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這樣變身--詩經的跨媒介現象 –受訪記

01

電視台選在星期三接近放學時間左右致電到海山,透過教務處取得同意,希望能夠入班採訪,對方告知我:此次的採訪預計放在星期五晚間六點的新聞播送,希望那一兩天就能入班。

 

我盤算了時間,那不就是隔天要拍的意思嗎?我絕不能突然告訴學生說:記者今天就要進班,雖然我們週四的課程同樣使我驚心:我們利用閱讀策略來解白話小說《水滸傳》該課,同學由(1)瀏覽全文(2)掌握段落,才進(3)細部字句挖掘,這是我從研習裡領略學習來的實施模組,用在白話教學上十分合適(白話教學不宜從字句開始),兩個班都表現得可圈可點....

 

記者要入班我一定要與學生彼此有充分的心理準備。「最快只能星期五下午三點入班」,沒錯,三點,距離播放時間只有一兩個小時,記者竟然接受:「老師,沒關係,我就等你到星期五下午。」

 

記者接著向我解釋,因為TVBS只能有一分40秒的空間,不像上次華視可以做到將近4分鐘的專題,而且不能只報一所學校,這樣會被盯上是否有宣傳學校之嫌。我說你們的收視高,有30秒就算感謝了,畢竟海山在大部份的觀眾心目中都還停留在請假九年的老師上。(苦笑)

 

記者隔天看到書面教案覺得非常暖心,後來我才知道是因為塔羅牌的緣故。我提醒師大畢業的記者韻涵,謝謝您用心要採訪教育新聞,但是教學真正的思考是在後面整個教材與教學脈絡的設計,如果只是放個心理測驗,學生固然覺得有趣,他們上完後回頭來想覺得沒有學到東西,下次上課只會更渙散,這好比用特殊藥物提神,生理適應之後,只有更強的藥才能維持一樣的元氣,不然他只會更虛弱。真正的活化教學是誘導他入門之後,他真的看到了文學花園裡的好風景,然後,他下次還想再來,甚至不依賴藥物。所謂的活化教學,不一定是加入新的元素,往往是成功提供新的觀看角度,使學生受到觸發。

 

她事先閱讀教材裡的素材,並且還找出《傾城之戀》當中詩經的影視片段,算是有用心在做新聞。(關於張愛玲在小說中引用《詩經.擊鼓》篇時,疑似刻意改動了原文其中兩個字,網路上有專文討論,詳見   蔡振念教授   說說張愛玲在《傾城之戀》的經典更動   http://blog.sina.com.tw/15458/article.php?entryid=2362  )

 

後來他們實地到海山採訪的那前後一個小時,可以看得出來記者有很大的時間壓力。下課前五分鐘(不到四點)就離開。到學生告訴我播出來的時候是七點半,大約兩個小時(應該是六點開播前必須剪好),竟然也剪出了一個完整的新聞影片,我不得不敬佩記者的工作效率。

 

**

 

我們進行的課程是「詩經」。搭配康熹版第五冊詩經選「蓼莪」以及康熹版配套《古今文選》詩經選「關雎」、「蒹葭」。

 

最近的文白爭議迫使我去思考閱讀在國文課堂上應該注意的事,我認為雙方陣營的交集是「海量閱讀」。

 

針對該課我設計了兩個閱讀方案,其一是「詩經的多元性」,我選錄了十五首風雅頌的內容列給學生,包括很生動的〈靜女〉(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耳熟能詳的〈采葛〉(一日不見,如三秋兮)、〈無衣〉(豈曰無衣,與子同袍)、〈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碩鼠〉、〈摽有梅〉……等等,老早進行完的正課後的這兩週,我在教下一課荀子〈勸學〉還有《水滸傳》的漫長日子裡,每一堂課最後十分鐘,我們都在讀詩──每一堂課讀來自詩經的小詩兩首。文組班是由同學報告,理組班是由我解詩。

 

