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很簡單但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寫作技巧:五感與寫作

sunset

其實很簡單但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寫作技巧——

五感與寫作

有兩本寫盲人的小說很應該看看。其一,是日本二十世紀初的知名作家谷崎潤一郎的小說《春琴操》,這本書的內容,主要描寫盲眼女琴師春琴的生活點滴和愛情傳說。在書裡,作者把她在失明後如何矜持又不得不和弟子們接觸的尷尬處境,做了很細膩的交代,生動地傳達一個視覺障礙者,雖然失明,但是聽覺、味覺……等感官仍繼續發揮功能,造成的種種不便和強烈的反應。

 

例如她欣賞梅樹時,必須請人帶她以手欣賞,利用觸覺來欣賞梅:「佐助牽著春琴,一面引導她在花間靜靜緩慢移動前進,一面說:『這是梅花喲』一面握她的手去撫摸樹幹。」當我讀到她用手指細心碰觸「粗糙糾結的老梅樹樹幹」的時候,我不禁後悔起來,其實我看過梅樹也很多次,怎麼沒有想過輕撫梅樹來感受一下它,讓我的手指細讀梅枝的質地。失去視覺的人看的梅,原來我們沒有看過。

 

另一個故事是奧地利小說家褚威格的〈看不見的珍藏〉,作者描繪了一個劇烈反差的戲劇性場面,家人們瞞著盲眼的收藏家在戰爭中變賣了他全數的名畫,讓他在來收購名畫的古董商面前,無知地展現出自己彷彿恢復了視覺一般的興奮。荒謬的場面,令人讀之鼻酸。「就像人家平時拿易碎品似的,他小心翼翼地用手指尖從畫夾子中取出一個紙框,裡面嵌著一張已經發黃了的白紙。他滿懷激情地將這張一文不值的廢紙舉到面前,仔細端詳了好幾分鐘,而實際上他什麼也看不到……」

 

一個人所看到、聞到、聽到的反應,因為受到部分障蔽,而使得每一種感官或內心的情緒,都有了奇異的放大作用。

 

同學們在寫自己的生活經驗時,經常犯了略寫視覺,略寫聽覺的毛病,更常常缺少觸覺交代。我的閱讀經驗是:在書的面前,讀者都是盲人,都是沒有聽覺、沒有觸覺等等感官有缺欠的人,我們完全只能透過一個個文字(如果沒有圖片的話)了解作者的處境。因此寫作時,作者的眼耳鼻各種感官狀態,必須一一著墨,不能跳過,否則我們看到的是黑與白的線條,和空洞的概念。

 

同學說:我不知道怎麼拿捏所謂的感官摹寫,要怎麼運用才算恰到好處?Taco老師發現,正因為讀者完全只能面對文字,所以,你描摹的感官經驗,他們也會異常敏銳,你說紅是紅,說白是白,說香是芬芳,說臭就臭,滿滿地襯托你的主題。要讓作品能夠穿透紙張,散發氣味、色彩、甚至指尖的觸覺,其實並不困難。

 

耐心交代感官細節

 

101年學測模擬考非選擇題,引用2010上海世博會台灣館主題曲〈台灣心跳聲〉的歌詞中的一段,指出這首歌之所以動人,是因為其中道出了許多台灣的特色,並讓人感受到台灣的美,請同學根據親身感受或所見所聞,以「台灣之美」為題,論說、記述、抒情皆可,寫一篇作文。題目看起來很大很空泛,同學可以選擇心目中最鍾情的一兩個台灣的美景,善加描繪,便是一篇完整回應題目的作文──

 

〈台灣之美〉                                              蘇煒迪

    台灣是座孤島,也是座文化大熔爐。因為是孤島而有獨特的生態環境,而被殖民的歷史也造就了豐富的人文特色。

    台南的孔廟蘊含著對教育的願景,億載金城有著抵抗外侮的精神,花蓮的懸崖峭壁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百岳也有著深不可測的神秘色彩。

