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F省思法與大考寫作

0120

4F省思法與大考寫作

 

 

四F省思法[1],為英國學者Roger Greenaway所提出的「動態回顧循環」(Active Reviewing Cycle)理論的一部分,原先應用在類似以上的事件分析及教學上。例如:班級事件、校外教學或課程中涉及的某個特定情境。針對事件,藉由教師分別就 Fact(事實)、Feeling(感受)、Finding(發現)、Future(未來)四個提問方向發問,引導學生整理事件中自己與他人的感受,研擬對策,並觀察對自身心理產生的影響和收穫。在臺灣經洪中夫先生等人介紹、應用於品格教學中,逐漸受到廣泛關注[2]

 

如果我們以四F的概念檢視大考的寫作試題,我們會發現有幾年的作文題目,如同上面的「堅持做對的事」、「幽默的力量」、「信任」一樣,應該是某個事件的結論、心得,例如:105指考題「舉重若輕」,就是一個領悟,應該是某些經驗過後,可能得到的一種對未來的指引(future):如果不能「舉重若輕」,可能該事件會對我們產生困擾;如果往後遇到某些事件,能夠「舉重若輕」,可以避免某些問題。考生必須藉由「舉重若輕」四個字去回溯逆推平時的經驗當中,有哪些相關事實(Fact),會可能使你產生吻合此一結論(或有不吻合的反例?),撰寫成文。

 

這類型的題目,還包括「自勝者強」(101學測)、「通關密語(自選指引)」(103學測)、「我可以終身奉行的一個字(自選指引)」(101指考)等等。

 

有的題目則是指定一個「客觀事實Fact」的範疇,例如:105學測「我看歪腰郵筒」、100年學測「學生與學校的關係」、或99年學測「漂流木的獨白」等等,這些題目並沒有預設結論,但是指定了「特定的經驗或見聞的範圍」,例如:「歪腰郵筒事件」,希望同學從該事件和相關的經驗見聞中整理出自己的感想及說法。

 

不只是審題上,在謀篇、取材、修辭上,利用這個架構,都可以有一些有趣的觀察。

 

事實fact 提出足夠的正確的事實依據

 

徐志摩寫劍橋為什麼美?因為他在劍橋有特別的經驗。經驗和事實,是寫作的土壤。

 

《人間詞話》有一段話是這麼說的:「客觀之詩人,不可不多閱世。閱世愈深,則材料愈豐富,愈變化,《水滸傳》、《紅樓夢》之作者是也;主觀之詩人,不必多閱世。閱世愈淺,則性情愈真,李後主是也。」

 

王國維這段話很有趣,他把詩人分成兩大類,一類是客觀的,一類是主觀的,主觀的詩人像是李後主,雖然閱世不深,不像施耐庵、曹雪芹可以盡寫人間百態,但是他個人的「性情」因為閱世不足,沒有受到過度感染,反而「真」,似乎也提醒了我們,生命經驗多,或是生命經驗少,都可以成為很棒的詩人。

 

這一句話在自由創作上,也許可以說得通,但是在命題寫作上恐怕會有問題。

 

近年的大考寫作題目類型,至少有三個思維在激盪:分別是「哲理」、「美學」和「去文學本位」,因此「哲理深思」、「生活創意」、和「多元統整」三大類型題目輪番登場,供考生上場考校。其中「哲理深思」這一大類,簡言之是針對特定的時事、社會現象、人倫思潮等主題,提出想法,如105年學測「我看歪腰郵筒」、104指考「審已以度人」、100學測「學生與學校的關係」、97指考「專家」、102指考引用唐君毅〈說青年之學生〉,請同學整理「青年如何去天德立人德」的概念,深刻反思青少年的道德境界、國寫樣卷(四)「我的朋友觀」

 

或許我應該這麼說比較「莊重深遠」一點:好的哲思寫作,同學不能只是人云亦云,或是端出優美辭藻,必須有視野(scope)、觀點(perspective)、洞見(insight),要有組織、分析、批判、立論等等進階思考,專家說:這必須要從小開始培養,要能結合性格、膽識、品格……

