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沒有標準答案的人生階段:寫在高三的母親節前夕

J1424068396771

註:Taco服務的學校辦學認真,班級家長互動良好,不敢說是很好的班,但優質同學極多,班級值得表揚之處不少。文中根據所見所聞,切割融入班級事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主要的目的在指出目前及未來課綱可能帶來的衝擊,供大家思考。

#給他們得罪你的勇氣

#老師的說話

Taco之前的文章〈臺灣的大學只有臺灣的大學生可以救〉,搬上學思達網站後,引起不少的迴響,不少老師覺得文中所說的場景絕對不屬於任何一所特定的學校,而是全台灣在目前的考招制度下,衍生出來的普遍亂象,十分令人憂心。

「學測結束之後,你的人生也跟著結束了?」

「你們一考完,開始過著自以為宛若大學生自在的生活,我不擔心你能不能畢業,我更擔心你就會用現在這個態度去唸大學。在我的眼中,你們這個樣子,哪裡是大學生活,你們過的叫作『退休生活』。一堆高中生考完學測就已經走到人生的最後階段,沒有下一個大挑戰,沒有太多競爭和期待,對於人生充滿了恬淡隱居的閒適。不用工作就有飯吃,不用努力,沒有煩惱,享受人生。」

「沒有人規定考上大學就可以不唸書,相反地,高中生應該當好當滿,指考的同學有一天也會考完,不要忘了下面這一句話:上大學還要比你考上之前更認真。高中課程是教育部訂的,大學是自己選的。高中的課,你說你不喜歡,還好大學是自己選的,但你覺得教授教得不好,那就表示高中老師教得很好,可是你一樣沒上。到底你的人生為什麼四處落空?」

「你們太聰明,太怕自己不開心;又太懶惰,懶到沒有設定目標就活著了。」

——Taco老師〈臺灣的大學只有臺灣的大學生可以救〉,神配圖「蛙的靠北小宇宙——高三下,潰不成班」,感謝)

如果要推動高中生「不為了考試而學習」的觀念,家長端的看法當然也很重要。時值母親節,Taco決定從家長的角度,重新觀察審視「不為了考試而學習」這個概念。

每次帶一個新班,開第一次家長座談會的時候,除了報告班務和相關的事項,我都會跟家長分享某些觀念,包括我在思考訓練、多元閱讀、多元學習的堅持,給家長幾個響亮的標題,幾個好例子,再加上一支影片,只要一點適當的引導,家長往往都會給予很正面的反應,但這些熱情往往在幾次段考之後逐步歸零。

一、幫家長說的話現實面的困境

由於高中階段每一個科目的難度都必須全力以赴才能達到一定標準,很快地,家長發現高中的名次與當年孩子在國中的成績一樣都成了兩位數,成績單上很難找到名次欄位,好幾次,還把「不及格學分數」看成了名次。「數學不好」、「化學不及格」、「英文錯一堆」、「從國中開始就對文言文沒輒」……很多的憂慮,累積成補習的建議,先上大補習班補,補了半天成績還是沒有起色,「不然,請個家教好了。」

所以「不為了考試而學習」其實並不是問題,家長們不會不認同多元活潑的學習模式,家長真正放不下的是「學習」,如果孩子的「學習」出了問題,任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案,我相信家長絕對會支持。很多家長(甚至老師)之所以對於新課綱的教學理想感到懷疑,其實不見得是理念的問題。如果我們的學制,十二年裡面完全如小學時期,沒有大考的束縛,一點一滴建構同學的自學能力,然後,在學測之後,成功地讓同學非常清楚自己馬上就要上大學,於是鎖定自己已經考上的校系,依照申請入學時,在目前的申請入學的要求下,強迫每個準大學生都要擬定好的那些「讀書計畫」,按照它著手進行——

  • 為了迎接原文書時代的來臨,拚了命地開始準備專業英文,以便無縫接軌
  • 一方面,把高中未完成的專業學科唸好
  • 文學院學生,充實自己的專書學習,把經典文學原典挖出來全書閱讀
  • 依國中以來服務時數的規定所建構出來的習慣,加深自己在社區交流和跨族群對話上的視界視野……

上述這些句子,老師們是不是很熟悉,備審資料上這些耳熟能詳的宣誓,家長怎麼會不支持?

