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的說話
#高三下學期
#感謝蛙的靠北小宇宙提供精美標題圖片大家除了按我的讚也可以去那邊按讚哦
註:本文中提到的班級,無法代表敝校其他班級,他們是一個超級二類組,早期令教官室特別頭痛,好動,懶散,不守規矩,在學測考出全校三個類組六十級分以上最多人次(與某三類班級並列),是部份班級三倍之譜,學測完後撐到最近又呈現全面潰散狀態。
一、簡潔的指令
那天我在導師班,從正課外加班會課,一共有三節。有好幾個學生,就在我面前滑了三節課的手機,為什麼我會讓他們滑三節,如果是高三國文老師就會明白,我們是如何規勸、恫嚇、沒收、調侃、處罰,五管齊下,有些人隔天還是照常拿起手機打電動,考試不寫卷子,上課擺別科課本,課本上是手機。你心頭會突然冒出一個句子:等我使出更狠的招數之前,我就看你能打多久。
果然,就是不停地打。
「看你能打多久」的想法實際在老師腦海中運作的時間很有限,兩三下我就繼續使出小手段。
1.直接加壓止血法——「XX,收起來!」
2.自決法——「XX,自己拿到講臺來。」
3.御駕親征法——走下講臺,站在他旁邊靜止數秒,或計算次數:「這是今天我第三次叫你收手機了。」
4.製造焦點法——「同學們,XX以為我看不出來他在滑手機」全班立刻轉頭看他
5.鐵腕法——對付重症病人,老師不想再多廢話,祭出最後通牒,「我等XX把手機收好我再繼續講」他罵一聲髒話,隨後趴下來睡覺。
在高三下的輝煌歲月中,這種症狀遍及已經有學校唸的,也有上榜機會高自行宣布上榜(自認為鐵上),也有名列前茅繁星錄取前三週明明還很乖第四週也偶爾會拿手機表達自己的合群的,也有……要指考的,沒錯,就是那些跟你說:「我真的已經唸很久了讓我休息一下」的那種人。學測七十級分左右到不到五十級分的都有。
「老師不好意思,等一下,等一下。」這是在打遊戲的。
「。。。。。」這也是在打遊戲的,相比之下,樓上的有禮貌多了,會一邊打一邊跟我道歉,請我等他一下。「。。人」的眼睛根本沒有離開螢幕,沉默地等你沒有聲音,瞪他,站在他旁邊超過他可以忍受的時間,他才會收起手機。
沒多久再拿出來。
#臺灣的大學只有臺灣的大學生可以救
我絕對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小孩,我也知道翻轉教學,面對一個47人的超級二類組,我依然堅持進行無數次閱讀理解訓練:切割文本、找意義段,從完全不會,到兩學期後終於有人會提醒我:「老師,這一課是上白話文,是不是又要切意義段了?」分組討論,思辨、表達(雖然光八個組要輪流,要規畫良善,否則很難輪到。也要依課次一課一重點,最活潑的一組負責「對話劇場」大家都期待陳X縉與夥伴上台講兩句老師指定的台詞,重現真實情境;口才最好的組負責導讀;國文很強的組要設計題目現場測驗;還有讓會畫圖的那幾組,展現「圖解」能力,畫插圖,畫創意心智圖,短文寫作,……),我也知道很多更強硬的作風,很簡單俐落,就可以逼讓他們就範,讓手機消失,但是我知道,他們更需要學會怎麼當一個大學生。在即將高中畢業,離開導師掌控,失去行為學派(運用正增強/負增強的規範達到約束學生的目的)的教室經營做法之時,他們亟需要心靈改造。