 

我們換一個方式來看這一段話。大考中心再三強調現在評改的標準,要「講真話」,不空談[3]

 

可是,要怎麼講真話?或者說,要讓別人感覺到我們講得很真、很有力,第一步無疑就是證據,跟司法辦案的道理一般。因此,掌握材料,而且是有力、具體的材料,比以往更為重要,我發現很多同學作文寫不好,其實是掌握不到相關的事實,這個事實可以是社會時事、熱門話題、人倫事理,但是你要提出一件,甚至是很多件事實與現象,指出這個問題所在。

 

所以與其擔心自己的視野(scope)、觀點(perspective)、洞見(insight),和組織、分析、批判、立論等等進階思考不夠好,不如想一想這些可能只是告訴我們:我們掌握的事實證據要夠,如果找到事實證據,我們也可以分析得頭頭是道。

 

我曾拿基測作文題目「我看追星族」給高中生寫作,發現高中生與國中生的差異之一,可能是因為高中同學看到的報導或現象可能比較多,有較多的同學能夠十分具體指出追星風潮的具體事實,如果一進學測指考,「舉重若輕」也好,「學生與學校的關係」也好,你說腦袋一片空白,也許,寫作成績也正在告訴你:你的省思習慣有很怪的空缺,如果你搞定其中一件事,你可以同學領悟兩件事:看看你的生活周遭,它們正在給你源源不絕的寫作素材。

 

我把班上同學針對「自勝者強(勝過自己才是強者)」這一題的習作,擇優整理,依4F的形式呈現如下:

 

項  目 同學表現

事實fact

 

1.          觀察

(生活現象、人之常情)

2.          報導(極端事證)

3.          史例(極端事證)

【反面】

許多人在成長過程中,最熟悉的便是被長輩們和其他小朋友比較。(孟緹)

幼稚園的花燈大賽,表面上是歡慶佳節的和樂,底下卻是家長們的美術角力。(意晴)

學校裡有考試,公司裡有無情的裁員。比不過別人,就等著說再見。(沛澄)

職場在比,學校在比,家庭裡也在比,不論勝過他人還是輸了,如果沒有跟自己比,都只是原地踏步而已。(顥文)

【正面】

項羽用兵如神,卻有剛愎自用,欠缺政治手腕的弱點,一個人如果能戰勝自己的弱點,才能獲得最後的成功(佳均)

乙武洋匡沒有想過勝過任何人,也無法超越他們,他超越了自己,得到了他人的尊崇。(品蓉)

亞力山大帝是超越自己最好的例子。(證嘉)

得獎無數的人自殺身亡,是不能與自己挑戰的證據。(芮安)

美國民權領袖金恩博士:「無論你未來選擇什麼樣的職業,你都要使自己做到最好;如果你命中註定要當個掃地的人,你也得掃得像貝多芬演奏音樂那麼好,如此一來,即便你居處窮鄉僻壤,這個世界也會為你開拓一條康莊大道。」(毅慧)

歐普拉戰勝吸毒的大錯,成為大家口中征服自我的典範(于欣)

賽馬要戴上眼罩,想著終點,患得患失,只是干擾(煥斌)

感受feeling

【反面感受】

我曾和同學分享進步的喜悅,卻累積了彼此內心的怨恨。(佳恩)

我在成堆的課業中,忘了當初只為了想多了解世界而求知的單純,只能被迫在升學壓力、同儕比較、父母期望與自我的好勝心中,如黃牛般前進,但我從不認為這是盲目或無趣的,我畢竟然從踩踏中獲得成就感。(毅慧)

畫畫時,為了比輸了,感到灰心喪志,後來想到畫畫,便感到窒息的壓力。(于欣)

打球時,很想學別人帥氣地上籃,不喜歡練基本功,或是修正自己的弱點。(一民)

