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寫必練十五招:從審題立意布局到意象經營

 

 

創寫必練十五招:從審題立意布局到意象經營

 

 

創造思考的秘密是什麼?文字到任何創造思考的共通性,如果我們能多一些了解,對於創作能不能有更清楚的概念?美國心理學家基爾福德(Joy Paul Guilford)指出,創造性發散思維[1],有如下六項要素──

 

thinking

如果我們去檢視一個經營小飯館的第二代,想要接手父親留下的營運績效尚稱良好的店面,他會作怎樣的思考?如果最後,它創造了一個全新的格局和營運模式,他中間經歷的思考會有哪些?什麼樣的思考是比較有效率,容易成功的思考,那麼我們更能夠理解這個表格當中的六個要素。

 

基爾福德最為人所知的「三維智力模型」,界定智力的操作過程包括認知、記憶、發散思維、收斂思維、評價 5 個因素;智力加工的內容包括圖形(具體事物的形象)、符號(由字母、數位和其他記號組成的事物)、語義(詞、句的意義及概念)、行為(社會能力),共 4 個因素;智力加工的產物包括 6 個因素,即單元、類別、關係、系統、轉換、蘊含。這樣,智力便由 4×6×5=120 種基本能力構成。

 

當我開始嘗試用智力模型的理論來檢視同學們在創思過程中的困難,給我很多啟發。我把寫作困境依智力操作過程分成五大類,「認知」、「記憶」、「發散思維」、「收斂思維」、「評價」,每一個同學都有特別擅長的項目,發揮擅長項目,是極重要的應對策略。例如有些同學不愛背書,但是在寫作上卻看起來引經據典,對他來說,發散思考的流暢性帶動了他運用素材的能力。有些同學的寫作內容尚稱豐富,但是欠缺評價的訓練,或是教育的歷程中,很少鼓勵他操作「評價」活動,相形之下,平時愛發表意見,在群體中較不合作的人,可能比較侃侃而談。

 

我們聚焦到發散的六個要素來說,首先是「發現問題的能力」,無疑是「找到立意」、「提出論點」的初步能力,對於他人已經設定好的命題,能夠意識到:這個命題有哪些細部的問題?可能有不同的發展方向?把這些細部問題的因與果,逐一陳述出來,就是後面的「流暢性」和「柔軟度」的問題,至於一篇論及人才流動的論述,能提及「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海不辭細流故能成其深」,換言之,文學當中十分重要的比興手法,也就是「非理所當然的思考,而是嶄新的、異於其他事物的聯想力」的訓練,最後,想要「重組」發散思考,不具有強烈的規則,只要自成系統,最後,能夠提出說明,「自圓其說」。

think1

 

一家餐廳要重新開幕,要保留的是什麼?要修正的是什麼?要參考什麼模組?自己又要如何發揮?

 

有人說:作文是天份,但是依據這個模型來看,發散思考與基本的認知記憶能力脫離不了關係,我們絕對可以說:寫作的訓練是高級的思考訓練,如果同學們的寫作流為範文模擬,實在太可惜了!他等於錯了一系列良好的系統思考訓練,而且我認為「寫成文字」與美術設計、音樂、影像相比,可以說是是最能夠可以清楚檢視一個人的思考能力,特別無所迴避的一種全面性的載體。

 

六要素 內  容 寫作向度

對問題的感受性

能發現什麼是問題

立意(設定一篇作文的問題意識)

思考的流暢性

能快速思考,短時間內有許多聯想的能力

尋求相關答案

思考的柔軟度

非單向思考,從各式各樣觀點中擴大聯想的能力

舉證、舉證(參考荀子〈勸學〉)

思考的獨立性

非理所當然的思考,而是嶄新的、異於其他事物的聯想力

跳躍思考(參考詩歌中的比興手法)

重新組織的能力

重新審視各種資訊,組織後重新定義、建構的能力

放棄部分材料,保留部份材料,安排入選材料

具體化的能力

 

能描述細節,能思考提出具體、可實現,而非抽象的事物

提出具體細節,詮釋材料,說明決定

 

大部分同學在寫作上感覺到最大的問題,常常自認為是生活經驗不足,「我很平凡」、「我沒有什麼特別的朋友」、「我其實還沒有夢想」……造成他們看到題目的時候,腦中空白一片,老師給予的提醒往往是培養觀察力、多閱讀,但是我發現,與其說同學看到題目「想不到題材」,也許問題其實是出在同學對整體的文章沒有想像,不知道你所擁有的題材放上去大概會是什麼樣子,所以就算有材料,同學也認為那些派不上用場。因此,如果從構思能力上著手,也許是一種速成的解套方案。構思的能力是命題寫作時基本工夫,考場上尤其需要快速的構思方案。以下的招式,綜合傳統的作文訓練審題、謀篇、布局、修辭的手法,也運用了一些活潑的提案,同學可以依題型及靈感綜合應用。

審題立意~~

 

一篇好的論述,從審題已經開始。好的思考組織的能力,是否用在有意義的問題上,可以帶來完全不同的感受,因此,能不能看清楚「題目的關鍵」和「內在的難點」,已經決定了文章的價值。在訓練自己「解答疑難」的能力之前,不妨先訓練自己發現(發明)問題。

 

發明(現)問題法

(一)研題式(找碴型)

A.分析題目的每一個成分以「自勝者強」為例。「自」、「勝」、「者」、「強」四個元素都可以發問。如:什麼是強?為什麼勝過自己比勝過別人還要強?如果自己很弱,也是跟自己比比較好?如果已經很強,還要跟自己比嗎?為什麼?

B.針對你提出來的「事實 fact」發問:打球的時候真的自勝者強?不是勝過對手比較強?當明星也是自勝者比較強?畫畫是自勝者最強?打仗時自勝者叫做強?有沒有相反的例子?這些例子是什麼情形?

 

題目

質疑舉例

為什麼勝過自己比勝過別人還要強?如果自己很弱,勝過自己就好?如果自己很強,還有人會想超過自己嗎?

誰能決定誰是贏家?

打球的時候真的自勝者強?(分數高的才比較強)

當明星也是自勝者比較強?(唱片賣得太差就沒有合約了)

畫畫是自勝者最強?(藝術的東西到底是否有強弱之分)

打仗時自勝者叫做強?(戰場上,成王敗寇,不由分說)

有沒有相反的例子,這些例子是什麼情形。

什麼是強?怎樣算是強?段考考贏某個人就是比他強?

 

(二)延伸式(過敏型)

 

增加人、事、時、地、物等相關條件,分析相關影響。

以「人間愉快」為例:(什麼是愉快?)什麼是假愉快(表面的愉快),什麼是真愉快(本質的愉快)?自己一個人愉快,還是找人一起愉快?誰是一般人心目中人間愉快的代表?他一直很愉快,還是曾經不愉快?他自認為很愉快,還是別人也感受到他很愉快?他的愉快有沒有帶給別人不愉快?他的愉快有沒有帶給別人愉快?我的愉快有幾種,哪一種最重要?為什麼一定要愉快?

(三)實證式(柯南型)

 

著重因果邏輯,適合用於求解時事現象,提問的內容包括:找出現象的細節、分析變因、追究責任、判斷當事人出發點:動機?內情?苦衷?如果是我,我會怎麼想,怎麼做?

以「國際人才流動」為例:為什麼人才要流動?哪個國家有這種情形?哪些國家沒有?那些國家人才流動的原因是什麼?我國的現況如何?誰應該為這種流動負責?人才被外國挖角,為什麼該國願意提出更優渥的薪資?企業不用本國人,反而寧願用外國輸入的技術人員?政府又該從哪個環節檢討改進?在自由競爭的人才市場,我們該如何立足,才是明智又不失溫厚的選擇?誰該為本國的人才就業機會負責?政府立法保護本國人民的工作機會,是利國利民的善政,還是人民能力不足的遮羞布?

(四)比價式(菜市場型)

 

貨比三家不吃虧,每個產品都很好,面對兩難困境,兩利相權,或兩害相權,我們到底要什麼。思考的內容包括:

1.質疑表面的優劣:優的有什麼缺點?劣的有什麼優點?真的是甲優乙劣嗎

2.斟酌附加的價值

3.斟酌隱藏的代價

4.斟酌衍生的效應

5.是否有第三種方案?

 

以「π型人和I型人」(103統測)為例:

  • 精通七國語言真的有用嗎?什麼樣的工作需要精通多國語言?很多嗎?第二專長要花多少力氣可以精通?興趣算不算第二專長?
  • 學科是人類定義的,學問真的能分科嗎?有醫術的人經營不好醫病關係,是欠缺了什麼素養?手機進入了新時代,正是因為手機不再只是手機,它的娛樂效能為什麼那麼重要?

 

以「表面的善意」(106國寫預試題)為例:

買一雙捐一雙真的比較有意義嗎?如果要透過廠商捐助非洲難民,為什麼不透過慈善機構捐助?越來越多廠商以慈善作為訴求,代表什麼呢?

 

 

 

反向思考法

 

這是在短文寫作時,一種簡單的令人眼睛一亮的辦法。從極不可能(他人沒有想到)的地方來切入題目。

 

〈青春的味道〉    蘇鑑微

 

青春就像風一樣帶來了各種味道,有人覺得青春是花香,如此的美妙動人;但世界上卻有一群人認為自己的青春是苦澀的。

他們不想當時代的紀念碑,2008年北京正在舉辦奧運,煙火都還未消去,卻傳來了令全世界嘩然的經濟危機,大量的人失業了。於是世界上出現了一種人,他們叫——年輕人。

青春本該代表活力與熱情,但現在卻代表了「沒經驗」與「無價值」。住在北京的他,頂著北京大學的高學歷,卻找不到一份像樣的工作,時代的門關上了,家鄉的門也關上了,他不敢回家,只好打幾個小工,混口飯吃,對他來說青春是那麼的苦、那麼的酸!

經濟學者不斷用老練的口吻修改這場經濟大危機,「三年也許五年吧!」,但四年了,還是有許多年輕人失業,我們唯一能做得不是怪天怪地,更不是自暴自棄,想要讓青春的味道是美好的,我們應充實自我,讓青春美好的味道,飄散在你身邊。

 

這一題〈青春的味道〉,大部分的同學是以抒情筆法來寫作的居多,而本文作者乃以當年的失業潮下的青春作為立意取材,把當時的社會現象抽絲剝繭,展現出作者對時事的觀察與思考,不局限於一般同學讚頌青春的美好。

 

其他的例子,還有鍾理和〈我的書齋〉以木瓜樹影當作書齋。

 

 

 

自我推翻法

 

在破題之後,盡一切所能建立一種思路,並在文章的中段,盡一切所能推翻前述的思路。歐陽脩的〈縱囚論〉和蘇軾的〈教戰守策〉,都曾經利用這樣的手法深化主題。

 

(一)由正而反

先建立正面論述,再提出反面論述試圖推翻前文,利用後者補充細部說明、澄清可能之誤解、從例外情形中提出理論的前提或但書。

(一)補充說明

在人際互動中找到自己
顧里的「鏡中自我」理論告訴我們:人際互動就是一面鏡子。因此,在人際互動中受到挫折時,不要試圖改變別人,而是改變自己。

1.    《被討厭的勇氣》一書告訴我們:即使在人際上遇到打擊,也應輕鬆看待,其實人生很單純,是人自己讓它複雜。

2.    吳季剛堅持做自己。

面對別人的反應,不必全盤接受,必須客觀判斷。

(二)針對可能提出的懷疑,加以澄清

縱囚論

信義行於君子,而刑戮施於小人。

(對小人就應該施以刑戮)

罪大惡極,誠小人矣;及施恩德以臨之,可使變而爲君子。
太宗施德於天下,於茲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爲極惡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視死如歸,而存信義。此又不通之論也!
教戰守策
天下苟不免於用兵,而用之不以漸,使民於安樂無事之中,一旦出身而蹈死地,則其為患必有所不測。 議者必以為無故而動民,又撓以軍法,則民將不安。
臣以為此所以安民也。天下果未能去兵,則其一旦將以不教之民而驅之戰。夫無故而動民,雖有小怨,然熟與夫一旦之危哉?

(二)由反而正

讓讀者相信前文,文章中段之後,再提出領悟推翻前文。常用於今昔對比,如: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也可能用在視角的變化上,如從師長的一般觀點,轉變到學生個人的創見認知。

 

 

造詞法

 

利用題目的關鍵字造詞,以詞語引導立意布局。

 

以我終身奉行的一個字(101指考)為例:

——誘惑、困惑、解惑、惑眾

——問候、詢問(問人)、問己、問天

差別法

 

誠如時尚大師亞曼尼說:「為了創作出獨特的東西,你的所有大腦神經必須集中在微小的細節上。」一字之差,就可以引起讀者的注意,看來相似的詞,其實大有文章可做,透過辯證字詞的差異,輔助行文。

 

  • 以「從這樣的習俗裡,我看見/從這樣的習俗裡,我看到」(106會考)為例

看見什麼?(表面的看見)

看到什麼?(內在的省思)

 

 

 

(參考蔡淇華〈每個人都會「看到」,只有創作者能「看見」〉親子天下)

 

  • 以人間愉快/人間歡樂(102學測)為例

愉快(暢快、痛快)

歡樂(狂歡、縱情)

 

 

 

 

 

 

抒情文

 

類比法(抽換法)

 

針對題目,尋思其他事物代換,例如立可帶的發明,就是以膠帶取代修正液的概念而創造出來的;在文學上,古人要表現懷才不遇的想法,往往採用閨怨的語言來寄託,也是一個「代換」的好例子。

 

用自己或讀者有感、更具體、更容易掌握的情緒脈絡代換行文。如果類比手法隱藏其間不露痕迹,使讀者似乎在原題與比擬的事物間游移,帶著解謎的閱讀樂趣。

 

夢想

為了能夠靠近你一點,我改掉了很多壞習慣。

每次想要放棄你,卻不爭氣地回想當初為什麼會愛上你

他們都說我配不上你,可是我還是不服氣

我會一輩子用心對待你

(愛情)

 

國際人才流動

利用主場的優勢

攻勢/守勢

(球賽)

 

從陌生到熟悉

還沒有熟悉它之前,還無法發揮它的功能 (換房子、換手機)

 

應考

能量值用罄,彈盡援絕 (電玩)

 

 

 

 

觀點論點~~

 

當我們掌握了問題,可是,究竟答案是什麼呢?

 

看到題目,遇到難題時,當我們開始針對題目提問,那已經進入了解決問題的過程,因為問題太大時,把大問題轉化成數個小問題,我們會發現答案接著浮現腦海。

 

有人說:「訓練獨立思考最好的方法是寫作,不只是閱讀」,因為寫作才必須整理經驗、提出心得或方案。除非我們常常做深入閱讀,養成習慣經常把閱讀素材進行消化、連結及應用,否則我們必須強迫自己寫作。愛因斯坦發現:「任何人閱讀太多,但是實際應用太少,就會淪落為懶惰思考。」

 

專家說:要讓自己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就要經常寫作,其中有兩個關鍵:「有效轉化閱讀」、「形成自己觀點」[2]

 

對話劇法

 

利用角色代入引導論點成形。

 

對話式劇場(用角色跨時空對話)找論點的方法,是在考場上一個實用的利器,讓不知如何從何下筆論說的人有了一點方向,結合國文課堂的良好基礎,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下以106指考「在人際互動中找到自己」為例,並以題幹中提到以「真實性情」、「發展優勢」、「人際角色」、「能與不能」四個方向做審視。此處使用孔子、莊子、鮑叔牙、馮諼四個人做示範:

theater1

 

 

 

A.真實性情:以德報怨,何以報直?

 

在與人交往時,我們會遇到寬厚溫暖的人,也可能遇到好佔人小便宜,或是惡意傷害我們的人,有時候,善意的忍讓,並不能解決問題,適當地表達真實的內心聲音,堅持立場,說明信念,指正對方的錯誤,給予對方合理的反擊,也是我們在人際互動中學到寶貴的一課。

 

B.發展優勢:洴澼洸(莊子)

 

在與人交往時,我們會遇到很多比我們條件好能力強的人,他們往往得到較多的優勢和機會,使得大家關注他們,圍繞著他們,難免對自己失去信心,但是每一個人的優勢都不相同,當我們看到越多人,聽過更多故事,就會發現:有一些成功的人,其實條件並不見得是最好的,但是他們找到了一個角度,發現自己的大用,讓自己也能發光發熱。在人際相處中,學會發展個人的優勢,也是重要的收穫。

 

C.人際角色:鮑叔牙為什麼對管仲寬容?

 

在不同的場合中,認清自己的角色並不容易,看到朋友的角色更不容易。團隊合作的時代裡,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職場倫理,影響了團隊最後的成就。什麼時候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什麼時候又要站穩立場,領導大家,沒有人永遠是主角,世界不會圍著我們轉。這是在人際相處中,更微妙的一個學問了。

 

D.能與不能:馮諼(知人知己)

 

以退為進,眼光長遠,沒有終點。我們如果一直待在自己的小角落,怎麼下好人生的一盤大棋?所謂人際的相處,並不是太在乎別人的看法,一直活在他人的世界裡,相反的,是因為基於對人事通透的了解,當止則止,當行則行,與人相處,使我們更有智慧,不迷惑才是。

 

其他示例

 

關於經驗的n種思考(有經驗好?沒經驗好? 106學測試題)

  • 項羽--天份的優勢
  • 張良--前輩的帶領
  • 張良--理論的鑽研
  • 廖鴻基(海湧伯)--經驗的累積/謙虛

theater

怎麼會是我(幸運還是霉運的突然降臨的時刻 105統測試題)

  • 麻雀變公主--責任的降臨
  • 梁思成--生命的抉擇
  • 明惠帝--他人的妒忌

 

重新開始

  • 拿破崙--永遠不放棄才是真英雄
  • 岳飛--阻力永遠比想像的還要多
  • 廉頗--年輕就是最好的本錢
  • 成吉思汗──實力.實力.實力
  • 項羽──代價與虧欠

 

 

 

 

 

圖表法(問題解決法)

 

針對問題,尋找例子、證據,加以組織、歸納、建構起來,推導到結論與方案。

 

利用圖表的方式,強迫自己進入以上的流程,也能夠把思考過程簡明地整理,方便檢視。

 

(一)心智圖式

以國寫樣卷「書與我」為例 :

bookandme

 

 

(二)四F省思式

 

提出客觀事實,抓出感受,詮釋或分析處境,並指出做法。

 

基本架構如下──

(1)提出足夠的事實,作為後文討論的張本

(2)敘寫相關人士或不同族群的感受:不要小看抒情筆法在論說文中的作用,它是增加感染力的一個好方案,但必須保守地運用。

(3)分析影響事情發展的關鍵

(4)指出問題的一二解決方案:知性寫作的題目往往很巨大,以人才流動為例,一萬字都不夠寫,也需要許多數據配合,在考場上,只要能在一定的版型中,展現說理的邏輯和主張的可行性,不必求完整,也能自然成篇。

4F

 

 

 

 

(三)同心圓式

題目很小,由小問題向外,層層推出,使問題的意義變得不一般。以「竹子」為例,由個人幼時對竹子的簡單經驗與觀察、到各地對竹子的經驗與觀察,再思考竹子對一個民族的文化意涵。

circle

 

 

 

(四)特性魚骨法

 

這是關於人物描繪的一個小提醒,我們向別人介紹我們所知道的人與事的時候,由於我們親身經歷,或是對那個人很熟悉,很容易寫得太多太雜,太快進入情緒高潮。

 

有一個關於繪畫的故事是這樣的:宋代國家畫院甄選宮廷畫家,依慣例以一句詩當作繪畫考題。宋徽宗時有一次題目是:「亂山藏古寺」,大部分的人畫的是塔尖或屋脊,甚至於畫出殿堂,而奪魁的人,只畫出滿紙的荒山,山上高高露出一支旗子,來表示詩中「藏古寺」的「藏」字。

 

這個故事中告訴我們好幾個與寫作有關的道理,第一,是寫作考場上的審題、「扣題」的重要性,畫家畫了亂山,畫了古寺,如果還了畫出「藏」字,那是完完全全表現了題目「亂山藏古寺」五字的奧義。

 

這個故事還提醒了我們另一件關於寫作的美學原則。關於人與事的敘寫上,不能貪,不能急,你想介紹你妹或是你哥給你的朋友認識,也不會一下子講完他生命的故事,點到為止,反而讓人容易接受。

要讓讀者接觸我們很熟悉很感動的人事,就像那畫出一座宏偉莊嚴的古寺的畫家一樣,畫家費盡工夫,但是觀者可能反而覺得有距離感,相反地,若隱若現之妙,竟反而讓探訪古寺的人,感到愜意、自在,也變成他(它)的朋友。

 

從人物的許多特質中,選取其中一項起筆,並非鼓勵大家輕描淡寫,而是提醒同學應該避免進行「人物形容」之「流水帳」大賽

 

你所選的人物最吸引人的核心是什麼?

 

一語未完,只聽後院中有笑語聲,說:「我來遲了,沒得迎接遠客!」

黛玉思忖道:「這些人個個皆斂聲屏氣如此,這來者是誰,這樣放誕無禮?」

心下想時,只見一群媳婦丫鬟擁著一個麗人從後房進來。

這個人打扮與姑娘們不同,彩繡輝煌,恍若神妃仙子。

頭上戴著金絲八寶攢珠髻,綰著朝陽五鳳掛珠釵,項上戴著赤金盤螭纓絡圈,身上穿著縷金百蝶穿花大紅雲緞窄襖,外罩五彩刻絲石青銀鼠褂,下著翡翠撒花洋縐裙……(《紅樓夢》第三回)

 

《紅樓夢》當中對於王熙鳳有很多形容,但是令我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的笑聲。最著名的,便是上引這一段,第三回中林黛玉剛到賈府的時候,原本大家正在接待林黛玉,敘舊話情,王熙鳳人還沒有到,在門外一路上跟人說話的笑聲就傳進來了。還未細寫,讀者已經知道這個人是個有個性、爽朗,不拘謹,可能主控場面的女人。

fish

 

失敗的作法:我的老師個子不高,長頭髮,皮膚白白的,笑起來很可愛……

 

 

焦點時間法

 

選取一個焦點時間,以刻畫場景開始話題。這是針對敘事上一個常見病症的解藥,引用個人經驗時,應跳過前因後果,裁剪不相干的敘述,又不希望感人的力量被減弱。

 

分明是週末卻設定在清晨五點半的鬧鐘,僅有三五個人的頭班捷運車廂,裝滿又喝完再裝滿的水瓶,和袋子裡幾件被汗浸溼的上衣,這是你的樣子:夢想。

不能睡到自然醒的假日,渾身上下大大小小的青紫痕,記不清舞步的挫敗感。夢想尚未成真前的模樣,並不討喜。

可我熱衷於尾音和結束動作伴隨而來的掌聲,沉迷於整齊的舞步與節奏相融的成就感,心動於每一條鼓勵與讚賞的留言,所以,在汗水滑過下顎時,我才不致於厭惡。

曾經我也迷茫,在深不見底的負面情緒裡苦苦掙扎,看不到光點的無止境的隧道裡,多走一步都是千刀萬剮,於是願意與我同行的人才彌足珍貴。

你是含藏著不定時炸彈的寶藏,隨時要爆炸,又充滿吸引力,即使危機四伏,我仍願為你冒一冒險。(張曦元。夢想)

 

相片濾鏡法

 

描繪故事時,讓場景因為情緒受到影響,類似修圖程式概念,改變色調、形狀、明暗、主次,改變音量音質,改變氣味,拉進聯想……目的在配合或反襯人物的情緒。

 

□色調、亮度、空間、清晰/模糊

□聲量、紛亂/美感

□聯想(比喻「像」)

□概念(動詞/形容詞)

▲一次可以選定其中一至多項進行變化

 

 

根據左方範例,改變圖片的色調,並改寫原文。
 02  01

耀眼的陽光穿透了大氣,照耀了長長的街道,卻在背後留下了又深又濃的陰影。偌大的歐式花店直挺挺地佇立,兩旁的花草,紅一塊,紫一塊,青綠的葉子支拄著它們,卻無法止住他們在淌血的心。

跨步走進了狹長的店門,幽長冷清的步道使你的身影一片模糊。一排排的吊燈,使得整個花店蒼白不堪。站在櫃臺的店長對我微微一笑,可是在我眼中竟像是一種施捨!走道旁那簇菊花,也是只有那繁複的花瓣,才足夠承住我心底不停滴落的眼淚。(林O安.花店與喪禮)

(參考答案)

 

溫暖的太陽,舒服的微風,今天的天氣晴朗,萬里無雲。我走進花店,找尋獻給女神的貢品。一叢百合單調地靜默著,滿天星小家子氣地擠了一堆,太陽花純真無邪地露出牙齒微笑,一臉沒有深度的樣子,像是一群愛笑的小學生引不起我的興趣,終於,我找到婀娜多姿的花瓣和帶刺的個性,和愛情相襯的花,只有一種。(蘇O毓提供.花店與情人節)

 

 

觀點評論法

 

(一)亮點式(記者型)

 

側重最具話題性的一部分評論,盡其力說明放大,使評論顯得有亮點,令人感到明確,留下深刻印象。

 

川普是個「素人政治家」,說出了大家不敢明說的真話?還是個「狂人」,口無遮攔,發言大膽?

 

眾人口中的「花花公子」,可能在他的情人眼中是個有魅力的「風流才子」,才有那麼多女人受她吸引?

 

有人說《紅玫瑰與白玫瑰》裡的佟振保,一生經歷好幾場風流韻事,該說「不」的時候能坐懷不亂,最終是個沒有帶給任何女人幸福的「渣男」。

 

有人說「憂國憂民的愛國詩人」杜甫不外乎是個愛哭的「魯蛇」。

 

孔子說:「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論語.里仁)真的能夠欣賞他人,厭惡他人的,是自己對於人品有想法的仁人。一篇涉及評價的文字,必須夾敘夾議,針對人物的表現談出道理,不只提出「狂人」、「渣男」的斷語,還要推論的過程,更重要的是價值觀是否通透。

 

(二)暖式(輔導型)

 

挖掘對方的優點,往厚道、正向、溫暖的方向闡釋,發現事件背後的緣由和苦衷。這是最常被使用的安全牌,也是較有情味的角度。

 

以論歷史人物為例,雖然曹丕從小不受父親寵愛,後來殘害手足,賜死甄妃。同學選擇不批判,反而同情曹丕其實也是另一個寧負天下人的孤獨靈魂,惟有文學集團相伴。

 

以論生活遭遇為例:

我小學的衣服清一色都是白色的,只因他們期許我能夠當上醫生。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件雪白長外套,那是我升上國中的慶祝禮物,我記得爸爸對我說:「這是一件很特別的外套,穿著它,它會提醒你要當醫生的夢想。」當時的我深深覺得父母瘋了,我始終沒想過要當醫生!