與其去期待大學的教授翻轉上課,相反地,身為一個高中老師,我想問:他們進大學之前,怎能不學會怎麼當一個大學生。
「你們老是說大陸的大學很好,我告訴你,台灣的每一個大學都是很好的大學,如果台灣的大學生能夠有自覺的話,每一個大學都會是頂尖大學。」
#拿退休心態過生活的年輕人
「你們一考完,開始過著自以為宛若大學生自在的生活,我不擔心你能不能領到畢業證書,我其實是擔心你就會用現在這個態度去唸大學。在我的眼中,你們這個樣子,哪裡是大學生活,你們過的叫作『退休生活』。一堆高中生考完學測就已經走到人生的最後階段,沒有下一個大挑戰,沒有太多競爭和期待,對於人生充滿了恬淡隱居的閒適。不用工作就有飯吃,不用努力,沒有煩惱,享受人生。
二、質問對方的盲點
「你們下個月就可以領到畢業證書,證明你完成了高中學業,所以,同學們,這意味著你當了十二年的學生了……
那麼,請問這十二年你學會怎麼當學生了沒?好不容易選了半天從一牛車的大學中找到自己要去的地方,可是你竟然不知道怎麼當大學生。你們跟我一樣,拿了大錢去百貨公司的電玩區,可是我根本不會玩,最後的結果,原來我是去送錢還有看別人玩的。」
「你們現在沒有請假,乖乖在對的時間到學校來上學,你有沒有想過,這一整天你的學習策略是什麼?早自習適合做什麼?我要花多少時間娛樂比較適當?我有多少零碎時間不小心流失,它們集合起來可以做什麼?什麼科目最難的環節是什麼,教學影片和相關的書籍究竟在哪裡,我拿什麼時間去看?」
「沒有!」他們沉默著,我代替他們回答。二類組的沉默很珍貴。有時候,他們的認同是熱烈地插嘴,有時候,他們更深的認同是為你閉嘴。
「學測結束之後,你的人生也跟著結束了。」
「要指考的人,也一樣。當你打電動的時候,時間過得很快,可是唸書的時候,時間過得很慢。唸書了十五分鐘,覺得已經唸很久了,打電動一個小時,一下子就過去了。所以你常覺得:『我唸很久了,要休息一下。』常常是個錯覺。唸書要有規畫,唸書怎能憑感覺?」
「沒有人規定考上大學就可以不唸書,相反地,高中生應該當好當滿,還有,指考的同學有一天也會考完,不要忘了下面這一句話:上大學還要比你考上之前更認真。高中課程是教育部訂的,大學是自己選的。高中的課,你說你不喜歡,還好大學是自己選的,但你覺得教授教得不好,那就表示高中老師教得很好,可是你一樣沒上。到底你的人生為什麼四處落空?」
#人生的不如意要自己創造
「你們太聰明,太怕自己不開心;又太懶惰,懶到沒有設定目標就活著了。」
一堆臺灣人想唸大陸的學校,考上了,人家用功了十二年考上,你希望去那邊被他們影響四年認真四年。就算你成功入學了,又如何?你想用四年打趴從來不用功的人也許可以,你想用四年打趴用功十六年的人,你覺得可能性有多高?等到台生夠多,最後台生又變成一個族群,相互慰藉,到頭來,家人和你自己,紛紛擾擾忙了一場,最後還是一個落空的人生?
環境給你的,從來都是外在,我們就是你的天菜,你怎麼消化我們的呢?
人生最精華的五個月,你們把它拿來做什麼?人生最精華的十年(中學六年加大學四年)裡,究竟我們應該從哪一天開始追求我們的夢想呢?