    真要說台灣美在哪?我要說是千百年來獨樹一格的高山生態。可能是因為父親的關係,我常常被他帶出去爬山,對於高山的了解雖不算多卻也不甚少。記得那次去爬雪山,第二天兩點我們就開始走,漸漸地,陽光從樹林中一絲一絲地渲灑進來。四周一片寂靜的黑暗原本像是一座無盡無底的峽谷,又像是一片布幕不斷折磨著心智,就在我好幾度想放聲大笑的時候,突然,那箭似的陽光入侵了這片黑暗。然後,你仔細傾聽,一聲、兩聲,細微卻真實的鳥聲宣告早晨的來臨,就像將蒙在眼上的黑布打開,伴隨著鳥聲,我們迎向了光明。然而,就在我和我爸休息的時候卻出現更為驚悚的事——有隻黑熊正盯著我們。所幸牠之後掉頭走了,但我們卻也不敢有絲毫的懈怠,一路低首疾衝的奔向山頂,這才腿軟再也動不了了。

    高山之美在於景物和生態的息息相關,在台灣這種百分之五十八的土地都是高山的環境下,我覺得這才代表了台灣之美,而且也是獨屬於台灣的美。阿里山的雲海和關山的夕照,波瀾壯闊,奔騰豪邁。

    台灣、寶島,你是我心中最美的少女。

 

這篇文章,讀著讀著,讀到第三段時,你是否感覺到自己彷彿是突然擁有視覺的盲人。「四周一片寂靜的黑暗原本像是一座無盡無底的峽谷,又像是一片布幕不斷折磨著心智。」作者耐心地交代他的視覺,甚至不惜連用比喻,深怕在稿件前的我們看不見似的,「突然,那箭似的陽光入侵了這片黑暗。」我們是最幸福的盲眼人,聽他形容得真清楚。「然後,你仔細傾聽,一聲、兩聲,細微卻真實的鳥聲宣告早晨的來臨,就像將蒙在眼上的黑布打開,伴隨著鳥聲,我們迎向了光明。」接著,我們的閱讀,像是一台修理好的電視,原本只有影像,後來聲音突然可以播放,聽到鳥聲,一聲,兩聲時,我們找回聽覺。

 

如果扣掉這一小段的形容,整篇文章的驚喜,也將如故障的視頻設備,減價滯銷。

 

留心 色調、明暗、模糊/清晰、顯露/隱藏 的變化

 

〈車窗外〉                        孫千琪

那天漫無目的搭上了向南的區間火車,我已經在這匆忙的世界太久,努力地追逐那其實退步的進步,進而忘了心的模樣。瞳孔中那一抹灰,隨著這條路一站、一站、一站,褪去。

火車偌大的車窗照進了外面的世界卻不帶有它們的喧囂,我像看著默劇般,望著不斷變化的鏡頭,這時剛好停在一對爭吵的伴侶上。直到車門打開時,才有人記得把靜音的鎖解開,讓令人不愉悅的情緒傳了進來。身為一個理性的視聽人,我嘲諷得評論著: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後默劇繼續播放著,東部的鐵道帶來了蔚藍且廣闊無際的大海。我想起曾有人告訴我:「有任何難以說出口的話,就讓大海帶走吧!」

看著車窗外綿延不絕的海景,我就像是站在岸邊,正誠實的面對那足以包容所有複雜情緒的蔚藍。一陣海風吹散了我的頭髮,也許它也帶走了那抹灰。我讓雙眼重新擁有對生命的光采、對自然的敬仰;我讓心卸下文明社會的枷鎖,真正的活著。也許那時的我正坐在車廂內,任憑一滴滴醒悟從臉頰落下。

在夜已深的回程,熟悉的建築物即使在黑暗之中,也能從窗內辨識出來,突然一個新的想法浮上心頭: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雖然不容易,卻也值得細細品味。

 

請閱讀本文,感覺一下你看到第二段時,跟著作者的描繪,爭吵聲在公車門開了又關的變化下,忽隱,忽現,交錯擺渡,形成奇特的聽覺效果;而車內的擁擠,和車外大海的遼闊,又是另一番劇烈的視覺反差。突然間覺得,我們的視覺與聽覺,都被文章啟發了。

 