當我穿著那件白色外套,我並沒有感覺雄心萬丈,反而覺得惶恐,卻也沒有堅持不穿,那件外套便隨著時間,漸漸穿髒了,隨著年齡成長,爸爸媽媽買了更多白色衣服給我穿,每一件都漸漸變髒,但是他們還是沒有改變他們的想法。

即便期盼也是世間最美好的親情的一部分,可是那麼高遠的期盼,很難一直維護,就像那些白色衣服一樣,然而父母親就是想讓小孩追求夢想,還是那麼瘋狂地堅持。

後來,父親因為健康的原因,提前離開醫師的工作,在家養病,我則因為漸漸長大,和他們之間的話題變得越來越少。

儘管歲月在白色衣服上留下了痕跡,儘管它已不再乾淨,儘管它已有些破損,我慢慢有些同情他們,捨不得它們弄髒。因為它們是爸爸媽媽還沒有對我失望的象徵,在我心中,我希望自己不要忘記它還乾乾淨淨的樣子,它看起來也許髒了,在我心裡還是潔白的愛的外套。(陳玠安 衣服與我的故事)

 

本文在人事物的敘寫上,都不夠細緻,但是文中提到的故事很具有代表性。文中的故事很戲劇化[3],不過很多同學們對於父母、師長的愛,常常都有類似的感受──父母師長的期待好高、好遠,讓同學備感壓力,儘管對方的出發點應該是良善的。本文的最後兩段,從前文的莫名其妙走出來,放下個人的感受,轉而關注父母親的健康問題,體會身為人父(母)望子成龍的心境,選擇接納與珍惜。所謂:「解鈴還需繫鈴人」,原本對立的兩邊要和解,有時是繫鈴人出來面對,有時竟是鈴本身,同學把自己縮小一點點,雙方的緊繃隨之消解。

 

 

(三)審定式(法官型)

 

每個人都會有優點,有缺點,孰輕孰重,評論時不偏不倚,這樣的態度洋溢著理性的光輝。歸納這類評論的基本原則:

1.抽絲剝繭,掌握事實

2.或褒或貶,就事論事

3.提出理念,說明評價

換言之,分離出幾個要項,明確表達自己的意見,肯定優點,否定缺點,但不自相矛盾。

 

 

 

 

(三)延伸檢視式(社會學家型)

鎖定人物類型,延伸相關事例,以「現象觀察」切入取代「單一人物」評論,使人物評論帶有更宏觀的意義,格局擴大,例如:我看「尼古拉斯.溫頓」,從尼古拉斯.溫頓看無名英雄的社會意義(無名英雄除了尼古拉斯.溫頓,有更多終其一生沒有受到注意的,不只溫頓一人)

 

(四)智者式

跳出固定的框架,辨識出人事的盲點,指出另一種更好的態度和做法,批判對方的錯誤,能破能立,是很能讓人感到當頭棒喝,眼睛一亮的角度。(參考本書「四F省思法」)

 

挪威劇作家亨利.易卜生所寫的戲劇《玩偶之家》中提到一個妻子受到丈夫蠻橫的誤解,最終取得先生的寬宥,丈夫向他道歉。妻子忽然領悟到自己在家中的地位,一直有如玩偶一般,當初一直都未曾察覺。從頭到尾,她只是想維持婚姻,爭取丈夫的認同,避免婚姻破裂,最後自己卻領悟了,成為擺脫不合理婚姻的人。不管你是否認為這是女性主義的作品,換個角度想,跳脫原先思維的框架,會得到很不同的立足點,和意外的結局。

 

〈一桿稱仔〉一文中,秦得參──他從淳樸、善良、客氣的一個菜販,變成殺警的兇手,性格發生了轉變。有一次,同學告訴我:秦得參受到日人的壓迫和刺激之後,只能選擇單槍匹馬,同歸於盡,也太淺薄。同學受到《賽德克.巴萊》的啟發,用更高的標準一批判,讓人有更深的思考,一個令人同情的人,也可以批判(雖然更深一層來說,賴和如果把秦得參寫成賽德克.巴萊那樣英勇超卓,反而荒謬可笑。)智者式的批判,更讓我們看到,看到臺灣下層百姓的愚昩單純、不幸與悲哀。

 

歪腰郵筒,是一則簡單的社會事件,你覺得很好,無傷大雅,仔細想想,〈病梅館記〉裡說:「以欹為美」,把怪的事當作有趣,怎麼不好批判?媒體往往不是帶領大家注意到大方向,而是盡挑些怪異新奇的偶發事件來報導,而指出有更好的態度,更應該做的事,是有思辨力的心靈的珍貴貢獻。試試用放大鏡分析社會的錯誤,矯正一般人錯誤的認知。

 

 

關鍵事實法(簡評法)

 

字數限制很少的時候,先尋找素材(fact),由他們的故事帶出事實,將題意發展清楚,再發現(find)背後的癥結,選擇個人的觀點。以下用「我看國際人才流動」為例:

 

(一)先尋找素材(fact),由他們的故事帶出事實,將題意發展清楚。

 

A.國家實力、經濟、福利,永遠是王道

德國的國家實力、經濟、福利等各方面都位於世界前列,想要移民德國的人絡繹不絕。雖然北歐冰天雪地,但北歐國家的富有,以及高福利也贏得了眾多移民者的矚目。(呼應「乙」材料)

 

B.工作機會,工資上漲,外移人口追逐的目標

由於經濟的快速增長和人口結構的變化,中國愈來愈顯得有吸引力,成為全世界外國人想要移入卻苦等多年的夢想地。勞動力市場供不應求導致了實際工資的上漲以及對外籍勞動力的更大需求。(呼應「乙」材料)

 

C.國際人才流動的連帶問題

奧地利非常看重移民者的融入,所以它在嚴格是考察移民者能否融入到奧地利。若想要在奧地利居住2年以上,必須簽署一份旨在提高其德語技能以及「融入奧地利社會、經濟和文化生活」的《融合協議》。(呼應「丙」材料)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other/e9ly5pn.html)

 

D.移民是國家發展的重要力量

移民一直是澳州人才的重要來源,但2017年7月1日起澳洲技術移民政策呈現大幅調整,為了確保能引進更高層次的人才,澳洲提高申請者的准入門檻。(呼應「甲」材料)(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other/eno6j8n.html)

 

(二)發現(find)背後的癥結,選擇個人的觀點

 

A.洞悉與批判的觀點:曾經寫〈諫逐客書〉,大聲呼籲「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的李斯,在秦王政統一天下之後,卻讓秦王政走向「焚書坑儒」的道路,秦國的人力管理政策大轉彎,對照文中所言,是何等諷刺。〈諫逐客書〉說的究竟是李斯的政治理想,還是迫於逐客令當前,一紙讓自己免於失業之苦的上乘說帖罷了?

 

B.微觀的觀點:誰喜歡離鄉背井?在開放社會中,政府不能依賴人民個個懷抱著淑世的理想,不計工作條件,人民從生活的溫飽才能信賴國家,「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C.雙贏的觀點:錄用外籍人才,是企業成長的契機,帶動總體思維。(參考天下雜誌.《人才管理聖經》)


 

意象經營~~

聯想,聯想,聯想,「聯想」二字是一切創意的來源,也是有趣的遊戲。意象頭腦操是一個系統化的聯想訓練,好的意象經營是相似又出人意表,但不是求多取勝。

 

意象頭腦操[4]

 

  • 實轉虛:概念化。如:蘋果-健康、慾望、契機
  • 虛轉實:具象化。如:愛情-玫瑰、酒、花朵
  • 實轉實:類型化(帶出相關的事物)。如:鑰匙-門、車、窗
  • 虛轉虛:巨大隱喻(再擴大到更宏大的隱喻)。如:諾言-毀滅、沉默、封存

092

 

 

意象出走法

 

運用看似關連度很低,跨領域的意象,形成一種奇特的意趣。

 

出走

走在行走過千百回的街道上,身體已成為規律,如同衛星導航般,只要設定好目的地,就會以最短的時間,最高的效率行駛,回神時已在家門口,不曾留意過程,當然也不曾留意這個問題。

今天又是一個灰濛的陰天,如同抽獎般機率玩弄著結果,是晴?是雨?聽憑人們揣測,對我這沒帶傘具的參與者,回到與世隔絕的家是最安全的做法,穿越馬路再右轉最後直走就到了,驀然間--停,第三個程序出了錯,一條橫溝把我的桃花源隔離了,是美國大峽谷?是東非大裂谷?都不重要了,天還是灰濛濛的,我的情緒已開始下雨

今天不是我的天,我沿著原路折返,在我思索著自己的淪落時,一綻小白花飄進我的世界裡,在這條街看似平常的矮樹,原來都是桂花樹,正值花季的此時,棵棵如捧花的花童為我獻上一道潔白的天堂路,此刻,從籠照灰暗的天空中,射下一道希望,灑落在桂花上的陽光填滿整個空間,使這個瞬間更燦爛,天空與我都放晴了

我倚靠在涼亭的石椅上,關掉我的身體導航,接著我只沉澱在這個現在當中,遙望天堂、大峽谷以及桃花源連成一線,不知有多久沒在繁忙中享受寧靜。

我用眼拍下這美景,也在導航中輸入新的程式,在未來生命中的偶然,還要不經意地,甚至刻意掉落程式的另一個軌道裡。(方博文)

 

 

能量累積法

 

文章當中安排類似的訊息,巧妙地屢次出現,修正文意過度發散的蕪雜感,或是羅列有意義的相近內容,化零為整,形成一種目不暇給的強烈感受。荀子的〈勸學〉首段,余秋雨的〈蘇東坡突圍〉都曾利用類似的手法使文句的氣勢充沛。

 

砌磚式

堆疊羅列熟悉的風景、熟悉的事例、依古今,依時間序,或依視角,集中累積能量,近於詩歌般的作法,使讀者感到筆力萬鈞,是一種華麗、氣派的筆法。

 

到達每一個景點,我會把第一分鐘留給自己而不是導遊。誰也不能打擾我和它們的第一次交手,看看我能從他們身上挖出多少的故事。蟲鳴鳥叫好似油畫,銀瀑三千丈是豪放的歌,巍峨宮宇奏著宴會的雅樂,教堂中的香氛使我嗅到了主的慈愛,市集裡的人情嚐起來何等甘甜!瞧,那博物館正等著我,去感受它懷中歷史的熾熱。不需要什麼指南書,我就是我的引導者。一樣的太陽相同的月,你和山林有你們的話,我與白雲唱我們的歌,何其快意!

離情依依實在不必要,不管是景或是人。分開才能懂得懷念,用思念的線串起回憶的彩晶。在同一片天空下又怎麼稱得上離別呢?心靈的大寶箱,我早將那燦爛的一幕鑲上去,把最珍愛的回憶,連同我與旅行中巧遇者的夢想一同鎖入。當有人不停說著不願回去的話語,我就知道他心中的那口箱子,肯定是空得令人感到無比訝異。(何恭銘〈旅行〉節錄)

 

作者選擇了五個代表畫面,羅列描寫,藉由這樣的描述,把身在異國貪婪地觀賞城市風光,眼光琳瑯滿目的欣喜之情,表露無遺。

 

排比羅列的華麗風格,搭配上層遞的效果,看起來閱讀的感受會更有變化──

 

  沉睡已久的記憶,靜謐的埋在一望無際的沙漠裡,古夫金字塔埋藏的黃金歲月,幾千年的奧秘囚禁在未知的國度,歷史本文安靜地被寫進莎草紙裡,臆測,幻化成尼羅河氾濫後一聲聲嘆息。

    一千年,人面獅身像誕生,兩千年,無止盡的殺戮和流血,三千年,版圖疆域的擴充和茁壯,四千年,偉大世紀的興盛和沒落,身為考古學家的我,必備的例行工作即是利用靈活的大腦去「猜」,推演歷史的來龍去脈,利用大量出土的文物和文獻去分析、比對、模擬,印證各式各樣人類和環境依存演化的證據。筆記本密密麻麻訴說著古代的情感,猜,下一個出土的是否讓人驚豔不已?

沉浸在無數次的午夜夢迴裡,不停的描摹下一幕的變化,但逝著休矣,無法精確的鐵口直斷古老的傳說,只能靠著豐富想像力和臆測橫遍考古學界。隨著時間的流逝,「二重證據法」被人發崛套用,開始揭開一重重未來神秘的面紗,如今埃及的面貌,在考古的還原下,原汁原味地呈現在世人眼前,不只是考據下的古文物,前人的推演席捲了整個世界,風靡一時的考古風潮在人類漫長的歷史刻下了精彩的一頁。

猜,下一個考古的文明,是否期待我發現它們?突破、躍進、革新。且慢出土的文物,去猜,下輩子的際遇。

(鄭羽真〈猜〉)

 

這一篇的題目是「猜」,作者以「考古工作」作為它的立意取材,描寫考古工作中,需要從斷簡殘瓦中推斷還原神秘的時代的「猜」度,而為了帶出考古學家要蒐集資料、累積觀察、運用想像,串聯素材的浩大工程,在第一段作者舖排了「沙漠」、「金字塔」、「歷史文本」三個畫面,呈現埃及古文明的悠久歲月,並用「化為尼羅河氾濫後的一聲聲歎息」收束第一段;第二段則是配合了層遞法,以「一千年」、「二千年」、「三千年」次第交代出尼羅河畔的歷史,堆疊出歷史的縱深。細膩靈動,美不勝收。

 

活用詞語與典實,轉化經典上學來的氣派

 

善用古文經典的詞彙,課堂教學裡學來的語詞,或是適當使用典雅的修辭技巧,呈現出來的一種磅礴大器,我們在余秋雨先生的書裡讀到,也在其他孺慕歷史文明的作文裡遇見──

 

當天上的雄鷹飛躍千里也飛不出一個國度,當地上的蒼狼跨越群山也跨不出一個版圖,當歐亞大陸七百多個民族臣服於一人時,無論東方的佛陀,西方的上帝,都會感嘆究竟是什麼力量在斗轉星移的歲月間孕育了這樣一個朝代……

 

元朝的誕生,象徵了漢人獨霸中國的破局,象徵了操刀弄戈與弄文舞墨需得並重的治國原則,還有一股耗費了兩千年準備一百年繁華的傻勁。對我來說,元朝不僅令人陶醉,更帶有令人激賞的意味在裡頭。好像將手搭在你的肩頭,你們就成了安塔(兄弟),好像你馴服了一匹桀驁不馴的悍馬,就是值得讚賞的勇士,好像你一口把這酒給乾了,就足以表示人與人之間沒存在距離的那種豪爽。吐了一口懷念敕勒的怨氣在這華麗雕砌的花瓶中,帶著弓箭回家了。像海一樣大的君王啊!如同山牧季移般的走向下一個朝代,然後走唱著呼嘯的戰歌。(陳明毅〈永遠令人陶醉的王朝〉節錄 按:本題為大陸高考試題)

 

什麼是令你永遠陶醉的一個王朝?羅馬帝國?路易十四的太陽王朝?作者「陶醉的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元朝」。全文一開始便連用排比,形成一種豪邁剛健的氣息,並且選擇了「雄鷹」、「蒼狼」兩個意象,領出遼闊荒漠的雄渾風光。我們不妨重新排列一下文句,更能看到作者句型設計上的特點:

 

當天上的雄鷹飛躍千里也飛不出一個國度,

當地上的蒼狼跨越群山也跨不出一個版圖,

當歐亞大陸七百多個民族臣服於一人時,

無論東方的佛陀,西方的上帝,

都會感嘆究竟是什麼力量在斗轉星移的歲月間孕育了這樣一個朝代……

 

作者語詞十分豐富,例如:「桀驁不馴」、「斗轉星移」、「『山牧季移』般走向下一個朝代」等,都使用妥貼,「操刀弄戈」與「弄文舞墨」也有對照性,能夠凸顯主題。全文最突出寫作手法,應該是名詞(意象)的使用與排比的長句兩者交相運用,形成獨特的文氣──

 

好像將手搭在你的肩頭,你們就成了安塔(兄弟),

好像你馴服了一匹桀驁不馴的悍馬,就是值得讚賞的勇士,

好像你一口把這酒給乾了,就足以表示人與人之間沒存在距離的那種豪爽。

吐了一口懷念敕勒的怨氣在這華麗雕砌的花瓶中,帶著弓箭回家了。

 

這些句子當中,透過這些紛繁的意象拼貼出蒙古民族的場景,把讀者帶到「敕勒川」旁、「悍馬」不遠、「弓箭」在腰的大漠風飛,最後,南方的「花瓶」盛裝不住怨氣,蒙古人於是北返草原。

 

廊柱式

 

在不同的段落中出現類似的語詞,形成段落間的廊柱,加強讀者的印象。

 

〈三年後的同學會〉(改寫自樣卷〈二十年後的同學會〉)

拾起那厚重的畢業紀念冊,瀏覽著三年的高中歲月,三年看似短促,但,回憶起來卻驚覺如同十個春秋,有喜悅的,更有令人慷慨激昂的,正當我沉浸於熱情時,手機響起,那聲音帶有回憶的味道,苦澀、甜蜜,又神秘,我細細咀嚼,依循氣味來到那家餐廳,與同學細嚐。

小菜上桌,我們逐漸打開話匣,聊起那段熱血激昂的高中歲月,高二的運動會,大家奮勇地奔向終點,即使只是場表演性質的比賽,之後又談到高三時大家努力為了理想的大學而拚鬥,還不忘指導同學的事蹟。講到最後,我不免感到憂傷,後悔當年沒有專心致志地讀書,才會晚別人幾個月考上大學,在我口中的小菜已變為苦澀。

主菜隆重地擺上圓桌,那打開的匣子早已闔不起來,話題也越趨豐富,聊起大學三年的生活,有人已經開始實習,有人也搶好研究所教授,準備繼續壯大自己的羽翼,讓自己有更多的優勢;也有人面臨被二一的危機,大家紛紛鼓勵他別放棄,如同高三那年,大家互相幫助、成長,這一道主菜,口中充滿著幸福的味道。

大家仍停留在前一個話題時,桌上的菜餚,卻已換上精緻的甜點,大家邊品嚐甜點的風味,把各自的通訊錄填上各處的凹洞,最後離開餐廳後,我的身體裡沒有苦味也沒有甜味,只留下諸多不捨之情。大家決定一起回到母校,探望老師,老師和大家不再談論當年的話題,換上的是和樂的情調。回家的過程,大家仍不忘聯絡未到的同學下次再聚,在這段路上,我身體裡殘留的澀味逐漸淡去,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甜蜜,甜而不膩。(李承翰)

27750448_1564702196918870_2718766466497154236_n畫面構成:善化高中 陳盈州老師

 

[1] 基爾弗德受奉為創造力之父,其《人類智力的性質》《智力的分析》發表於一九七O年代。

[2] 參考《經理人雜誌》〈訓練獨立思考最好的方法是寫作,不只是閱讀〉劉恭甫 2016.03

[3] 本文為同學化用閱讀素材的故事所作,不完全為作者親身經歷

[4] 參考《經理人雜誌》〈一張表格解決所有工作難題〉 2013特刊

我這樣帶孩子學寫作:感恩可以這麼寫

#我這樣帶孩子學寫作

#感恩可以這麼寫

 

母親節假期,呃,其實只是一個平凡的週末,各位母親快樂嗎?

 

晴晴和小寶都帶了作文的功課回來。不用懷疑,題目必然與母親節有關。噹噹噹噹,晴晴的題目是:「感恩母親/感恩的季節(Taco猜是為了有人沒有母親,故有另一選項)」。

 

 

「晴晴,你覺得『感恩母親』,應該要怎麼寫?」

 

「寫媽咪很辛苦,為我們做了很多事,所以我很感謝她。」

 

沒錯,阿嬤很辛苦,所以我們很感謝她;老師很辛苦,所以我們很感謝她;清道夫很辛苦,所以我們很感謝她;媽咪很辛苦,一定也要感謝一下。遇到「感恩」的主題,不外乎寫寫他/她做了什麼,說說他/她有多辛苦→結束。每一個阿嬤也許還各有風情,天下的母親的素材近似值較高,對學生而言,好處是依樣畫葫蘆,如法炮製,即可交差,壞處是重複練習,意義有限。

 

初學作文,容易以線性思考,如果在布局上,加一點點小技巧,可以讓作文立體起來,或許「感恩」這樣一個經典主題,是一個介紹晴晴3D寫作架構的好機會。

 

什麼是3D的寫作架構呢?我覺得就是在原來固定的材料上,利用更多的材料,或是書寫的錯置,使得老材料有一些新感覺。這種處理,很像是我們做室內裝潢,把原來的家居稍微設計一下,在一些畫龍點睛的改造下,明明家具還是舊的,但是加了一盞新的燈具,或是把床還是沙發換個位置,裝點一些些相互呼應的顏色或元素,就使得整個家的布局產生一種煥然一新的感受。原本平淡鬆散的感覺,就有了立體的變化性和整體性。

 

小朋友的寫作教學,不必做得太理論,我在想,與其把上面的定義丟出去,不如利用我們身為媽咪的優勢:「親切不主流」,「悠閒不趕課」,「超然不批改(黑臉讓老師去當,不管她怎麼寫,我們都可以說:「媽咪好喜歡你的作文哩!」)」自在地引導,點到為止,既解決小孩的一點點困惑,又不必把寫作教學的責任自己一肩扛下。

 

主客體對照法:從名媽到我媽

 

「你看過什麼母愛的文章?國語日報的、故事書上的,或是蒲公英雜誌上的?」學校的讀報教育、讀經時間和閱讀課程,都進行得很好,應該有不少題材才對。

「有,很多啊,我想到有一篇寫一個媽媽很偉大,他們家很窮,只有媽媽一直工作一直工作,不顧家人反對,給功課很好的小孩唸書。」

「你把它寫一段,行不行?」

「可以。然後呢?」

「第二段,就寫我和故事裡的媽媽的不同點和相同點。」

「懂了,沒問題。」

 

示例文/

我看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孩子很愛讀書,而且成績很好,可是家裡窮,家人都反對他唸書,只有他的母親堅持讓他上學。為了籌學費,媽媽想賣掉家裡的小毛驢,爸爸認為小毛驢可以幫爸爸搬很多貨物,反對媽媽這麼做,媽媽也沒有再說什麼,可是隔天醒來,爸爸發現小毛驢不見了,那時媽媽只是一直掉眼淚,爸爸氣到生了重病,不久就死了……

 

我們家沒有那麼貧窮,如果我們要讀書,母親不需要花那麼大的力氣為我們爭取,不過,我的媽媽也為孩子付出很多。不管平日假日,早上晚上,都花很多時間在我們身上,她的工作是老師,平時要****,一回到家,****,

 

我認為天下的母親都有不可思議的力量,****

 

Taco推薦語/

Taco還是必須強調,晴晴最開始說的做法,沒有什麼不對,也就是:破題後,在第二段就開始談母親有多辛勞,第三段說明自己的感謝。這樣的經典做法,若是文字通順,情感真摯,就可以過關了。

 

「主客對照法」是提供給那些總覺得自己的題材太少,或是記敘的能力發展還不夠理想的同學,他們可以利用之前看過的類似題材,透過縮寫的方式,就灌水灌出一段,母親甚至可以為他們從文本中畫出幾個關鍵的句子,讓小朋友可以借用到文章裡面。

 

由積極面的角度來看「主客對照法」,這其實也是中學以後「用事」(徵引其他事例)的一種習慣的建立。寫自己的母親時,未嘗不可想一想琦君的母親、歸有光的母親、歐陽脩的母親、蘇東坡的母親、孟子的母親、扁媽、周杰倫的母親、查理王子的母親……,引用所見所聞的事例,可以透過主客比較的手法,藉由這些事例,凸顯自己的母親,讓自己的母親雖然平凡,卻因為有這些偉大母親的一二相似的特質,烘托主題,達到幫襯的效果。

 

引用相關的畫面,使主題的格局得以放大。看看7-11最近的裝潢,超商固定三年要強制換一次內裝,Taco老師住家附近的7-11部份的牆面就使用了大面積的巴黎街景的圖案,在滿滿的台味超商裡融入塞納河畔的河景,卻沒有違和感,反而巧妙地把一種國際級的氣味帶到7-11當中。

Img273538270

 

唯一要注意的兩個點是:不可喧賓奪主+不要虎頭蛇尾(故事在首段略微點到之後,不妨在後文「比較」時再出現一次,不要引用了故事後,後面就把它忘了。以前述的範文為例,就可以在後文再補充說明——就像故事裡,母親賺的錢很有限,卻把大部份的錢拿來供兒子唸書,而我的母親也是,我的媽媽明明很喜歡吃某些食物,卻總是做兒子愛吃的菜餚,媽媽,都是這樣犧牲自己,以兒女的需要取代自己的需要……)。

 

先抑後揚法:從頭痛到喜歡

 

「你說媽媽很辛苦,你能不能先寫一段,說說媽媽讓你覺得最不舒服的事,後一段再寫媽咪的辛苦呢?」

 

「沒問題。」

 

示例文/

 

感恩的季節又到了,我想要感謝的是我的媽咪,雖然我一度認為她實在太不了解我了。

 

我最喜歡吃的零食是洋芋片,我也很喜歡吃巧克力。每當我看到洋芋片的包裝,我就感到一陣哀傷,因為媽咪很少買零食給我們吃。媽咪也希望我們少喝罐裝飲料……媽咪逼我們練琴,剝奪了我愉快的時光;媽咪提醒我們拿筆姿勢,讓我寫字時總覺得好彆扭……

 

有一天,老師在班上問我們:你最感謝媽咪什麼事?我覺得最感謝媽咪不讓我們吃零食這件事。因為老師放了一個影片給我們看,讓我知道添加物真的非常可怕,含糖飲料也影響我們的健康很多。我覺得,如果沒有媽咪每天連哄帶騙要我們遠離這件東西,我一定沒有辦法與他們脫離關係。我謝謝媽咪讓我學琴,我因為樂理考試合格,現在加入合唱團,交到好多朋友。我謝謝媽咪不斷提醒我注意拿筆的姿勢,讓我的字也跟著端正起來……

 

Taco推薦語/

 

說實話,這是一個很容易失控的做法,像是我們家晴晴就把對媽媽的不滿意寫到第三段已經有點拉不回來的狀態,但是我必須說:她寫得好開心。

 

對一個人的感覺是那麼五味雜陳,一個小五的孩子,應該可以略略感受到了。

 

老師好嚴格,功課出很多;生教組長好兇,我們都好怕她;爸爸(媽媽)很晚回家,常常在家聽母親(爸爸)抱怨她很歹命……,我希望晴晴可以把這些事情的背後的用意與為難想一想。這樣的母親節,對我們來說好有意義。

 

先抑後揚的系統思考,讓我們思考一份關係裡的正反拉扯,而整篇文章,也因此立體起來。

 

明明要寫母親的好,卻先把母親的淫威說一說,「先抑後揚」的寫作方案,很像我們把客廳裡的某一塊角落舖設了木地板,整個地面因為這一塊區隔開來,使得參差對反,一陰一陽,雖沒有牆面的區隔,卻有空間的微妙假隔間,大部份住家就把這個假和室做成一個閱讀角或是孩子的遊戲區,放個抱枕加一兩排書。

 

 

我們做出了區隔,讓一篇文章加入了對母親的小小抱怨,第三段才出現母親的付出與用心良苦,使讀者可以看到小作家們一開始的直觀反應,從這裡出發,再在下一個段落中,呈現作者深思熟慮後的理性思維,不僅可以讓文氣有了變化,也給人一個誠懇說真話的自然感覺,一篇可能很制式的感恩文,多了一點點的思辯歷程。

 

層層逼進法:從縱觀到微觀

 

「你知道媽咪從早到晚要為你們做什麼事嗎?」

「大概知道。」

「你在第二段先把媽媽一天的辛勞寫出來。」

「從早到晚?」

「嗯,到夜裡要做什麼也寫一寫。」

「我知道,然後呢?」

「然後第三段就找一件最辛苦的事來寫,你想一想……」

「寫弟弟身體不好,你到處帶他看醫生,時時幫他擦藥。」

「媽咪不是這個意思,你能不能寫出『一件事』,用類似這樣的開頭:『記得有一天,弟弟發燒了』或是『記得有一天,我們快要考試了』……」

「懂了,就是要寫某一次發生的事情。」

 

示例文/

 

媽媽一大早就要幫我綁頭髮,想辦法讓一大早胃口不好的我們吃下營養的早餐。白天教書,也常擔心我們在學校是否專心,中午幫我們送便當,傍晚接我們回家後,要做家事又要教我們功課,常常我們睡著了,她又起來寫書寫到很晚,因為弟弟身體不好,半夜常常還要起床關心他有沒有復發,必須幫他擦藥……我覺得母親真的很辛勞。

 

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我們得了諾羅病毒***

 

Taco推薦語/

 

雖然流水帳是每個作文老師的惡夢,但是這個方案可以讓孩子寫一段流水帳,透過這些沒有重點的如數家珍,真實地交代了孩子眼中母親一天的生活。

 

原來流水帳也有用!沒錯,它有一種琳瑯滿目的效果,適合用來舖陳一些瑣碎的事。

 

在後一段,請同學利用紀事本末體,敘述單一事件的始末,在故事中進一步將母親的形象刻畫出來,藉此加強母親辛勞或是彼此的互動,以便帶出感恩的情感。

 

這個做法,可以讓整篇文章,有一種層層推進的效果。如果我們走進動物園,往往先看地圖,知道整個園區的大概,雖然是大概,但是知道全部的內容,然後,我們找到幾個很有代表性的館,進去一探究竟。我們對一個關係的陳述,也可以採用這個方案。而且Taco老師覺得,這是一個容易駕馭,不太容易寫壞的平穩做法。

1421159894-1785691424_n all_map

 

結語

 