為了贏過別人,我開始臨摹效法他們的作品,畫出一堆失去靈魂的東西,只想像機器般複製,不思索高手們的意境(稚文)

【相對感受】

我擔心跟自己比,久而久之,成了不思進取,逃避的藉口。 (黃郁)

【正面感受】

放風箏的時候,因為急著贏過弟弟,一直放線,後來線斷了,風箏從我的手中飛走,我忽然領悟那有多愚蠢,一時間心如風箏,也自在了起來。(佳慧)

發現find

 

醒悟、沉澱、分析闡釋

我看到一句話:「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這句話有如振聾發聵般敲醒我,優越感固然重要,但是做學問最重要的是「找回自己遺失的最初的善良。」(毅慧)

谿山行旅圖,使我發現自己的渺小,我欠缺了畫裡的高大胸懷,又怎能畫出高山呢?(稚文)

競爭之心並不是不能有,但是競爭不是單純地分出高下,而是互相找出對方的優點和弱點,以他人的長處來補足自己的短處,使自己更加進步向上。(家政)

如果一個廚師領到A級執照便不再進步,一定會被別人超越。(耀萌)

我發現,如果把這些對手當成隊友,遇到問題時互相支援,大家一起進步,更能改進自己的缺點突破自己。(釉媛)

 

將來Future

 

如何做、指引

 

我要把倔將和不服輸,做為我往前的動力,留下的疤不會痛,只是在提醒我們不要忘記從前的錯。(芷宇)

別回頭,就在賽跑時,越怕別人超過你,就反而會慢下來。(妙盈)

 

 

在事實證據方面,不少同學舉了讀書考試上的生活小事件,也有從打球、畫畫的經驗找到相關的材料,還有提到花燈比賽,或是聽來的職場經驗談。統整同學們的「事實」,我發現這些同學善用了三個源頭:一是「觀察」,觀察人之常情、社會現象,二是「報導」,從報導中找到極端事證,三是「史例」,由史例(或言例)中找到有力事證。然而,這些例子,泰半都是同學們所熟知的。

 

你覺得自己的閱讀量太少,所以寫不出作文,可是我們沒有空閱讀很多東西?但是,在作文課後,又常有同學會來跟我說:「老師,為了寫這篇作文,我發現我想到很多原來沒有想到的東西。」同學的閱讀量,的確需要建立,但是從某個角度來說,我們看的東西實在也不少了,如果只是看,只是閱讀,而不經常用,常常寫作,那麼我們可能沒有真正看見我們看的內容。寫作逼我們去整理自己看過和經驗過的東西,你是否曾在整理房間時,一邊整理,一邊驚訝地發現,原來自己的房間就藏有很多好東西?

 

就以「挫折」為例,同學老是舉幾個老梗,蘇軾、柳宗元被貶、屈原沉江、歐陽脩以醉同樂……成了「考生常談」,即便是懷才不遇,課本裡不是也說過燭之武的青春被鄭文公耽誤的遺憾、李斯曾經差點被驅逐出境、鍾理和貧窮悲慘的故事……都是與挫折有關的故事。不要在放著,整理出來,想想背後的涵意。

 

不過,所謂的事實,不一定是實的,也可以是虛的。這一點我們後面再說明。

 

情感feeling 注意情感的脈絡

 

在整理事實的過程中,抓出情感非常重要,它大大影響了別人對這個事件的感受。我曾過說一個國小模範生的演說打動過我。你可能會懷疑,那種說自己如何包容調皮的弟弟的故事,聽起來一點都不犀利。這個小女生之所以說到我的心裡,主要的原因之一,我認為是她把「情感」交代得很清楚。她的功課很好,但是弟弟年紀小,太頑皮,她提出事件後,花了一些篇幅時間,把自己對弟弟的排斥說得很細。

 

當時我的感覺很強烈,她讓我感覺到:原來模範生也會怒。一個外表清秀,溫和柔弱的女孩,她嫌惡弟弟。

 

那是一種真實的人性掙扎。

 