其二是「詩經現象──詩經這樣變身,浪漫這樣發生」是這一系列詩經閱讀的最後總結,我把詩經在近代融入白話文作品的情形規劃一個課程,藉此搭個橋,讓同學再進一步思考詩經在他們身邊(包括大眾文學)出現的意義與現象,也讓他們接觸相關白話閱讀。課程有感性有思辨,也非常容易操作,課程結束後,學生反映並不比《水滸傳》弱。

01

 

*閱讀素材──

明.湯顯祖《牡丹亭》(閨塾)1/4──內含詩經(關雎)

瓊瑤《在水一方》第一回節錄+主題曲──內含詩經(蒹葭)

金庸《神雕俠侶》(東邪門人)半章──內含詩經(風雨)(既見君子,云胡不喜)

張愛玲《傾城之戀》半章──內含詩經(擊鼓)(執子之手)

0002

 

*單元名稱──「詩經現象──詩經這樣變身,浪漫這樣發生」

 

*舖墊──塔羅牌測你的浪漫指數與類型

感謝網路《奧斯塔羅行動占卜》公開素材,以及海山優秀校友,目前是patty’s pattis 負責人侯蓓媛協助解析牌意。

02

 

四張牌分別是「權杖四」、「賢者」、「金幣一」、「聖杯兄弟」,第一張牌是務實思考者,「浪漫不能當飯吃」;中間兩張牌正好是一組,前者是「承上啟下」的溝通型的人,所謂的「上」指的是老師、家長等長輩,「下」可能是組員或學弟妹,你們是很好的溝通者,如果有人對你做了浪漫的舉動(例如與你談詩),你會敏感地被打動了,雖然你未必是會主動去製造浪漫的人;而第三張牌則是會主動製造浪漫的人,有時候別人可能未必理解你的浪漫,覺得你好積極刻意,多注重彼此內心的感受就會很完美;第四張牌可以說是最懂浪漫的,舉手投足,信手拈來給人抒情浪漫的氣氛。這個心靈塔羅牌協助教師在後面討論時,同學更能連想到個人真實經驗,思考或反思詩意與他們生活的碰撞,對於無法掌握人物形象的學生,教師也能藉用這個分類去引導,有些老師也會用星座達到類似的人物分析的目的。

 

*課程內容

 

壹.閱讀時刻

 

一、《在水一方》(教師導讀)第一章+瓊瑤改寫之「在水一方」主題曲

 

二、第一組/《牡丹亭》(生導讀,我即席提問)

03

圖右為水磨曲集黃裕玲(飾陳最良)宋泮萍(飾春香)

  1. 《牡丹亭》(閨塾)中,陳最良、杜麗娘、春香三個人讀詩的理解情形和態度有什麼不一樣?

生:陳最良只重視詩經的字句解釋,杜麗娘與生命起連結,關注詩經內容的情思,春香不能理解詩的內容,又不用心聽課。

2.你認為哪些條件影響了三個人讀詩的態度?

生:年齡(年紀太老讀情詩沒感覺,可能讀歷史比較厲害)、年紀(年紀太小聽不懂,太老比較沒有想像力)、性情(有人比較敏銳易感)、理解能力(過去的閱讀不足,所以可能讀不懂)……

 

三、第二組/《神雕俠侶》(生導讀,我即席提問)

3.在故事當中,程英營救了受傷的楊過,偷偷在房中寫著「既見君子,云胡不喜」,你們說她偷偷喜歡他,請問她究竟想不想讓楊過知道她在喜歡他?

生A:不想,因為她知道楊過只喜歡小龍女,所以不想讓他知道

師:那她就不應該在隔壁寫書法,才不會被楊過偷看到啊!

生B:不是不想,她應該很矛盾,她很希望楊過知道。

師:所以藉由詩歌的方式,和迂迴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

生:嗯

師:剛剛選擇第二張牌卡的同學,你認為這樣的方式如何?

台下生C:用一首詩表達情感,很威。

 

四、第三組/《傾城之戀》(生導讀,我即席提問)

4.你們把傾城之戀介紹得如此精彩,十分不易(掌聲),老師有一個疑問:在詩經裡面的感情都很質樸,但是你描述的都會男女,為什麼感覺好複雜,男人只戀不愛,女人不肯先說愛,你認為他們的愛情怎麼會這樣?