晴晴說:「媽咪,這樣寫好像題目會變成:『我的母親』?」

「最後一個段落很重要哦,說說你的想法?」

「很多事應該是我們自己的事情,我和弟弟都要更獨立一點,弟弟雖然身體不好,他已經長大了,也要學會照顧自己,為自己擦藥。」

「嗯,那你呢?」

「我很羨慕別人有那麼好的媽咪,可是很多人也羨慕我有我的媽咪,真的很奇怪。」我聽到這裡,真的覺得這一篇感恩文,越來越有意思了。

「所以呢?」

「如果不珍惜自己的媽咪,誰來珍惜呢?」不論老師給她幾分,我都要給A了。

「那我們一起打電話給阿嬤,告訴她我們明天要去看她,好嗎?」

 

「阿嬤,母親節快樂。……你問我在幹嘛?我在想你啦!」

#主客對照

#先抑後揚

#層層逼近

 

迎接沒有標準答案的人生階段:寫在高三的母親節前夕

註:Taco服務的學校辦學認真,班級家長互動良好,不敢說是很好的班,但優質同學極多,班級值得表揚之處不少。文中根據所見所聞,切割融入班級事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主要的目的在指出目前及未來課綱可能帶來的衝擊,供大家思考。

#給他們得罪你的勇氣

#老師的說話

Taco之前的文章〈臺灣的大學只有臺灣的大學生可以救〉,搬上學思達網站後,引起不少的迴響,不少老師覺得文中所說的場景絕對不屬於任何一所特定的學校,而是全台灣在目前的考招制度下,衍生出來的普遍亂象,十分令人憂心。

「學測結束之後,你的人生也跟著結束了?」

「你們一考完,開始過著自以為宛若大學生自在的生活,我不擔心你能不能畢業,我更擔心你就會用現在這個態度去唸大學。在我的眼中,你們這個樣子,哪裡是大學生活,你們過的叫作『退休生活』。一堆高中生考完學測就已經走到人生的最後階段,沒有下一個大挑戰,沒有太多競爭和期待,對於人生充滿了恬淡隱居的閒適。不用工作就有飯吃,不用努力,沒有煩惱,享受人生。」

「沒有人規定考上大學就可以不唸書,相反地,高中生應該當好當滿,指考的同學有一天也會考完,不要忘了下面這一句話:上大學還要比你考上之前更認真。高中課程是教育部訂的,大學是自己選的。高中的課,你說你不喜歡,還好大學是自己選的,但你覺得教授教得不好,那就表示高中老師教得很好,可是你一樣沒上。到底你的人生為什麼四處落空?」

「你們太聰明,太怕自己不開心;又太懶惰,懶到沒有設定目標就活著了。」

——Taco老師〈臺灣的大學只有臺灣的大學生可以救〉,神配圖「蛙的靠北小宇宙——高三下,潰不成班」,感謝)

如果要推動高中生「不為了考試而學習」的觀念,家長端的看法當然也很重要。時值母親節,Taco決定從家長的角度,重新觀察審視「不為了考試而學習」這個概念。

每次帶一個新班,開第一次家長座談會的時候,除了報告班務和相關的事項,我都會跟家長分享某些觀念,包括我在思考訓練、多元閱讀、多元學習的堅持,給家長幾個響亮的標題,幾個好例子,再加上一支影片,只要一點適當的引導,家長往往都會給予很正面的反應,但這些熱情往往在幾次段考之後逐步歸零。

一、幫家長說的話現實面的困境

由於高中階段每一個科目的難度都必須全力以赴才能達到一定標準,很快地,家長發現高中的名次與當年孩子在國中的成績一樣都成了兩位數,成績單上很難找到名次欄位,好幾次,還把「不及格學分數」看成了名次。「數學不好」、「化學不及格」、「英文錯一堆」、「從國中開始就對文言文沒輒」……很多的憂慮,累積成補習的建議,先上大補習班補,補了半天成績還是沒有起色,「不然,請個家教好了。」

所以「不為了考試而學習」其實並不是問題,家長們不會不認同多元活潑的學習模式,家長真正放不下的是「學習」,如果孩子的「學習」出了問題,任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案,我相信家長絕對會支持。很多家長(甚至老師)之所以對於新課綱的教學理想感到懷疑,其實不見得是理念的問題。如果我們的學制,十二年裡面完全如小學時期,沒有大考的束縛,一點一滴建構同學的自學能力,然後,在學測之後,成功地讓同學非常清楚自己馬上就要上大學,於是鎖定自己已經考上的校系,依照申請入學時,在目前的申請入學的要求下,強迫每個準大學生都要擬定好的那些「讀書計畫」,按照它著手進行——

  • 為了迎接原文書時代的來臨,拚了命地開始準備專業英文,以便無縫接軌
  • 一方面,把高中未完成的專業學科唸好
  • 文學院學生,充實自己的專書學習,把經典文學原典挖出來全書閱讀
  • 依國中以來服務時數的規定所建構出來的習慣,加深自己在社區交流和跨族群對話上的視界視野……

上述這些句子,老師們是不是很熟悉,備審資料上這些耳熟能詳的宣誓,家長怎麼會不支持?

如果我們說,我們現在要執行一套新的制度,可以讓學生變成這樣,家長高興都來不及。

可是家長還沒有看到這些可能,先看到的是,學生的「學習」,或者我們要這麼說:「成績」出了問題,只好先救成績。對家長來說,成績問題如果不解決,其他的態度建構更是渺茫抽象。沒錯,態度的建構,是最重要的,比成績還重要。我們花十二年建構對於成績正確的想像,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不過,什麼才是對於成績正確的想像?在乎成績聽起來十分短視近利,重視「成績」,遭受到不少教育學者的批判,連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也可以罵得頭頭是道,但是所謂的「活化學習」的成效,也一直有人也認為還值得商榷,因為中學生的學習還有不少是基本觀念與能力的建構。

#hold 不住你想hold 住的,便逃不過你想逃的

就以國英數三科為例來說,教師們都不得不承認:文言文和白話文的句子精準翻譯解釋,題目敘述能看得懂,英文單字與句型紮實訓練,數學,你就是要把函數、代數、幾何、微積分基本概念學會,你才有可能在上大學時,坐在台下聽教授講更深的學問,這一些,紙筆測驗的約束效果是好的。然而,這些功夫,學生的程度,一年一年往下掉,段考的考題越出越簡單,不然考出來就是一堆紅字,如果考題不簡化,段考考太差,學生就會心知警惕嗎?錯了。哪科要是救不了,學生就去唸別科,所以考太難學生更是不唸,程度更差,不用懷疑暑假的重補修的人數也跟著要爆班。

如今採計的科目少,關於這個教育思維,我們都先不要說好與不好,單說少考幾科的目的:過去要採計六科,專家說我們花了太多時間唸用不到的學科,如今只要採計三科好了,究竟是希望讓學生的那三科的能力,變得比採計多科的時代更低還是更高?而目前的結果是否達到這個目標?如果採計三科純粹是為了鬆綁,那麼僅剩的科目普遍能力往下掉,我們的競爭力需不需要在制度面強力地拉抬?家長要不要憂慮?章魚老師不是在鼓勵大家趕快回到傳統的教育觀中,請大家一定要重視成績,趕快去補習,把基本功學好。Taco要說的是——「不為了考試而學習」,不應該是快樂學習;「不為了考試而學習」,是希望學生用另外一個理由用功學習,用功的地方除了原來的學習目標,還有更高階的理解和思考,跨科的整合。

「不為了考試而學習」,反而需要同學榨乾自己的青春,需要大家勇敢的告訴自己:年輕人就是要比別的年紀更熱血;青春,是用來燃燒的。

只有這個想法,高中端、大學端、老師、家長,我們期待:還有學生,才能夠真正達到共識。將來不考試的時代(考招制度繼續鬆綁的108時代),學生一定要過得比以前更辛苦,不然各位家長的孩子會更學不到東西。「政府不是說要減輕升學壓力嗎?」這一句話,如果政府真的說過,那個政府鐵定說錯了。受不了升學壓力而覺得人生很痛苦的人,應該去學會如何面對升學壓力,設計自己的升學方案升學壓力只能改造,改造成更符合時代的趨勢,更符合新一代的潮流,讓那個壓力造就抗壓力更強的下一代,絕對不是在學生的求學時代,讓他們沒有機會受到應有的訓練。

依據108課綱後的考招規定,學測只考國英數,其他科目在三上的學習就會受到先前沒有的衝擊:高三上學期其他科目的課堂上,學生有可能就在忙著補高一高二國英數的洞。此外,考試的要求降低,採計學習歷程,學生的自由度升高,評價各隨教師掌握,高中生能撰寫的報告,高下差異有多少?這些都先不管,仍可以想見的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高三下亂象,短時間絕對會繼續往前惡化,隨著早自習不用到校,網路時代製造出的夜貓子數量大幅攀升,遲到的學生從八點延伸到九點以後,甚至中午才來,學生的請假文化已經漸漸鬆動。所謂的「潰不成班」,將來不見得會等到高三下才到來。請家長逼學生來上課?態度的建構,尤其是高中生的態度建構,絕對不可能是家長說了算的,任何的學制,都必須全民非常有心地往這個理想努力,花費許多年才能看到效果。

如今很多學校的學生有一半左右已經考上大學,明明應該要開始「自由地學習」,由於學生沒有觀念,更沒有學會怎麼「自由地學習」,因此大學生活被大學生解讀為「自由地生存」,離開束縛越遠,越好。美好的大學生活的其中一個條件,叫作「住宿」。

已經很近的關係,常常我們還希望可以更近,就像隔壁班的校花,怎麼不分到我們班最好,落到他們班真可惜,隔道牆,也太遠了吧;同樣的,已經很疏遠的關係,常常我們還希望它更遠,既然一開口都是一些不愛聽的話,希望爸媽不要開口,這還不夠,能夠關在房裡更好,住宿,更好,住宿之後,如果經濟可以獨立又更好。

高中生,就是一個想要掙脫束縛的成長階段,如果任何一方對於教育還存有一點點快樂學習的預期,那麼「不為了考試而學習」,可能最後讓整體社會陷入迷惑之中,付出難以估計的代價。

S__9355302

繪製:蛙的靠北小宇宙

、高中生想說的實話我自己會處理不要逼我罵人

因此,找高中家長做親職教育,讓他們明白「自主學習」的重要之前,重點還是落在學生身上。對一個16-18歲的高中生來說,真的能夠左右局面的,就是學生自己。大人所做的改革,要成,要敗,都是在學生手上,要成就是看學生自己怎麼想,要變質往往也是在他們手上斷送的。如果學生真的相信老師,願意熱血地「學習」,家長再怎麼擔心他們的成績,也會在大環境的聲音中,試著站在學生的觀點,理解他們為什麼改變自己的學習樣態,變得比爸媽過去唸書時更忙。相反的,學生如果沒有建構好,連一點小事就可以點火,燒掉親子之間的稀薄的溫暖,生活小事都無法動搖他們,怎麼可能帶著他們對抗大環境的沉淪?

案例一:

家長:「老師,我的兒子被記曠課,應該是忘記交假卡誤記的,您幫我問一下他,他他為什麼被記曠課,然後叫他去交假卡,真的很不好意思。」

這中間的邏輯挺怪異,明明是我們請家長幫忙關心,可是家長又來找我去關心他。我一問之下,家長無辜地說:「我們要是一問他,他就會爆怒。」

同學在學校十分沉靜守分,我一時不知道該說什麼,內心的某個角落,有一個輕輕地破碎的「哐噹」聲音。我們在國文課上,不是天天談「溝通」談「說服」嗎?但是我印象中,如今一天到晚談「溝通」談「說服」的我,在高中的時期,也是這麼容易發飆——

「拜託,你們又搞不清楚。我自己會處理!」

這句話,我似乎也對某個女人說過。

那學校單位究竟該不該寄這些通知給家長呢?

然後,那些一天到晚八點多甚至九點才到校的學生的家長,到後來根本不讀我們通知他們小孩遲到的LINE訊息,究竟有沒有錯呢?(註:本班家長及同學全都主動請假,以上為Taco漸漸聽到的普遍風氣,非關敝班家長)

如果這一些都成了學校單位的AI程式,是不是也算完成了一個學校和導師的某些工作了呢?

案例二:

XX爸:「老師,你不要說是我講的,不然XX會罵我。」

OO媽:「老師,你不要跟OO說我打電話來,不然他會覺得我管太多。」

我跟家長LINE到這裡,「我兒子會罵我。」這個句子,怎麼看,都覺得哪裡不對勁。「老師,我媽會罵我。」這句話,原來家長也可以套用!高中生的家長,平時究竟是過著如何水深火熱的生活呢?

高中生一向是「重情重義」,注重同儕,「感性」到了極點,男人女人皆然。在班上,我們動用同學的力量,還能製造一些氣候,家長只剩下零用錢這個籌碼,它能夠發揮多少效果,又製造多少紛爭呢?

Taco老師這樣對學生說

「上一次,你對母親說一句溫柔的話,是什麼時候?」「去年!」同學開玩笑地說。

「上一次,你叫她『不要再講了』是什麼時候?」

沒有人答腔,這時候,我只好想法子讓他們拱個人出來對話:「同學們,我們班誰最狂?」

那些平常敢跟老師嗆聲,敢在背後罵教官的人,此刻都成了是被同學在座位間來回張望的臉孔。

那些同學一被眼神點名,臉上有些尷尬也有些自信,正小聲與身邊的同學似乎在分享自己嗆人的神威。

「同學,說不定他只是很會嗆我和嗆教官而已,對媽媽很有禮貌。不過,老師也覺得,如果有人在家裡或者在學校很狂,在老師眼中,那不是『狂』,因為他兇的對象,是愛惜他的人,一個人如果敢嗆關心愛惜他的人,不算狂。」

「我也好,你們的爸媽也好,就算你今天心情不好,甩他門,對他再兇,他還會愛著你。你如果對我做了很不禮貌的舉動,我可能會處罰你糾正你,但我不會耍手段,不會不喜歡你,仍然把你當作我們班的一份子,拍畢業照擔心少你一個,去畢旅希望全班都去,你遲到了怕你路上出事,你發燒了怕快段考了你會考不好。就算你被記了過,你永遠還是我最關心的學生之一。」

 

「今天你娘惹你不高興,你發火飆她,隔天她還是煮飯給你吃。她扣了你的零用錢,還要擔心你餓著了。」

 

「你如果常常對非常愛護你的人態度不好,其實是一種任性。真正的狂,是去兇那些傷害愛你的人的人。有人看不起你的學校,你能夠大聲地告訴他:我們學校很優質;有人看不起你的爸媽,你能夠勇敢地告訴他你的爸媽很堅強;有人傷害你的女朋友,你能夠非常機智地保護她,不要當那種網路上流傳的笑話裡,碰到壞人丟下女朋友就跑了的卒子。」

 

「那我覺得你真的狂。」

 

結合經典

 

「我們很久以前上過魏徵的文章,同學不妨倒回去看看。

 

就從課本上唐太宗那幅畫像來說:畫裡的唐太宗肚子挺得大大的,雖然可能吃得不錯,不過一眼看上去就是雄才大略,看起來跟我們現在很多年輕人很像,你可能對於社團啦,個人的未來啦,很有想法。就在這個時候,有一個人沒事就像魏徵一樣,在你的旁邊,跟你說:「樂槃遊,則思三驅以為度」之類的,勸諫你東不可以,西要小心。不可以玩鳥……(註:唐太宗有一天正好的逗鷂鷹,魏徵晉見,太宗不敢讓魏徵發現,便藏在衣袖裡,等魏徵報告完時,心愛的鷂子已經死掉了),勸諫你要用功在大事上,對於那些娛樂的東西,例如手機、電腦遊戲,怎麼可以一天到晚「玩」。碎碎唸、碎碎唸、碎碎唸……

d59438bc67ea1fa54d3e6017c87f302e

 

很奇怪,唐太宗一點都不生氣,反而到處跟人稱讚他說:「人言魏徵倔強,朕視之更覺嫵媚耳。」這一句話,我們一聽就覺得很感動,是不是?於是有一天我們決定跟唐太宗學一學,下次你媽嘮叨你的時候,你終於忍不住看著她的臉龐,對她說:

 

『母親,您真是嫵媚呀!』」我特地捲著舌用誇張的語調說。(笑)

 

「不過說實在的,老師當年也沒有說出口。唐太宗這一句,後來的皇帝也沒有再翻版過。也就是說:臣子的說服技巧其實並不高明,誠如你們說不喜歡「諫太宗十思疏」,它真的很叨嘮,但是唐太宗竟然就是極力地誇讚魏徵,而且把話聽了進去。

 

大部份的皇帝,並不是這樣,他們尊貴榮寵,把比較深思熟慮,可以幫他大忙的臣子,當作一般的工具人使用,若是不只如此,把照顧國家的忠臣,還當成了順迎他的心意的下屬,這些皇帝,在歷史上被叫作——昏君。

 

其實,身為你們的老師和爸爸媽媽,我們一點也不嫵媚,我們只想成為你的天使,不過很多時候,你們一上了高中,我們都只能當你們的工具。

 

有很多道理,雖然你們一時做不好,但其實你們都懂。有時候我們真的看不下去,想多罵幾句,也不敢太誇張。如果你的爸爸媽媽,很開明和藹,那你是一個很幸運很幸福的人,如果他們對你很嚴格,你卻可以冷靜的面對,那你實在是很了不起的孩子,因為老師從唐太宗身上領悟到一件很寶貴的事:

『要成為一個明君,要給別人得罪你的勇氣』。」

 

#給他們得罪你的勇氣

 

如今你們都高三了,我希望你們記得三件事——

 

其一,學會每天給自己派功課

在這一刻之前,每天的功課都是老師派的,從你考上大學那一刻開始,你得自己派功課了,教授絕對不會告訴你今天要做什麼,然後不小心,你就期中考了,一次考半本,然後就期末考,甚至一下子就畢業了。可是這四年,是與你的未來關係可能最大的四年。

 

其二,學會找人成為你的貴人

 

給你旁邊的人得罪你的勇氣。

 

你們越大,越不會有人跟你說真話,等到事態嚴重的時候,往往後悔莫及。老師就要離開你們了,現在最能規勸你的,就是你的爸媽了。

 

他們會跟你說:拜託大學好好唸,拜託學個一技之長,不然沒法找工作,拜託找個優質的女朋友,帶回來給我們看。他們講話比魏徵還煩,因為魏徵沒有跟唐太宗住在一起,他們也比魏徵更愛你們,我的意思是……他們比魏徵還煩,是因為他們的愛比魏徵愛唐太宗那種愛還深。萬一你出門在外,住校自理,那老師希望你常常閱讀。永遠保持閱讀一些心靈書籍的小習慣,自省,自己當自己的貴人。如果未來有人得罪了你,他跟你的父母親不一樣,未必是恨鐵不成剛,只是你踩到他的底線,他飆了你一頓,萬一在大學或在職場當中,面對惡意的對待,你還能從這些更不可愛的人當中,轉換成正面的訊息,因為他們變得更好。那麼,你真的比唐太宗還要有智慧,還要了不起。

 

其三,沒有標準答案的事情更有意義

 

你的人生中沒有標準答案的時期即將來臨,不要忘了Taco老師提醒你們:『思考就是力量』。為了沒有標準答案的事情,我們要投入的準備,要比有標準答案的事多太多了。而且投資報酬率,有的很好,大部份是低很多。但是有標準答案的階段,已經快要結束了,要趕快習慣處理大量沒有標準答案的考驗。你們很快會發現,其實有標準答案的時代,學習起來是比較無趣刻板的,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會帶給你的人生更多更多的感動。

高三老師最後的祝福:臺灣的大學只有臺灣的大學生可以救

#老師的說話
#高三下學期
#感謝蛙的靠北小宇宙提供精美標題圖片大家除了按我的讚也可以去那邊按讚哦
註:本文中提到的班級,無法代表敝校其他班級,他們是一個超級二類組,早期令教官室特別頭痛,好動,懶散,不守規矩,在學測考出全校三個類組六十級分以上最多人次(與某三類班級並列),是部份班級三倍之譜,學測完後撐到最近又呈現全面潰散狀態。

一、簡潔的指令

      那天我在導師班,從正課外加班會課,一共有三節。有好幾個學生,就在我面前滑了三節課的手機,為什麼我會讓他們滑三節,如果是高三國文老師就會明白,我們是如何規勸、恫嚇、沒收、調侃、處罰,五管齊下,有些人隔天還是照常拿起手機打電動,考試不寫卷子,上課擺別科課本,課本上是手機。你心頭會突然冒出一個句子:等我使出更狠的招數之前,我就看你能打多久。
   果然,就是不停地打。
       「看你能打多久」的想法實際在老師腦海中運作的時間很有限,兩三下我就繼續使出小手段。

1.直接加壓止血法——「XX,收起來!」

2.自決法——「XX,自己拿到講臺來。」

3.御駕親征法——走下講臺,站在他旁邊靜止數秒,或計算次數:「這是今天我第三次叫你收手機了。」

4.製造焦點法——「同學們,XX以為我看不出來他在滑手機」全班立刻轉頭看他

5.鐵腕法——對付重症病人,老師不想再多廢話,祭出最後通牒,「我等XX把手機收好我再繼續講」他罵一聲髒話,隨後趴下來睡覺。

      在高三下的輝煌歲月中,這種症狀遍及已經有學校唸的,也有上榜機會高自行宣布上榜(自認為鐵上),也有名列前茅繁星錄取前三週明明還很乖第四週也偶爾會拿手機表達自己的合群的,也有……要指考的,沒錯,就是那些跟你說:「我真的已經唸很久了讓我休息一下」的那種人。學測七十級分左右到不到五十級分的都有。
       「老師不好意思,等一下,等一下。」這是在打遊戲的。
      「。。。。。」這也是在打遊戲的,相比之下,樓上的有禮貌多了,會一邊打一邊跟我道歉,請我等他一下。「。。人」的眼睛根本沒有離開螢幕,沉默地等你沒有聲音,瞪他,站在他旁邊超過他可以忍受的時間,他才會收起手機。
      沒多久再拿出來。
#臺灣的大學只有臺灣的大學生可以救
      我絕對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小孩,我也知道翻轉教學,面對一個47人的超級二類組,我依然堅持進行無數次閱讀理解訓練:切割文本、找意義段,從完全不會,到兩學期後終於有人會提醒我:「老師,這一課是上白話文,是不是又要切意義段了?」分組討論,思辨、表達(雖然光八個組要輪流,要規畫良善,否則很難輪到。也要依課次一課一重點,最活潑的一組負責「對話劇場」大家都期待陳X縉與夥伴上台講兩句老師指定的台詞,重現真實情境;口才最好的組負責導讀;國文很強的組要設計題目現場測驗;還有讓會畫圖的那幾組,展現「圖解」能力,畫插圖,畫創意心智圖,短文寫作,……),我也知道很多更強硬的作風,很簡單俐落,就可以逼讓他們就範,讓手機消失,但是我知道,他們更需要學會怎麼當一個大學生。在即將高中畢業,離開導師掌控,失去行為學派(運用正增強/負增強的規範達到約束學生的目的)的教室經營做法之時,他們亟需要心靈改造。
        與其去期待大學的教授翻轉上課,相反地,身為一個高中老師,我想問:他們進大學之前,怎能不學會怎麼當一個大學生。
      「你們老是說大陸的大學很好,我告訴你,台灣的每一個大學都是很好的大學,如果台灣的大學生能夠有自覺的話,每一個大學都會是頂尖大學。」
#拿退休心態過生活的年輕人
       「你們一考完,開始過著自以為宛若大學生自在的生活,我不擔心你能不能領到畢業證書,我其實是擔心你就會用現在這個態度去唸大學。在我的眼中,你們這個樣子,哪裡是大學生活,你們過的叫作『退休生活』。一堆高中生考完學測就已經走到人生的最後階段,沒有下一個大挑戰,沒有太多競爭和期待,對於人生充滿了恬淡隱居的閒適。不用工作就有飯吃,不用努力,沒有煩惱,享受人生。

二、質問對方的盲點

      「你們下個月就可以領到畢業證書,證明你完成了高中學業,所以,同學們,這意味著你當了十二年的學生了……
      那麼,請問這十二年你學會怎麼當學生了沒?好不容易選了半天從一牛車的大學中找到自己要去的地方,可是你竟然不知道怎麼當大學生。你們跟我一樣,拿了大錢去百貨公司的電玩區,可是我根本不會玩,最後的結果,原來我是去送錢還有看別人玩的。
      「你們現在沒有請假,乖乖在對的時間到學校來上學,你有沒有想過,這一整天你的學習策略是什麼?早自習適合做什麼?我要花多少時間娛樂比較適當?我有多少零碎時間不小心流失,它們集合起來可以做什麼?什麼科目最難的環節是什麼,教學影片和相關的書籍究竟在哪裡,我拿什麼時間去看?」
     「沒有!」他們沉默著,我代替他們回答。二類組的沉默很珍貴。有時候,他們的認同是熱烈地插嘴,有時候,他們更深的認同是為你閉嘴。
      「學測結束之後,你的人生也跟著結束了。」
      「要指考的人,也一樣。當你打電動的時候,時間過得很快,可是唸書的時候,時間過得很慢。唸書了十五分鐘,覺得已經唸很久了,打電動一個小時,一下子就過去了。所以你常覺得:『我唸很久了,要休息一下。』常常是個錯覺。唸書要有規畫,唸書怎能憑感覺?
      「沒有人規定考上大學就可以不唸書,相反地,高中生應該當好當滿,還有,指考的同學有一天也會考完,不要忘了下面這一句話:上大學還要比你考上之前更認真。高中課程是教育部訂的,大學是自己選的。高中的課,你說你不喜歡,還好大學是自己選的,但你覺得教授教得不好,那就表示高中老師教得很好,可是你一樣沒上。到底你的人生為什麼四處落空?」
#人生的不如意要自己創造
   「你們太聰明,太怕自己不開心;又太懶惰,懶到沒有設定目標就活著了。」
   一堆臺灣人想唸大陸的學校,考上了,人家用功了十二年考上,你希望去那邊被他們影響四年認真四年。就算你成功入學了,又如何?你想用四年打趴從來不用功的人也許可以,你想用四年打趴用功十六年的人,你覺得可能性有多高?等到台生夠多,最後台生又變成一個族群,相互慰藉,到頭來,家人和你自己,紛紛擾擾忙了一場,最後還是一個落空的人生?
   環境給你的,從來都是外在,我們就是你的天菜,你怎麼消化我們的呢?
   人生最精華的五個月,你們把它拿來做什麼?人生最精華的十年(中學六年加大學四年)裡,究竟我們應該從哪一天開始追求我們的夢想呢?