如果我們說,我們現在要執行一套新的制度,可以讓學生變成這樣,家長高興都來不及。

可是家長還沒有看到這些可能,先看到的是,學生的「學習」,或者我們要這麼說:「成績」出了問題,只好先救成績。對家長來說,成績問題如果不解決,其他的態度建構更是渺茫抽象。沒錯,態度的建構,是最重要的,比成績還重要。我們花十二年建構對於成績正確的想像,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不過,什麼才是對於成績正確的想像?在乎成績聽起來十分短視近利,重視「成績」,遭受到不少教育學者的批判,連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也可以罵得頭頭是道,但是所謂的「活化學習」的成效,也一直有人也認為還值得商榷,因為中學生的學習還有不少是基本觀念與能力的建構。

#hold 不住你想hold 住的,便逃不過你想逃的

就以國英數三科為例來說,教師們都不得不承認:文言文和白話文的句子精準翻譯解釋,題目敘述能看得懂,英文單字與句型紮實訓練,數學,你就是要把函數、代數、幾何、微積分基本概念學會,你才有可能在上大學時,坐在台下聽教授講更深的學問,這一些,紙筆測驗的約束效果是好的。然而,這些功夫,學生的程度,一年一年往下掉,段考的考題越出越簡單,不然考出來就是一堆紅字,如果考題不簡化,段考考太差,學生就會心知警惕嗎?錯了。哪科要是救不了,學生就去唸別科,所以考太難學生更是不唸,程度更差,不用懷疑暑假的重補修的人數也跟著要爆班。

如今採計的科目少,關於這個教育思維,我們都先不要說好與不好,單說少考幾科的目的:過去要採計六科,專家說我們花了太多時間唸用不到的學科,如今只要採計三科好了,究竟是希望讓學生的那三科的能力,變得比採計多科的時代更低還是更高?而目前的結果是否達到這個目標?如果採計三科純粹是為了鬆綁,那麼僅剩的科目普遍能力往下掉,我們的競爭力需不需要在制度面強力地拉抬?家長要不要憂慮?章魚老師不是在鼓勵大家趕快回到傳統的教育觀中,請大家一定要重視成績,趕快去補習,把基本功學好。Taco要說的是——「不為了考試而學習」,不應該是快樂學習;「不為了考試而學習」,是希望學生用另外一個理由用功學習,用功的地方除了原來的學習目標,還有更高階的理解和思考,跨科的整合。

「不為了考試而學習」,反而需要同學榨乾自己的青春,需要大家勇敢的告訴自己:年輕人就是要比別的年紀更熱血;青春,是用來燃燒的。

只有這個想法,高中端、大學端、老師、家長,我們期待:還有學生,才能夠真正達到共識。將來不考試的時代(考招制度繼續鬆綁的108時代),學生一定要過得比以前更辛苦,不然各位家長的孩子會更學不到東西。「政府不是說要減輕升學壓力嗎?」這一句話,如果政府真的說過,那個政府鐵定說錯了。受不了升學壓力而覺得人生很痛苦的人,應該去學會如何面對升學壓力,設計自己的升學方案升學壓力只能改造,改造成更符合時代的趨勢,更符合新一代的潮流,讓那個壓力造就抗壓力更強的下一代,絕對不是在學生的求學時代,讓他們沒有機會受到應有的訓練。