三、結合經典
最近我們在唸〈訓儉示康〉,裡面有一句話,叫「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首先,我們用老師常說的挑毛病地「批判性」閱讀,會發現「由儉入奢」其實也不容易,如果今天你中了樂透,突然有了十億,這十億元有可能最後為你帶來悲劇,這種故事你可能也聽說了。用錢也是學問。不過,司馬光的重點是後一句『由奢入儉難』,後一句倒是對的。當我們習慣快樂的時候,我們會變得對一點點的不快樂都無法忍受。
這就是「奢」的問題,在富裕的環境下,我們很多想要的都可以得到滿足,半夜想要買什麼,也有24小時的超商,想要多花一點錢買鞋,多光一點錢買特別貴的東西,五天花掉四萬元去旅行(每人四萬),如果不是太頻繁,對很多板橋的家庭也不是什麼難事。我們就算不是「奢」,也是習慣在一種平安和喜悅的生活中。
所以我們對一點點小的不如意就會變得很敏感,相反的,我們去問偏鄉學校,比如老師前一陣子聽到李枝桃校長的演講,她在南投忠明國中,管樂隊的學長姐要畢業前大哭,為什麼?「因為樂器要移交給學弟妹」一支黑管(單簧管)一支喇叭都是生命中的大事。為什麼會是生命中的大事,其實很簡單,他生命中其他的事,失望的居多,父母的工作辛勞,收入少,同學都很清苦。一支樂器可以讓他整個生活都有了光芒。
如果你在很幸福的家庭長大,請你多花時間,去服務,接觸很多像這些需要幫助的人,為什麼?他們對事物的敏感度,真的比我們好太多太多了。
臺灣的大學生最大的困難之一是,我們對於一點點的不舒服都太有感受力了,但是對資源,無感。對資源無感,你就不會捨不得,你就不會想要去榨乾你的教授,榨乾你的大學。
四、個別建構、小組建構
除了順便置入行銷國文課本的教材內容之外,彼德。聖吉「學習型組織」的概念,如今使我重新領悟班級經營的要領——課堂上說得再清楚,私下還要針對考上的和沒有考上的,分別「開剖乎因聽(閩南話說:分析給他們聽)」,聆聽他們的語言,「解決員工的情緒張力」,才能「降低願景壓力」,給他們動力和信心——
「你條件真的很好,將來跨領域人才就是要靠你們這種理工人又有文科細胞的人,你是國文老師的驕傲。不要浪費生命。」
「你不要被同學影響,我其實期盼你去影響同學。我會幫你,但是你要先幫你自己。」
「為什麼來請一二節的假?(生:老師我真的是拉肚子,我現在很拚)我相信你一次,從你最近的表現看起來,你值得我相信你。」
幸運的是,竟然因為我在辦公室的簡單分享,有機會再與學校裡的高三英文老師,成立「校園超新星讀書會」,為高三上榜同學安排跨領域共讀機制,包括原文書閱讀、科普寫作、專題簡報……自願參加,沒有想到,一個早上306就有五個要來報名。
沒錯,獨學無友,也是他們散掉的其中一個原因,高三下腳步不一致,再為他們整合起來。最後有幾個人來,我們都會帶。
結語
沒有人喜歡聽說教,但是我們都需要一點當頭棒喝(也許連大人都是)。我們不得不一再地宣誓高三下所有的班規沒有改變,「高中生就是要做好做滿」。學生說:「國文老師上課很吵,我都沒有辦法唸別科的書。」背後是一種自我解嘲,那些話他都在聽,國文課的笑聲依舊在,同學的感觸仍深,我們唯一擔憂的是,老師們給高中生的教誨,一向是每一句話的壽命只有一兩週,一兩週後,新的心境、新的衝擊,他們又打回原形,浮動不堪,易放難收。上了大學,他們的自覺自省,我們可以預期多少,在那些他們越來越習以為常講的「再見」「謝謝,老師謝謝你」「好哇」「我會加油」「老師,你先走,謝謝(以前都是站在我旁邊,表示他在等我過,現在還會有台詞)」裡面,我傻氣地期盼,這一些努力都有用,只是哪時候開花不太確定而已。
#臺灣的大學只有臺灣的大學生可以救
#拿退休心態過生活的年輕人
#人生的不如意要自己創造
#簡潔的指令
#質問對方的盲點
#結合經典
#個別建構小組建構
——學生被我處罰,甩我門,隔天送來小禮物。我:幹嘛送我?生:該謝的還是要謝。
老師,若他們以後受到經濟上的磨難(家裡不給金援)、同儕競爭環境的挑戰或課業上的挑戰,就會有想要努力克服問題以培養專業技能的危機感了…
環境真的才會使同學有感受。也是不急。謝謝清文的分享!
