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思考法:反向思考與大考寫作

24852216_10204421067364941_1365603052168195232_n

#系統思考法

#反向

#黑色思考帽

 

「系統思考法」的「發散思考」方案中,其中一個檢核指標,就是「反向」(reverse)。它的基本定義是我們在進行創造設計、創意發想的時候,不妨看看原來的東西能不能「反轉、前後顛倒、改變角色、左右相反」。

 

反向處理,是把東西顛倒,例如發明縫紉機的何威,因為以前的針孔都是設計在頂端的膨大部份,何威從這個前提出發,去思考如何把針安裝在縫紉機上,結果百思不得其解,他最後把針孔設計在意想不到的地方──針尖上,竟然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反向思考也曾用來解決更嚴重的問題。例如發明種牛痘方法而使天花幾近絕跡的英國醫師勤納,就是反向思考很為人熟知的例子,在天花肆虐的時代,醫學科學家都把研究重點放在「病人為什麼會得到天花」、和「如何治療天花」上,但是勤納卻去思考「擠牛奶的女工為什麼『不會』得到天花」,開啟了免疫學的序幕。

 

為什麼同學在考場上會寫出不斷地繞圈圈的文章,也許我們可以「反向思考」一下:為什麼他們不能反向思考?臺灣的學生在正式的場合,被要求要循規蹈距,朝會上聽著不愛聽的訓斥,不能聊天,而且與管理人員取得高度的共識,這當然是正確而必要的,但是臺灣的學生更應該被要求,在某些一樣很正式的場合,就像是開一個班會,寫一篇公開的作品,或者是在任何口頭發表個人的意見,一定要學會能夠誠懇地提出強有力的反向思考,也接受對方的反向思考,讓會議可以提高效率,解決最多的問題。從小我們就讓學生習慣會議只是單向的思考的時代應該要改變。

 

在我參加基測/會考閱卷人員培訓時,好幾次聽到「反題」這個詞彙,例如題目是:「我常常想起那雙手」,學生只寫了一行:「我沒有想過別人的手,自己的手也沒有。」即是反題的例子。有一段時間,反題必須給「完全離題」的零分,後來又改成給一級分。身為閱卷人員,究竟要給零級分還是一級分也是專業,是不能出錯的,當然,就同學來說,不論是給他是零分還是一級分,都在告訴同學反題的錯誤。

 

但是系統思考法當中,能不能反題思考,其實是很重要的訓練,因為它帶來強大的力量。不只要學會反題,而且越強烈的反題,可以製造越大的力道。反向的處理,就像在文章當中,安排一個反派的聲音,一部電影裡的反派角色不夠強,這部電影的衝擊性就弱掉了,好人在電影前半部都要被打得落花流水鼻青臉腫,因為要讓觀眾感覺到邪惡勢力根本無法對付,超級可怕,那麼才能彰顯正義團結的難得可貴。

 

為什麼我們要想起別人的手?我常想起的是別人的臉·

我不常想起別人的手,有人會想起我的手嗎?

我非常不想去留意別人的手,那樣很噁心。

與其說想起別人的手,我比較常嫉妒別人的手

 

如果你覺得反向思考看似荒謬無理,但是那些非常正向的會議裡,我們常常在台下聽到身邊的人這樣碎唸過……

maxresdefault

 

如果在寫作裡,我們撿起這些反向的碎念,讓它們成為真真實實如假包換的心聲,與它對話起來,我們的文章會是什麼樣子?

 

如果在寫作裡,我們能夠充分地假設這些反向的聲音,與他們和解,我們的文章會是什麼樣子?

 

一.真心話逼出真思考(反轉再反轉)

 

我們學校的段考試題,這一次請同學以「奉獻」為題撰寫文章,是一個非常正向的題目。班上雷同學的作文,開頭先是這麼寫的:

 

「每個人小時候總是被灌入一些思想,如每天早上晨讀要背誦的三字經,抑或是父母買的童書,其中總是不斷地出現要我們做到的美德,例如:孝順、付出、節儉。當年的我們並不覺得那些事很難,因為每當我們說一聲謝謝,分享了一點零食,就能得到他人的讚美。」

 

這是非常細膩的「事實」舖墊。

 

「然而慢慢長大後,事情開始改變了:為他人的付出常常沒有得到回報;節儉的生活,在誘惑增加後變得越來越困難;我開始發現自私的人獲得的比較多、揮霍的人活得比較愉快、不將規則看得太重的話,會比較自由。以前的種種理所當然慢慢不再絕對,我開始試著多為自己活一點。」

 

前兩段反面思考的暗黑能量,為後文的反轉做了最好的反派角色,狠狠地打擊了「奉獻派」的士氣,當我發考卷,親自為全班同學唸這一段時,全班都點頭、鼓掌。這是我們的心聲:大人曾經這樣哄過我們,曾經這樣瞞過我們,有一天我們都發現自己當初被騙,世界沒有這樣簡單。太黑暗,真的太黑暗,這麼漂亮排比句法竟然用在反對奉獻的理由上,這太漂亮太經典,也令我擔心,下一段他能不能(會不會)再成功反轉一次呢?