依據108課綱後的考招規定,學測只考國英數,其他科目在三上的學習就會受到先前沒有的衝擊:高三上學期其他科目的課堂上,學生有可能就在忙著補高一高二國英數的洞。此外,考試的要求降低,採計學習歷程,學生的自由度升高,評價各隨教師掌握,高中生能撰寫的報告,高下差異有多少?這些都先不管,仍可以想見的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高三下亂象,短時間絕對會繼續往前惡化,隨著早自習不用到校,網路時代製造出的夜貓子數量大幅攀升,遲到的學生從八點延伸到九點以後,甚至中午才來,學生的請假文化已經漸漸鬆動。所謂的「潰不成班」,將來不見得會等到高三下才到來。請家長逼學生來上課?態度的建構,尤其是高中生的態度建構,絕對不可能是家長說了算的,任何的學制,都必須全民非常有心地往這個理想努力,花費許多年才能看到效果。

如今很多學校的學生有一半左右已經考上大學,明明應該要開始「自由地學習」,由於學生沒有觀念,更沒有學會怎麼「自由地學習」,因此大學生活被大學生解讀為「自由地生存」,離開束縛越遠,越好。美好的大學生活的其中一個條件,叫作「住宿」。

已經很近的關係,常常我們還希望可以更近,就像隔壁班的校花,怎麼不分到我們班最好,落到他們班真可惜,隔道牆,也太遠了吧;同樣的,已經很疏遠的關係,常常我們還希望它更遠,既然一開口都是一些不愛聽的話,希望爸媽不要開口,這還不夠,能夠關在房裡更好,住宿,更好,住宿之後,如果經濟可以獨立又更好。

高中生,就是一個想要掙脫束縛的成長階段,如果任何一方對於教育還存有一點點快樂學習的預期,那麼「不為了考試而學習」,可能最後讓整體社會陷入迷惑之中,付出難以估計的代價。

S__9355302

繪製:蛙的靠北小宇宙

、高中生想說的實話我自己會處理不要逼我罵人

因此,找高中家長做親職教育,讓他們明白「自主學習」的重要之前,重點還是落在學生身上。對一個16-18歲的高中生來說,真的能夠左右局面的,就是學生自己。大人所做的改革,要成,要敗,都是在學生手上,要成就是看學生自己怎麼想,要變質往往也是在他們手上斷送的。如果學生真的相信老師,願意熱血地「學習」,家長再怎麼擔心他們的成績,也會在大環境的聲音中,試著站在學生的觀點,理解他們為什麼改變自己的學習樣態,變得比爸媽過去唸書時更忙。相反的,學生如果沒有建構好,連一點小事就可以點火,燒掉親子之間的稀薄的溫暖,生活小事都無法動搖他們,怎麼可能帶著他們對抗大環境的沉淪?

案例一:

家長:「老師,我的兒子被記曠課,應該是忘記交假卡誤記的,您幫我問一下他,他他為什麼被記曠課,然後叫他去交假卡,真的很不好意思。」

這中間的邏輯挺怪異,明明是我們請家長幫忙關心,可是家長又來找我去關心他。我一問之下,家長無辜地說:「我們要是一問他,他就會爆怒。」

同學在學校十分沉靜守分,我一時不知道該說什麼,內心的某個角落,有一個輕輕地破碎的「哐噹」聲音。我們在國文課上,不是天天談「溝通」談「說服」嗎?但是我印象中,如今一天到晚談「溝通」談「說服」的我,在高中的時期,也是這麼容易發飆——

「拜託,你們又搞不清楚。我自己會處理!」

這句話,我似乎也對某個女人說過。

那學校單位究竟該不該寄這些通知給家長呢?

然後,那些一天到晚八點多甚至九點才到校的學生的家長,到後來根本不讀我們通知他們小孩遲到的LINE訊息,究竟有沒有錯呢?(註:本班家長及同學全都主動請假,以上為Taco漸漸聽到的普遍風氣,非關敝班家長)

如果這一些都成了學校單位的AI程式,是不是也算完成了一個學校和導師的某些工作了呢?