我們在書寫任何文類,議論、說明,常常太快進入結論,因此同學寫出來的某些文章,令我們感覺不真,常常就是少了這種掙扎。要說堅持,就告訴我不堅持的不對;要說孝順,便告訴我不孝順的錯誤。嚴重的還有段落之間不連貫的問題。檢查一下你每個段落的情緒,也許你會有恍然大悟的感覺。

 

「自勝者強」,沒錯,老師都這麼說:「跟自己比,不要跟別人比」,但是「自勝者強」,會不會是一種消極的藉口呢?(黃郁),不然,老師為什麼在段考後,要拿著別班的成績來責備我們呢?老師不是怕我們沒有自覺,才拿別人的努力砥礪我們嗎?因此,跟自己比的前提是一個明確的目標,不是嗎?還有,把別人踩在腳下的感覺,實在是過癮啊!(毅慧)虛榮心帶著我們一直跟別人比,那樣的「比較」,其實是虛榮心在作崇。贏過看得到的對手,那看不到的對手呢?患得患失的日子,又豈是上乘的境界呢?抓出真實的感受,再加以思考(find)文章才會動人,不只動人,看得讀者要冒出慚愧的冷汗了。

 

下方所引的甲乙兩文,一是段考佳作,一是模考佳作,我們不妨檢核兩文觀察事實安排與情感脈絡的情形,作為實例。

 

甲、104年的第二次學測模擬考「表與裡」

表與裡   黃馨儀

小時候,最愛坐翹翹板,翹翹板必有一高及一低,就像磁鐵有N極必有S極般,這是天地間亙古不變的真理。長大後,進了實驗室,才發現天秤這神奇的器材,當加了一塊砝碼後就開始變化傾斜,嘗試放「表」與「裡」上去,但實驗證明,「裡」重於「表」。

常常照著鏡子,看著那似真似假的我,仔細檢視臉的表皮是否有多了一顆醜死人的痘痘,每當我和痘痘戰鬥時,媽媽總會告訴我,與其花時間擠那顆已經冒出來的痘痘,還不如再去練一首鋼琴曲子,內在所散發出的氣息,足以蓋過你臉上的瑕疵。小時候,我不懂,但看著音樂家那震懾人心,氣勢磅礡的表演,透過曲子的抑揚頓挫的韻致,和我心靈相吸而忘卻了其實他是一位瞎了眼的鋼琴家,我覺得他好帥氣,不是因為他的外表,而是因其內在所發出的氣質吸引了我;在看殘障奧運賽時,雖然他們都有些肢體障礙,但其透過汗水,藉其肌肉和輔助器材的使用,加上他堅定的決心,在終點前給我一幕震撼,不是因為我眼睛看到的表象而已,而是內心本質的呈現,以神遇而不以目視的體會。

柳宗元曾寫了一篇遊記,名曰:〈始得西山宴遊記〉,剛開始他以為已經踏遍了永州所有的美景,然而他在某次的遊歷中,突然發現西山真正的美麗,那種心凝形釋的感受,超越了原本的景觀,原先的他,只是藉感官去接觸這大千世界,和世上大部分的人一樣,徒在乎光鮮的外表,竟忘卻真實的本質,多少良辰美景因此而錯過,一去不復返。

當「表」與「裡」站在天秤的左右的時候,「裡」大於「表」,因為「裡」擁有的更多,勝過膚淺的皮相。

 

「表」是感官的,「裡」不是,雖然「裡」大於「表」,可惜,我們先看到的都是表面。

 

本文用一個奇特的畫面,天平來思考這個問題,實在很有意思。假如把「表」與「裡」放在天平上,會下沉的,無庸置疑一定是裡的那一邊。然而,看不到的東西是怎麼吸引我們的呢?文中列舉數個例子,由淺入深,說服我們「以神遇不以目視」,自然能看到內在的大器磅礡。

 

乙、校園段考「成功者的背後」

 

