亭的照片,或是談柳宗元時,讓同學清楚他的生平,「情境遷移」是文言教學的本質。讓同學經過這堂課之後,能夠正確地「語言遷移」、妥當地「情境遷移」(將古人的處境轉換到學生可能遭遇到的情境)、甚至達到良好「能力遷移」(運用古典的文本,激發出學生帶得走的能力),文言的教學才算完備。

 

依前所述,「情境遷移」式的題目,可能提出一個情境,請同學要仿寫,提出個人的經驗,我認為要留意幾件事,長期地訓練——

 

一、尋找文本的內在脈絡:抓出文本的布局,思索文本方向。

二、對照自我:能觀照自我的思想感情,才能真正了解古人。

三、大量的古古對讀和古今對讀:古古對讀與古今對讀,看到同中之異,精準比對出文本的意涵。

四、補足情境以還原情境:合理地想像

 

能讀到這裡的同學和老師辛苦了,還好,今天的題文,Taco選的是一首詩。

 

Taco老師在晟景出版社的新書《漸進式閱讀滿分訓練》自命了一道題,希望同學以陶淵明的〈讀山海經〉為素材,以「那一天,我宅在家」為題,寫作一篇文章——

 

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

衆鳥欣有託,吾亦愛吾廬。

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

窮巷隔深轍,頗回故人車。

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

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

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

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

 

雖然是晉朝的詩,但是透過情境遷移的技巧,我們可以把詩的內容飽滿地還原,並且進一步,遷移重現到我們的人生來,產生動態的體會。近年來流行VR 和AR的虛擬實境,善於情境遷移的心靈,能夠讓古代情境歷歷在目,甚至同時出入兩個時空,進行古今的對話。如果受到好的情境遷移訓練,我相信,那樣的人才製作出的AR和VR,一定會更令人震撼!

本詩利用14句的篇幅,寫了一幅鄉間的風景,再用兩句寫出讀書的活動。全詩的脈絡,以景為主體,以自在的精神為核心。這首詩體現了陶潛的人生觀,很顯然,這一個自在的下午,他所閱讀的書籍和所見的景物,實為淵明性靈的寫照。

 

【討論題目】

  1. 你讀過其他關於「讀書」的詩嗎?在朱熹〈觀書有感〉:「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所提到的書籍和陶淵明的書一樣嗎?(古古對讀策略
  2. 你曾讚嘆過自己的住處?你曾欣賞自由自在的生物?你曾經有一兩天跟朋友比較少互動?請說說你的經驗?(尋找內在脈絡策略
  3. 你認為「微雨從東來」,陶淵明的感覺會有什麼改變?(補足情境策略)「好風與之俱」,又形成了什麼感官或內心的變化?
  4. 在你的想像中,陶淵明讀書的姿勢應該是如何?他應該是幾點時讀書?清晨?上午?午後?傍晚?你一個人宅在家時,你所做的事有什麼與平常不同?(補足情境策略

11111

題目出處:33300008_10205093152046638_7010633052351102976_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