案例二:

XX爸:「老師,你不要說是我講的,不然XX會罵我。」

OO媽:「老師,你不要跟OO說我打電話來,不然他會覺得我管太多。」

我跟家長LINE到這裡,「我兒子會罵我。」這個句子,怎麼看,都覺得哪裡不對勁。「老師,我媽會罵我。」這句話,原來家長也可以套用!高中生的家長,平時究竟是過著如何水深火熱的生活呢?

高中生一向是「重情重義」,注重同儕,「感性」到了極點,男人女人皆然。在班上,我們動用同學的力量,還能製造一些氣候,家長只剩下零用錢這個籌碼,它能夠發揮多少效果,又製造多少紛爭呢?

Taco老師這樣對學生說

「上一次,你對母親說一句溫柔的話,是什麼時候?」「去年!」同學開玩笑地說。

「上一次,你叫她『不要再講了』是什麼時候?」

沒有人答腔,這時候,我只好想法子讓他們拱個人出來對話:「同學們,我們班誰最狂?」

那些平常敢跟老師嗆聲,敢在背後罵教官的人,此刻都成了是被同學在座位間來回張望的臉孔。

那些同學一被眼神點名,臉上有些尷尬也有些自信,正小聲與身邊的同學似乎在分享自己嗆人的神威。

「同學,說不定他只是很會嗆我和嗆教官而已,對媽媽很有禮貌。不過,老師也覺得,如果有人在家裡或者在學校很狂,在老師眼中,那不是『狂』,因為他兇的對象,是愛惜他的人,一個人如果敢嗆關心愛惜他的人,不算狂。」

「我也好,你們的爸媽也好,就算你今天心情不好,甩他門,對他再兇,他還會愛著你。你如果對我做了很不禮貌的舉動,我可能會處罰你糾正你,但我不會耍手段,不會不喜歡你,仍然把你當作我們班的一份子,拍畢業照擔心少你一個,去畢旅希望全班都去,你遲到了怕你路上出事,你發燒了怕快段考了你會考不好。就算你被記了過,你永遠還是我最關心的學生之一。」

 

「今天你娘惹你不高興,你發火飆她,隔天她還是煮飯給你吃。她扣了你的零用錢,還要擔心你餓著了。」

 

「你如果常常對非常愛護你的人態度不好,其實是一種任性。真正的狂,是去兇那些傷害愛你的人的人。有人看不起你的學校,你能夠大聲地告訴他:我們學校很優質;有人看不起你的爸媽,你能夠勇敢地告訴他你的爸媽很堅強;有人傷害你的女朋友,你能夠非常機智地保護她,不要當那種網路上流傳的笑話裡,碰到壞人丟下女朋友就跑了的卒子。」

 

「那我覺得你真的狂。」

 

結合經典

 

「我們很久以前上過魏徵的文章,同學不妨倒回去看看。

 

就從課本上唐太宗那幅畫像來說:畫裡的唐太宗肚子挺得大大的,雖然可能吃得不錯,不過一眼看上去就是雄才大略,看起來跟我們現在很多年輕人很像,你可能對於社團啦,個人的未來啦,很有想法。就在這個時候,有一個人沒事就像魏徵一樣,在你的旁邊,跟你說:「樂槃遊,則思三驅以為度」之類的,勸諫你東不可以,西要小心。不可以玩鳥……(註:唐太宗有一天正好的逗鷂鷹,魏徵晉見,太宗不敢讓魏徵發現,便藏在衣袖裡,等魏徵報告完時,心愛的鷂子已經死掉了),勸諫你要用功在大事上,對於那些娛樂的東西,例如手機、電腦遊戲,怎麼可以一天到晚「玩」。碎碎唸、碎碎唸、碎碎唸……

d59438bc67ea1fa54d3e6017c87f302e

 