成功者的背後    郭芝吟

有多少人汲汲營營的尋找成功?又有多少人可以達到成功的那端?還有多少人在成功之前便舉白旗投降?成功從來就不是僥倖,成功者的付出,更不是想像中那樣輕鬆。

並不是只要努力就一定會成功,有時還需要一點機會和識馬的伯樂,但不付出努力的人,注定是失敗的那群。演藝人員蔡依林,是個完美主義者,為了完成一場表演,她可能早在舞台上摔過幾千次,即使受傷、疲累、壓力,她仍然不畏懼,再困難的動作她也不改,只為了在她夢想的舞台上發光發熱,成為一個傑出的成功者,高球好手曾雅妮,在成為世界冠軍前,曾經墜到排行榜之外,她被自己設下的壓力束縛,好幾次尋求心理醫師的幫助,縱使如此,她也不曾放棄她的夢想,一天比一天認真不懈怠,所以才能到達高球的巔峰。

你也渴望成功嗎?那你能為成功付出多少呢?你能忍受成功前的孤寂?能夠克服心中的不確定嗎?你是口頭上的巨人,卻是行動上的侏儒嗎?

成功者的背後,一定有著敢夢敢想的勇氣,有著堅持到最後一秒的毅力,為夢想燃燒自己,當機會來敲門時,可以準備充足的應門,踏上通往成功的道路,而非兩手空空的錯失機會,有句話說:「天才有限,努力無限!」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在成功的背後付出心血,並能在成功的那天,問心無愧的享受成功的燦爛光芒。

 

這一篇文章的第一段和第三段,都使用了大量的問句。第一段在討論「成功者的背後」時,用的是詢問的口氣破題:有多少人尋找成功呢?同學用第二段全段來回答。蔡依林、曾雅妮,她們的背後,過的是怎樣的辛苦的歲月,文中有了清楚的描述。

 

到了文章的第三段,作者抓住了每一個想成功的人的心態與情緒──你也渴望成功嗎?那你能為成功付出多少呢?你能忍受成功前的孤寂?能夠克服心中的不確定嗎?你是口頭上的巨人,卻是行動上的侏儒嗎?文中的末段,再體察這種世俗的心態,提出「敢夢敢想的勇氣」、「堅持到最後一秒的毅力」兩個條件,收結全文。

 

這一篇文章是段考上的寫作,正好呈現了一篇佳文的基本骨架:起要漂亮,承要寬平,轉要特出,結要有力。同學拿著這樣的文章來問我,老師,我還可以怎麼修改呢?

 

在取材上,如果可以選用更廣泛的生活經驗和有力的事實,一定可以增加不少可看性,蔡依林、曾雅妮、郭台銘、王永慶……都是成功者,背後都是汗水都是很好的例子,還可以再加什麼?試問當我們想要追上前一個名次,心中的感覺是什麼?或是我們想要追求心儀的對象,我們能夠忍受、克服心中的不確定,一直等待,一直堅持嗎?能堅持多久,算是久呢?一個月,兩個月?一年?三年?第三段的轉折,方向對了,但是擴充反例,例如蜀之鄙有二僧,有錢的那個和尚,正是思想上的巨人,但是行動力不足,雖然也想朝聖,卻沒有結果……等等,這位富和尚,他想到什麼?我非得到去普陀山,才算虔誠嗎?我如果把朝聖的錢用在別處,有沒有可能更好?可惜,這個和尚想的似乎不是這些,因為,到最後,這個和尚除了沒有出發,並沒有做了更好的規畫。有了思考,閱卷人員眼睛自然一亮,有了上揚的嘴角,每一個讀你文章的人,也都跟著思考了。

 

把事件帶給我們的感受適當地整理出來,根據表格中的內容,我發現同學們表達的「情感feeling」面向可以分成三個面向,一是反面感受(不這麼做的負面感受),例如同學感覺到與他人比較,容易造成彼此競爭的尷尬局面,(「我曾和同學分享進步的喜悅,卻累積了彼此內心的怨恨。」);二是正面感受(照題目的指引去做的正面感受),例如同學感覺到自己不再跟別人比較時,心情頓時輕鬆起來(「風箏從我的手中飛走,我忽然領悟那有多愚蠢,一時間心如風箏,也自在了起來。」);三是相對感受(照題目去做的負面感受),例如同學也曾害怕「自勝者強」的想法,會不會讓自己變得太消極(「我擔心跟自己比,久而久之,成了不思進取,逃避的藉口。」)。

