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力全開長文閱讀專題三:有一種題型叫開條件的智慧

0001 (3)

有一種題型叫:開條件的智慧

 

今天是各校結業式的日子,也是高三的指考生即將進考場的日子,在臺灣,有很多人考完學測,就失去唸書的動力了,指考戰士們不願屈就,選擇接受指考的洗禮,實在有令人敬佩的地方。

 

不過,大家可能不知道,2004年韓國三星曾做了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的公告,三星在召募新員工時,「大學重考生不得進入面試階段。」當年公告一出,造成了許多的抗議聲音。

 

「只因為多考一次,就取消面試資格,太過份了吧?」

 

這個犀利的規定,看在臺灣所有重考甚至是指考戰士的人眼中,不知有何感想。當年三星出面為這件事解釋:「我們認同不限制重考生的面試資格反而會召到更好的員工,所以,三星的做法會讓其他企業的召募受惠(讓一些好的人才去別的公司應徵)。三星的做法是善意的。」

 

你相信三星這一套官方的說詞嗎?分析家指出,三星的錄取率在2003年只有10%,近年來只剩下5%,還是有一堆人擠破頭要進三星企業。成功的企業自然人人想要進去,但是這麼瘋狂的行動,除了企業的薪資優渥、營運績效良好,這個徵才策略背後的考量是什麼?提高徵才門檻或增加限制如果完全不能為公司帶來正面的效應,一個成功的企業絕對是不會做的。

 

大家都知道一個道理:定價太便宜的保養品沒有人敢買。如果一個公司善於運用策略,微妙地提高「進入某企業」的門檻,對於尖端人才進入企業的意願,就會是一個助力。越能留住尖端人才在企業中,公司運作當然更能蒸蒸日上。

 

原來故意開出看似不合理的條件,得罪再考一次的學生,包括把一千元的保養品賣兩千五,創立品牌把兩三千元的包包定五千或上萬元的高價,都是一種商場策略。這學問聽起來容易懂,但是似乎並不道德。我們身為「人才」,除了在人家開出的條件之間被操弄之外,其實還可以拿來想一想,進入社會之後的遊戲規則,有多少我們應該要學起來。

 

你是否在報章、書籍、網路廣告看過這麼一句話,而且可以說到處出現,理所當然地提醒你,那就是——「學校老師沒有教你(的事)」

 

當我們身為學生,看到這句話暗示我們:學校學的不夠用哦!不足以應付職場或未來生活哦!那讓我們覺得正向積極,但是身為一個老師,看到這句話,我開始反省檢討。「學校老師沒教的事」一語,在社會中不斷向身為教職的我們叩問:你教的不夠。你教的太幼稚。你所教的是一套,可是社會玩的是另一套,如果畢業後,他們還堅持老師教的那一套而已,很難吃得開,甚至要與社會脫節。

 

誠如劉媛媛在《超級演說家》裡的演講〈九0後的社會責任〉當中,她說道:現實生活是一個很奇妙的東西,她在法律系的每個老師都曾說:「法律是這麼規定的,但是現實生活中…….」因此,她也常聽到成年人向把夢想掛在口中的年輕人說:

 

「年輕人,你不懂。」

 

「年輕人你不懂」這六個字,在劉媛媛生動的口說技巧中,加重的口氣:「你~不~懂。」讓聽眾覺得似曾相識。在這場演說中,她做了一場經典的反思,她呼籲年輕人不要和現實社會脫節,多想想「年輕人,你能為這個社會做什麼?」多麼勵志的演說,可惜我陪著學生看了太多次,我慢慢看出了一點問題。年輕人真的不懂。當年Taco老師還是台下的學生的時候,我重視自己的班級責任、認同大我的價值,我熱愛雙親和夢想,我嫉惡如仇,我尊重生命,我三思而後行,審己以度人,但是,有些事我就是不懂,那些事,與政治手段和商場攻防有關。

yuan

▲劉媛媛的演說發人深省。

其實學校老師通通教過,但是我們沒有聽進去。此外,就是我們的教材,如果用跨領域的思考全面性的觀照,才能夠真的懂得那當中的利害關係——

 

我們只關心燭之武之所以成功,是「動之以情」、「說之以理」、「誘之以利」、「挑撥離間」,唉,這些道理鄭文公不知道?佚之狐不知道?重點是,鄭國搬出唯一的也是最後一個可以用的籌碼,那就是他的地理位置,這是秦國所渴望卻不到的。他們用地理位置當做籌碼,換取暫時的和平。

 

同學只關心馮諼之所以成功,是狡兔三窟,為自己造勢、為自己留後路,但是我們一再提醒同學,馮諼的三個策略,相互補充,但最令人欽佩的還是馮諼的眼光——罷相隨時都會發生,只有他看出來雖然孟嘗加已經有三千食客,其實派不上用場,要營造薛地,才能讓孟嘗君有籌碼繼續玩下去。只有他想到,而且做到了。

 

條件,條件,條件。手段。策略……似乎都不是光明的字眼。但是如果我們覺得政治和商場就是鬥爭和陷害,那真的是辜負了《戰國策》,也白唸了《左傳》,開條件是很高竿的智慧。在談判的故事裡,我們要看清楚人家開條件的智慧,是——

 

開出雙的條件把自己的利益跟對方的好處綁在一起,才能救自己一命。李斯也是這麼諫逐客的。

 

在談判的故事裡,我們要學會——永遠不要看輕自己要懂得為自己定價,哪怕只是抬高一點點,甚至是學會萬不得已的時候不怕得罪人的智慧。

 

在談判的故事裡,我們要思考——我們的籌碼在哪裡,可以讓整個國家從絕境裡翻身?