三、結合經典

        最近我們在唸〈訓儉示康〉,裡面有一句話,叫「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首先,我們用老師常說的挑毛病地「批判性」閱讀,會發現「由儉入奢」其實也不容易,如果今天你中了樂透,突然有了十億,這十億元有可能最後為你帶來悲劇,這種故事你可能也聽說了。用錢也是學問。不過,司馬光的重點是後一句『由奢入儉難』,後一句倒是對的。當我們習慣快樂的時候,我們會變得對一點點的不快樂都無法忍受。
  這就是「奢」的問題,在富裕的環境下,我們很多想要的都可以得到滿足,半夜想要買什麼,也有24小時的超商,想要多花一點錢買鞋,多光一點錢買特別貴的東西,五天花掉四萬元去旅行(每人四萬),如果不是太頻繁,對很多板橋的家庭也不是什麼難事。我們就算不是「奢」,也是習慣在一種平安和喜悅的生活中。
         所以我們對一點點小的不如意就會變得很敏感,相反的,我們去問偏鄉學校,比如老師前一陣子聽到李枝桃校長的演講,她在南投忠明國中,管樂隊的學長姐要畢業前大哭,為什麼?「因為樂器要移交給學弟妹」一支黑管(單簧管)一支喇叭都是生命中的大事。為什麼會是生命中的大事,其實很簡單,他生命中其他的事,失望的居多,父母的工作辛勞,收入少,同學都很清苦。一支樂器可以讓他整個生活都有了光芒。
      如果你在很幸福的家庭長大,請你多花時間,去服務,接觸很多像這些需要幫助的人,為什麼?他們對事物的敏感度,真的比我們好太多太多了。
          臺灣的大學生最大的困難之一是,我們對於一點點的不舒服都太有感受力了,但是對資源,無感。對資源無感,你就不會捨不得,你就不會想要去榨乾你的教授,榨乾你的大學。

四、個別建構、小組建構

   除了順便置入行銷國文課本的教材內容之外,彼德。聖吉「學習型組織」的概念,如今使我重新領悟班級經營的要領——課堂上說得再清楚,私下還要針對考上的和沒有考上的,分別「開剖乎因聽(閩南話說:分析給他們聽)」,聆聽他們的語言,「解決員工的情緒張力」,才能「降低願景壓力」,給他們動力和信心——
    「你條件真的很好,將來跨領域人才就是要靠你們這種理工人又有文科細胞的人,你是國文老師的驕傲。不要浪費生命。」
    「你不要被同學影響,我其實期盼你去影響同學。我會幫你,但是你要先幫你自己。」
    「為什麼來請一二節的假?(生:老師我真的是拉肚子,我現在很拚)我相信你一次,從你最近的表現看起來,你值得我相信你。」
   幸運的是,竟然因為我在辦公室的簡單分享,有機會再與學校裡的高三英文老師,成立「校園超新星讀書會」,為高三上榜同學安排跨領域共讀機制,包括原文書閱讀、科普寫作、專題簡報……自願參加,沒有想到,一個早上306就有五個要來報名。
   沒錯,獨學無友,也是他們散掉的其中一個原因,高三下腳步不一致,再為他們整合起來。最後有幾個人來,我們都會帶。

結語

   沒有人喜歡聽說教,但是我們都需要一點當頭棒喝(也許連大人都是)。我們不得不一再地宣誓高三下所有的班規沒有改變,「高中生就是要做好做滿」。學生說:「國文老師上課很吵,我都沒有辦法唸別科的書。」背後是一種自我解嘲,那些話他都在聽,國文課的笑聲依舊在,同學的感觸仍深,我們唯一擔憂的是,老師們給高中生的教誨,一向是每一句話的壽命只有一兩週,一兩週後,新的心境、新的衝擊,他們又打回原形,浮動不堪,易放難收。上了大學,他們的自覺自省,我們可以預期多少,在那些他們越來越習以為常講的「再見」「謝謝,老師謝謝你」「好哇」「我會加油」「老師,你先走,謝謝(以前都是站在我旁邊,表示他在等我過,現在還會有台詞)」裡面,我傻氣地期盼,這一些努力都有用,只是哪時候開花不太確定而已。
#臺灣的大學只有臺灣的大學生可以救
#拿退休心態過生活的年輕人
#人生的不如意要自己創造
#簡潔的指令
#質問對方的盲點
#結合經典
#個別建構小組建構
——學生被我處罰,甩我門,隔天送來小禮物。我:幹嘛送我?生:該謝的還是要謝。

教體育班學寫作

教體育班學寫作

 

回  家                  30903謝O霖

我禮拜一到禮拜五都在經歷著很規律的生活:上課、練習、睡覺、上課、練習、睡覺……一直反覆,只有假日的兩天才會帶著疲憊的身軀回家……

海山高中每一個年級有一個體育專班,每天下午是他們專項訓練的時段,上午則必須上學科課程,我因為擔任這樣體育專班的國文老師的特殊機緣,也讓我的教學生涯多了一些有趣的體驗。

 

開學沒多久,我便慫恿他們跟我普通班的同學PK籃球,號稱「雞排盃」,非籃球專長的同學當球員,籃球隊的當裁判,我居間協調時間、場地、張羅獎品,讓他們有機會在普通班面前展現自己的好身手,耍一耍帥氣的籃下工夫,打得我普通班的學生個個大大喊「再來一次」,也讓體育班過了過球癮,我也看到他們自信的一面!

 

有一次為了讓那天特別浮躁的他們立刻安靜下來,我在上課的時候,跟他們嗆聲我可以十秒內寫一句詩,最後我真的在黑板上替他們班的男生即興寫了一首藏頭詩「某某愛某某」(當時他們有人跟我洩密說班上有個男同學正在追求一位外校的女生)。雖然只是首押了韻的打油詩,但是我也真的把男孩和女孩的名字安放在五句詩的首字,讓他們覺得有趣,尤其是當事人自己也趕緊把詩抄下來,服氣地乖乖上課。

 

不管我們做過多少瘋狂的事,每每在進入課程之後,我對他們學習態度的要求和指派的作業相關的一切驗收,還是會碰到一定的阻力,我的教學企圖心總在這個時候又開始召喚我,我能讓他們學到多少?我能帶給他們什麼帶得走的東西?

 

能文能武

記憶中似乎常常聽說軍中有善思能辯、學問淵雅的人,也有作家根本就出身行伍者,但是所謂「能文能武」四個字,跟這些體育班學生有沒有可能關連起來?

 

體育班這些運動場上的健將們,在學科課上的反應並沒有在賽場上的慓悍、勇敢、專注,不過,大部分的同學都很活潑。一說要上作文課了,「老師,今天一定要交嗎?」「啊!袜曉寫啦!」各式各樣的「喇賽」(輕鬆閒話)聲此起彼落,充斥著教室,明明體育班的人口,都比普通班少很多,但是上課氣氛一點都不冷清。有些話,或許普通班的學生也這麼想,但是不見得講出口,或是普通生也很常說,不過口氣不同,體育生不太藏話在心裡,有話就放,而且說起話來,音量和聲調都特別生猛有力。我很喜歡這樣的場面,看狀況回個幾句:「今日事,今日畢,寫多少算多少,但是這堂課下課要收!」「哪個說不會寫,我『特別』照顧您!」

 

如果有人認為每個體育生程度都很差,那就大錯特錯了,有的體育生程度很好,他們在學科上,也曾經經歷過嚴格的要求,他們在上課的時候,可以將黑板的筆記非常有效、正確地整理到課本上,回家完成作業的能力也不壞,他們只是投入在學科裡的時間特別少而已,但是在體育班教學的困難在於部分學生的學科程度真的很低落,寫作文時一個字都不寫的也許很少,但是寫不到三段甚至兩段的大有人在。

 

聯想+「一場難忘的比賽」

我們的作文課從聯想開始,每人六句,全班都是同一個題目──「0的聯想」。天馬行空的聯想可以測試出每一個人用字造詞的能力,也是我和孩子們為作文課破冰的好辦法:

 

0是富有的開始,窮人的惡夢(呂宗元)

0是一個搖來搖去的呼拉圈,在孩子們快樂的童年裡,增添色彩。(呂宗元)

0是閃爍的眼睛,看清一切是非。(張晉銘)

0是一個黑洞,把自己的過錯全隱藏。(張晉銘)

0是清晨的日出,代表另一個新的開始。(劉家豪)

0是一粒種子,不論環境優劣它都日益茁壯。(劉家豪)

0是一個燈泡,在無人的夜晚陪伴你。(劉億偉)

 

這些自出機杼的好句子,都不輸我給的範文,我的範文是:「0是謙虛者的起點,驕傲的終點。」「0是一面鏡子,叫你認識自己。」[1]

 

「0是富有的開始,窮人的惡夢」,獲得了老師的金句獎,按例,得到金句獎的都有小食點頒發,以「刺激創作靈感」。很多同學也得到老師的口頭肯定。

 

聯想課是很容易上手的課程,同學容易找到信心。但是同學也會有「0是一種勵志的精神,讓人力爭上游。」等等令人無言以對的句子……

 

「同學,如果0是勵志的精神,那3呢?8呢?。」

 

「請不要打混,老師會受傷。」我說。

 

第一次正式寫作文,我請他們寫「一場難忘的比賽」。

 

這個題目其實是記敘文的基礎訓練,簡單地說,是希望同學嘗試把自己親眼看到的一個事件轉化為文字的訓練。我對孩子們說:「寫作比較像繪畫,可是很多人會把寫記敘文當成照相。」這個比喻很生活化,體育生可以聽得懂字面,他們可以繼續聽下去。

 

「在照相的時候,我們只要按一個鍵,就可以把很多東西放進畫面裡,是吧?但是你們都看過一些地方有街頭畫家,你注意看,他為了畫一張畫,有畫到的東西才出現,一點點一點點地出現,最後才能看到全貌,畫畫的師傅還沒畫到的東西不會自己跑出來。

所以你在寫這一場比賽的時候,你說:「球場」,其實畫面裡的「球場」只有一筆,像是畫家一抹什麼都算不上的筆畫,你應該說:『我們在休息區集合,跑道上有人在熱身,整個觀眾席都還是空的……』」

 

「透過你的文字,一點一點地,整個球場才會真的出現在讀者的眼中。好玩的地方是:作文的每『一』個段落,是一幅畫,你可以在寫下一段的時候,像導演換個鏡頭一樣,在那一段畫另外一幅畫。」

 

我遇到的體育生,覺得用筆寫字來「畫球場」,還挺有意思。雖然他們很沒有信心,往往才寫一點點,就一直問我「老師,這樣可以嗎?這樣可以算一段了嗎?可以了吧?」「你先看一下我才要繼續寫。」身為老師,不太可能每一個人都顧得到,但是不斷地鼓勵他們,真的很有用:「你們很少寫東西,可是你們都聽歌吧,歌詞裡那些文詞比作文難多了。你們一定可以寫出一篇作文!」

 

由於體育生有時會被教練要求寫比賽檢討,甚至也聽說過有的球隊要求球員每天都要寫練習日記,在練習日記裡,把每天的訓練課表中個人的表現、技巧的達成度、戰略的協調情形作分析檢討,因此,我認為「比賽」的題目對每個體育生而言,一是容易找到題材,二是經常使用部分語彙。

 

為「勇氣」喝采

 

每次上作文課,我都要求他們若是碰到不會寫的國字,可以拿手機出來查,學生輸入了注音還是可能會找不到那個國字,因為他輸入的注音錯了。記得有一次學生把我找到他座位旁邊,問我「勇敢」的「勇」到底要怎麼寫,他說他查了手機,輸入了ㄩㄥˇ,但是同樣唸ㄩㄥˇ的字實在太多了,所以他實在無從找起。其實我很佩服他的「勇」氣,因為當旁邊的人聽到他找不到「勇敢」的「勇」要怎麼寫的時候,都笑翻了,而他自己笑得最開心,笑完後,繼續寫,一堂課斷斷續續地寫不到兩段。

 

我教體育班寫作文,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技巧,也不曾豪氣地把他們留下來寫完,我明白那樣強勢的姿態,也是一種很深情重義的陪伴和關心,只是我不知道我能不能處理好,會不會得到反效果。學生對於教練的關心(詳下文),反應顯然是非常非常正面的,我為他感到幸運,非常幸運。我堅持教體育班寫作文只有一種想法:寫作文是天經地義的事,體育生也是一樣,學會閱讀,學會用字、造詞,能夠轉述故事、摹寫心境,寫自己,也觀察別人,這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教練.導師.寫作

 

有一次有個同學被我懷疑他抄寫別人的作文。

 

體育班的課表跟普通班一樣,每天都會有一堂國文課,我昨天就先預告了今天要寫作文,並且把題目也事先公告,但是並沒有要求他們回家寫完,而是要求他們在課堂上完篇即可。有個同學不只一次上作文課一個字都沒有寫出來,即便我一再走到他的身邊,跟他討論過幾個題材,威逼利誘,他總是再交來原來那一本空白的作文簿。有一次上作文課,他一上課就把作文本拿出來,並且說他寫完了。我真的難以相信。

 

老師也有說錯話的時候,每次回想起這件事還是很後悔,但是這又是體育生可愛的地方了,他們不藏話,更不藏心事:

 

「喂!老師,他教練昨天教他寫了很久,真的是他寫的!」

 

「你寫了多久?」我在座位間走動時輕聲問他,免得再驚動大家跟我聊上來。

 

「老師,我真的是自己寫的,我寫了很久,我不知道寫了多久。教練教我寫的。」他回答我的句子,每一句都很簡短,和他段落分明,自成首尾的作文完全不同。

 

很快地,同學們紛紛又開始「動作派」地寫作,有點小事就叫一下,不會的字就叫我寫黑板。

 

教練,教練,我心中反覆地誦唸這兩個字。

 

我對體育班的教練一向非常敬服,或者說很羨慕,教練就是體育生的天,教練說一,學生不敢說二,常常聽體育生會說:什麼什麼事,「教練說不行」。我有一次親眼看到有一個教練跟學生說了什麼事情不行,學生的臉上很平靜,可是為什麼我們學科老師上課時不管說什麼話時,他們就是那麼開心熱鬧呢?體育班的生態就是跟普通班不同,面對它,享受它,我這麼跟自己說。

 

但是今天我對所謂的「教練」不只是敬服,可以說是崇敬、感激到五體投地了。

 

後來在畢業謝師宴上,我終於親眼見到教他寫作文的林教練,雖然先前只在電話裡通過話,感謝過她,但是面對面的時候,可能因為大家都是這個班的媽還是阿姨一樣,反正就是聊不完的話。我謝她,她也謝我,真的很有趣。更有趣的是這個班的班導師,一得知她的學生被國文老師操練作文,琢磨文字當起「書生」來,感動地跟他們說:「你們要好好寫!」心頭一熱,隔天竟然帶了看過的書來學校,上面有親手的筆迹,並且花了好些口舌分享了她讀這本書的心得。

 

人生如何批改?

 

看體育班的作文,又是另一回事了。

 

我有一次讓同學們寫「喜怒哀樂」,一個學生聽課老是心不在焉,考試作弊,但是交來了作文簿滿滿七頁的內容。尤其是生活中的「怒」,寫得很長。有一次讓同學寫「偶像」,有個學生以創作型團體為主題,一一點名斥責一些虛有其表的偶像歌手,評論得頭頭是道。青春期的孩子,血氣方剛,作文課正好提供了一個管道讓他們去沉澱和發洩。

 

「0的聯想」那題,有個學生寫了一句:「0是一顆小黃球,讓人們為了它努力不懈,奮發圖強。」這是桌球隊的學生,看到「0」聯想到他的人生。一生就為了一顆球,我呢?一生就為了一塊黑板,一個講桌吧?我看著他們平平實實的句子,感覺到津津有味。由於體育生和我的生長背景、成長環境的差異很大,所以看他們的文章,都特別覺得有一種雋永。

 

感受最深的是寫「回家」那一次。這些孩子有好幾個都是住宿生,很難得「回家」,有個學生寫:他「回家」的路上,先繞去媽媽的店,盡量找些話題跟她聊兩句,再走回「家」,媽媽還在工作,爸爸呢?他沒說。

 

「回到家時候,只有家迎接我,除了那個『家』之外,家裡什麼都沒有。」

 

文字的張力和緊繃感,令我不禁想到《麥田捕手》當中的荷頓。這些句子是哪來的句子?什麼人啟發他的反諷法呢?整個家都在,但是生活逼著他們各自忙碌,「有家」與「無家」二元悖反不言而喻。這是每個常常回家之後家裡都空空盪盪的人的共同句子嗎?

 

這一篇的文字描繪,細膩實在,令我印象很深──

 

「每個禮拜五我都會帶著簡單行李,坐上回家的公車,路途上還接到家人細心的問候,讓我感覺到這禮拜的疲憊都有了解脫。下了公車,我要走一段快四百公尺的路途,直到拿起鑰匙轉動了到家的一扇鐵門,走上了會累死人的樓梯,終於到了在這樓唯一一扇的紅鐵門,手中第二把鑰匙開啟了大門。

在鑰匙轉動的瞬間,有一陣輕快的腳步在門後等著我進門,第一個迎接我的『人』,是我家人見人愛的小狗「黑麻吉」,牠的雙腳不停的勾著我的手,感覺想讓我知道牠很想念我歡迎我回家,每次回到家,看見了牠都讓我知道不管有什麼事都要回家。」

 

前一段「細碎的腳步聲」先引起了懸念──什麼人的腳步,會顯得那麼細碎急促呢?原來來應門的是寵物,寵物的腳多,腳步聲與人類不同。筆勢有虛有實,轉折變化。至於『紅色的鐵門』的形容,則是透過具體的畫面讓讀者可以進入到作者實際經驗中的情境。

 

而「紅色鐵門」後面的,就是一件又一件平凡的溫暖──

 

「安撫牠後,轉身把沉重的行李放回我的房間,看到客廳那台說舊不舊說新不新的完美電腦,它到家也一年了,真正開機的次數少之又少。這時廚房傳來陣陣炒菜聲,那聲音持續了十幾年從來不變過,如果回到家沒聽到這聲音會很不習慣。

終於,在按下開機鍵後,開始了一個禮拜中最優閒的兩天,然後再回到球隊裡,用五天來想念這兩天。」(謝宗霖)

 

這些文字在情感的陳述上已經很完整,看到這些粗枝大葉的大男生坦然地自白自剖,我覺得平靜而有味。體育生寄宿在外,沒有電腦可以使用,回到家打開電腦,心中油然而生一股簡單的喜悅。這個來自清苦的家庭的木訥孩子,拙稚的筆迹中,流露出心裡一份很容易滿足的快樂。

 

接下來,他再透過聽覺的摹寫,帶入家人為他奉獻、支持的聲音:炒菜。熱烈的聲音傳進正在享受電腦的耳朵,那是多麼幸福的感覺。每一個男生都會去玩味炒菜的聲音,在他打電腦的時候?不論如何,每一個看到這一句的讀者,都會起了共鳴吧。作者將它寫進作文,妥善地呼應了題目的:「家」。

 

我不敢奢望這些學生為這寫這篇文章事先在家(宿舍)預作準備,思考題材,才在課堂上寫出這樣的作文。是不是因為對生活深刻的感觸,自然就會讓十八歲的孩子變得文思成熟了呢?

 

不是救世主

 

後來好幾次我因為機緣巧合必須支援國中基測寫作的評閱,每天可以看300篇國中生的作文。在看國中生的試卷時,偶爾會看到一些令我沉吟不已的作文,有人偷竊、頂撞、逃家、作弊、戀愛……我有一個想法:很多人的生命,本身就是一個耐人尋味的作品,但是我們只能就文字的能力給分,可能四級,甚至三級,因為那樣的場合,只能如此,可是一個寫作課的老師,面對同學像體育生這樣真誠分享他的故事的時候,他是把你當成傾訴的對象,當我們不只是對他們的文字能力有回應的時候,他們的自尊才得以保存。

 

那一年的學測題是「漂流木的獨白」,學生出考場的時候都沉默了。他們完全無從下筆,感覺自己很弱。這些在球場上發光的英雄,教室裡快樂的精靈,總是在我面前繳械,沒有防備地任我宰割,而且在考場上遍體鱗傷,回家自己敷藥止血。

 

我對於他們付出得不夠,心得也不多,我很希望自己能多給他們一雙翅膀,但是我也沒有做到,我只能謝謝他們在那一段時間裡,願意乖乖地在這些課堂上,去觀照自己的心靈,並且希望他們明白:他們除了在球場上的表現之外,還有可以帶給別人感動的另一種方式,那就是:誠懇地說出自己的生命。

 

TACO老師體育班作文題

  1. 0的聯想(三則接寫,三則自擬)
  2. 古詩改寫:劉禹錫.金陵五題(發明屬於自己的好翻譯,字數不限)
  3. 向他校的球隊教練自我介紹(600字以上)
  4. 給你的偶像一封信(600字以上)
  5. 一場難忘的比賽
  6. 回家(94年指考題)
  7. 專家(97年指考題)
  8. 應變(99年指考題)

 

[1]摘自作文題庫:有位作家寫了一首散文詩──〈0的斷想〉:「0是謙虛者的起點,驕傲者的終點。/0的負擔最輕,但任務最重/0是一面鏡子,讓你認識自己。/0是一只救生圈,讓弱者隨波逐流;0是一面敲響的戰鼓,叫強者奮勇進取。 0的確是一個神奇的數自,它可以引起人們無窮的聯想。你從它身上還會想到一些什麼呢?比如說:0是一塊空地,0是一個裊裊升騰的煙圈,0是一隻堅硬無比的鐵環……請你按上述散文詩的格式,分別把這三句的後半句寫出來。」筆者根據該題,請同學除了將三句的後半句寫出來之外,並自由創造三個句子。

 

(有一張照片,資料夾裡面有,是一張畢業紀念冊的照片,請取代上面重複的其中一張)

(這四張合一個圖說,四張都不宜太大,人是對的,但情節與內文不符)

▲班導是爹是娘,教練是天。體育班的熱情與躁動不安,考驗著我,也大大豐富了我的教學回憶。

我們很忙,但沒有你想像的累——教案發表大時代的小教員手記

#跨領域

#系統思考

本週是輔導學生繁星申請志願卡繳交期限,身為高三導師,下課中午有各種分數組合的曲折故事可以聽,這個禮拜也是一年一度的中學生網站心得寫作比賽報名最後階段,TACO正在幫閱讀班的同學批閱各種題材的閱讀心得,期逢師培中心國際教學論壇的盛會,以及兩個小孩學琴學寫作的關鍵階段,上週二出席新北市海洋計畫校際分享,週四給台北市圖書館館員談行銷術連結閱讀推廣,週六針對跨域教學參與國際教學交流論壇,下週一及週三到台南及新竹與兩校教師討論意象寫作,一邊還在訓練即將成團的第三屆海洋背包客,下週要開始澎湖行程計畫,並開始訓練他們訪談。

每一件事,我都有話要說。朋友一聽到這些,還沒聽我說細節,忍不住關心地問我:玲瑜,你這樣會忙不過來吧?學妹也在臉書說:我覺得那些發表教案的老師,好像很辛苦!

我說:比起很多人,這樣的工作量不是很高的,而且多元多角度的嘗試和磨鍊反而是相對有效的,你相信嗎?

23600078_1449647841800049_2080185626_o

▲與新竹高商熱情的國文教師們和教務主任合影

(一)有時候我們做不出新東西來,也許是我們太專心了

我個人的經驗是一個蛛網的概念。當我們有了延伸,我們會拉進一點點不同的角度,讓原本手中的事情也一起得到微妙的解答。單做一件事很難,但是同時做三件事,反而借東補西,得到有趣的支援與相輔相成的加乘效果。

就拿帶孩子來說,很多人都說,你要發表教案,小孩還那麼小,你怎麼忙得過來。雖然帶孩子忙,我對孩子的成長並不偷懶,然而即便是陪小孩閱讀,都幫了我找到不少教學的點子。例如談《赤壁賦》的時候,我會引用一首英語童謠:

Row, row, row your boat, 划啊划啊划著你的船

Gently down the stream. 輕輕順著溪流而下

Merrily, merrily, merrily, merrily, 快樂地快樂地快樂地快樂地

Life is but a dream. 人生不過是一場夢

如果遇到班上的英文風氣很好的,他們由這首童謠去想像蘇軾:「凌萬頃之茫然」,「羽化而登仙」詮解對讀,別開生面,異常有感。坐在船上,Merrily X 4 ,喜悅、放鬆,搖晃的微妙,總讓人覺得眼前一切不太真實,飛仙般,如夢似幻,LIFE  is just  like  a  dream。

為什麼玲瑜會有科普閱讀的累積?其實是因為海洋教育。為了帶同學唸跨域老師推薦的瑞秋•卡森的《海之濱》,我不會教,去找推薦我的生物老師,生物老師說:我也不會。

第三年了,我現在遇到跨域文章,可以心平氣和用同一個模組巧為應變,帶領同學們學習。

因為把心打開了,我在這方面的閱讀越來越多,又影響到我整理知性散文的寫作指導,與思考術的理論建構。

觀音高中gh

▲與航空城裡觀音高中的老師們分享意象經營,隔年也再到觀音一次,針對海洋背包客的理念與甘苦彼此交流

(二)人們喜歡幫助有夢的人

我愛每一份工作,我必須要說我真的很幸運,很多事情會做出來,中間是很多人拉我一把才有最後的結果,願意一起努力的包括不見得真的搞得清楚你在幹嘛的學生、無條件支持你的熱情家長、雖然很年輕但是跟我一樣小孩明明還很小的行政人員,還有莫名其妙愛著你自稱是粉絲的朋友。他們幫我們拍照,找人,弄錢,整理場地,接送,甚至捐錢,當義工……平凡的我竟然都遇到了。

有一句話說:當你真心想要做一件事的時候,上天總是會派一個人來幫助你。

這句話並不誇張,然後我到最近有更新的體會。當我漸漸有能力幫助別人,我才體悟到這個道理——其實人性是互助的,雖然我們曾經受到過很多冷落、誤解,但是人性還有一個部份是互助的。人喜歡幫助很想要做事情的人,我現在也喜歡幫助想做事的朋友。有人說他的學校互動不好,他的學校的成績很差,但是我聽到這個老師傳達給我的訊息是:他想要做事。多好。當下我油然而生的想法是:我能幫你什麼忙?

最近有個學校來聯絡我,希望我在下午五點到七點去講座,我很痛苦地看看這個時間,但是很快地回覆我可以。為什麼?有人可能覺得我怎麼那麼愛講,其實我是真的想去看看,有誰願意在五點到七點研習,我一定要見見他們。

(三)重視基本功

我曾經前一天接到通知,隔天要做三個小時的分享,還是陌生的題目。我必須爬樓梯也一邊想,盯著小寶有沒有拿好手上的熱湯時也一邊想,到底要怎麼安排漫長的三個小時。在決定主題(遊戲化行銷+閱讀推廣)之後,我完整地空出前一天晚上兩小時的時間,把手上的所有東西都抛掉,重新消化遊戲化行銷的概念。我知道這個安排可能會奏效,很切合這個場子的設定,但是我不能把閱讀素材帶去就好了,我必須有我自己的理解、自己的例子、自己的補充。要有自己的理解、自己的例子、自己的補充之前,我必須完全看懂它在寫什麼。很幸運的我不是第一天關心這個主題,在別的場合我曾被迫關心過電玩遊戲,但是我不是玩家,這一點是我的致命傷,我來談這個東西,抓的是後面的「行銷」兩個字,那使我較有說服力。

另一個的情況發生在電視台突然決定要來訪問,指定要看我文言文教學的某個已發表的教案,但是學生是不會容許你配合電視台重新上一次他們上過的課,我也不希望這樣,因為那樣學生的反應就不會生動,也干擾了教學。所以我必須把那個一樣的教案,想盡辦法,接到正在進行的課程裡面。

遊戲化的課程我們不常進行,一個好的模組原是供人套用的,但是每一篇文本都有一些不同之處,所以後來我決定加上其他的模組,把平常使用多次的思辯樣態用過來,看起來是記者要的教案,但是又扣合新課需要的元素。

學生對於兩套進行方式都曾做過,尤其部份是經常操作,他們很快可以理解。各個組別都能夠到位,盡興完成。記者是政大中文系畢業的敏惠,她從頭至尾認真地上課,非常喜歡,也看得出來這些學生平常上國文課的樣子。

這兩次的經驗告訴我們什麼事?別人看到我們千變萬化,常常出新招,吸引他們的(所謂的他們,不只是聽教案的教師,也包括學生)可能是那些新鮮的東西,但是真正感動他們的是我們的基本功,包括對文本的解讀,對課程的規畫……我平時運用高中階段國小階段圖書資源的經驗,影響我臨場反應,引導館員們思考互動。我在閱讀和寫作課上面的耕耘,不知不覺之間,自己也建立閱讀的習慣,我不熱愛跨域素材,它們只是我的工具,我在短時間之內消化它——切割陌生的素材,自己在腦海建立心智圖,找到文章的盲點,為聽者指出來,並補充我自己的事例,而且,這些都在很短的時間內,高壓的狀態完成。至於學生受訪,用的是他們平時就準備好的思辯能力,記者來的時候,拿出來解文本。

4011

4013

▲與台北市立圖書館的館員們互動,他們熱情的回饋,讓我放下了一顆大石頭,其實臨危受命,還是會害怕哩!