〈種田與讀冊〉            陳明毅

「種過田嗎?」我想這項問題可以成為老闆面試員工的最新題目。怕髒的人不能種田,昂貴的名牌在田裡是無效的奢華,只可以展示給蟲看並在全身濕透時掀起來擦汗;怕累的人不能種田,從最龐大的播種、灌溉、收成到細節的修理農具,以及看見自己奮力耕植的結晶被人糟蹋仍得奮力站起!所以,怕寂寞的人,也不能種田。

一個都市小孩何來的鄉土情懷?我想是源自於務農的阿公阿嬤吧!他們用豐碩的瓜果摹出了我幼時心中的地圖,以阡陌作經緯佐以那陣略帶沉重苦澀、帶有雞屎味的鄉下的風。而我的家族,也正是台灣近代農業發展,由盛轉衰的殘忍寫實。

我一直以為,阿公對於自己務農身分是感到驕傲的,畢竟背負著的可是全島兩千三百萬嗷嗷待哺的肚子啊!然而他卻自卑的認為:希望子孫不要像他一樣,這麼甘苦勞累地過一生。去年暑假,自己在準備學測之餘,偷個閒買了張客運票,回去了雲林。「我在台北過的很操勞啦!」在電話中我這麼講。「黑白來!你咁有認真讀書?麥呼我漏氣喔!」劈頭就是句口頭禪,且早已聽到厭煩。「認真讀冊甘一定有好的未來?」我在心中囁嚅著,望著窗外被煙囪擋住的日光。

回鄉下是趟解放的旅程,可以不用擔心一早起來奔放的頭髮;或者是與哪個女生難以劃淨的曖昧關係,如此的輕鬆,再怎麼吵雜的鳥禽鳴叫,也變得悅耳許多。早餐一吃完,就被阿公載到田裡,他笑笑的說:「台北外勞仔,這兩甲中午前澆完,可以嗎?」兩甲有多大?大概400公尺的操場大吧!然而不如操場平坦,田裡,一直都是很崎嶇的。踩在田裡本來就不容易,更何況是放水後,身體得不斷改變重心,稍有不慎,就真的「無法自拔」。澆水的工具是一根用長竹竿綁上的瓢子,在澆的時候必須從旁邊的塑膠布緩緩淋入,如果直澆幼苗,就有可能造成幼苗斷裂夭折。這場種田遊戲,迫使我從不耐煩,變成有耐心。太陽偷偷加溫,一望無際的天空與田疇,躁動的空氣與沉默的夏蟲。濕土反射的光澤凝結在我幼白的手指,兩甲田總算是澆完了,坐在田埂旁,詳緩的閱讀福壽螺的喃喃低語、以及人與土地之歌。全身的細胞都運動到了,那時我著實有了這樣的感覺。如此舒暢的疲勞和舒適的飢餓,可惜臺北的朋友或許終其一生也無法體會到了。

躺在焦黑的柏油路上,雲和時間走得一樣慢,非常適合思考的場景。兩萬多個日子,阿公是怎麼樣走來的?每天耗費大量的體力在無限的農務上,然而成果往往不能和付出有正比的回饋,是作田人一生也逃不過的豪賭。中午大口大口地吃著便當,眼淚卻無法隨著食物下嚥。讀書是件多麼輕鬆珍貴的事!想起了父親常常在電話裡大聲斥責阿公種田種到頭殼壞去,對阿公來說,如果子孫們能夠讓他吐一口大氣,這輩子他也不想提起鋤頭吧!然而有一些命運,是強大且難以擊敗的,如同這群隱沒在田野,默默抵抗著一波波浪潮的襲來的人們。

夕陽跌落在遠方的木麻黃林上,因為沒有太多燈光,所以除了天空以外所有景色都只剩影子,就連夏蟲的唧鳴也被染上了乾乾淨淨的黑橙墨調合恰恰是阿公的膚色,坐在後座的我突然發覺!「種田很辛苦齁,你哪無好好讀書,以後就要回來種田了。像你阿爸……」字字平穩,語調嚴肅的話語隨著風散進了沿路的汙濁水溝,銘刻在龜裂的水泥壁上,拔也拔不下來。