張老師對孩子的心意讓人感動,只是,我想問:老師您有說給學生聽嗎?高中像您這樣有心的老師有多少呢?
會這樣問是有一點感受,我有一個二類組今年高三的孩子,上了高中之後,出現了許多過往不曾有過的經驗。剛開始,班上有人上課下棋,班親會導師說:上課沒有講話就好。老師一直告誡要收學生的手機,卻從未確實執行。老師跟學生約面談,時間到了卻不見老師,老師卻跟家長抱怨孩子約了沒出現。老師在line上留言她幫學生修改自傳,做了很多份外工作、非常新苦,孩子卻似乎當作理所當然、不知感恩。跟孩子確認,孩子說交出的自傳一直到上傳書審資料,導師都未發回。孩子時常反應導師說的話沒有信用,班上的同學對她…。
另外,上學期末沒有課程安排,讓孩子請假在家。近日又得知,五月段考後又要放假,這樣的假期經驗是過去從未有過的。這樣的上課情形,有達到教學正常化的目標嗎?學校除了讓孩子放假,難到不能有其他的作法嗎?真的是讓人很疑惑。
這是我的第一個高中孩子,在家我們都會引導她,希望她成為一個良善的人,能分辨該做與不該做的事。但是,我不得不說,這三年的過程一直打破我對高中階段學習的印象與想法。
您說到了很多班級的問題點,高中的家長您辛苦了。上課下棋就是沒在聽課,與學生面談這中間可能沒有約好,備審資料的問題似乎可以在書審前直接向導師提出。至於請假是各校都有的文化,這是現行學制的共同現(亂)象,說實在學生也是當事人(受害者),我們正在思考有沒有更周全的方案,我也因此才特別提出來,其實我自己也是很困惑,只能噴噴口水,還好很多同學其實也開始拿起書本,我想家長和學生也正在自覺當中。這是臺灣可愛的地方。期逢這一段過渡期的老師家長和學生,真的是———大家辛苦了。我們還要加油的事很多,謝謝您這麼關心孩子。在這一段過渡期,我覺得這樣真的也很夠了。孩子有善良的價值觀,還是會有路的!!!!!
上大學還要比你考上之前更認真。這句話會記在心裡做到的大學生絕對只佔非常少數
老師們不忍不敢責罵學生造成學生挫折容忍度低更是一大危機!
嗯嗯嗯嗯。學生比我們當年更活潑自主有創意,面對不斷變動及鬆綁的課綱,這真的是一個極需面對的課題。
圖片歡迎引用,敬請註明出處。感謝您。
因為圖片上已註明,所以最初引用時並未再加註,前些日子經由學長提起已經加註了,並且鼓勵讀者去按讚。實在畫得很好。
我認為原因主要還是學測、指考相隔甚遠,考試時間又非常早,在學測還是只有高一二範圍的時候,更甚誇張,高三上課的內容,全班只有約不到四成的人在聽。做十幾年學生了,大家都知道考試的訣竅 – 利益導向,學測不考我就不念。
追根究底還是學測的時間點太奇怪了。
至於那些早早考完學測的同學,我其實還希望他們能夠去自己學點什麼。來學校繼續上課,對他的幫助實在是有限,一來影響其他同學,二來也是浪費他自己的時間,不如找些跟大學科系相關的東西來念、學個一技之長,才不蹉跎光陰。
因為我恰巧就是文中所提及的「繁星早早錄取的同學」,現在其實蠻後悔,當初沒有把握那段時間,先碰一點大學科系的東西,而是遵守學校可笑的規則,還乖乖的跑來上課。到了大學馬上見識城鄉差距的可怕,高中就先接觸過大學課程的人,往往在就讀時具有相當大的優勢。
學測的時間點,的確值得再斟酌。"高中就先接觸過大學課程的人,往往在就讀時具有相當大的優勢。"這句極有啟發性。
讚!讚!讚!說得太好了,
教學現場的真實心聲,
真不知未來如何被信任呢?
只能說一起建構教育鬆綁時代的新學習倫理。這是我輩的新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