 

不論是怎樣的主題,抓出情感的脈絡,能夠將文理銜接起來,起、承、轉、合,自然流動。如果同學覺得情感的「脈絡」不好體會,不妨用

 

  1. 反面感受(不這麼做的負面感受)
  2. 正面感受(照題目的指引去做的正面感受)
  3. 相對感受(照題目去做的負面感受)

 

各寫出一句,再加以詮釋(結合「發現 find」的筆法),相信你能有些體會。

 

  幽默 舉重若輕

自訂練習題:

_____

反面感受

(不這麼做的負面感受)

說話太直率 遇事焦慮緊張  

正面感受

(照題目的指引去做的正面感受)

用幽默的話,可以輕鬆化解尷尬 轉移注意力,反而能夠冷靜思考  

相對感受

(照題目去做的負面感受)

曾經刻意幽默,得到反效果,覺得很窘,很後悔自己當初為何不保持沉默。 被人誤會自己其實不在乎  
發現find 幽默要從關心對方的感受開始,就算說錯話,對方也會幽默回應我 舉重若輕,既然有個「若」字,可見心中還是重視的,做法重,態度平,才是真正的舉重若輕。  

 

情感feeling 與意象的交互為用

 

不過,情感feeling的部分要做得好(也就是抒情的能力),與意象的運用有關連。

 

下面的例子,似乎是事件素材,又好像是事件其中的一個小畫面,但是同學們加上了一點抒情的筆觸來點染,把氣氛升高帶動起來,這也告訴我們,觀照自己在事件中的感情固然重要,如何把它與「事實fact」(事件)連結成一個整體,有時候是靠情景交融的一點筆觸。

 

小草鑽縫(于欣)

滿布灰塵的窗戶(書毅)

滿布灰塵的琴鍵(薏寧)

身為一個學生,就像一隻賽鴿一樣,飛在最前面就能到達夢想的終點線。(千琪) 考場對我來說是個舞台(博文)
夢想是荒蕪的田地,要用一次次的奮鬥去灌溉。(明家) 自勝者強 老鷹在孤危的環境下築巢(威毓)
一味地追逐別人的船燈,卻迷失岸邊的燈塔,最後就像盛開在春天的梅花般,消融在百花之中。(汶珊) 石頭仰望著面前的高山,卻忘了轉頭看看背後的大海因為自己激盪起美麗的浪花。(維穎) 考場是戰場,分數就是子彈,一不留神就被打個遍體鱗傷。(鎧筑)

 

意象的運用,運用的是描寫與聯想能力,不妨請參考本書附錄「意象經營」。說自己的練琴故事時,把琴鍵上的灰塵點出來,或是在談自己的讀書之路時,給你書房窗戶上的灰塵一個特寫鏡頭,憂慮的氣息就巧妙地滲透到段落裡了。

 

發現finding 對抗考場芭樂句

 

公告版略

 

未來future   我要怎麼做

 

公告版略

 

沒有寫出來的思維磐石

 

有些題目,適合直接以「做法」作為全篇的核心討論、架構的基礎,例如:「為自己加值」(102年第一次學測北模),我們除了談談加值的重要,分析不為自己加值的心態,並且援引事例佐證之外,應該會提出幾個為自己加值的方案,比如很多同學會提到增加自己的語文表達力,累積自己的實務經驗,培養自己的多元能力,增加自己無私的愛心……等等做法。

 