幾天後我搭客運回臺北了,不久就是面臨學測,心裡倒是毫無恐懼感。在這個島上有人期待我的未來是件幸運的事,正如同那片土地上有著許許多多的人把自己此生未能達到的目標,例如讀好書賺大錢等等,寄託在遙遠的子孫們心裡一樣。或許令人感到無法喘息、壓力龐大,但其實想一想,大家都是為了夢想、為了好的生活在打拼。如果真的很累,回家種種田吧!一定,一定會有信心再往前的!阿公在送我上車時依然說:「要好好讀冊,無通乎我漏氣喔!」貌似平淡的話,在此刻的我聽來,竟能如此出自肺腑而且充滿期望。

 

本文文長慎入,老師特別準備了兩題問答,先找找答案,我們再繼續聊。

 

(1)請閱讀第一段。作者提到哪幾種理由證明「種田」其實是值得驕傲的事?(檢索訊息)

參考答案:不怕髒、不怕累、不怕寂寞。

 

(2)文章當中說道,他「不久就是面臨學測,心裡倒是毫無恐懼感。」他沒有恐懼感的原因是什麼?(統整解釋)

 

參考答案:作者感覺種田的阿公的愛與關懷,能夠讓他勇敢地應考,因此降低了考試的壓力;另一方面,學長也覺得,就算應了阿公的話考差了,他也不排斥跟著阿公種田,既沒有成敗輸贏的患得患失,心中便沒了恐懼感。

 

小時候,我們都曾琅琅背誦過「鋤禾日當午」的詩句,所謂「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的「憫農」主題,我們並不陌生,但是在高中生的筆下看到這個主題,倒是叫我忍不住好好瞧瞧, E世代會怎麼看怎麼寫呢?

好的開頭便成功了一半,這篇作品的內容也是如此。作者用一個唐突的問句起筆,問得讀者愕然一驚,「種過田嗎?」作者娓娓道出種田人的人格特質,以及特殊的尷尬,精準又浪漫地解釋種田是怎麼一項值得驕傲的修養、精神的象徵。怕寂寞的人不能種田,愛名牌的人不能種田,種田,註定要常常一個人擁抱泥土的。

然而,好的開始卻也只成功一半,這篇文章動人的地方,和後面的段落裡作者如何刻畫田裡幹活的所見、所「聞」、所觸、所為有關。作者說:「太陽偷偷加溫,一望無際的天空與田疇,躁動的空氣與沉默的夏蟲。濕土反射的光澤凝結在我幼白的手指。」溫度、曠野、空氣、沉默、潮濕、光澤……作者完全不漏接,四感進洞。他接著說:「躺在焦黑的柏油路上,雲和時間走得一樣慢,非常適合思考的場景」,作者不禁自問,如此緩慢而一成不變、枯燥無聊的農村生活,祖父到底什麼走過來的?紀實的場景之後接著的是樸實的發問,作者的目的並不在歌頌一個超凡的神,而是在他看到的環境中,問問他想問的事。

 

小感官的大記憶.感官對照記

 

外科手術時,醫生會在病人的身上蓋上一種「洞巾」,厚厚的布中間有一個洞,手術的部位由洞中露出,病人其餘的地方則被遮蔽起來。我第一次成為手術室的病人進行的是口腔外科的手術,對「蓋一塊布」的費事做法很感興趣,醫療總是不能一錯,不得不過份謹慎才行,心裡推想這樣的做法大約是為了讓醫生覺得清楚,醫生因為這個洞的區隔,不會開錯部位,動錯刀(可能也有衛生方面的考量),更重要的應該是標註手術的部位,使得病灶細節能彰顯,以便審察,配合事前檢驗的結果,讓醫護人員掌握病況,順利完成手術的步驟。

 

極少數的作文題目,限制同學只描寫一種特定的感官經驗,排除其他的感受,專寫吃,或是專寫音樂(聽),也會讓我們特別看到單一感官平時沒有注意到的面向。這讓我們明白所謂時下漸漸流行的嗅覺博物館、聽覺資料庫,的確有值得如許放大觀察,大書特書的意義存在,而建構自己視覺的大事紀、聽覺的歷史、觸覺的典藏,也是藝術家們,或是有志提升寫作質感的同學們可以玩玩的有趣話題。