生:我覺得這兩個人都很有個性,所以談起戀愛來特別複雜

師:好答案,那麼這麼「有個性」的男主角,為什麼要引用詩經的句子呢?

生:我覺得范柳原雖然喝過洋墨水,到處留情,其實在他心中有很傳統的那一面,很想要一份單純的戀愛。

師:你的答案很好哦,我沒有別的問題了。(向台下)剛剛選第一張牌卡的同學,請問你有沒有別的意見,這一個只戀不愛的男人,向女人談詩,有可能還有什麼目的?

生數名異口同(大)聲:把妹!

 

貳.討論題綱(小白板,小組討論)

 

  • 請根據陳最良、杜麗娘、春香三人的反應說明讀詩應有的素養。
  • 請說明在這幾部作品中,古典詩發揮了哪些作用?
  • 請就這部個例子,說明古典詩引入現代作品的要點?
  • 請問引用古典詩可能會出現的弊病可能會有哪些?應該要如何避免?

05

學生的導讀做得非常深入,負責《牡丹亭》的四位同學是班上四位國文天神,他們回去把那一折讀熟也讀通了,我真的很感動,其實戲曲課是下學期,可是對於優秀的同學,為什麼不能呢?負責《傾城之戀》的同學,也是使出渾身解數,她回去不只唸那一小段,她本來就是愛讀小說的孩子,她應該回去把書大體翻完了。其他的同學也事先拿到閱讀素材預習,聆聽她的導讀時,得到更清楚的理解。

 

學生良好的導讀,為後面的討論墊下基礎,我走下台去巡邏,同學說:老師,什麼叫做「讀詩的素養」?我提示道:「這三個人誰讀得最好呢?你們覺得她為什麼讀得比較好?其他人讀不好的原因是什麼呢?」學生在小白板上寫下:不能只看字面的意思;要了解創作的背景,並且連結自己的生命,像杜麗娘這樣;而且要有足夠的閱讀量,如果像春香一樣,讀得太少,會看不懂詩意。

 

古典詩放在這幾部作品當中,發揮了哪些作用?學生寫道:使白話文學有一種古典的美感;也使故事裡的主角善於調情……

 

古典詩引入現代作品的要點是什麼呢?同學寫道:適量適切,就畫龍點睛,不然會覺得很八股……

IMG_2928 IMG_2929 IMG_2927

 

 

04

訪談報導連結

06

(塔羅牌搭詩經)

**後記:記者之後

討論到一半記者已經離開,我們的課程仍繼續進行,結束時已經拖到下課好幾分鐘了,當我選出的三組同學報告完,我總結完,有同學忍不住鼓掌,少男少女,對於愛情主題就是容易有感,是嗎?我們怎能錯過愛情的閱讀課呢?

 

**後記:驚魂

到底哪個班受訪?其實我是屬意另一個男生很多的班級,可惜他們的課是4:00,記者實在來不及了。而最後這個受訪的班,其實之前已經被訪問過一次,我通知他們要再次受訪時,學生沒有上次興奮的反應,甚至有些不解。

 

我告訴他們:課程照常,但是面對鏡頭,也是一種訓練,我們要上得了大場面,這也是難得的訓練機會。

 

上課鐘一響,學生就如常開始報告,沒想到,幾秒鐘後,TVBS的攝影記者拿著大大砲從教室後方大喇喇走上講臺,把鏡頭直接對著報告同學大約距離八十公分左右拍攝,我真是捏把冷汗,心想:如果是我都要吃螺絲了。台下的同學目睹這個場面,看到TVBS的大炮前面的同學的臉,怎麼也自在不起來,那一刻,針掉地上都聽得見,後來在選塔羅牌卡時,我感覺他們平常「民調」的輕鬆全嚇飛了。說不出的心疼。

 

轉念一想,面對教授口試,也是這樣第一次就是唯一一次。那個學生看了鏡頭一眼,繼續往下講,沒有吃螺絲。充分的準備,應該是他膽大的真正原因。人生有多少突如其來的八十公分?除了勇敢,還有這個班教會我的:我真的有準備。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