 

他接著說:有一天,他看著指揮交通的志工笑著對我說早安,他覺得很舒服。他說:在生活中,為別人捐出一張發票,或是幫路人指個路、幫別人撿回失物,也許就是這些小小的動作,串連起一個美好的社會的。

 

娓娓道來的感動,讓我的心又「恰」了一下,我們一直在接受別人無私的分享,不是嗎?可是當我們戴起黑色思考帽的時候,那一些旁人對我們的付出,先擱在旁邊,把反派塑造好,讓題目先徹徹底底地挨頓揍,等一下再上場反攻……

 

二、 厭世觀逼走假面具(改變角色)

如果選出課本文學家中一個最不厭世的代表,很多人說會說應該是歷史上被貶得最遠的人──蘇東坡吧,他的〈定風波〉、〈赤壁賦〉就是最完美的證據。我覺得,這個說法對了一半。我認為蘇東坡是很不厭世的人,但也從不諱言說出自己的無助。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上片,一共有三個問號:「明月幾時有?」「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第三個問句是反問,答案是確定的,想清楚了,心境已經平復了,而前兩個問題是什麼呢,那兩個問題,根本就沒有答案。

站在另一個蘇東坡的角色,他痛心和困惑,興起出世之想:當個什麼都不管的人吧。

但是最後想想:「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還是算了。

我特別珍愛東坡那些受傷的句子,那個想放棄,想要跟別人保持一點距離的那個東坡。它讓我覺得,哇哈,東坡也有受不了的時候,他在我們面前清理傷口,他不是個鋼鐵人。

在赤壁賦裡的洞簫客,究竟是不是真有其人,還是另一個東坡的化身,一直有人持後者這種看法。那哀吾生寄蜉蝣於天地的思考,不只是洞簫客的作繭自縛,而是另一個東坡就也這樣想。

 

有一次我讓班上同學練習〈衣服與我〉,標準的詠物或懷舊文學。

 

玠安寫了一個故事,後來我聽她說是個漫畫裡的故事。她的父母親從小特別喜歡給她買白色基調的衣服,只為了灌輸她「當醫生」的想法。尤其是長大衣,一定要買白色的。

 

她花了足夠的筆墨痛斥父母(虛構之父母)的變態,強調白色衣服弄髒之後的不堪,她一點也不想當醫生。最後,以平凡的女兒和父母的「白髮」結束這篇文章。

 

在我的寫作課程當中,她也許不是唯一一個用反面題材寫作的,但是很少見,也絕對是最黑暗的。從〈衣服與我〉如此溫馨而生活化的命題,因為同學的閱讀廣度,帶給她完全不同的創作思惟,把親情用這個角度來刻畫,點出了絕大多數正面細膩刻畫父親母親的溫柔的作品裡對親情欠缺的反思深度──父母的愛是強勢的,可是子女的愛又是晚熟的。當玠安的作文誇大了對親情的批判,把一個至高無上的價值打入地獄,再從地獄裡把它打撈起來,令人不勝唏噓。

 

三、 醜結局寄寓大感慨

 

把反面的思考放在文章的後段,甚至延續到結局,可以使得文章餘波盪漾,感觸良深。

 

去年被談論得很多的會考作文「從這樣的傳統習俗裡,我看見」談舅媽的婚禮的那一篇考場作文,就是很好的例子。去年會考結束後,報紙斗大的標題寫的是:「會考作文神嘲諷──婚禮再嚴謹,不懂得相處終離婚」。把最醜的事挖出來,學生是不是就能寫出那個臭味呢?寫醜夠醜,也是作文課裡要琢磨的啊!「兩個強硬又倔強的人,既不懂得忍讓、也學不會尊重彼此,因此,這段婚姻,只維持了兩年」,把離婚的根本原因,客觀冷靜,又赤裸裸地指責,讓身為大人的讀者們都不禁凜然一驚。多少的高聲吶喊,多少的辨證和舉證,如果把最不忍卒睹的那一面放在最後,可以形成一種深刻的省思,為前文的故事或是論述,推向一個餘韻無窮的境地。

 

**

 

我很喜歡對高中生談批判性思考(屬於收斂思考)、反向思考(屬於發散思考),其中一個原因是我發現這個說法讓高中生覺得很有感。他們正處在困惑的年紀,又越來越懂事,越來越獨當一面,在似懂非懂的時候,如果能夠讓他發揮一下這一些挑剔的、變型的、說狠話的寫作,不少學生覺得得到理解和抒發,我彷彿看到一個被囚禁的巨人,在釋放之後不知道該怎麼使用自己的能力地怒吼,又彷彿看到一個艾莎,突然看到自己的超能力原來可以無羈地展露,那麼驚天動地。

也許我們必須要再回頭問,學生學會看到問題,學會反向思考最後的目的是什麼?是解決彼此之間共同的問題,是開發一個產品,是解決一個經營的困境,而不是解決單方向的問題,為了擺脫壓迫,而選擇思考逃逸,而壓迫對方。思考的教學非常必要,我不只一次看到班上的在知性寫作上有好的表現的孩子,說起話寫起論述來振振有詞,卻沒有紀律觀念,不知愛人愛己。那告訴我們的是:有一天,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孩子可能因為動能強,表達能力更優,而成為主管或老闆,而校園裡面那些思考力表達力略遜的自省自律者,成為領他們的薪水的人,甚至受他們壓榨驅策。我舉了這些例子,從裁縫車、牛痘到白衣服、婚禮,他們的共同點,除了一頂黑色思考帽罩頂之外,還有一種關於和平與共好的堅持,關於幸福與夢想的追求,關於真誠和友善的依賴。就像當初艾莎擔心自己的能量太大會傷了人,知性的寫作與感性的寫作,在思考的路上,從來無法切割,最可貴的是前者還是後者,不需有定論,缺少任一個會帶來的影響,卻一定要知道。

 

系統思考法:反向思考與大考寫作 有 “ 1 則迴響 ”

  1. 感謝眾多老師們指導我,無論開放性還是聚斂性,個人創意還是依循前人,只要不忘記心中最單純客觀與同理,我們都能摸索出雖不完美,但盡力做好的決定!也許不完美才能換來謙遜與珍惜吧!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