很奇怪,唐太宗一點都不生氣,反而到處跟人稱讚他說:「人言魏徵倔強,朕視之更覺嫵媚耳。」這一句話,我們一聽就覺得很感動,是不是?於是有一天我們決定跟唐太宗學一學,下次你媽嘮叨你的時候,你終於忍不住看著她的臉龐,對她說:

 

『母親,您真是嫵媚呀!』」我特地捲著舌用誇張的語調說。(笑)

 

「不過說實在的,老師當年也沒有說出口。唐太宗這一句,後來的皇帝也沒有再翻版過。也就是說:臣子的說服技巧其實並不高明,誠如你們說不喜歡「諫太宗十思疏」,它真的很叨嘮,但是唐太宗竟然就是極力地誇讚魏徵,而且把話聽了進去。

 

大部份的皇帝,並不是這樣,他們尊貴榮寵,把比較深思熟慮,可以幫他大忙的臣子,當作一般的工具人使用,若是不只如此,把照顧國家的忠臣,還當成了順迎他的心意的下屬,這些皇帝,在歷史上被叫作——昏君。

 

其實,身為你們的老師和爸爸媽媽,我們一點也不嫵媚,我們只想成為你的天使,不過很多時候,你們一上了高中,我們都只能當你們的工具。

 

有很多道理,雖然你們一時做不好,但其實你們都懂。有時候我們真的看不下去,想多罵幾句,也不敢太誇張。如果你的爸爸媽媽,很開明和藹,那你是一個很幸運很幸福的人,如果他們對你很嚴格,你卻可以冷靜的面對,那你實在是很了不起的孩子,因為老師從唐太宗身上領悟到一件很寶貴的事:

『要成為一個明君,要給別人得罪你的勇氣』。」

 

#給他們得罪你的勇氣

 

如今你們都高三了,我希望你們記得三件事——

 

其一,學會每天給自己派功課

在這一刻之前,每天的功課都是老師派的,從你考上大學那一刻開始,你得自己派功課了,教授絕對不會告訴你今天要做什麼,然後不小心,你就期中考了,一次考半本,然後就期末考,甚至一下子就畢業了。可是這四年,是與你的未來關係可能最大的四年。

 

其二,學會找人成為你的貴人

 

給你旁邊的人得罪你的勇氣。

 

你們越大,越不會有人跟你說真話,等到事態嚴重的時候,往往後悔莫及。老師就要離開你們了,現在最能規勸你的,就是你的爸媽了。

 

他們會跟你說:拜託大學好好唸,拜託學個一技之長,不然沒法找工作,拜託找個優質的女朋友,帶回來給我們看。他們講話比魏徵還煩,因為魏徵沒有跟唐太宗住在一起,他們也比魏徵更愛你們,我的意思是……他們比魏徵還煩,是因為他們的愛比魏徵愛唐太宗那種愛還深。萬一你出門在外,住校自理,那老師希望你常常閱讀。永遠保持閱讀一些心靈書籍的小習慣,自省,自己當自己的貴人。如果未來有人得罪了你,他跟你的父母親不一樣,未必是恨鐵不成剛,只是你踩到他的底線,他飆了你一頓,萬一在大學或在職場當中,面對惡意的對待,你還能從這些更不可愛的人當中,轉換成正面的訊息,因為他們變得更好。那麼,你真的比唐太宗還要有智慧,還要了不起。

 

其三,沒有標準答案的事情更有意義

 

你的人生中沒有標準答案的時期即將來臨,不要忘了Taco老師提醒你們:『思考就是力量』。為了沒有標準答案的事情,我們要投入的準備,要比有標準答案的事多太多了。而且投資報酬率,有的很好,大部份是低很多。但是有標準答案的階段,已經快要結束了,要趕快習慣處理大量沒有標準答案的考驗。你們很快會發現,其實有標準答案的時代,學習起來是比較無趣刻板的,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會帶給你的人生更多更多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