(四)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只是善於歸納

總是有朋友說喜歡討論的時候有我在,我不一定說話,但是他想聽我的意見。「聽你講出來我就覺得很有道理,你就是有一些好的想法。」其實聽人說話,我主要是在幫人整理,我的道理切合他心中想知道的,他才會覺得有感。討論的時候,我喜歡傾聽,勝於發表。與他人討論,我學會聽,這一點影響到我教育學生怎麼訪談——「訪談是聽的藝術!」

這一次的論壇裡,邀請了一位資訊專家,來談中文聽力檢定,令我深有所感。我們常說聽說讀寫,「寫」最難。聽了他的分享,我才領悟其實「聽」其實很難。一個好的訪談,我們都以為是提問的藝術,其實是聽的藝術。聽也是一種重要的素養。在國文教學的思考裡,我其實有這個能力,也可以把它消化給學生。

我在翻轉教學的比賽上奪冠,評審回饋說我很善於掌控課堂氣氛。其實面對陌生的學生,我用的是傾聽的技巧,加上攻擊的態度。抓住對方可能的盲點提問,又適可而止,我不是為了贏他,相反地,當同學回擊時,老師為他喝采。

聽、說、讀、寫問都是我們的專長。我們注意到自己顯性的專長,和隱性的優勢,都使我們得到意外的效果。我把聽的心得,化為帶領訪談的課程的本錢,能夠讓學生學會「聽」,愛上「聽」(聽情緒/聽說明/聽空間裡與他相呼應的訊息),我覺得這堂課應該很有價值。

從另一方面來說,教案是綜合與歸納的能力,讓受訪人發光,讓你的夥伴發光,讓你的素材發光,讓自己成為一個受光體,我們再不夠亮,也有了光芒。

 

(五)發表是因為我們學習,而且不斷在學習

週六中正高中的張青松老師發表的「動物狂歡節」教案,讓人非常享受。我回想到一路以來,音樂在我的教學上,其實也起了一些交會的火花。在從小到現在的教育裡,小時候上的音樂課、美術課、所有的本科和跨科的課程,都是我們跨領域的資源。

一直以來,都是我陪小孩練琴,老公常說,你又不會彈琴,但是你怎麼能陪他練,還聽得出來他哪個音彈錯。其實這是誤會,當我們好不容易挑出一個錯,往後他練琴的時候,只要我們站在旁邊,孩子就會警醒一點彈。有時候,我的專業再幫我一點忙,還能有額外的效果,我說:「小寶,土耳其進行曲的最後,雖然是PP(極弱),但是音符要結實,不能太弱,那是表現隊伍緩緩地走遠,如果你把這幾個PP談得很隨便,聽起來就變成那支隊伍腳很痠走不動了。」

小三的寶原本彈得心煩氣躁,聽我這麼一講,眼睛一亮。鋼琴老師一週一堂課,都得用在音樂素養的細節上,咦,這個老師沒有講,原來如此。小寶決定換個方式,試著把那首子彈得更像一點:「麻,這樣軍隊有精神了嗎?」

當我們同時提取音樂與文學的素養,靠的是當年的教育。玲瑜代替小寶謝謝武林國小合唱團和高中社團的磨練,以及我中小學音樂老師至少六年的陶冶摧殘,再配合國文老師善用比喻與想像的職業病。

上《琵琶行》的時候,每一個文句都有它非常具體的想像,我在班上放一首琵琶名曲的一小段(為了選出它,聽了不知道多少首),學生原本無所預期,到非常震撼,男同學說:呃,老師,你竟然讓我愛上琵琶了。

我把這首樂曲當中最有變化的一個段落取出來,帶他們去聽:這是風聲,他們在騎馬,由於樂曲設計巧妙,容易操作,學生受到吸引。聽完之後,舉一反三,看著課本都立體了。

面對108課綱,很多國文老師都說:當年的社團或跨域的學習經驗,現在好重要。其實不管是社團還是任何課程,凡走過必留下痕跡,我們如果把過去學會的拿來應用,是很美好的事,也才不負從前的自己,曾經的苦辣酸甜,滴滴點點。

(六)向外看和向內看,要睜眼看著別人,並且相信我們應該被看見

4021

▲於師大舉辦的國際交流論壇上發表科普閱讀上的教學經驗

週六我在國際教學論壇上發表,題目是科普閱讀,被喻為是「第一線教師很期待的教案」。科普閱讀成為近年國文教學的新議題,玲瑜界定它在國文教學端的意義——它在國文閱讀課中出現,目的並不在於使同學吸收新知,而是讓學生由優異的科普文字,領略新式邏輯表述的標準樣態。大會特別邀請了工程學系的教授親臨該場擔任主持人,展現出國文科回應科普閱讀跨域整合的理性態度,程教授聽完我的分享,非常感慨的說,這不只是為了因應大考的變革,是一個很有意義的改變,理工專長的人表述能力一直很缺乏,他們的研究如果有這樣的教學支撐,一定能有很好的提升。

以科普文章作為補充學生學習知性散文的素材的做法,其課堂效果超越我的預期,這是我為什麼決定以這個題目報告的原因。我根據個人觀察提出科普閱讀受到學生歡迎的三個理由:知識點豐富,話題性高,思辨性強。我沒有提倡科普閱讀的企圖,也沒有足夠的立場做這件事,我把「科學體,國文用」六個字,大大地打在螢幕上。我和佳軒親眼目睹過,那篇四千多字的泛科學的文章,學生可以很快消化完,而且發表個人的觀點。我們想看到的是,學生能建立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的書寫態度,而非情緒和主觀,有清楚的問題意識和良好的推論能力,簡言之,是系統思考的能力。

在大會上,我簡要說明我如何利用科普文章裡的「主要論述—論點X論據X推論–反面辯論—結論」系統,佐證知性文章的寫作教學,豐富同學怎麼用白話文批判思考的想像。站在一個關心思考教學寫作教學的老師的立場,我們可以這麼說:(長篇)科普文章是批判性邏輯寫作教學的利器,是可以很快讓同學理解和接受的素材,也是思考辯證的具體樣態。

很可惜,我在大會上,只有二十分鐘,只能針對這一面來說,還有太多話我沒有辦法講完,而沒講到的這一半也很重要。

的確,對於將來要唸科學的人來說,學會清楚地表述很重要,在一個班裡面,要唸科學的人是很多的,不過,我們倒過來想,也並不是全部的學生都要唸理工,我必須說:如果要找到訓練學生系統思考寫作的樣板素材,給要唸人文學科的人而言,是不是有更適合的東西?拿科普文章給有人文傾向的人來唸,去學論述,學寫報告,難道不是繞著遠路的迂迴策略?聊備一格,相互輔助很好,過度提高它的意義和功能,則失之偏執。就我個人而言,我的人文邏輯訓練,與科普文章關係甚微,而是從一路以來研讀的人文學術論文裡學來的。

也許有人認為唸論文就是為了做研究?要寫報告做專題才要唸學術論文?為什麼唸論文不是論述模式的學習呢?回想我在知性散文上的體會,科普文章的閱讀經驗與教學經驗絕對有,但是真正打下基礎的,其實是漂亮的學術論文,我喜歡看精彩的論文,閱讀好的論文的樂趣,並不亞於閱讀一篇小說。(也許這樣你會比較明白,為什麼玲瑜的貼文,通常會寫得比較長。)

如果文學遵循「抒情」傳統,但文學批評和文學分析卻是理性的。要說知性論述的架構,至少以下這三個人的知性,應該讓有文學細胞的同學甚至理工生來讀一讀,國文要跨進去科學,捧著《科學人》雜誌學論述模式,不妨讓「科學人」也跨進來國文的領域,瞻仰文學美學史學的抽象思辯之美。

誰的論文讓人讀到熱血沸騰,您想到誰?龔鵬程先生?王夢鷗先生?徐國能學長?我想這個名單應該很長,在此僅提出三位代表,其一,王德威先生,不掉弄書袋,不拖泥帶水,文章的層次形式,如化學分子結構清爽,又如建築結構嚴密,內在的「論述—論點—論據—推論—反面辯論—結論」,大開大闔,清清楚楚,辭彙多姿,丰采迷人;其二是王安祈先生,一篇篇劇作分析,尤其是我很佩服老師評的演員及劇本,大部份還是經常演出的當代戲曲人和作品,但是合情入理,抽絲剝繭,把學者的理論建構的理性和身為觀眾的感性,在文字裡,收放自在,拿捏得恰到好處,受評者心服口服,看的人豁然開朗;其三是呂世浩先生,第一本書的第一回就吸引了我們,張良的故事我們太熟悉了,黃石公的故事簡直會背了,留侯論也翻案得很清楚了,但是他把圯上老人的故事,提出兩個概念:其一是「先」,絕對性地先,才能夠贏得過項羽;其次是「忍」,撿鞋,低,夠低,才能夠找得到出路。所謂的4F省思法則——「 (fact)事實很充沛—(feeling)感受很到位— (find)論點有挖掘—(future)使人有作為」,這一段是再漂亮不過的例子。

01302

▲王德威先生說明「有情的歷史」。文學主「情」,也就是「興」,展現出來是「詩」;可是文學若涵涉至「觀群怨」,屈原之外則有「杜甫」,情就到了萬「物」的格局。抽象的文學觀,在王先生筆下,論點—論述—論據—反面釐—宏觀—微觀,層層打開,原文61頁,幾乎是一篇漂亮的近代文學史,如果在一個班實施,我會請每個人認領三頁,一個一個報告,慢慢讀完。本文我未曾實施,但以別的題材曾帶領同學進行過。

我記得王開府先生在談周朝歷史的人文精神時,講過一句話:在殷商時代,人們恐懼天,但是周朝人敬天,「這是一種進步」,因為「尊敬和愛也是一種自信的表現」,我們相信自己有權利愛天,不是恐懼天,而是選擇去愛,這是一種人文精神的抬頭。這個詮釋的方式,讓我對國文系產生了截然不同的想法,進國文系讓我們學會哲理思考,跟我之前想像的哲理思考不太一樣。此外,這段話也讓我明白了一個很重要的事,「會愛也是一種自信的表現」。

 

我認為中文人,學會去「欣賞」科普文章,也是一種自信的表現,我們相信那裡面也有一種美學,這並不是一種臣服或為服務的表現。還有,當我們與跨領域結合的時候,除了讓充滿科學靈魂的新世代去看《本草綱目》還是《夢溪筆談》,覺得那就是國文融合到醫學或科學當中,這當然也算是一種跨領域,但是這是一種工具性的「跨」,把古文視為醫學人了解古代醫學的一種「工具」。然而,究竟科學與國文,誰才是誰的工具,雖然在目前的課綱裡似乎有一種立場,但這件事不是課綱可以幫我們回答的。

(六)重視養生

愛因斯坦有一天充滿感慨和疑惑說:為什麼難題的解答,都是在我刷牙的時候想到。

這個故事並不是要我們多刷牙,如果愛因斯坦一天到晚頻繁地刷牙,應該不會想到更多的發現。它告訴我們的是:偶爾放空一下,會有不同的收穫。

沒有時間的我,週末的時候,常跟家人說:「要等我忙完,我永遠忙不完。出去走走吧。」我平時陪孩子上才藝班,每個週末一定帶孩子爬山運動練身體,實在太忙,就上班時多爬一點樓梯,還能遇到更多同事。很多的想法,也是在走路的時候想到的。

 

結語

像我這樣什麼都想發表一點意見的人,有人說很博學的人,適合做什麼工作呢?答案是:108課綱下,有兩個小孩的國文老師。

writeandproud

畫面構成:陳盈州(我寫作,我驕傲)

OLYMPUS DIGITAL CAMERA
OLYMPUS DIGITAL CAMERA

找「多元閱讀的夢幻推手──熱血家長和跨領域教師」一起看書 經驗分享

多元閱讀的夢幻推手──熱血家長和跨領域教師一起看書  經驗分享

海山高中 張玲瑜

 

時代在變遷,各國的教育皆在尋求改變以因應社會的新需要,或是充實過去教育不足之處,然而,究竟哪些是我們應該做、一定要做的?還有哪些是我們第一線教師可以做的?又有什麼不是身為國文科教師容易實施的呢?

新課綱尚未上路,新課綱的精神已激起許多漣漪,包括新式寫作題型帶來的新的閱寫理念和範疇,都使得「多元閱讀」成為國文科關注的焦點之一,針對這一點究竟我們的具體對策是如何?國文科教師們,本著國學與文學的訓練,在「跨領域閱讀」上應如何著墨?筆者就個人數年來在跨領域閱讀、親子共讀上曾經做過的經驗,撰文分享,以祈師友指正。寫著寫著寫出了一份格式特殊的文稿,恐怕這個嘗試也必須以這樣的方式來分享,才能盡其意,格式上也許未必符合學科中心的本意,但願我的分享,能夠激發更多可行的方案,共同為青少年閱讀的新境界有一絲貢獻。

 

前言(話說從頭)

 

要高中家長大量介入學生的閱讀學習,與同學一起找題材,指導同學閱讀……這真是不可思議的事,家長那麼忙,青春期的親子關係又特別複雜,我憑著一股直覺和衝動,開始了這一條夢幻的不歸路。真正讓我堅持下去的,是我對「親情」的信心,還有對「閱讀」的遺憾與渴望。

 

班級幕後的超級資源

 

學校行政、學生社團、校外團體……都是我們教學上有力的後盾,但其中基本的,非家長莫屬,而且是最「長效」的外部資源。筆者在教學生涯中辦過幾次班級親子慶生活動,都有意外的效果[1],令我漸漸萌生想做更多的嘗試的念頭──我們是不是有可能,建構出一個簡單的閱讀平台,讓親師生能夠對話起來,讓閱讀在這樣的平台下,碰撞出特殊的火花,使得閱讀的量能和動能,都有新的發揮空間……

 

 

▲小慧的媽媽和她共閱《親愛的安德烈》,媽媽也追隨龍應台,寫了一千多字的信給女兒小慧。(灰色區塊是媽媽寫的,比小慧寫得多。)圖為班級刊物收錄媽媽的分享。

 

我們既不是偏鄉教師,是否發揮了自己擁有的豐富素材炒出好菜?

 

我問了自己這些問題──

 

  1. 我們常常感慨偏鄉資源不足,但是在都會裡的中學教師,是不是善用了這裡的資源了?我的家長們當中,有善良又細心的新住民媽媽、關心孩子身心發展的家庭主婦,也不乏學有專精的大學教授、具備理財專長的銀行行員、兢兢業業的企業主管、超商店長……家長的條件看起來普遍並不壞,但是這樣的條件,能夠與我們形成怎樣的激盪,我們期待怎樣的激盪?
  2. 我擁有什麼心力與工具可以運用,學校能給我多少幫助?
  3. 高中家長的介入並不多見,其他教師之所以不做,這當中一定有很大的困難在等著我:家長的觀念、家長的時間、學生的意願(暴衝的16、17歲)……我確定它有意義的話,我有辦法說服他們嗎?
  4. 我的方案是什麼?這麼做的意義在哪裡?具體嗎?聚焦嗎?

 

與其預想許多困難,不如做了再說

 

我找人提供意見,也與當時的圖書館羅主任請益,他聽了我的想法,也花了些時間了解我的擔憂:「為什麼你一定要在乎別人怎麼想?而不先問問自己想不想做?」

 

任何事都是做了才會真明瞭:有些問題並不如預期中的可怕,當然也會有預期之外的難處。主任說的不無道理。

 

身為導師,我能運用的最好用的工具之一,就是週記了,那麼,就從改變週記的風貌著手吧。

 

貳、實施歷程(故事伊始)

 

這些剛升上高一的同學,對於聯絡簿還很熟悉,在高中週記裡和爸媽一起寫作業,同學沒有太大的不解,反倒是對我來說比較新鮮。

 

聽爸爸/媽媽告訴我的一首好歌

 

有何不可呢!為了日後的共讀舖路,我請他們聽一首家長們推薦的好歌。週記的主題就是「聽爸爸/媽媽告訴我的一首歌」,做法很簡單,把週記裡分成三個欄位:「歌詞引錄」「家長推薦語」「我的聽後心得」。同學們在慣有的哀嚎聲中,開始找題材了。

 

很快地,同學一個個交來了〈明天會更好〉、〈車站〉、〈Tell Laura I love Her〉、和國中校歌(因為媽媽和兒子是同一個國中畢業的,以學姐角度共讀共賞)……等等五花八門的內容。在同學之間分享彼此的故事時,他們覺得這一些歌統統沒有聽過,稀奇怪異,「無奇不有」,也有極少數同學說這首歌很好聽的。對於年齡不同的父母親們,他們透過這個作業,看到了不同世代之間的隔閡,但是也開始了溝通和更深的體會與互相傾聽。

 

有一個家長推薦孩子聽蔡藍欽的「這個世界」,同學對這首歌曲非常陌生,但是收到作業的我卻萬分激動。這首歌非常好聽,而蔡藍欽本人是個非常傳奇性的人物,他的人生也十分戲劇性──他五歲時花八個月彈完上下兩本拜爾鋼琴教本(一般人要彈一兩年),未足齡考進台北兒童合唱團,小學當了六年班長,一路品學兼優,上建中,上台大,大一就因為健康問題休學,22歲那年心臟休克而死。

 

蔡藍欽先生的歌曲細膩動聽,但是專輯完成後一個禮拜就過世了。我每次聽到這首歌,都不禁為歌曲中獨特的韻致和揣想他個人短暫的一生唏噓不已。

 

這個台灣音樂史上的經典段落,在家長的帶領之下,同學寫下了懵懂的心得:「這首歌不像現在的流行音樂,甚至稍嫌單調,沒有華麗的詞句和演唱技巧,但是我在youtube搜尋時,發現原來五月天也唱過,那麼簡單的旋律,歌詞裡的意境,有一種平靜的感覺。」同學謹慎地觀察著這個陌生的傳奇的那一刻,爸爸媽媽的年代裡一段感動,悄悄划過少女的心田。

 

爸爸媽媽珍惜深層的親子互動.掌握共讀活動的精神

 

儘管也有少數可能「在家長同意的情況下」「自己當媽媽」,也就是同學自己幫父母親撰寫推薦語,到了交作業的時候,同學一臉愧疚地來找我坦誠,再三強調父親確實「口述他的心意」,只是最後「由他/她來『執筆』」,我很感謝,由收到的作業中,還是可以看到很多家長很珍惜這個機會與同學互動──

有一個同學的媽媽是小兒麻痺患者,她向兒子分享的歌是「車站」這首歌。在推薦語當中她提到因為身體的緣故,她從小就在寄宿學校就讀,每年寒暑假結束要返校時,在車站總是對家中依依不捨,這首歌中「火車已經入車站,我的目眶已經紅」的歌詞帶給她深刻的感觸。那位同學是班上的前三名,原本就是一個懂事上進的好孩子,在作業當中,他道出了對母親深深的不捨和孺慕之情。

 

▲柔安的叔叔推薦了台大才子蔡藍欽意味深長的流行歌曲,讓經典歌曲跨越世代激起迴響。圖為海山圖書館年刊收錄同學閱讀軌跡。

有一個媽媽和兒子分享的歌是「有多少愛可以重來,有多少人願意等待」,將自己和爸爸當年談戀愛曾經分手又復合的故事,在一首歌的共享中,傳達給下一代知道,好感謝媽媽真誠大方地分享,後來,我也把這份作業,推薦到學校的閱讀集刊裡,讓讀到媽媽選擇的歌曲和故事的人,也一起上了一堂關於珍惜愛情的課。

 

同學對這些歌是陌生的,但是對於家長深情的分享是感恩的。四十個家庭的故事,編織成一個豐富多姿的班級,這一步,我們算是跨出去了。

 

後來,身為異校校長的小慧媽媽(同學姓名為化名)在共讀好『書』的那個階段,選擇了龍應台與兒子安德烈的主題書信集──《親愛的安德烈》作為她與孩子的共讀書單,可以說敏感地將「跨世代溝通」的活動精神點出來。我很感謝小慧媽媽還有所以用心參與的家長,在我做這樣的活動時,平時雖然與我們實質連絡的機會與時間並不多,如此忙碌的家長,在孩子的學習的路上,如果與老師能夠相互配合,有的是家長本身已具備良好的閱讀素養,在老師所提供的平台上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有的願用誠懇的生命來回應這一門作業,不論是哪一種,都給予了老師很好的回饋,也給同學最好的學習。

 

兩代之間感動的歌大異其趣,兩代之間所經歷的考驗也不相同,但是當我們傾聽與對話,家庭的意義便被彰顯出來!平時和同學們互動的過程中,我們經常發現:高中生搞不清楚父母親的工作內容的大有人在,在家長的期待裡,似乎同學如果把自己的課業照顧好,就已經是對家長很好的回報,究竟同學是否關心家長的過去或是他們的工作,並不是那麼必要,或是以後長大再說,但是當同學們畢業之後,幾次我在學校附近遇到家長,家長往往就說:「當年他們在唸書時,我總想把他的成績推高一點,只有一點點也沒關係,現在他在工作了,我發現他心裡怎麼想的比較重要。」最好的老師不遠,每一個用心的時刻,孩子就多一個老師。

 

家長的專長與工作,令我為孩子感到驕傲、興奮

 

共讀一首好歌還不夠,我們必須往深處挖。

 

在開家長座談會的時候,我把《親子天下》的理論搬了出來,進行閱讀活動的說明──

 

「如果從家長的專業出發,讓孩子唸與您的工作有關係的篇章,既能做職涯了解,也能拓展閱讀深度,更能增進親子關係。若有認同的家長,就在我設計的表單上的「職業專長」欄上,勾選自己的取向,若是不願意參加的家長,可以不必回答這一題。」

 

沒想到問卷一收回來,每一位家長都勾選了至少一個選項,有位家長的工作是上班族,但是喜歡攝影,是個攝影迷,所以勾選了攝影,而非自己的本行。也很好,我們班的話題會很開闊。

 

啟航.讓人飆淚的征服者

 

其實真正要家長參與班級活動,說服學生就是成功了一大半,家長認不認同,和學生的想法有關係,如果學生想做,家長為了孩子的教育,再忙也融化了一半。親情真是這個世界上最大最深的井,永遠提取不完。當你的孩子瘋狂認同一個主張,想要好好唸一篇文章,又是和你的工作有關,絕大多數的家長都要流淚配合了。

 

有一個女同學的父親是霹靂小組的警察,她堅持念完父親「警政工作研討會」的論文,這個有挑戰性的工作,讓身為幹部平時就俐落的她,更是使出渾身解數。

 

「你要不要換個簡單的期刊?」我問她。那篇實在是太難了。

 

「你想當警花嗎?」同學調侃她的認真。但是她並不想報考警察學校。

 

「這些東西真的很難唸,但是我爸爸回來的時候,我可以問他。」女同學這麼說。

 

家長因為工作因素,當時並不在台北,同學自己翻找資料,把平時專家說的「自學工夫」全派上用場:先整理筆記,找答案,把還是有問題的地方一一標記,等待父親北上時一一請教。在等待的那幾天,也找我和同學分享她在閱讀時的收穫:「老師,看了這些東西之後,我更覺得:警察真的很了不起。」

 

能有一個當警察的爸爸本來就是很酷的事,警察的孩子學閱讀,就從爸爸的期刊論文去練習。我從這個同學的閱讀作業裡,除了認真,看到一種自信與光榮,和對父親的敬愛。

 

好書好好讀.家長切入妙趣多

 

最後一關的共讀好『書』,我倒是高抬其手,沒有太多的限制,有家長選了自己愛看的輕小說《流星之絆》(東野圭吾著,曾改編成日劇)作為共讀素材,兒子冠華笑笑地說:「老師,我們選了媽媽愛看的小說。」他說起自己陪媽媽看她愛看的小說,臉上洋溢著幸福,「倒是蠻好看的。」《流星之絆》是老少咸宜的書,尤其很吻合年輕人的口味,冠華自己平時卻沒有在閱讀,倒是媽媽自己頗為著迷,意外成了最親切的閱讀引路人。每個家庭的親子共讀故事真的很不一樣,像這樣世代錯亂,亂中有序的例子也很鮮,但是我也發現,有些家長其實是刻意去找尋能夠和子女起共鳴的素材,做到不露痕跡,真是煞費苦心。

 

其他的書還有《20幾歲就定位II》、《趙子龍》、《親愛的安德烈》、《想飛》……,勵志的、歷史的、社會關懷的,題材十分多元。

 

很多故事由家長來講,別有味道,除了前文已經述及的《親愛的安德烈》,由身為校長的媽媽撰寫長篇推薦,那篇推薦文本身就已經是一篇十分成熟深入的導讀文字,而小慧的心得也受到母親的鼓勵,寫得特別用心;另外如《趙子龍》由同學的父親執筆,雖然另外附了一張紙條,拜託我千萬不要再給家長出作業了(詳後文),但是龍騰鳳飛的親筆推薦,把趙子龍說得引人入勝,真是孩子最好的說書人,令我想起家父談起布袋戲裡的三國那樣動人的神采;《想飛》其實是向媽媽推薦的好書,的閱讀量本來就不少,也是班上的作文常勝軍之一,「老師,這本書真的非常好看。」也向我推薦過那本書。書裡面針對「奉茶」有客觀的分析,也用心地閱讀及分析:「看完書我添了許多省思,以前只是一股熱情去做志工,沒有去思考志工時數那些規定與制度面的問題。」媽媽是個簡簡單單地上班族,對的閱讀習慣,樂觀其成,也站在家長的角度,給予一些分享和討論。所謂的省思,就在親子生活之間。

 

一不做,二不休,邀請跨領域老師參與,撰寫正式的心得報告

 

相較於「書籍」的共讀,前一關的「期刊文章」的讀書報告,是一次跨領域閱讀的大製作。

 

當同學的親子共讀(期刊文章)書單一開出來,我就強烈感受到這樣的閱讀廣度,非常需要跨領域教師協同指導,因此一不做,二不休,鼓勵同學找到各自的指導教師簽具意見。如果找到老師寫意見,學生可以加分。

 

我開始著手設計評量的規準,以及讀書報告撰寫的格式,我結合課堂上運用過的「提問策略」的訓練,把它融入在讀書報告中,並要求同學給跨領域教師評量兩次。後來發現這個約定很基本、很關鍵,很多老師都表示:第一次交來的東西很不成型,第二次就差很多。請老師先打一次分數,老師可以根據後來修改的情形,給予加減分。

 

在這個過程中,我不斷地向跨領域教師致歉,也有無限的感恩,因為老師們對同學往往來者不拒,但是本分的工作其實已經十分繁重,老師們的評語沒有字數限制,但是好幾位老師都給了長長的建議,最感動的不是我,而是同學本身。

 

有老師同時受到多位同學的請託,完全不馬虎,將每一位同學的閱讀歷程一一檢視,「這位同學在閱讀上,一開始找不到閱讀的重點,心得的撰寫上也很浮泛,沒有辦法提出自己的觀點」,同學閱讀的盲點,透過一對一的檢核,得到很大的啟發。老師一方面細膩地指導,在同學的心得裡有明確的回應,「經過老師的分析,原來這篇文章比想像中還有趣,老師人美心更美。」

 

有一位同學選的主題是當時最熱門的服貿問題,選擇的跨領域教師竟是他鍾情的國中地理老師許老師。國中地理老師也沒有拒絕這個已經畢了業的學生回鍋求救,慨然答應協助。這個我未曾謀面的教師,疼惜孩子的用心,令我印象深刻,手寫的評語佔滿三張活頁紙,細膩地指出同學報告上的盲點,也語重心長地教導小豪在服貿議題上研究時,一定要留心的幾個面向。當同學拿出他的作業的時候,我看到老師的身教讓同學深刻感動,我也提醒同學牢記這樣的人格典範和研究精神。

 

▼表1 親子共讀期刊論文選文舉隅(製表:101盧筱淇)