 

然而,回到洞巾的故事,身為病人的我們,躺在手術枱上「任人宰割」的那一刻,因為行動受到限制,本來就有些不安,只袒露一個小小的地方,更沒有安全感,最大的差別就是我們的眼睛被蓋住了,視覺遮蔽時,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刀子會切下來,當我們失去了視覺的心理準備,每一秒都變得令人戰戰兢兢。我曾經歷過幾次小手術,當了幾次手術病人的經驗讓我體會到:排除視覺之外的感官時,有一種非常微妙的危險感受,這讓我們聯想到人類挖耳朵或是接吻時,為什麼往往會不由自主地把眼睛閉起來。

 

只留下了「味覺」的記憶,就存在著這種詭譎感,德國小說家徐四金的《香水》一書刻畫了聞香師的工作,突出了嗅覺的討論,而且,書中人的生命竟然與一個一般人平時比較隱藏幽微的感官──「嗅覺」起高度連結,令人感到非常神秘、瘋狂、刺激。我們都曾經受過小傷,手指被劃破了一個小洞,或是最近「火氣」太大嘴巴破了一個傷口,在那幾天我們突然發現自己怎麼不斷地遭遇到這個小地方,反覆的痛楚間,才驚覺,自己是一如平時習慣地在使用自己的身體,但是在某一處特別被標記的時候,才知道自己的那一寸肌膚我們竟然一直頻繁地使用著它!這個平時讓我們忽略的地方,其實也有它的工作與位置!當我們過濾掉其他的干擾,標記出嗅覺,在我們寫作時整理出來時,我們也會驚訝地發現我們原來擁有非常繽紛的嗅覺享受,那是我看徐四金的《香水》感動的原因,也是看這篇作品的歡喜之處──

 

〈味道〉    許恆魁

在人的感官世界裡,味道影響了兩部份,可以從嗅覺入侵,也可在你嘴裡跟著味蕾翻攪,不論前者還是後者,都能直接干涉我們的心情。我們從小就被教導什麼是香、臭、酸、甜、苦、辣、鹹、甜,而大腦可以正確反射出很多味道的記憶,人的一生,可以說是在追求各式各樣美好的氣味度過的。

我在工廠長大,現在聞到一些化學氣味便會想起工廠的吋吋光景。我的童年是自由自在的,可以到處探險,聞聞花香,搜尋雜貨店裡的糖果香……我依稀記得,母親曾把我抱在懷裡,吃著水果,循著這味道我找到了它,我喜歡芒果,喜歡品嚐我金黃香甜的童年。

國中時,我們班在偏僻的學園角落,那裡種著許多植物,因為大樹的庇蔭,地上的水氣非常舒適,在臺灣四季如春的土地裡,只要周遭人群默許,榕樹、樟樹、臺灣櫟樹的燦爛花團就這樣映入眼簾,芬多精簇擁我美好又有點幼稚的國中生涯。

不知不覺,新的味道伴隨上高中的我。高一,有了喜歡的女生,補習後,我常陪她回板橋,常常是從臺北車站坐捷運,偶爾有機會還會一起走回家。後來每在臺北車站形單影隻地漫步,總會被城市裡沉悶的空氣勾起思念,其實在回家的路上還有一股花香,但現在對我來說似乎太黏膩了些,之後,我在合作社旁竟然發現了相同的味道,即使她已上了大學,這味道竟仍陪我生活著。

回顧這些,味道凝聚了我的生活點滴,有時會受外在環境牽引,有時是它自己莫名其妙地湧現,心彷彿被某種力量壓著,喉嚨突然有奇怪的味道衝上來,但我並不討厭,有時會想永遠留住這味道──留住我曾經的生活。

 