不過,誠如上方「自勝者強」的4F歸納表,部分的題目,最後一個格子「未來 future」的文句會比較少。在寫作文的時候,我們會提出概念,引用素材,加以說明,可是不見得會在文章中列出具體的做法。相反的,在演講比賽的場合,就以論「團隊合作」打個比方,中後段開始,你可能會說:所以,我認為有三點原則,是很重要的,第一點是服從多數……第二點要不斷溝通……第三點……,然而,在一篇作文中,大部份的同學會在前文將問題點出來,深思當中的曲直,最後一段的寫法,大部分是回到主題,例如:「自勝者強」上,歸納前面的段落,收掉這一篇文章。

 

雖然並非每一篇文章都是只談概念,少談做法,但是這恐怕是限於篇幅與寫作時間(還是篇幅),造成我們光把概念講完,就必須要佔去四五百字以上,所確實衍生出的一種現象。

 

不論是否在寫作文要不要寫到「做法」,將「做法」一併思考,是才是完整的省思,換言之,究竟你認為什麼是「自勝者強」的實際作為?我們必須如實地思考它,如果我們答不出來,可能還是不懂它的道理,只是說說空話,相反的,如果你能告訴我「自勝者強」的三種實際作為,那我真的確定你明白了它的道理。你寫出來的概念也將更有力。

 

  • 跟自己比較的人,在勝過別人的時候,他不會自鳴得意,失敗時也不氣餒
  • 跟自己比較的人,為自己設計合理的進度,並且,按部就班地完成
  • ……

 

找到自己,才有文筆

 

除了「哲理深思」、「生活創意(生活美學)」兩大類型之外,最後,非文學類的文本,穩入國文科寫作測驗的導言素材,在105年5月公告的國寫樣卷當中,引用了諸如《雙螺旋- DNA結構發現者的青春告白》、《萬曆十五年》、(《物種起源》歷程)、「人工智慧」等篇目作為引導語,題材多元而廣泛,跳脫過去多半由經典篇章沉澱出文化觀照的命題框架,具體拓展了寫作測驗的思辨版圖。

 

不要說三種思維,看起來任何一項命題思維,都可能讓同學覺得很沉重,當聖人、當文藝青年、還得專業評論人,平凡的滑世代如何承受?

 

在同學們中學三年至六年的生命中,客觀環境給予你們的衝擊和啟發,絕對不可勝數,而要請你們針對任何社會議題提出批判,同學們究竟是欠缺觀點還是欠缺自己?

 

我看到過不只一個同學,明明用功程度不見得最優,但是在如此變幻莫測的題型中,竟然自在拿了高分。

 

很不公平嗎?閱讀也罷,書寫也罷,你懂自己嗎?有自信嗎?敢說敢為嗎?你在閱讀寫作的訓練中,找到自己了嗎?如果還沒有,還需要更多省思思辯的訓練幫助你。

 

寫作就像練舞,是對自己堅毅的承諾

 

我們恐怕也得尷尬地承認:很難有任何一個作家,能夠針對每一種大考題型都有出色的表現。如果請白先勇先生來寫「人間愉快」(102年學測),請余秋雨先生來寫「漂流木的獨白」(99年學測),可能還是有極好的感動,如果請李後主來寫「專家」,請韓愈來寫「瓷碗」仿寫,出考場時可能也會覺得自己寫得不太順?命題寫作,也可以說是一種磨練,磨練了考生:善解人意、能放能收、話有共鳴、見人說人話(看場合說話)的心志。這不也是一個青年進入社會之前該有的非常重要的一課!

 

任何技能的養成皆非一朝一夕,作家成書,皆是生命之河的涓滴匯聚而成,還有自我的期許。我們聽音樂愜意,學鋼琴就絕不愜意;看畫很優雅,學畫可超累;看表演輕鬆讚嘆,排練卻要忍受疼痛、大流臭汗。寫作的路,豈不也在等著願意付出的同學,漸漸從中看到改變,找到優雅地展現自己辛苦的成果的舞臺。想像多少收穫,也要想像多少難與痛。

 