姓名 篇名 作者 出處
吳O澄 內蒙之痛 戴定國 好讀週報
呂O翰 工作大未來-喜愛機械組裝&工藝    
李O璋 動物保育員爸媽經 潘逸凡 臺北畫刊第550期
林O斐 Google效應 韋格納、沃得 科學人NO.146
倪O呈 貓的足跡-人類馴服了狗,而貓馴服了人類 戴特勒夫‧布魯姆 左岸文化
張O堯 首創石斑冷凍  13個憨漁民年收破億 萬年生 商業週刊1371期
張O軒 2015!台灣大限? 彭漣漪 遠見雜誌
張O鐘 打造將才基因-能力養成的五個等級 杜書伍 天下雜誌
曹O豪 錯誤的自由貿易 傷害公眾利益 史迪格‧里茲 天下雜誌544期
許O縉 1.手機軟革命:嗆三星的人 2.台船節能船,超越中韓敵手   怎麼學才有未來
陳O安 北京的蝴蝶東京的蜜蜂 野中郁次郎 中國生產力中心
游O宇 微機電技術 張志誠 商業週刊
鄭O澤 甜點女王寫下億元傳奇   今週刊No.989
蘇O毓 新世紀飲食(上)-人們這樣對待「牛」 約翰‧羅彬斯 琉璃光出版社
方O璟 打拚.改變人生的6個習慣 楊東庭 巨思文化
吳O綺 三國之鐵膽英雄-趙子龍 戴宗立 廣達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李O襄 統計的威力 藪友良、高橋啟、深古肇一、漢斯‧羅斯林 牛頓科學雜誌77號刊
汪O彤 課堂肖像 Julian Germain Prestel
林O慈 做自己擅長的事,讓自己無可取代 盧昱瑩 Cheers特刊88號
施O君 限時看電視、上網,學力更佳 施逸筠 親子天下
許O雅 我是爸媽的照相機 凌明玉 國語日報
黃O晏 敬愛的「號兵」 琦君 母親的金手錶
劉O妮 一生難忘的感動-痛苦會過去,美麗會流下 戴晨志 時報出版
陳O安 救火路線的設計 李文堯、林心雅 地圖會說話 不可思議的GIS
盧O淇 犯罪預防工作 陳逸峰 2006警政工作研討會
蕭O云 財務金融學系 張仲儀 2014大學科系指南
謝O 當生命陷落時-與逆境共處的智慧 佩瑪‧丘卓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謝O嵐 服貿過後,台灣會是下一個香港?   商業週刊1377期

 

家長的無奈.家長的熱血.家長的設身處地

 

我所設計的作業單中,「家長推薦語」的欄位沒有字數下限,只有字數上限,因為我希望家長所扮演的角色,是領航,而不是取代同學的學習。雖然如此,我既向家長提出協助,就做好心理準備可能要接受家長投訴,但是,我必須要說,班上的同學是那麼幸福,而我也那麼幸運,一關又一關進行下來,我們真的走了出去,到目前為止,教務處還沒有找我。

 

我明瞭所謂「親」「師」合作,「師」應該要做到「親」的前面,但是有些家長一路熱血相挺,還告訴我:「老師,還有什麼需要幫忙的,請您可以再告訴我們。」卻是走在我的前面了。「我的孩子,我們平時就常引導,還能有老師鼓勵,真的很感謝。」甚至分班之後,我們用line繼續彼此的溝通,分享家長對孩子健全發展的種種想法,心中的感動很多很多。原來,當我真的開始推動一件事之後,支持我的人,就不再只是圖書館主任only one了──

 

襄襄的媽媽畢業於企管系,在中油公司服務,本身就具有兩方面的專長(企管+天然氣),最後選擇與襄襄共讀《牛頓雜誌》上〈統計的威力──判斷情勢、訂定決策的數學〉這篇文章,「我是在公司的訂閱雜誌裡找到這個閱讀素材的。」襄襄媽媽說。在推薦時,她使用非常生活化的語言(幾乎是媽媽的口氣寫作),非常生動地介紹統計的知識給襄襄,襄襄後來篤定了唸商的志向,尤其到高二高三趨近於狂熱主義,我認為與母親的善巧引導有極大的關係。

 

小縉的父親在台化公司服務,小縉的父親一直與我有比較密切的互動,在閱讀指導的過程中,也多次與我分享每一個階段的進度,與我剖析選材的過程與用意:他選擇了一次閱讀三篇期刊文章,他為什麼要選擇這三篇期刊來對照、這三篇之間又有什麼關連、他們父子間討論的樣態、他遭遇到的一點挫折和解決的方案(我也與他約定好日後希望他能夠到校與其他家長們分享這樣的心路歷程,可惜我到現在還沒有實踐承諾)。讓我更加明白家長的想法和可能遭遇的問題。

 

家長們如果有專業上的能力,往往也會有龐大的工作壓力,這樣的親子作業,是親子間一次非常難得的經驗,一方面同學們閱讀了父母親的工作,體會了父母親的工作,而父母親,也凝視了孩子的課業壓力與處境──

 

的父親在大學中任教,他推薦共讀〈北京的蝴蝶、東京的蜜蜂──學校的奇蹟〉。該篇文章談的是教育改革,內容對於高中教育有許多檢討。身為高中生的家長和同學一起研究日本高校教育的範例,真是了不起的事。父親寫下這樣的推薦語:「未來社會的挑戰觀念愈來愈多元,此書可讓人從『事物性思考』轉為『事例性思考』(培養整合能力)。」爸爸一語點出全書中的精要,也非常喜歡這類理論性的書,在撰寫心得的週末早晨(星期一就要交作業了),與我在FB裡聊起了作業內容:

 

「老師您辛苦了,這作業讓我很感動。」

 

「多跟你的爸媽討教,你有兩座寶山。」我說。

 

「寶山很難挖,他們都最後一刻才交作業。」向我坦白,口氣中不是抱怨,這是一個事實。

 

但是準時交了作業,可見爸爸也沒有拖欠。

 

與自己的爸媽成為一組,共同奮鬥,真的是很勁爆的事,因為爸媽也得一起感受到交作業的壓力!這樣的感同身受,也是閱讀以外的附加經驗。一同苦笑,一同苦澀,一同收割!我們多久沒有這樣了呢?

 

曾經有家長在作業裡夾了一張紙條拜託我千萬不要再給家長出作業了,我想其他沒說出來的抱怨絕對還是有的,除了事先必要的溝通之外,我在給作業單時,也附帶了一句:如果家長沒有空協助,可以由我扮演家長角色完成該項作業,不影響到同學的成績。但是每一個家長還是自己完成了。

 

登山客在爬山過程中,難免要歷經許多辛苦,一些自我調侃與自我調適都是必經的過程,但是在登頂之後,帶出了新視野,一切都將雲淡風輕,了然於胸。

 

面對面的交流,另一類接觸

 

經過幾次紙上的交流,同學對於爸媽出現在作業裡,已經極為熟悉,作業裡的「神」爸「神」媽,出現在班上開讀書會,只是順水推舟,水到渠成的事了。

 

我慎重地選擇了四位家長,請他們當班上的耶誕佳賓,也必須先當最好的秘密保管者,這一個月來在家偷偷製作PPT,同學完全被矇在鼓裡。我把學生拉到學校的「未來教室」裡,讓他們在選組前的班會課參加「耶誕闖關」──「未來教室」裡有四個搭配著電腦的大螢幕,每一位家長站在一個大螢幕前,擔任關主,讓學生跑檯。

 

「今天我們在未來教室,一起瞻望未來。」活動開始時我這麼說,點出多元閱讀在生涯規畫上也極有意義。家長們一個月前就請好假,當他們準時在教室裡出現,同學們都沸騰了。

 

四位各有專長,帶來的簡報檔事先我都確認過,實在超級專業,也充滿了趣味,他們的關主枱桌上有我替他們準備的糖,頭上戴著我事先交代好的耶誕節的紅帽子,在歡樂的氣氛中,對自己孩子的同學們暢談自己的專業,也設計題目讓同學們搶答。分享物流知識的關主擔任超商店長的爸拿出破冰問題問闖關者:「請問全台灣海拔最高的7-11在哪裡?」輪到的組別跑到這一關的時候,大家把當英雄看待,因為他一定知道答案。

 

同學們的熱情,讓家長們感到十分震動。「謝謝老師辛苦辦這個活動,如果有機會,我還能再過來!」

 

「爸爸,謝謝你竟然到我的班上,你真的超棒的!今天我們很開心!」小縉一向寡言,但是今天他好開心,在回饋的小卡上,留下真誠的話語。那天晚上,全班的小卡都會請他帶回去,有一張會是他的……

 

▲難忘的耶誕節,家長以各自專長帶來閱讀活水,進行專業閱讀闖關。圖後方為台灣化工公司主任許先生(永縉爸爸),分享上海跨海大橋的設計原理,前方為正在攻讀紡織研究所博士班的泓毅姑姑,正在透過制服材質的成分與大家說明織物的特性。

 

、學習目標

如果「適性發展」是我們教育的努力方向,「家庭」在新的教育思潮裡,究竟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也許在這個講求獨立個性化的時代,教育服務跟家長之間,必須比過去還有更多攜手合作的機會,就以我作例子,如果我和孩子的生涯探索做得不夠,我如何期待我孩子的老師幫助她適性發展呢?

 

根據遠見雜誌的調查,大部份的家長認為閱讀可以增廣見聞,或是影響創造力,但是與未來競爭力未必有關,這可以解釋為什麼很多中學生的家長,對於中學生不再看課外書這件事,並沒有感到強烈的急迫性。但是專家們卻認為:建構閱讀習慣增加見識與寫作等能力,都是提高競爭力很重要的一環。

 

親子共讀或許乍聽之下有些高遠,但是我相信一個美麗的夢想,不一定和華而不實畫等號,這個世界存在著又美麗又有力量的東西,我們要解決的是:就算家長願意,學生的閱讀生態如何與家長調和。的確是一個不容易的工作,很容易做得不好,但是不會沒有解。

 

我認為中學親子閱讀,抓住家長的世代,再拉進家長的工作專長,配合我們一直在推動的提問及統整解釋能力的訓練,應該對多元閱讀的新需求有幫助,家長們也提出一些有意思的東西。

 

我把課程分成四大階段,配合班級形成的節奏,也參考分組選組的期程,甚至到後來鼓勵同學邀請跨領域教師參與,做到「閱讀策略」「必修知能」「視野延伸」三方面兼顧,使閱讀訓練更加嚴謹。

 

所謂的親子共讀,絕不是把不同的族群硬生生放在一起。因為我覺得只做一次活動並不足夠,我不只希望整個訓練,能夠有清楚的SOP,能夠有明確的理念,還能照顧到不同世代的心理需求,並且結合明確的閱讀策略的建立,讓它是一個可以檢核的機制。但是話說回來,這當中投入最多的是同學,至於家長和老師,都是協助與指導的角色。

 

▼表2 高中共讀班級讀書會行程表

閱讀階段
階段名稱
閱讀題材 共讀一首好歌 共讀一篇好文 共讀一本好書 面對面閱讀遊戲
實施時間 新班級 高一上 高一下

耶誕節

(或結合高一分組輔導的時機)

運用閱讀策略 (推論) 提問、摘要、評論  
進階建議   鼓勵同學尋找跨領域教師請教  

 

陸、閱讀課程及評量方式(參見附件三:閱讀課程設計)

  • 選文:動機明確、符合字數要求(2000字以上)
  • 推論:好歌心得撰寫
  • 共讀:邀請禮儀、請益態度、修正情形(由共同指導教師評分)
  • 提問:閱讀報告撰寫
  • 摘要:閱讀報告撰寫
  • 評論:閱讀報告撰寫
  • 心得:反映學習情形

 

柒、成果省思

 

以下就同學的反映與筆者的觀察,整理成果省思檢討如下。

 

一、學習目標達成情形的檢討:我們到底學到什麼?一種「聆聽的習慣」、一種「閱讀的氣質」,和「詮釋的能力」

 

同學們在教師的淫威之下交作業,報告裡的「完工心情」欄上,他們表達了意見和感受──

有學生說:「我不想言不由衷地說:我還想再寫一回合。」(李O璋)他們對於「還會再延續下去」的計畫覺得頗有負擔。「我們都覺得,一定還有下一次,而且會更難,因為老師的東西有連貫性。」鐘鐘傳訊息跟我這麼說。不論是一些抱怨與哀嚎,還是在完工心情中寫下「期待下一次的主題」的甘願的聲音,他們都透露出一個訊息──他們開始說服自己:閱讀的磨鍊,有其辛勞的一面。

 

於是,他們還這麼說:

 

能看到自己嘔心瀝血絞盡腦汁整理出來的《**理論》,覺得很興奮!……爸爸教了我怎麼觀察股票的一些概念,數學老師又提點了我的統計概念,我感受得到父親與老師的用心。學海無涯,用這幾本書來啟發我對知識的追求及實務的驗證,是我對這份作業的真正心得。(鄭O欣)

 

這次老師提供我們一個機會去體驗不同於以往的世界,這些資訊向來我都習慣存於腦中,不習慣親手打出來記錄,完工後真的很放鬆,把內心掏空、事情歸納後,腦內湧現的想法都舒緩了,渾身充實的感覺。期待下次的課題。(陳O安)

 

看完了這篇文章後,學習到了和平常不一樣的知識,也可以透過這次的機會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這雖然看似是項國文作業,卻與各科確實息息相關,我們也透過了這次機會,讓各科的指導老師教導,在拜託教師的過程中,我們不僅學到了如何去完整表達一件事,也學到了如何婉轉拜託一個人,就像是請求上司一般,培養我們像在職場上的能力,藉由這次的閱讀,我覺得這是個很好的作業,隱隱約約地指導我們走向自己的道路。(張O鐘)

 

誠如同學所言,學海無涯,同學彼此、與師長、家長都是一個又一個領路人。感謝每一個願意挑戰深度閱讀的同學,讓我們看到人與人之間願意敞開心房相互聆聽的美麗風景。

表3 親師生意見統整表

  正面反應 反面意見
同學

除了閱讀,還有感動。

策略很具體,終於知道閱讀報告要怎麼寫。

很累,可是很有收穫。

想閱讀,但不想寫心得。
家長

意義非常好,希望持之以恆。

選文花了很多時間,但是也與孩子多了很多互動的機會。

家長不必參與報告部分。
他科教師 與國文科教師一起推動閱讀,喜悅,有意義。  

 

閱讀策略運用的檢討:穿著背心閱讀的人

 

「讀寫結合」是深入閱讀常用策略之一,在帶領閱讀的過程中,家長與同學都曾向我反應寫這樣的閱讀心得報告帶給同學比較大的壓力,似乎破壞了閱讀的樂趣。

唐諾《閱讀的故事》一書中,曾經以籃球比賽為比喻,提出我們不能流連在業餘閱讀的快意當中,雨天總會來的,總不能當災難來襲,只看到一個「落湯雞的狼狽社會」。等著前人傳球、做球(指的是將球傳給籃下隊友進攻),整理完備,我們只在輕柔的音符相伴的背景下坐擁書香,感受最後到籃下進球那一剎那的痛快還不夠,我們需要各領域有深厚閱讀省思能力「能自己做球」的人才(台北:印刻,2009,頁188)。丹麥諺語說:「知識如泉水,越往下挖越清澈。」有策略的閱讀,加強了深度的思考。逼自己整理心情,留下閱讀的小心得。百字不嫌少,千字不嫌多。找人共讀,分享,收穫不同。經過鼓勵與說明,讓同學與家長進一步理解,也得到更多如何參與的指引。

 

跨界指導的檢討:如何跨界?怎樣人文?

 

以跨領域親師共同指導的模式進行閱讀指導,效果勝過只找學有專精的少數家長蒞校講座,因為這樣的閱讀歷程,更直接、專業、客製化,而國文科教師在跨界閱讀上應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當同學們來拿著貿易、統計、核能、寵物……的閱讀報告來繳交,我竟得以藉機與同學分享平時不容易觸及的人文話題,例如襄襄與母親共讀《牛頓雜誌》〈統計的威力〉[2],內容大談「統計」的「威力」怎麼幫大企業賺錢及幫政府簡化資源問題,令我聯想到向她推薦黃仁宇《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這本書,該書以經濟學、數字管理的概念重新審視中國幾個歷史片段,由文史的角度再看一次統計,統計與文史一照面,使得兩肇更添魅力;與物理老師閱讀「台灣核電廠耐震係數」的專文,我請佳軒在報告結語中由「科技發展的責任問題」作為結語思考,他透過科學閱讀而寫出的人文結語,特別切實而動人,不落空談,實是一篇好文;瑋瑋與家人共讀《貓如何走進人類的歷史《人類馴服了狗,而貓馴服了人類》》,該書十分有趣與介紹人類歷史發展中,貓與狗分別怎樣開始與人類共處一室,也對於貓與狗兩種寵物有細膩的比較,他一方面指出寵物狗與寵物貓與人的互動似乎越來越互相趨近,補充書中未提到的內容,也進一步審視該書以『馴服』為題目,造成一個論述的迷思,他認為,書中無形中強調了人與動物之間的不對等關係,「其實寵物對人類而言,我覺得應該比較接近『夥伴』的關係。」瑋瑋這麼說,日後我在課堂上介紹儒家「仁民愛物」的學說主張時,總是想到瑋瑋的讀書報告。批改這本書的心得,我覺得十分有趣。我很好奇,這樣的感想,是不是正好反映出同學們在課堂上長期接受儒家思維,自然流露出來的東方觀點?

 

良好的跨領域共讀活動,拓展了師生的視野,一來提供對話平台,增加國文學科對話廣度;二來汲引人文省思,具足同學在異領域與社會對話的能力。對於身為國文科教師的我,也有很多的收穫和體會。

 

彭明輝教授曾說:「跨界閱讀的能力,是創新的最短途徑[3]。」感謝我班上的同學和家長們,他們證明高中生可以這樣做親子共讀,更期盼他們能夠把這樣的閱讀機制,轉化為屬於他們的知能、創見,開創不同的時代視野,找到解決問題的多元方案,創造幸福充實的生命風情。

 

表4 「跨領域閱讀評閱」實施方式及實施情形

  跨領域教師 國文教師
評閱建議要點

□指出課內相關章節與該閱讀素材的關係

□審閱該閱讀素材的意義與價值

□檢核同學是否掌握文本要旨

□說明給分的理由

□指出課內文本與該閱讀素材的關係

□指引參照閱讀的相關素材

□檢核同學閱讀策略的運用情形

□檢核同學文字表達條理及架構

□說明給分的理由

實施

情形

1.          約1/3同學能尋求協助

2.          大多數協助教師感到能夠配合上述評閱建議

3.          大多數尋求協助同學反映收穫、感動大

1.          大部分同學能妥善回應修正意見。

2.          教師也面臨提升自我閱讀素養的需求

 

四、小建議:在「備審資料」中舖寫學生的閱讀歷程

 

可以建議同學在備審資料當中,加入自己的閱讀歷程,帶出口試話題,呈現個人閱讀廣度與深度。

 

、如何永續經營的檢討:加強分享與交流

 

透過這樣的閱讀實踐,我摸索跨界閱讀策略的教學與文學閱讀策略的不同。筆者發現側重「提問、摘要、評論」等方式進行,同學容易掌握,但仍需要長期指導與熟練,才能夠落實提升個人的閱讀實力。課內時數雖然不足,若可以加強不同成員間成果發表與交流,亦能得到相觀而善的效果,來日希望以徵求方式讓有興趣的親子能夠繼續參與,並爭取同學及有意願的家長之發表機會,方式可能包含:

  • 邀請曾參與過的家長及同學到家長日傳承共讀及親師合作的經驗
  • 舉辦精進座談,檢討共同指導流程及跨學科閱讀策略
  • 邀請閱讀專家進行增能研習等。
◣閱讀素養教學:各組分別設計問題,讓其他組別答題互動,檢視自己提問的開放性與深度。(詳附件三)

 

附一:跨領域閱讀的家長邀請單(略)

附二、共讀報告範例(略)

 

 

[1] 例如找壽星的家長擔任神秘嘉賓,與壽星玩默契大考驗。曾經有一個女壽星正好男朋友也在班上,是組班對,家長特別感激他有這個難得的機會,看看自己的孩子在班上的樣子,也瞧瞧女兒的男友的應對和氣質。在很歡樂的氣氛中,我看到家長們對孩子的濃濃的關注和愛,以及平日在職場上良好的訓練,面對眾人侃侃而談,真是捨不得他們離開。

[2] 襄襄(李O襄)的閱讀報告全文引錄,參見本文附二。

[3] 〈你還在爆肝嗎?跨界閱讀的必要性〉2013.06 刊載於 「清大彭明輝的部落格」http://mhperng.blogspot.tw/2013/06/blog-post.html

我們這樣讀「英雄」── 官逼民反、社會問題與公民運動

我們這樣讀「英雄」──

官逼民反、社會問題與公民運動

 

海山高中   張玲瑜

  • 設計理念

 

俗話說:「少不讀《水滸》」。每一部精彩的小說都有其欲呈顯的人性,當小說家以種種生動的筆觸,忠實又曲折委婉地說明故事、刻畫人物,令廣大讀者進入作品的世界,用作者觀察世界的角度看故事,或讚嘆,或反思,讀者便有意無意接收到作者對人性觀察的某些面向。然而,在藝術價值之外,誠如當今社會中的影像閱讀需要分級,俠義群盜小說的閱讀課程,有沒有教師更應該叩問與掌握的,尤其當正值血氣方剛的年齡的同學,一同閱讀好勇鬥狠、殺人越貨、血刃仇敵、反抗威權的故事,究竟什麼是反擊抗爭?什麼是任性使氣?學生真的分得清嗎?

如果學生為林沖喝采,為魯智深叫好,他們為林沖喝什麼采,為魯智深叫什麼好呢?,對他們的人格究竟有沒有啟發?如果有,是怎樣的啟發呢?

當年,龍應台先生問我們:「你為什麼不生氣」,這一句話如當頭棒喝,提醒了許多人的社會自覺──我們對於社會不能沒有觀察,不應該沒有道德勇氣,誠如這句話當中所暗示的道理:憤怒、生氣,也可以是一種「力量」,該生氣時,不生氣便是姑息,順著這句話的邏輯,在這一個世代,我們是不是應該質問:年輕人為什麼不生氣?年輕人為什麼不能生氣?《水滸傳》可以帶給同學很現代的省思才對。面對不公不義,他們能像水滸英雄哪樣,怒斥惡人,懲奸鋤惡嗎?那些不能的是為什麼?現代的學生「94狂」(學生俗語,「就是狂」的諧音),那些年輕人的狂放與任性,與水滸英雄的豪情有什麼差異,又有什麼可以參考提醒的呢?

 

我們比從前更需要英雄?

我們為什麼沒有成為英雄?

哪一個角落可能需要一個魯智深般的英雄?

我們真的需要英雄嗎?

……

我們不只應該讀《水滸》,而且必須讀懂《水滸》。我從多角度的文本閱讀,去帶學生看到「英雄」之於當代學生應有的思辨。我所使用的教學方案,我姑且名之為「超展開閱讀」[1]的教學方式,加強經典閱讀的「主題性」「觀點性」「無域性」,以學生為出發點的教學設計。

 

  • 教學分析

 

一、教材分析

課次:〈魯智深大鬧桃花村〉,康熹版第五冊

內容大要:桃花山小霸王周通強娶劉太公之女,欲前往五台山的魯智深適巧路過借宿,為劉太公解圍,痛打周通,周通落荒而逃。

字數:三千二百字

段落:14小段

二、學生分析

學生組成:高三的二類組同學,全班40名男生,7名女生。不少活潑叛逆的同學,也有不少沉默守規的人。

先備知識:抗爭故事〈一桿稱仔〉、豪俠故事〈虬髯客傳〉……等。

三、教學方法分析:「超展開閱讀」模式

 

  1. 運用相關篇目對照水滸人物之相關反應
  2. 運用課外閱讀探究亂世中人之可能心境
  3. 運用小組討論歸納閱讀素材
  4. 運用口頭發表抒發個人意見與想法
  5. 運用學習單統整個人心得
  6. 運用觀摹法深化學習成效

 

「超展開閱讀」是國文學科教學上,在文本爬梳之後的教學活動,筆者權且暫定的一個名稱,「超展開閱讀」旨在透過相關的閱讀討論來連結統合學生的其他認知及生活現實。也有人把這樣的活動視為一種跨域教學。筆者將它暫分為四類──

 

  • 連結其他知識點(Knowledge):提出其他知識,觀察同一主題。例如上〈北投硫穴記〉時,結合「硫」的閱讀教材,印證〈北投硫穴記〉當中所提及的化學知識。〈飛魚祭〉介紹海洋知識和達悟族及其他原民、域外海洋信仰知識。
  • 連結其他切入點(based-on):提出其他資料,觀察同一主題。例如上〈燭之武退秦師〉時,結合商管決策5C理論,重新推演檢視鄭國的決策過程。
  • 連結相關事例(Example):提出事例,應用文本概念。例如上〈羅生門〉時,加入「蘇建和」、「鄭性澤」等司法案例探究。
  • 連結其他觀點(Opinion):例如閱讀〈縱囚論〉時,加入公民科對於假釋的概念延伸思辨,閱讀〈諫逐客書〉時,提出「人才流動」的相關閱讀素材,討論「運用外國人才」的適切性。讓同學深入思考文本觀點是否有盲點。

 

本教案之閱讀,以第四項為主,第二項為輔。

 

教學方案:超展開閱讀
教學目標:憤怒與反抗

四、課程概念架構圖

 

 

參、教學活動設計

單元名稱 〈魯智深大鬧桃花村〉課後延伸討論 適用年級 高三
課程名稱 《水滸》之問:憤怒與反抗的意義 教學時間 兩節
設計者 張玲瑜 任教學校 海山高中
教材版本 康熹第五冊 教學準備 學習單發放,投影設備
素   養

本教案素養

1.    能以觀察、理解、比較、歸納、思考辯證的學習態度,體會文學經典的意涵。

2.    能結合現代社會脈動,應用所學。

3.    能因為經典閱讀,達到內省,影響人格與行為。

與課綱的呼應

A.    自主行動:在教師的適當引導下,以適當學習方式,進行系統思考以解決問題,並具備創造力與行動力。

B.    溝通互動:運用語言、文字及圖象等表達工具。

C.    社會參與:學習在彼此緊密連結的地球村中,理解社會的多元性,培養與他人或群體互動的素養及公民意識。

目   標

認知方面

1.    能閱讀並分析小說角色心境。

2.    能思索小說涵意與時代意義。

情意方面

3.    能感受現代亂世的悲哀及人物處境

技能方面

4.    能說明個人意見

教學資源

1.  明 施耐庵 《水滸傳》

2.  英.卡萊爾《英雄與英雄崇拜》

3.  金澤《英雄崇拜與文化型態》商務,1991

4.  印度  愛若許.伊拉尼著 廖玉娟譯《沒有悲傷的城市》天下 2009

5.  中國 萬維綱著 《萬萬沒想到》新視野 2017

各節教學內容
1.暖身活動:【看圖說書話水滸】分組報告(略)
2.統整詮釋:教師引導跨課統整思考
3.連結思辨:教師引導英雄人物產生背景探究(《沒有悲傷的城市》)
4.連結思辨:教師引導英雄人物誕生過程探究(《萬萬沒想到》)
5.連結思辨:教師引導英雄崇拜心理與時代因素探究()
教學活動設計
具體目標 教學內容 時間 教學資源 評量方式
1. 由同學帶領經典導讀 看圖說書:《水滸傳》「林沖」「武松」「楊志」 (50)

Goole圖片

 

1.  口語敘述表達

2.  思考回應教師質詢

2.統整詮釋跨課統整

1.發下學習單,說明單元進行方式與用意:每一個英雄好漢都有不同的處境與背景,希望同學加以統整分類,最後歸納,看看會有什麼收穫。

2.同學填寫,教師巡邏,根據同學作答情形,在一定時間後,指定同學唸出個人答案與老師對話。

3.同學結合個人答案和師生問答結果,整理到學習單當中。

4.收回學習單。

25

學習單

口頭指導

 

1.口頭發表

2.學習單書面填寫

3.全班共讀《沒有悲傷的城市》

1.發下閱讀素材,說明進行方式:閱讀完之後可以自由填寫學習單答案,思考問題,等候全班共同討論。

2.帶領全班同學,在黑板寫下角色名(見學習單),討論再加一個角色的問題。

3.宣布下課。

25

學習單

口頭指導

開放式發言

4. 全班共讀《沒有悲傷的城市》《萬萬沒想到》

1.討論第5、6兩題:什麼是真英雄?什麼是假英雄?

2.發下閱讀素材,說明進行方式:金恩博士幫黑人申張正義,是黑人的英雄,大家有沒有意見?他是怎麼做的呢?請閱讀完之後自由作答、組內討論,等候師生討論。

3. 同學填寫,教師巡邏,根據同學作答情形,在一定時間後,指定同學唸出分組答案與老師對話。

4.引導不同的思考方向:對照前一個回合的討論,金恩博士有沒有「明確的信念」?有沒有「自覺」、「能力」?「武功(能力)是否很強」?「是否使用暴力」?如果都一樣,跟前述的英雄有什麼不同?