因為題目的設定,我們看到了作者整理出了他生命裡的「味(嗅)覺」花園。化學工廠的氣味、花的氣味、糖果的氣味、水果的香氣、樟樹的氣味、城市的氣味……令人「鼻」不暇給。用味覺寫日記,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已經有了很經典的示範,那些沒有辦法複製的味覺記憶,塑造與情感的連結,帶出充滿魅力的日常瑣瑣碎碎,彷彿也跟那些浮動的暗香一樣縈繞迷幻。

 

作者選取了生命中一系列關鍵的味覺記憶,帶我們進入味覺的微觀世界,光一個味覺,有如繁華盛景般,可以演奏起伏波瀾連生不已的生命樂章:童年、母親、求學、愛情,都有適度的描寫,用嗅覺說童年,用味覺想媽媽,用嗅覺記憶青春,在味道裡找愛情的記憶,這些技巧我們早就讀過看過不知道多少,來重新整理自己的生活,原來也有這麼多值得珍藏的氣息。

 

不過,關於味覺本身的摹寫,恐怕是本文最大的遺憾,以「我在工廠長大,現在聞到一些化學氣味便會想起工廠的吋吋光景。」一句為例,欠缺了直接的味覺描述,諸如:化學氣味酸辣刺激令人發嘔、在無風的時候讓人不禁流下淚、隨身帶著口罩裡夾雜了鼻涕和殘餘的化學氣味、混合出新的毒氣……除了諸如此類的直接摹寫刻畫,肯有偶見神來之筆的想像比喻,也會使得這些氣味,從紙頁間飄散開來──

 

原文的第四段是這麼說的:「只要周遭人群默許,榕樹、樟樹、臺灣櫟樹的燦爛花團就這樣映入眼簾,芬多精簇擁我美好又有點幼稚的國中生涯。」

 

國中時的他,特別記得的是:榕樹、樟樹、櫟樹的味道,何不把榕樹、樟樹等氣味,與文章中的別的味道拿來比較一下,突顯每個味道的不同呢?相比之下,這些樹的味道,比什麼化學工廠(童年)或是花(高中)的味道都淡很多,那麼我們再透過一個比喻,加強這種「淡」的感覺,因為那種味道,剛聞到的時候會注意一下,但是很快就不再注意,我將它比喻為「此起彼落的店家」──新的店總是令我們好奇,好奇心過了,我們就不在留意它了。最後並結合原文中的「幼稚」二字,舖寫出這一段青澀日子的特殊味道。因此,我們可以改寫如下──

 

雨後的榕樹下淡淡的潮濕土味,和晴朗的日子裡蒸發出來清清爽爽的樟樹精油芬芳,彷彿是新開的店家,短時間引起我的注意,很快地又被我忽略,國中時的嗅覺辛辣卻太容易飄散,與化學工廠的刺激氣味相比,要費力地回想才能重新憶起。

 

結語

感官雖小,如果我們細細品味、歸類整理、連結生命,那些簡單的音符、香甜的氣息、爽脆的或柔軟的質感,生命裡的那一餐餐饗宴,便一筆筆記錄在我們感官的存簿裡。你過了一些時間,回味提取,又有一些領悟。生命總是不吝嗇給我們利息。

 

但是有人不去想,不去用,成為感官的日光族。今天記得昨日,明天記得從前?人生不過一雙眼、一張嘴,一對耳朵,能享受的竟是無窮,想像力是超越科技的擴充實境秀,但是都是奠基於真實所見所聞所服食的一切當中。我們的生命是一場軌迹斑斑的旅程,看美景、吃美味不是富翁的特權,而是屬於懂得珍藏一切在涓涓文字裡的有心人,因為如果富翁不能記下看到的聽到的感動,那樣的享受豈不是沒有終點的追求?《牡丹亭》的〈尋夢〉這一折裡杜麗娘有一句唱詞是這麼說的:「有心情,那夢兒還去不遠。」如果我們能夠運用文字來記錄那些美景與酸甜,即便是苦澀不堪,便還在舌際纏繞,不曾離我們而去,陪伴著我們一生足迹深深的行程。

 

參考試題
 
請以「品想□□」為題,撰寫一篇作文,□□可以是一個角落:校園的,社區的,你所居住的城市的,你去過的地方為題,撰寫屬於你的感官記憶。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