我們有什麼賠錢也要做出來的?好讓我們有籌碼一直繼續玩下去?

 

三星企業的策略給我們的啟發是——除了實力我們可以設計出什麼樣的籌碼,讓別人對我們的國家或企業,尊重、仰賴,建構品牌向心力。

 

說到這裡,您可能會好奇,今天的題目呢?別急,題目馬上就要來了,而且有兩題。其一是學測的預試題,提到馮諼把債「賜諸民」,也提到有企業定出規定只要消費者買幾雙鞋以上,就幫他捐錢到非洲。請大家針對「善意的背後」發表自己的意見。

 

這些條件很壞嗎?他們不過是把自己的利益和更多人的好處綁在一起。

 

其二是《越過寫作的山》一書中,王姿涵、陳竣興老師,引述了《700億好生意》當中的故事,請同學針對哥倫比亞的「光之河計畫」發表自己的意見。

 

「光之河計畫」是什麼呢?哥倫比亞政府為了解決左派游擊隊Farc的連年內戰的問題,哥倫比亞國防部與廣告公司合作,對游擊隊隊員進行大規模的訪談,了解他們的處境,並找到他們的家人,把家人給游擊隊的隊員的照片、小禮物,放進發光的塑膠球裡,放在游擊隊要補給物品的河流上游,成功促成每六個小時就有一位游擊隊員投誠,最後竟然有一萬七千個游擊隊員願意重返社會。

51578860_45336384.8771

▲哥倫比亞政府張掛在叢林中的布條,「如果耶誕節可以在叢林出現,你也可以回家。」

同學的核心論述,必然會落在「游擊隊員也是人」這件事上,在引文的末段也直接點出了這個價值。

 

這個故事一點兒也不符合政治和商業的原則,哥倫比亞政府不是贏在談判桌上。這個故事太勵志,也太夢幻了。年輕人看了很感動,在商場上打滾的前輩看了是什麼想法?我很想反問:第一百個人投降之後,難道都沒有人願意想一想:政府把他們引回社會,可是社會還是原來那個容不下他們的哥倫比亞。如果哥倫比亞的生活平安幸福,當初怎麼會想當來游擊隊員?回去的那一百個,真的可以活下去?還讓後面的一萬多人,都能在社會上活下去。

 

如果這招真的管用,那麼對付壞人可以不用監獄了。

 

任何時代總是不乏這樣激勵人心的好故事,讓我們一直在政治和商業的屏障之外,不懂。

 

但是我必須說:Taco老師好喜歡這個故事,我只想相信這是真的,十年的努力,讓人心改變,不是廣告公司唬人的。

 

我喜歡到幾乎要流淚。

 

身為一個老師,真正熱淚盈眶的,其實不是我們的學生終於學會了在殘酷的競爭中生存,知道終有一天我們會到處被別人標上價錢,或是必須學會給自己定價錢,如果沒有人給我們機會,我們知道怎麼開條件跟別人交換利益,用俗世的智慧,取代學校裡教的美德。而是希望我們的學生在學會了這些之後,內心還能有一塊如同這個故事裡那些窮兇極惡的游擊隊員的內心,還能夠記得單純簡單的自己,無論自己的手段再靈活,永遠牢記父母的聲音,為了他動容,能為一首歌落淚,並且接受一個社會對我們潛在的契約,永遠逼問自己:

 

我願意為我的家人,我能為公司、為社會多做一點,不為了什麼。

 

「開條件的智慧」這樣的題目,請同學分析商業或政治性的運作,我認為要留意幾件事——

 

一、就事論事,抽絲剝繭,冷靜審視人、事、時、地、物的局勢,才能看出彼此的操作空間,預測相關的變化。

二、每一件事應該提出一個以上的做法,理性客觀在這些做法之間比較衡量,不武斷,不衝動。

三、學校老師所沒有教的談判學、軍事戰術、國際關係、行銷布局的入門知識,即便在棋盤上也可以玩味涉獵。《三十六計》也還是歷久彌新,重點是怎麼套用而已。

 

【討論議題】

  1. 左派游擊隊FARC的主要收入來源是什麼?展開攻擊行動對他們有什麼好處?
  2. 哥倫比亞政府與FARC之間談判了多久?你認為為什麼政府沒有運用武力對付他們?就你所知,和平協議破局的關鍵可能有哪些?
  3. 「光之河計畫」的切入點是什麼?你曾經看過哪些電視節目操作過類似的手法,讓來賓與家人之間有意外的聯繫?請說說它怎麼安排的。
  4. 如果你是游擊隊員,支持你繼續待在游擊隊的力量可能是什麼?支持你離開游擊隊的力量可能是什麼?你認為游擊隊員的生命中需要些什麼,在這個計畫中正好提供了這個力量?這十年之間,游擊隊的內部可能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請提出合理的設想。
  5. 你知道別的勸降故事嗎?它的內容是什麼?與這個故事有何異同?
  6. 你能試著為哥倫比亞政府對FARC開出雙贏的實質條件嗎?

7478 7479

題目出處:2018020541562b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