40

學習單

口頭指導

1.口頭發表

2.學習單書面填寫

5.全班共讀 網路短文〈時勢造英雄〉

1.說明進行方式:我們回到《水滸傳》做一些思考,這個部份閱讀過後,因為時間關係,學習單上的討論題目,要以口頭回答方式進行。這是這個單元的結束。

2.引導同學思考:總結我們一路以來的討論,似乎「自覺+能力+助力+性格缺陷」 可能是英雄的真實面目,想一想你的英雄細胞,缺了什麼?我們又需要怎麼看待強者?

3.交代作業:警句寫作──最高級的暴力是……

最高級的憤怒是……

4.宣布警句作業繳交時間

10 學習單

口頭討論,舉手發言

學習單警句寫作

學習單討論題目僅供討論使用

 

 

 

肆、學習單

 

一、【複習深究】在國文課程中,我們還看過一些故事,展現了豪邁的英雄氣質,令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們如何豪邁?他們為了什麼出手?請分析他們的處境與背景,並形容他的舉動展現出什麼個人的能力或內在氣質呢,列點整理於下方表格中。

 

處境與背景 條件與內在氣質
1.    「赤泉侯為騎將,追項王,項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里。」
2.    項羽其他事蹟____________
3.    《鴻門宴》樊噲吃生彘肩,喝斗卮酒
4.    《聶隱娘》

武功出神入化

 

5.    《虬髯客傳》虬髯客殺了天下負心人,將頭隨身帶在身上
6.    《水滸傳》林沖手刃寃讎人

武功很好

不甘再三被欺凌

7.    《水滸傳》「武松打虎」、「武松殺嫂」

兄長被殺

司法不公

力氣很大

 

8.    〈一桿稱仔〉秦德參殺警

 

  1. 根據上列的表格,歸納英雄人物誕生的條件至少有哪些?

 

外來力量

  • 個人受害:個人受到強權壓迫、官逼霸凌,憤而反抗,像是:水滸英雄林沖、以及〈一桿稱仔〉裡的秦德參,前者是因為地方司法法理不能申張,後者受到迫害,感受到社會不公,一方面也是基於生活壓力,最後選擇同歸於盡。這些為了自己而出手的人,他們在故事裡,是一個時代的縮影。
  • 為人蹈險:不少人是為了親人摯愛、友人、族群、或明主賢君挺身而出,在他們受到外力威脅時,出手相助,像是樊噲為了主人劉邦有生命危險,不顧個人安危,不怕衝撞項羽,展現出忠心的豪壯,其他像是魯智深,也不是基於個人的小恩小怨,而是為他人打抱不平,是一個讓人大快人心的漢子。
  • 受雇於人:比較特殊的是聶隱娘,她像是一個殺人機器,不過是很有職業道德的殺人機器。她也是一個時代的縮影,反映的是時代的混亂。

內在潛質

  • 自覺自信:英雄人物的誕生,除了外在的壓迫促使他們暴發出來之外,他們也都是比較自覺、有自信的人,像是項羽喑嗚叱吒,即便窮途末路,仍然展現勇猛豪邁的一面。
  • 武功智力:能力強,像是武松和林沖武功高強,魯智深力氣很大、直爽仗義,聶隱娘武功出神入化。

 

 

 

 

二、【全班共讀】愛若許.伊拉尼《沒有悲傷的城市》之落難靈魂(英雄人物產生背景探究)

 

「這是我自己的故事,」祥弟說:「故事叫做〈肋骨變獠牙〉,講一個小男孩身上的肋骨變成獠牙跑出身體的故事。」

桑弟聽了,手上的火柴差點掉到地上。

……

「從前,有一個很瘦、很瘦的小男孩,不管他吃下午麼,他的想像力總先把食物消耗光,因為他的心靈有全世界最強健的肌肉,於是他的膽子變得很大,再怎麼可怕的事,他都想得出來。」

「什麼可怕的事?」

「你再打斷我說故事,我就把你那條沒用的腿扭下來,當作棍子,給你一百大板。」

「天啊,」桑弟大叫:「有夠狠!我喜歡。」

「雖然小男孩沒有錢,也沒有爸爸、媽媽,但他有很多夢想。在他的夢想裡,孟買是個像天堂一樣的城市,人人互相幫助,沒有人打架,也沒有人偷東西。每次他看到路上發生可怕的事,讓人慘不忍睹,他身上的肋骨就會凸出一點點。一開始小男孩並不知道為什麼,他只是問自己:為什麼我的肋骨愈來愈凸出呢?有一天,他的肋骨跟他說話了:『我們不是肋骨,而是獠牙,我們是可以改變世界的獠牙。』有一天他遇到了一個小兒麻痺症的男孩,他有顆善良的心,這時有個叫白南德的壞人出現了,拿刀威脅他:『你賺的每一分錢,都是我的』那個得小兒麻痺症的男孩很勇敢,想跟壞人決鬥,儘管他只剩一條好腿,還是像老虎一樣勇猛。可惜白南德還是占了上風。這時,肋骨會說話的男孩突然發現他身上的肋骨穿出他的胸膛,它們變得又尖又利,就像大象的牙齒,但他一點都不覺得痛。獠牙對準白南德的背部猛刺,並說:『別碰那個小兒麻痺的男孩,他是獠牙的朋友。』」……

 

**

 

巷子很暗,祥弟的眼睛慢慢適應過來,看到那個男人頭上幾乎沒有頭髮,身上光溜溜的,他沒有手臂,也沒有雙腿,軀體方方正正的,就像一個盒子,他平躺在地上,任憑水滴或其他東西落在身上。他聽到有人來了,把頭轉過來,睜開眼睛。他的身上飄散出惡臭。

「達巴,」桑弟說:「食物來了。」

達巴一聽到食物就張開嘴巴。他雙眼緊閉,等待著。桑弟把一小塊肉排塞到他嘴裡。達巴很快咀嚼、吞下,然後又張開嘴,桑弟把第二塊肉排放進去。達巴的腰間綁了一塊布,雖然布已經髒了,但至少可以蔽體。他只是一顆頭顱,以及會呼吸的軀幹。他吃完第三塊,也是最後一塊肉排,然後舔舔嘴唇,張開眼睛。幾滴水珠落在他的胸膛上。

「你能幫忙把我移動一下嗎?」他問桑弟:「這水管從昨天開始漏水,真是折磨。」

桑弟對祥弟點點頭,說:「幫我抬。」

達巴看起來年約五十。祥弟覺得他的眼神很溫柔。他想,或許那是因為他日日夜夜都不得不仰望天空的緣故。他的眼珠甚至因而像夜空一樣,灰灰藍藍的。

「抱著他的身體,把他抬起來。」桑弟下令。

桑弟抱住達巴頭部那端的上半身,祥弟抱著腰部以下的部位,兩人合力抬起他的軀幹。達巴的氣味教人作嘔,祥弟不得不屏住呼吸。

「我們只能幫你抬到這裡。」桑弟告訴達巴。

他們把他放回地上,離水管漏水處只有一呎之遙。祥弟看看自己的手。還好,沒弄髒。

「這男孩是誰?以前沒見過。」達巴說。

「我的朋友祥弟。」

「謝謝你的幫忙。」達巴說。

祥弟點點頭。即使達巴的眼睛讓他想起天空,他還是無法直視他的雙眼。

「桑弟,」達巴說:「請幫我抓抓胸口。我快癢死了。」

「哪裡?」

「我整個胸口都癢,再也無法忍受了。」

祥弟看著達巴髒兮兮的身軀,不知桑弟敢不敢去幫他抓癢。

「我的臉旁邊有個汽水瓶蓋。」達巴說。他好像有讀心術,知道祥弟在想什麼。

桑弟撿起那個邊緣呈鋸齒狀的金屬瓶蓋刮達巴的胸。

「啊……」達巴說:「用力,用力一點。」

「你哪裡癢?」

「到處都癢!求求你,用力把我的皮膚刮下來吧。」

桑弟用瓶蓋刮過達巴胸口的每一寸肌膚,有的地方,他特別用力。桑弟能從達巴呻吟分辨他舒不舒服,祥弟想,他以前一定曾幫達巴刮過。祥弟好奇,達巴要怎麼大小便。他腰間那塊布真的髒得可以……

「還有臉。」達巴說。他閉上眼睛,等桑弟幫他刮臉。

桑弟的手離開達巴的身體時,祥弟發現達巴身上已滲出一條條瓶蓋刮出的血痕。

「我幫白南德帶口信給你。」桑弟說。

「洗耳恭聽。」達巴說,一邊把一側臉朝向桑弟,等他幫忙抓癢。

「他今晚要來這裡找你。他要問你消息。」

「我有好消息要告訴他。是的,好消息。但我真是受夠了。這次我要跟他談條件。我不能再做這樣的事了。我想安安靜靜過日子。」

「我了解。」桑弟說。

「請幫我抓抓耳朵吧。耳朵也要。」

「我得走了,」桑弟說:「我得帶吃的給我媽。」

「好吧。在你離開之前,過來,我有話要告訴你。」

他在桑弟耳邊說悄悄話,然後長嘆一聲。

「答應我,你會照我的話做,」達巴說:「萬一白南德不同意,我需要你幫忙。」

「我……我盡量。」桑弟說。

「桑弟,謝謝你。我現在可以睡了,我可以睡覺了。」

桑弟把瓶蓋丟掉,拍拍達巴的胸膛。他帶祥弟走出小巷,祥弟回頭看,發現達巴像條蟲一樣,在地上扭來扭去。

「他跟你說什麼?」祥弟問。

「算了,沒什麼。」

「他臭死了。他是怎麼大小便的?」

「他在哪裡躺,就在那裡拉。」

「那麼,誰幫他沖洗呢?」

「白南德不准任何人幫他沖洗。他愈臭,其他人才會離他愈遠。他允許的時候,我們才提一桶水去潑在他身上,讓他全身濕透。就是這樣。」

「好可憐。」

「他雖然可憐,但他為白南德賺了很多錢。」

「乞討嗎?」

「白南德大筆大筆的錢都是搶來的。他把達巴放在珠寶店旁邊,讓他聽裡面的人說話,得到重要消息。只要達巴沒有大剌剌躺在店門口,讓顧客看到,珠寶店老闆就不管他,當他是痲瘋病人。達巴就這樣偷聽到他們達成什麼交易、什麼時間、錢放在哪裡等等。每次白南德打算搶一個地方,就會用吉普車載達巴過去,把他放在那裡。」

「所以,你是白南德的眼睛,達把是他耳朵。」

「沒錯。」

「那他為什麼不好好照顧你們呢?」

「如果這個達巴死了,他就找人來當另一個達巴就好了。」

「我不懂……」

「你以為達巴天生就是這樣?他原本是個有手有腳的正常人,在一家伊朗餐廳當服務生。有一天他讓計程車撞了,失去了雙腿。到現在他還會大聲背菜單來打發時間。」

祥弟本來想問達巴的手是怎麼斷的,但他可以猜到是怎麼回事。他現在了解為什麼這個人叫做達巴。

把人變成人肉盒子的,正是白南德。

 

**

「你知道我為什麼選擇這戶人家嗎?」白南德跟祥弟悄悄地說。

「因為這一家人是穆斯林……」

「沒錯,這是主因,」白南德說:「記住,如果你想得到真正的快樂,不要只是為了一個理由工作,要有額外的報酬。你知道嗎?我的青梅竹馬就住在這裡。她叫法哈娜。她愛我,我也很愛她,但她是穆斯林。儘管她的心屬於我,後來還是嫁給漢尼夫。今晚就是我報復的時候。漢尼夫偷走我的女人,我要他付出代價。所以,這次的任務很特別。」

 

 

白南德把手電筒由下而上照亮自己的臉。他的黑鬍子散發金光,黑眼圈也更明顯了。

「這裡的人很少人不知道我是誰吧,」他說:「所以,你們知道我沒有惡意。兩天前的晚上,有一家人在雷哈拜裘爾活活被燒死,他們都是印度教徒。我們是為了伸張正義而來的,也要一個穆斯林家庭嘗嘗被火燒死的滋味。」

……

他聽到嬰兒的啼哭聲,那一定是漢尼夫甫出生的兒子,祥弟想像漢尼夫躺在地上,牙齒遭鐵棒敲掉了,鼻子和嘴巴不斷冒出祥血,他的老婆用拳頭死命捶打閂起來的門板。

祥弟像木頭人一樣,無法動彈。鄰近的人家沒人去救那對夫妻,他們幾乎都回到自己的屋子裡去了,少數幾個還待在外頭的,也和祥弟一樣,露出驚恐的神色。

白南德拿著那個咖啡色的瓶子。站在祥弟身邊的他,像巨人一樣高大。「你知道這是什麼嗎?」他問祥弟。「這是汽油彈。瓶口上的白色布條就是引信。我一點燃引信,你就把這瓶子從窗口丟進去。」

祥弟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目瞪口呆地看著白南德。

白南德低下頭來對祥弟說:「我要你把汽油彈丟進去。你照我的話做,就能出人頭地,成為英雄。」

「求求你,不要……」祥弟懇求他。

「你要是不下手,我就把你和他們一起燒死。」

「拜託,我不能做這種事……」

白南德掐著祥弟的脖子,瞪著他。祥弟的頭無法動彈,無法移開視線。他覺得胃很難受,像有東西要冒出來似的。白南德的拇指用力壓著他的喉嚨。

「谷蒂呢?」白南德問:「你不管她了嗎?」

「你可以把我和谷蒂都殺掉……」祥弟說:「我就是做不到……」

「我可以殺了你,但是谷蒂的命運掌握在你手裡。如果你一丟,我會把谷蒂賣掉,賣給男人當玩物。」

 

  1. 當祥弟獲悉桑弟的處境時,他說了獠牙的故事,你認為祥弟想藉著獠牙的故事表達怎樣的想法?

 

 

 

2.承上題,白南德低下頭來對祥弟說:「我要你把汽油彈丟進去。你照我的話做,就能出人頭地,成為英雄。」為什麼祥弟不能接受?白南德口中的英雄,和祥弟心中的英雄特質有何不同?

 

  1. 在這故事中,如果能夠再加一個角色,你想加一個怎樣的人,為什麼?

 

 

 

 

 

 

 

 

 

 

 

 

 

【口頭討論】如果可以加入一個角色,你會加上什麼角色呢?

博仁同學:一個善良、強大,可以主持正義的人,正義的化身(按讚數:28票)

師:哪方面的強?

生:很聰明,有手腕,能力很強,反正就是讓白南德會很害怕的人。

冠呈同學:一個很負責的警察(按讚數:9票)

師:換言之,你希望政府公權力申張,解決問題,而不是靠什麼英雄人物來改變局面?

生:嗯!很想看白南德被抓起來

師:你考慮過認同「主持正義的人」這個選項嗎?

生:小說裡才會那樣寫。

羅曼同學:不加任何角色(按讚數:3票)

師:為什麼不加人物進去?

生:我希望讓更多讀者看到,這才是最真實的一面,很殘酷的底層世界。

佳樺同學:把白南德解決掉的東西(10票)

師:這個答案不就是前面講的「主持正義的人」嗎?難道是……酷斯拉?

生:不一定,可能是一次暗殺,一個意外,甚至是一場大病

師:有意思

 

 

 

 

 

 

 

 

 

 

 

 

 

 

 

 

 

其他答案:

不是穆斯林的女生,讓她跟白南德在一起,改變他(按讚數:9票)

讓白南德討厭,卻又不會受傷的人,想看白南德恨得牙癢癢的,又無可奈何的樣子

白南德的保母,慈悲,出身貧困。逐漸成為他的軟肋。(我相信每個人心中都尚有一絲善良溫存)

邪惡的人

 

4.什麼樣的人容易成為被壓迫的人?為什麼祥弟最後沒有反抗強權成為真正的英雄?

1111師:提到了「思考」的同學,你們說的是什麼樣的思考呢?

生:要勇敢,不能妥協。

師:可是他只要不妥協就會死掉怎麼辦?

生:……

師:我們下一回合再來繼續這個話題。

 

5.你還看過什麼等待正義的真實故事?他們所要對抗的是什麼?

 

答:最近公民老師介紹我們一個關於人權的活動,裡面的每一個例子都是很好的答案。他們想要保護雨林,還有個人的自由,例如:表達性向的自由,此外還有司法不公的問題。

師:很好,下一個回合我們也來聊聊這個。

 

6.有人說:「英雄必定是傑出人物,傑出人物未必是英雄。」(金澤.《英雄崇拜與文化型態》.商務,1991)卡萊爾《論英雄與英雄崇拜》列出了如下的素質,你認為英雄人物還需要哪些條件,在現實社會中,假英雄在哪裡?

 

英.卡萊爾《論英雄與英雄崇拜》

英雄應有的素質:

1 有個人的魅力(包括武功、文采、器宇、統御力)。

2 有甚佳的口才。

3 有果斷的抉擇力。

4 有旺盛的企圖心。

5 有特定的理想目標。

英.卡萊爾《論英雄與英雄崇拜》

英雄一朝伴以野心,則將轉變為另一種特質:

1 面溫而心狠。

2 口蜜而腹劍。

3 重功利而輕道義。

4 重手段而輕目的。

5 重權術而輕人性。

 

(1)要克服內心的恐懼,挑戰自我走出舒適圈(林宛璇)

(2)不管立場如何,都貫徹自己的信念,不受旁人的影響(黃宥綸)

(3)除了表上列的那些,我覺得還要有慈悲心和反省的能力(蔡沛芸)

(4)我覺得最重要的是領導能力(郭紫綸),能統合各方意見,讓人願意追隨(洪郁婷)

 

(5)真英雄和假英雄,我覺得都是很像的,都是貫徹自己的信念,他們只有一線之隔,就是這個目的是好是壞,這個一線之隔很容易跨越,當信念受到很大的因素,也可能扭曲。(黃宥綸)

 

三.【全班共讀】《萬萬沒想到》〈匹夫怎樣逆襲〉

 

金恩是民權運動的精神領袖,而懷亞特.沃克(Wyatt Walker)是幕後的組織者和策劃者。1963年,民權運動正處在一個危機中。金恩在喬治亞州的奧爾巴尼搞了九個月的示威活動沒有取得任何進展,現在沃克和金恩要把戰場轉移到阿拉巴馬州的伯明罕。伯明罕是美國種族隔離最嚴重的城市,三K黨非常活躍,警方對黑人的抗議行動表現強硬。當地黑人的群眾基礎也不行,人們不敢上街,因為他們擔心一且被發現跟金恩在一起就會被自己的白人老闆解僱。然而金恩和沃克必須組織一場聲勢浩大的遊行,他們迫切需要製造一個能出現在全國電視台晚間新聞裡的事件。可是沃克只找到22個願意參加示威的人。遊行本來計劃在下午兩點半開始,他們一直等到四點。這時候街頭倒是真來了上千人,可那些人不是來遊行而是下班路過來圍觀的。

那次遊行示威結束後,沃克開啟報紙,他收到了一個驚喜。報紙說有1100位示威者。

接下來,他們動員學生曠課到公園參加示威,結果那一次行動,有超過600名學生被捕。當晚監獄裡每七八十個孩子被關在一個通常關八個人的監舍。但是金恩告訴家長們別擔心:「監獄可以幫你擺脫日常生活的壞影響。如果他們想讀書,裡面還有書可以讀。我總是在每次進監獄的時候跟上讀書進度。」

第二次又有1500位學生曠課加入示威。警方如臨大敵,他們不得不帶上高壓水槍和警犬來鎮壓,因為監獄裡已經沒有空間了。對峙過程中,警方說:你們再前進一步我就開水槍。孩子們繼續前進,然後他們就真的被高壓水柱擊中。沃克需要這個效果,他指揮學生從其他方向突破封鎖,警察手裡的水槍不夠用了,局面開始失控。這時候,一條警犬撲向一個黑人學生。這個學生不是示威者,他是剛剛放學過來圍觀的,他的家庭甚至根本就不支持金恩。警察拉住了警犬,這個學生也本能地踢了警犬的下巴──他本人安然無恙。

但是警犬撲向黑人孩子這個轉瞬即逝的鏡頭被在場記者抓拍了下來。照片中的警犬很凶猛,警察戴個墨鏡看起來很冷酷,而孩子的表情卻很平靜,就好像連害怕的意識都沒有了一樣。

第二次,照片上了所有主要報紙的頭版,各界強烈譴責警察,甘迺迪總統深表震驚,國務卿說這簡直是親者痛仇者快。民權運動從低谷一下子達到高潮。

一年後,民權法案獲得國會通過。

 

  1. 你看到什麼?請簡述這篇文章的重要內容,文長50字以內。

答:看到這篇文章讓我感受到逆襲的困難。

答:金恩博士和懷亞特.沃克,利用社會運動的方式,讓更多人注意到他們的訴求。

 

師:他們的訴求是什麼?

答:黑人的人權。

 

  1. 你覺得金恩和沃克是什麼樣的人?請用三個形容詞形容他們。

答:越挫越勇、無所不用其極、很高明的導演、(其他:狡猾、勇敢……)。

 

  1. 從這篇文章當中,你看到金恩博士由「搞了九個多月人權活動沒有任何進展」到「民權法案獲得國會通過」之間,究竟是哪些關鍵的因素(人事物)造成這個扭轉呢?

答:

  • 金恩博士和懷亞特.沃克:他們有明確的理念,也有手段。
  • 圍觀、好奇的黑人:這些人是最接近「支持者」概念的人,除此之外,這個時期的金恩博士沒有更有力的支持者,他們只能巧妙地運用這些人,製造了特殊的效果。
  • 學生:受到鼓動的學生。
  • 媒體、記者:最重要的關鍵是他們爭取到媒體的注意,才造成了決定性的改變。

 

 

四.【全班共讀】網路短文〈時勢造英雄〉(https://www.facebook.com/sanminchi/posts/1052164418169284:0)

 

《水滸傳》中描述一群快意恩仇、行俠仗義的綠林好漢們,他們的人生故事其實也側面反映宋代政治及社會的狀況,透露出人民對腐敗社會的不滿,以及對公平正義的嚮往。「英雄」們的出身背景,以及其所被賦予的能力及形象,除了是作者內心理想的投射,也是對當時局勢的反動、對社會的期待。

 

美國電視臺便拍攝了一部紀錄片《超級英雄:永不停歇的戰鬥》(Superheroes: A Never Ending Battle, 2013),歷數近七十五年來縱橫世界的美國漫畫英雄,他們的誕生其實都可扣合美國近代的歷史脈動。這些屢被好萊塢翻拍的漫畫主角們,依照其出生年代大約可歸納為三個時期:

 

▎1930-40年代──超人、蝙蝠俠、美國隊長

 

最早誕生的超級英雄們如超人、蝙蝠俠等,他們出生於經濟大恐慌時期,由於經濟大恐慌導致世界各國政經崩潰,造成法西斯主義盛行,於是可看到這批超級英雄們以真理和正義之名對抗希特勒、史達林,反映出美國反對獨裁、專制政權的基本態度。之後又因日本偷襲珍珠港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需要一位本土英雄激起民眾的愛國意識──美國隊長便是應時而生。他本是一位瘦弱的士兵,意外獲得超能力並全面投入進保家衛國的戰爭中。

 

▎1960年代──綠巨人、蜘蛛人、鋼鐵人

 

二戰後,美國和蘇聯並列為世界兩大政經體,西方社會邁入冷戰時代,美蘇之間彼此進行軍備競賽,許多國家紛紛發展核武,國際局勢詭譎不安。此時的超級英雄們的背景設定仍能反映當時的社會情況,如綠巨人浩克和蜘蛛人是因放射物質產生變異,可見當時潛藏的核能隱憂,鋼鐵人早期則被塑造成反共產主義的英雄。而在X戰警裡面身懷特異功能的變種人,在遭受來自人類的歧視與壓迫,分裂成主戰與主和兩派且爭鬥不休,其實也與一九六○年代興起的美國反種族歧視運動映照。

 

▎1980年代後──金鋼狼、制裁者、保護者

 

經歷過反種族歧視、反傳統等社會變革,近一九八○年後的英雄形象趨向多元,並開始有更深入的人性思索。如金鋼狼、制裁者和保護者等超級英雄,已不再完全遵循傳統英雄光明積極、奮發向善的設定,甚至表露出明顯的性格缺陷,更貼近人性。而自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發生後,啟動美國人對恐怖主義的恐懼及防範,於是在近幾年的電影中,又可看到超級英雄們致力打擊中東恐怖份子、維護世界秩序,體現了當前國際社會局勢,以及新時代的精神需求。

 

  1. 你認為水滸英雄比較接近哪一個時期的漫威英雄?

答:水滸英雄的背景是北宋末年,反映的是古代君臣制度下的政治、法律和社會問題,雖有些人物是完全虛構的,但是關於社會現實的描繪卻是寫實派的。

 

如果要說最接近哪一個時期,應該是最早期30-40年代的英雄,他們「以真理和正義之名對抗暴力」,而且他們反抗的對象也是寫實的「希特勒」、「史達林」等真實人物。(李逸歆)

 

  1. 說說你所知道的漫威英雄中的「性格缺陷」?你能說說《水滸》百八好漢中,其中一位角色的性格缺陷嗎?

 

答:蜘蛛人,他曾經為了個人私怨,濫用了原本用來救人的神奇力量。(陳孟崗)

師:他這樣做不太好,你怎麼描述這種性格缺陷呢?

答:不夠理性,不能夠秉持初衷。

師:你還記得我們討論過《論英雄與英雄崇拜》,英雄為什麼會變質?

答:因為個人的目的或野心。

 

答:魯智深就有性格缺陷。(翁子涵)

師:很好,你們報告的主題就是他,請說說他的缺陷是什麼?

答:他很愛喝酒,而且沒有酒品。一喝醉了就打人,才被趕出大相國寺。

 

五.警句造句

 

1.最高級的暴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高級的憤怒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22

 

註:筆者認為保留上列兩題即可,但學生第三題的答案仍予以列出

 

範例:

最令人留戀的,不是財富,不是美麗,是真誠!

最高級的創意是不自由的,它是創意的態度,加上完美的結構。

  • 成果與反思

小說實在是有吸引力的文體,在第一階段的說書課當中,大家帶著《水滸》故事輪番上陣,說書問答,同學的反映已經十分熱烈,當他們聽了越多回目,越發喜歡《水滸》故事。關於這個部份,我另外寫成了〈圖解水滸傳〉一文,放在個人部落格當中,也幸運地接受了電視台的採訪,讓更多人注意到古典文學如何讓同學high翻天的樣子,本教案則是集中呈現說書之後的閱讀引導。

這個教案中我希望帶同學做的是「思辨」,關於英雄主題的思辨,我藉由多個延伸文本讓同學思考一下「英雄」的誕生,我很好奇像《水滸傳》這樣豪邁的英雄,放在其他的時空如何成立?會不會被扭曲?尤其是放在同學所處的時代去對照和理解,我們所要面對的「官逼民反」、「不公不義」可能是什麼?我們不能耍槍弄棒,但是如何反抗逆襲?現代的憤怒哪裡可以看得到,他們受到什麼挫折?

畢竟同學是活在一個完全不同的時代,這樣讀《水滸傳》完全是主題式,有一點跨出文學的領域,讓書裡的人物角色、時代背景與同學的時代經驗充分對話。這樣的教學不能取代文本的分析,卻是更生活化,更貼近學生時代與處境的閱讀活動。

(一)成果

經歷這一系列閱讀思考,本教案的耕耘著力於六方面,也看到了同學不少的回應:

其一,興起同學對於弱者真誠的同情與憐憫:《水滸傳》在英雄的描繪很成功,而《沒有悲傷的城市》寫的是沒有英雄的世界,正好補足了《水滸傳》的另外一面,讓同學感受到如果沒有英雄,世界會是多麼悲傷!從這個故事中,我看到同學對英雄拯救水火的期待。

其二,興起同學對奸惡的仇恨與觀察:「魯智深大鬧桃花村」也好,人權故事也罷,同學在閱讀的過程中,看到邪惡的面貌赤裸裸地被爬梳出來,感受到那些人怎麼遂行他們的意志,有一些畏懼和憤怒,也去思考挑戰他們實際上有多麼困難。也有同學去思考他們善良的本性存不存在的問題(見附錄)。

其三,看見同學的正義感與暗黑能量:教師永遠不能預期同學的反應,儘管大部分的同學看到《水滸傳》都是為「打擊不公不義」的好漢義氣喝采,仍然看到同學在後面的討論上,提出唯恐天下不亂的答案──當天下無道時,不妨找到更多邪惡的聲音,讓這個時代「更有趣」。幸災樂禍的話,同學說得很坦然。這是年輕人的血氣方剛?還是源於不論哪一個年齡層都存在想要看熱鬧的劣根性。

其四,引導同學思考人權主義者的處境:在現代,我們在人權主義者身上,看到個人的理念在現代如何匯聚力量。英雄嘯聚梁山泊,宋江打出「替天行道」的口號,與這個世紀的替天行道,各有不同的困境。

其五,討論英雄崇拜的可能問題:英雄也是人,也有性格的缺陷,不要盲目地崇拜英雄。

其六,觀察「自覺」是可貴的力量:看了許多素材後再回頭看最初的自覺,同學都有很深的感觸。

(二)反省

1.第三個部份,我在猶預是否應該拿極權分子來討論,還是依照目前的作法,拿社會運動來對照,換言之,我拿的是正例,是否應該以一個反例來對照比較明確呢?

