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到未來的地平線

21604752933136_464_m

#Taco雞湯

 

不知道有多少人注意到這一則短短的貼文。

 

柯文哲(的幕僚)強調一個團隊創新的能力,身為學校老師的我讀來,感觸良多。 一個團隊要守成已經很不容易,因為大環境在變,所有的人事物都在變。創新似乎可以解決某些問題,但是創新往往會造成更大的不確定,一個團隊堅持創新,背後的會議效能、人事協調,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能量都必須非常強大。

creature

        近來玲瑜在讀崔致竣《站在未來的地平線上》,挺有感動,個人認為值得每一個受到教改浪潮衝擊的老師,在暑假翻翻讀讀。崔致竣的演說受到肯定,但是本書只是獨立出版,我很幸運在校內圖書館中挖到。崔是韓國三星電機LCR事業部的部長,出身韓國科學技術院材料工程博士。這樣的背景介紹挺容易讓我們對這本書產生誤解,這本《站在未來的地平線上》裡面沒有討論工程技術,也沒有討論市場科技,非常有趣,它討論了:戰爭、什麼是成熟的國民意識?如何認知與學習?創新思維能力如何培養?何謂摒棄自我中心的思維定式?語言與文字的重要性、歷史的啟示…… 大家發現什麼事?一個重視「未來」的科技研發主管,非常關注的是人文的思考、人文的學習。玲瑜個人認為,那與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議事效能有極大影響。
     「創新是科技的事」,絕對是一個偏頗的想法。要能夠因應未來,不得不極端重視語言文字的重要性,和歷史的觀照。 在書中談到學習的段落,也令我感到別有收穫。 崔致竣先生先從飲宴的場面來說明。我們為什麼在聚餐的時候要碰杯子?嘴裡吃著美食,相互敬酒,已經是很溫馨的場面,但是喝喜酒的時候,大家舉杯,再碰杯,多了一點恰如其分的聽覺刺激,五感和諧,是五感的享受。他由此提出「五感學習」的意見。五感的飲食是美好的享受,五感的學習是深刻的學習。 這和我們近年來強調「聽說讀寫」,操作、發表、桌遊、互動……等等學習活動都不謀而合。高中國文的教學發展,也在創新的路上有非常漂亮的進化革新。
      這是一個創新、跨領域、沒有人敢不關心閱讀和深入學習的時代,很多政治人物、企業家、學者,都對教育有很多建言,一些過去看似高遠的口號,這幾年下而上的教學創新,讓我們看到很多理念的的確確在影響我們的教學。
         必須一起思考的是最近的大考規定又要改變。我們都認同未來要更重視跨領域,學測從明年開始卻強制大學端最多只能採計四科,沒有跨域的完整訓練的跨域是否更值得期待?此外,很多科系第一個要放棄的就是國文,因為其他科無法放棄。新聞引述招聯會表示,5科總級分走入歷史,一方面是減輕考生壓力,一方面也是引導高中生可以朝自己「文、理組」的性向更深入發展,將讀不擅長的科目的心力拿來投資在擅長科目上。 我個人的看法是:五選四是讓學生少唸一科,但是學生不見得增加更多時間投資對於自己擅長科目上。更可怕的是他們可能也會因為時間多出許多,而不去思考要如何增加自己統整學習的效能。大家都有類似的經驗:時間感覺還很多,我們就會慢慢來。身為老師,我們給學生再多時間交作業,他們還是拖到最後幾天才交。少考一科的結果,就是告訴同學:時間變多了,不用唸得那麼急了。 唸不完的同學,往往是沒有及早唸,以及唸書的方法效率上有值得調整的地方,而不是因為唸太多科。
         唯有提升測驗的內容品質才能引導學生增加時間去投資自己,而不是「選考」讓學生多出很多時間,然後天真的相信他們會把多出來的時間拿去唸擅長的科目。比較樂觀的想法是學生可以有更多自己的時間可以探索社會與自我。不然,考試一步又一步的鬆綁只是集體墮落,製造出更難跨領域互動的下一代,欠缺語文根柢人文觀照的社會,沒有機會充分「學習」的青年,最後衍生出「不夠成熟的國民意識」。
—-崔致竣《站在未來的地平線上——三星電機LCR事業部的經營哲學》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