記得從前有一句流行語,來自電視劇裡有一種類型角色,叫做「軍閥的女兒」,軍閥的女兒都非常漂亮但是任性,打扮華貴,腳踏帥氣馬靴,一不如意就哭著回家,身為軍閥的爸爸在外是鐵漢在家卻非常疼愛女兒,一看到女兒的眼淚,就會抖動小鬍子,氣憤粗魯又豪邁地說:

 

「誰!誰欺負你,告訴我,我一槍斃~了他!」

 

現在這個詞彙消失在日常生活裡,有可能是因為我們很難找到這樣的貴族權豪,沒有任何人在這個社會上行事,能夠不反省,不檢討,我行我素,沒人有這樣的後台靠山,上自政治人物,下至主管、教師,更不要說同儕相處,到處都要處世的學問,沒有人例外。

 

想放棄的時候,就想想軍閥的女兒,她從來不用省思。我曾經在選舉的時候,蓋上一個印章,後來幾次失望,就開始在淚水中期待下一次選舉,一印(一槍)把那個人轟下台,在民主的機制裡,豪邁地當一個民主的只會選舉的空白公民;我們曾經在看新聞的時候,對台灣的某些體制、教育、環境、有很多想法,看完影片之後,稍做省思,還是覺得有人會去把它解決掉,或者覺得無能為力,忘了很多事情都是很多人加在一起才有的結果,其實,想,會產生一種巨大的力量。

 

我身為一名教師,每天在教室都要面對新鮮事,從你們的行為自我省察,是一件有趣的負荷。不論我做得如何,我們下課後在辦公室裡聊你們每天的所作所為,點點滴滴,回家後在社群網站上分享你們的故事,或者利用時間進修研習班級互動的新觀點和小技巧,也許這也是你們丟給老師的功課。當我們有了省思的好習慣,對於生活上的種種訊息,也會感受到有很多人曾經與我有類似的遭遇,看到他們這樣說,那樣想,不知不覺中提煉了自己思考的邏輯與周延。這個省察的過程要時間,但是,省思的結果,能使我更不會在突發事件中慌亂,在巨大的痛苦中迷惑,在教改的不確定中失去方向。

 

相信省思你的生命,也能讓這一條大考寫作之路,淘洗你的生命,釐清非常多你其實很想知道的事情。

 

 

【練習】

請判斷這一則故事,適合用在哪一個題目,並你補上你和組員根據這個題目所思考到的內容,完成下列表格,每一個格子至少150字以上。

題  目:□專家  □學校與學生的關係  □人間愉快
事實fact

1. 有一個母親帶著她的兩個孿生女兒到玫瑰園裡去遊玩,並准許她們兩自由戲耍。不一會兒,一個女兒跑過來對母親說:「我不喜歡這裡,這裡的每朵花都有刺。」又一會兒,另一個女兒跑過來,欣喜地說:「我好喜歡這裡,這裡的刺上都有花。」

2.

 

 

 

感受feeline

4.     反面感受

(不這麼做的負面感受)

5.    正面感受

(照題目的指引去做的正面感受)

6.   相對感受

(照題目去做的負面感受)

 

 

 

 

 

 

 

 

 

發現find

 

 

 

 

 

 

 

 

 

將來(如何做)(指引)future

 

 

 

 

 

 

[1] 4F是Facts(事實)、Feeling(感受)、Finding(發現)、Future(未來)四個提問方向。

「體驗教育」中的「動態回顧循環」通常從第一個「F」開始,但亦可從任何一個「F」開始,選擇關鍵取決於成員對哪個「F」的覺察最深,則優先討論該話題。

[2] 英國學者Roger Greenaway提出「動態回顧循環」(Active Reviewing Cycle)理論,原先應用在事件分析及教學上。他用撲克牌的©¨ª§四個花色來輔助說明四個f的特性,例如以「鑽石」代表事實的多面性,「黑桃」代表挖掘事實的鏟子。參考洪中夫《玩出反思力:101個活化教學的動態反思技巧》,2010,校園書房。

[3] 筆者參與大考中心研究員研習分享心得。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