2.以造句總結,是否足夠?

 

[1] 靈感借用《超展開數學》賴以威,臉譜,2015。

107學測國寫跨域了嗎?—寫作教學的下一步怎麼走,才是往素養發展

如果這是跨域書寫,還是只能靠國文老師的專業面對課綱

應南一出版社之邀撰寫本次的國寫評析,拿到考題之後的內心劇烈的衝擊,讓我在三天之內飆寫一萬兩千多字,由於事先與同學約好在寒假的愛海活動因為天候過於惡劣第四天一整天的時間我幾乎在忙著聯繫確認行程安全細節,在隔天出團前一晚再寫八千字的結語,為的就是這樣的考試實在不是期待中的考試樣態,不是能夠真正實踐課綱精神的題目,我既然幸運有這個機會,希望藉由我一點點力量,向大眾呼籲和提醒這樣的考題會帶給我們的問題,也希望大考中心正視它。

閱卷老師表示第一題同學表現「大體平穩」,實在是國文人溫柔敦厚之語,從第一題在各版本的評析,統統把其中兩項加起來得出結果,試問在這一題當中,到底有什麼「不平穩」的空間?第一題限定字數80字第二題400字,在筆者試寫的過程中,就發現第一題只能出現少數關鍵字詞,而第二題,如果要分兩段,每一題只有200字,內容也是目前很夯的話題,中下程度的同學拾人牙慧也可以交差。

為了讓同學可以寫得完,於是讓同學限定字數,這樣的做法其實很困窘,從兩題的題目去觀察,它所承載的應該是這樣的課綱理想──

U-A2 具備系統思考、分析與探索的素養,深化後設思考,並積極面對挑戰以解決人生的各種問題。

U-B1 具備掌握各類符號表達的能力,以進行經驗、思想、價值與情意之表達,能以同理心與他人溝通並解決問題。

(108課綱核心素養)

根本的原因是寫作的時間不足,所以試題只好限制字數,一旦限制字數就限制了鑑別度,「網路與記憶/學習/創造/專注」的問題,是一個極大的命題。於是,一題國寫,真正落實的是「點到為止,各說各話」,看到「摘要」的能力,很難看得到批判思辨的優劣。

筆者雖是國文老師,對數學一直有很深的興趣,我幸運地遇到了一個很愛導公式的數學老師陳老師,他讓我感受到一種數學的美感,那來自於一個長長的題目能夠簡化為一個答案,每次看到最後這一刻都令我著迷不已,另一個特點,就是同一個題目能夠用迥異的方式拆解,還能得到正確的答案。我對於數學融入國語文寫作測驗抱持開放的態度,但是這個題目的設計並沒有讓大部份老師感受到今後的教學新方向。

所謂國文科的跨領域連結,筆者認為有四種──

  • 連結其他知識點(Knowledge):提出其他知識,觀察同一主題。例如閱讀〈北投硫穴記〉時,結合「硫」的閱讀教材,印證〈北投硫穴記〉當中所提及的化學知識。閱讀〈飛魚祭〉時,介紹海洋知識和達悟族及其他原民、域外海洋信仰知識。
  • 連結其他切入點(Based-on):提出其他資料,觀察同一主題。例如閱讀〈燭之武退秦師〉時,結合商管決策5C理論,重新推演檢視鄭國的決策過程。
  • 連結相關事例(Example):提出事例,應用文本所介紹的概念。例如閱讀〈羅生門〉時,加入「蘇建和」、「鄭性澤」等司法案例探究。
  • 連結其他觀點(Opinion):例如閱讀〈縱囚論〉時,加入公民科對於假釋的概念延伸思辨,閱讀〈諫逐客書〉時,提出「人才流動」的相關閱讀素材,討論「運用外國人才」的適切性。讓同學深入思考文本觀點是否有盲點。

(以上教案:陳盈州 張純梅 張青松)

由此看來,本屆的跨界題,較傾向第一種的客觀知識(數學技能),不如106的試題"我看人才流動"反而可以看到不同觀點的思辨空間,展現新的課程精神。

有人說:這一次的國寫,老師和學生都還沒有準備好,題目已經衝出去了。我個人認為:題目也還沒有準備好,只能靠第一線的老師堅持下去,自己教會學生帶得走的能力。

在本評析中,基於協助出版社的立場,批判題目不是我的主要目的,我之所以飆兩萬字只是為了一件我能做的事:既然題目已經出來了,各出版社以及各校的國文老師,一定受到它的引導(這也是考試隨課綱連動的本意),我只能就木已成舟的題目,在評析上盡量用比較接近國寫當初的精神(跨域/思辨)的角度,盡我所能引導大家思考因應策略的方向,期盼能夠讓多一點點的國文課堂,堅持寫作課的真正精神,真的教會學生帶得走的能力。

  1. 跨域的想像空間

很多科學的發明(「科學知」)來自「主觀的」、「不連續」的「詩知」,例如:"蘋果為什麼不會往上掉而往下掉",大家覺得這是一個科學認知,還是一個創意的發問?(王溢嘉〈詩知與科學知〉《IQ與創造力》)把直觀的設想放在一個科學問題上,常常是創造思考必要的手段。就拿圖表試題來說,一個圖表如果出現在本國語文的作文題(有人把它比成測驗外國人的雅思寫作真是令人啼笑皆非),老師們應該做的是:教學生解讀與詮釋,甚至用跟別人不一樣的角度去解釋,從一個圖表的正確解讀,看到現象本身,並且思考其他層面的問題。

以國寫樣卷第五卷的圖表題為例,有學生在解讀上就認為「40歲以上的網購人數可能被低估」,因為「他們可能找兒女孩幫他們在網路上買」,針對圖表的現象展現數字以外的思考。

2.思辨的文采美學

本文以呂安淇同學的文稿(感謝恩師郭美美老師指導)為基底,加入我的學生的創造與發想,在收斂與發散的高度運用中,我看到強烈的問題意識,和一定的感染力。

***(感謝 復興實中 呂安淇 海山高中 楊皓淯 林晏綺 黃冠中)

儘管不少發明都來自某些知識元素長期記憶,反覆思索,仔細推敲,然而網際網路能扮演凝結核的角色。當我們毫無頭緒,網路上龐大的資訊提供了靈感;或是腦中有很多想法,可是欠缺關鍵的連結,犀利的搜尋幫助我們篩選出缺失的那塊拼圖,整日埋首於圖書館卻終無所獲的情形,很難再發生。換言之,不久的將來,我們不但不用費力記住無聊的爆笑口訣佔據記憶庫,還能省去大量查找資料、毫無頭緒、卡關停滯的時間,把時間和力氣專注在思考問題的創新觀點上。

然而,有力的工具不一定形成有利的結果。我們越來越習慣立刻看到答案,所謂「三思而後行」,已經「三C就能行」。省下來的時間呢?有人說我們每天所接受到的訊息,有80%都是無用的,浪費了許多時間在無用的訊息上,立即的回饋和垃圾訊息養成我們淺層閱讀、懶得思考的壞習慣。因此,我認為:資訊時代造成的,不是記憶力的衰退,而是更多人沒有真正學會專注和思考,最後成為資訊洪水中溺斃的靈魂。(393字)

 

我很喜歡這一篇範文,不只是寫得好,而是這樣的一份範文展現了一個樣態,能讓我們認真思考:知性散文的動人力量來自何處?敏銳的思考、豐富的閱讀、真誠的觀察和文辭運用的實力如何交叉運用。看似工具性,卻不完全是。身為國文教師,我對於思辯教育不是沒有恐懼過,覺得自己似乎不能教,教不好,但是,看了好作品之後,重新看待自己的工作,也有一種成長。

閱讀與寫作訓練是思考力提升的有力途徑,即便是情意主題,也是讀來舒服寫來療癒,解析中附上了相關閱讀及思考教學,才疏學淺,掛一漏萬,敬 祈各方指正,主要是誠懇期待各界家長學子以及國文科甚至跨科教師投入,提出更多素養式寫作教學方案,一起帶動真正的文學與表達新境。

解析全文下載--

  • 國寫(非選)九大閱讀類型一覽表
  • 國文十大測驗題型一覽表
  • 107國寫試題共四題之相關教學素材

「思路教學」

  1. 圖表判讀有玄機
  2. 提問教學
  3. 發散思考
  4. 文采運用範例

(知性題)

  1. 文本脈絡
  2. 感悟邏輯(感悟無所謂大小,重點是邏輯)

(情意題)

「觀點充電」

  1. 什麼是深閱讀與淺閱讀(知性題)
  2. 鍾怡雯等人的季節的感知(情意題)
  3. 胡晴舫談普魯斯特感官感知(情意題)

writeandproud視覺構成:陳盈州(我寫作,我驕傲)

系統思考與大考寫作 --談"切割"

本文為筆者近年來將思考術的「切割」策略應用在「古文教學」、「多元閱寫課程」、「圖表寫作」、「現代詩教學」上的經驗和想法。文長近六千字,慎入。

#系統思考術

#切割

#寫作術

 

 

系統思考術當中,「切割」是最不花力氣,但是最常常被拿來運用的標準工具。

 

1984年東京國際馬拉松邀請賽中,名不見經傳的日本選手山田本一大爆冷門拿了世界冠軍,兩年後,義大利馬拉松邀請賽在北部城市米蘭舉行,他代表日本參賽,又獲得了世界冠軍。

記者問山田本一致勝的秘訣,他說:他是用「智慧」取勝。

 

馬拉松是體力與耐力的運動,用智慧能夠取勝聽起來有點勉強,幾年後,他在自傳中終於公開這個答案,他寫道:「每次比賽前,我都要開車把比賽路線仔細看一遍,並把沿途比較醒目的標誌畫下來。比如:第一個標誌是銀行,第二個標誌是一棵大樹,第三個標誌是一間紅房子……這樣一直畫到賽程的終點。」

 

所以,他用百米的心態在跑馬拉松,先往第一個目標衝去,等越過第一個目標後,他再向第二個目標衝去,每一次只想著眼前的小目標。

 

人都是脆弱的,堅持的人可能只是能把強大的生活分解成比自己還脆弱的小部分。四十公里是強大的,但分成十個或二十個部分後,它變得比較渺小。

 

山田本一切割大的標的,給自己一系列容易掌握的關注點,每次近程的目標達成的時候,能得到一種踏實的感受。

 

結合簡報訓練,效果師生驚豔

 

我帶領同學把課文等等資料切割成很多小的部份一段時間了,一剛開始,學生不是十分理解它的用處,不少高中生抱怨這種訓練簡單而呆板,收到的功效很少,手續倒是十分繁瑣。後來我證實了那些事倍功半的辦法,不一定是無效的訓練,有可能只是它沒有用在對的地方,所以讓同學無感了。

 

後來我改在跑班選修的閱讀課程裡,把「切割」策略結合到簡報訓練,同學才恍然接受「切割」閱讀素材真的是天經地義的必要動作。當我們想要讓別人在比較不費力地的情形下,並且在很短的時間內掌握我們要介紹的資料,就必須切割出對方容易掌握的關注點,順利幫助我們的每個聽者成為你所介紹的龐大素材的山田本一。

 

解讀長篇素材,不怕大家同來

 

我的多元閱讀課程,每週的閱讀素材的來源不一,每個主題單元分別由我、協同教師、同學(競爭型推薦,教師審核)各自提供若干素材,進行全班共讀,例如「環境」主題,進行時間大約四週,四週當中,閱讀素材的來源各不相同,我可能提出李奧帕德「像山一樣思考」這樣的自然書寫,跨科教師提出的是孟山都基因改造工業對環境衝擊的探究,同學帶來的是青年壯遊的小傳雜感,不論是由誰提出的閱讀素材,如果是白話文,一般我都要求提供者帶來每一篇的閱讀篇幅都在二千字上下。

 

進行的流程不脫以下兩種──

  • 分組導讀:由一組負責同學切割段落,作為介紹導讀的第一部份。
  • 全班共讀:一般的同學看兩千字的閱讀素材可以一氣呵成。完成第一次閱讀之後,同學開始切割素材。學生依自己的理解將素材分段,再和班上的同學交互比對彼此切割的結果,交換想法和意見,由教師評斷良窳或通過與否。

 

印象最深刻的是談「社區營造與世代問題」的主題時,我破例以〈青番公的故事〉全文為素材,該小說共計一萬一千多字,全班閱讀時,不少學生到了中段開始放棄。但是一運用切割策略,各組學生很快找出七至九段,說明自己的切割方案,成功接續後來的討論。

 

你可以想像這是一種切牛排的動作,優雅地舉動讓你吃得更愜意,特別是如果你需要說出它和另一家牛排店的細微差異,很多細節就不是囫圇吞棗可以說得出來;要細讀一篇文章,把它分成數個段落再段段把玩,每一段再分成若干段落,如此切割組成,比較能夠看清楚每個段落裡的概念,以及每個段落間的關連。

 

可是我們要的,當然還不只是這樣。

 

切割論點處,方知有與無

 

在《系統思考》〈你有多會思考〉這些書籍或是文章當中,「文本細讀(close reading)」的章節總令我極有感觸,因為思考訓練和過去所受到閱讀訓練,特別是從文言文中學來的那一套,竟然有很大的重疊,又有些許微妙的不同。

 

我們先試試這個。你會細讀(close reading)嗎?你能區別「非論點」、「論點」、「結論」的不同嗎?換言之,就是──辨別哪一些話「不是論點」,哪一些才是「論點」?哪一些是「結論」。如果同學們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那麼不妨試做一下這道題目──

 

【冰河期】

冬天越來越冷了。民意調查顯示,大多數的人都認為新的冰河期即將到來。因此,我們必須預先做好能源規劃,確保在寒冬來臨時,沒有人會被嚴寒的氣候冰死。

 

你認為這篇文章算不算一個論證文章?

 

冬天一冷,暖氣需要用到的能源就會提高。本文的結論是「預先做好能源規劃」,而第一個理由是「冬天越來越冷」,這個理由與結論應該有關,要是有具體的數據支撐就更好了;而民意調查表達的「新的冰河期即將到來」是民眾的「感受」,在人們的「感受」之外,還需要更多客觀的「事實」才能得出「新的冰河期即將到來」的「結論」,持有相同意見的人再多,感受仍只是感受,論證或證據成立與否,通常都不是採多數決。所以,這一篇文章的論證並不嚴謹。

 

也許我們該想一想究竟自己是否曾經寫過一篇有論證的文章,還是老是寫出自己以為很厲害,其實根本沒有論證過程,自我感覺良好的論說文。

 

近年來,網路變得唾手可得,有了這一個超級資料庫,人們越來越習慣一有問題立刻就找得到答案。但是在很多私領域和公領域,往往出現多個方案,沒有人可以告訴當事人答案應該是什麼,我們必須論,必須證。在論證過程中,所謂的argument有兩個用法:

 

支持論點(contributing arguments) 個別的理由,也叫直接稱之為「論點」(arguments)。

主要論點(the overall argument) 由所有的「個別論點(contributing arguments)」、「理由(reasons)」、「推論(line of reasoning)」組成,呈現作者的立場。

 

你的立場和結論,是否有論點,而且是足夠的論點支持呢?

 

讓我們回到「切割法」這個主題。我在文言文教學裡操作「切割法」的經驗一開始雖然不好,但是仍然給我很多感觸,尤其是第四五冊之後的〈勸學〉、〈諫逐客書〉、〈過秦〉……這樣長篇的作品上進行的經驗。

 

以〈諫逐客書〉一文來說,〈諫逐客書〉先是以「繆公」、「孝公」、「惠王」、「昭王」共形成四個小段,同學很容易一目了然抓到,段落末尾「此四君者」正好總結該段,這一大段的「四君」「用人」,與下一段的「始皇」「用物」,又正好對映,這篇文章的內容雖長,其實是切割的入門篇章。

 

 

這篇當年說服了野心家秦王政的大作,作者李斯寫作的手法,並不是去摸清秦王政的心理而用一些聳動的語言影響對方。當我們適當的切割文章,幫助我們觀察,我們很容易理解到這是一篇論證嚴密的作品,思考理路十分清晰。只要讀者的頭腦夠清楚,任何人都會跟秦王一樣對「逐客」的決定拍腿懊悔──

 

  • 它提出了十分有力的證據:秦國圖強的歷史上,有不只一位忠心的客卿具體參與了秦國的國政,甚至像是衛國的商鞅和楚國張儀等人,雖不是秦國人,卻都在秦國的歷史上扮演了關鍵性的角色,這個情況在秦國的數任的國君都可以找到例子。(註1)
  • 它拿秦王政用物的標準去檢視他用人的態度。李斯把人才也視為一種資產的概念,人才是資產,寶物是資產,但人對物品往往比較客觀,但是用人的時候,容易夾雜了主觀的情緒。(註2)
  • 它提出了驅逐客卿的負面效應:「內自虛而外樹怨於諸侯」──還沒來的客卿從此不來了,只是一種損失,讓國家少了一個人才,但是把已經來的人才趕出去,就不只是少一個夥伴,而是多一個敵人,甚至是埋下一顆地雷。(註3)

 

註1:過去客卿再忠心,都不能證明秦王政不會遇到壞心的客卿哦,所以這個證據還不夠

註2:「用物的標準」與「用人的標準」其實不能混為一談哦,但是可以用來檢視一下

註3:沒有做錯事就被炒魷魚,當然會火大,這個推論合於人情呀!

 

真是鏗鏘有力的推論文章。這些良好的論證過程,也許才是他敢對秦王政直言「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你這皇帝在犯什麼蠢!)」的原因。

 

組織型切割,燒腦閱讀課

 

如果切割「意義段」、「段中段」,是切割的「工程」,那麼設定關鍵字與小標題,則是切割更進一步的「藝術」。

 

我一直以為〈荀子.勸學篇〉也像是〈諫逐客書〉這樣的文章──論點清楚,綱舉目張。只要把例子一個一個排列好,工作就做完了──

 

  • 學之重要:染、冰、木輪、磨、習俗

跂而望、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

  • 學習環境:蒙鳩、射干、蓬、白沙、蘭槐
  • 慎其所學:肉腐出蟲,魚枯生蠹、薪火、水、質的弓矢、林木斧斤、樹成蔭,而眾鳥息焉、醯酸蚋聚
  • 學習態度:積土成山來風雨、積水成淵生蛟龍、積善成德、積蹞步、駑馬、螾、蟹、螣蛇、鼯鼠、尸鳩
  • 積善有聞:瓠巴、伯牙、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
  • 學之次序與目的

 

這是我隨便從出版社的結構分析表裡抓出來的一種小標題處理的方式,這個小標題由原文提煉出來,自是不錯,這樣的關鍵字方案可以方便我們熟記或回憶內容,但是,光由這個標題看起來,文章的架構看起來似乎很斷裂。一篇文章的切割的方式有無數種,小標題的設計發揮空間更大,上了幾次〈勸學〉,在設計小標題的時候,才發現這篇文章裡的某些玄機。在後來課堂的整理中,我把它處理成這樣──

(一)    學習基本特性:學與不學的結果不同(註4)

(二)    學習效果:學習使先天能力加乘(註5)

(三)   學習動力論I(外在動力):環境影響

(四)   學習動力論II(內在動力):禍福自召

(五)    自學素養論:累積、有恆、專一

(六)    學習效果反思:學習一定有成效嗎?(註6)

(七)    學習方法論

註:

  1. 「輮以為輪,不復鋌也」,強調的是「不同」,「生而同聲,長而異俗」,強調的也是學習帶來的「不同」)
  2. 登高而招,而見者遠→學習使先天能力「加乘」
  3. 「學習一定有成效嗎?」也許有人會說:「好像看不到效果耶?」荀子說:為善不積耶?安有不聞者乎?

 

有基本特性→再談學習效果,有了學習效果→最後再提出反思

有論環境對學習的影響,下一段接著論自己對學習的影響

〈荀子〉自始段至終段,層層推進,學習動力論一外一內,相互補充,結構超級立體。

在標題設計上如果用心調配,可以大大突顯出作者思考之嚴密。

 

分離式切割,密碼震撼課

 

現在有人用大數據的統計來解析文章,例如把《紅樓夢》前八十回和後四十回用字的習慣作分析,看看是不是同一個作者寫的。大數據究竟能不能代替我們解讀文學?任何電腦可以處理的訊息,仰賴的也是統計設計者對文學的初步理解,如果觀察角度有沒有創意,用大數據也是枉然。在解詩時,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像個化學家,需要把不同的意象系統分離觀察,像是把混合在一起的油水重新分離開來,經過抽離切割,抓出內在的脈絡,總是有些新發現。比如〈錯誤〉這首詩,就可以分析出兩個意象系統,與「思婦」有關的有:蓮花、柳絮、青石、城、向晚、春帷,皆是偏向幽閉、靜態的意象,相對的,「過客」和「歸人」,連結到的是「東風」、「馬蹄」,都是開放、動態的。

 

分段分段再分段 關鍵字與小標題 分類抽離找脈絡
課內學習 以〈諫逐客書〉為例 以〈勸學〉為例 以〈錯誤〉為例

主旨——驅逐客卿而想尋求國家強盛 無危,是不可能的事. 援引史實. 昭王得范雎,……秦成帝業. 惠王用張儀之計,……功施到今. 孝公用商鞅之法,……至今治彊. 繆公求士,……遂霸西戎. 昔四君用客而致秦富利彊大(論人) 34.
主旨——驅逐客卿而想尋求國家強盛 無危,是不可能的事. 援引史實. 昭王得范雎,……秦成帝業. 惠王用張儀之計,……功施到今. 孝公用商鞅之法,……至今治彊. 繆公求士,……遂霸西戎. 昔四君用客而致秦富利彊大(論人) 34.

1.      基本性質

2.      效果論:加乘

3.      動力論I(外在動力):

環境影響

4.      動力論II(內在動力):

禍福自召

5.      素養論

6.      成果論

7.      方法論

思婦:蓮花、柳絮、青石、城、向晚、春帷

(幽閉、靜態)

 

歸人:東風

「我」:馬蹄

(開放、動態)

多元閱讀 以〈青番公的故事〉為例
其他 切割同一主題的多篇素材(詳洽TACO的環境閱讀小教案)

 

圖表式題材,切割照樣來

 

最近敝校的英文段考考了一題圖表題,由肺癌病患數量的變化和PM2.5的濃度的兩張圖,希望同學分析圖表--

請仔細觀察下方兩張圖表,寫出一篇120字(words)以上的文章,敘述圖表所要傳達的訊息,並說明兩張圖表的關連性。文須分段。(資料來源:AMC PUBLISHING COMPANY)(試題來源:空中美語雜誌)

※PM2.5是直徑為2.5微米的細顆粒物,攜帶了許多有害的有機和無機分子,是致病之源。

01 (臺灣肺癌人數統計)02(空氣品質 pm2.5超標天數 )

英文老師很驚訝地發現:不少同學可以用流暢的英文由工業革命人類的產業型態改變談起,一路把肺癌和PM2.5的歷史說得頭頭是道,但是卻完全把這兩張圖抛一邊。

 

為什麼不針對素材來談?因為學生如果只是籠統地看到兩個向上的曲線,肺癌和pm2.5都是緩緩向上的,總覺得結論已經出來了。可是,一個沒有推論過程的結論,怎麼能談得上思辨呢?「他們應該抓到一九五六年和一九八六年這兩個關鍵年去展開申述,在一九五六年時,肺癌的人數有多少,一九八六年,兩個曲線正好同時起了微妙的新變化。」英文老師這麼說。換言之,把一個圖切割出幾個觀察點,明明是非常簡單的手續,卻遭到大部分同學忽略,英文老師建議把兩條曲線當中,抓出「起點」與「轉折點」,加以敘述說明,才是這一題圖表題不得不做的本論。

 

結語:我要鋸那麼多木頭,哪有空磨鋸子?

「切割」是一種理解事物的態度,是表達意見的技巧。

「切割」是知性與感性閱讀都適用的方法,是艱深閱讀的入門磚。

 

切割素材的目的有三:一、看到作者思考的脈絡,二、不會誤會對方的意思,三、最重要的好處是不會錯過重要的訊息,甚至,看出資料的盲點。

 

要面對閱讀式寫作的題型,快速有效地切割閱讀素材的能力變得更重要,有的同學從課堂中一直到考場上都很輕忽這一點,這種莽夫型的寫作者,有可能是思考敏捷的人,卻不知道在重要的場合上駕馭自己,看準文本來檢視推論,或是下一個有推導過程的結論。我想問同學:大家覺得魯智深倒拔垂楊柳真的很厲害嗎?──魯智深為了收服幾個潑皮,覺得那些人看到鳥噪決定爬樹摘鳥巢根本太慢,乾脆直接徒手倒拔垂楊柳,固然氣吞萬里,贏得了一幫人甘心服氣,秦末名臣張良決定放棄大力士的路線,由閱讀中讓思想升級使攻擊力再進化是為什麼?

 

狼性真的很強的人,在針鋒相對的場面,往往特別冷靜,那一種冷靜,更教人害怕,因為他們善於找對方的弱點和漏洞。

 

不少同學的「意見」嚴正具體,卻不免流於情緒主觀,到最後論點原地打轉,盡有滿肚子想法卻寫不長,有時候竟然只是因為不懂得看出素材裡的線索呀!

 

後記

 

東方朔言:「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把什麼事都看得一清二楚的人會沒有朋友)」這句話我不完全認同,學會明察秋毫,一絲不苟,不只讓你不會被騙被欺負,還使你有好人緣。我一直在思考幽默感與思考能力之間的關係,就像晏子當年出使楚國被楚國人欺負,他說進狗國才走狗洞,來楚國怎麼會走小門呢?晏子找到對方的邏輯(個子小的走小門,羞辱),如法炮製地回敬,爭取外交自尊;同樣能用一種邏輯思考反擊的還有故事裡的紀曉嵐,傳說乾隆皇帝尋他開心,問他:既然古語云『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我現在就要你去死。紀曉嵐走到湖邊,沒有跳下去又折回來告訴乾隆皇說:他看到屈原。

 

「屈原跟我說:我是遇到昏君才投水而死,你明明遇到一個好皇帝,怎麼也來投水呢?」類推比照,抓住對方的弱點,幽皇帝一默,博君一笑。

 

在這個故事裡,紀曉嵐抓住對方的邏輯思考,令人不禁莞爾。有幾個情形讓明察秋毫的年輕人沒有辦法受到尊敬,一是你不是真正就事論事,嚴以律人寬以待己,不然,用你的聰明幽自己一默,只會讓人更敬你,愛你。影響到你的人際關係的因素,不是明察秋毫,而是怎麼用思考術,還有把思考術用在什麼地方吧!

 

日本總理大臣吉田茂性格剛毅,言辭鋒利,他是在大多數人早該退休的高齡上台執政的。他晚年喪妻。有一次,一位別有用心的女記者問他:「閣下對女人有什麼想法?」

顯然,在公眾場合向一位國家領導人提出這樣的問題是不禮貌的。吉田茂看了這位女記者一眼後,冷冷的說:「過去想法很多,但自從看到你以後,我對女人就沒有想法了。」

這位女記者被當眾奚落,自討沒趣。(論辯謀略百法)

 

參考資料

《批判性思考》深思

《IQ與創造力》自立晚報

《哈佛家訓》

《墨家與經營管理》絲路

《少年夢工場》

感謝

海山高中英文科試題提供林淑慧老師

海山高中英文科詹家銘老師